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3篇(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

时间:2022-10-14 12:31:2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3篇(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以供参考。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3篇(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1

  赤子情怀待百姓舍弃自富为乡邻

----记**镇**村党支部书记**

  2012年6月6日,**村村委会广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咱村的马路通车啦!”全村百姓象过大年一样,奔走相告,笑逐颜开,大家扶老携幼,欢聚一堂。**村秧歌队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村委会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淳朴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看着村民满意的笑脸,**的心里暖洋洋的。创业之初的一幕幕又回荡在他的心头。

  1997年,时年32岁的**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地作出了一个选择:放弃在上海的事业,回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万事开头难。凭着对**百姓的满腔热情,凭着坚定的信念,在百姓期待的目光中,**带领村民开始了新的创业。

  竞选村长,调整土地,化解矛盾,跑政策,找出路??**走家入户,对村情户情了如指掌。村委会出台了决策,他一定挨家挨户听取大伙儿的意见,虚心接受村民的批评;谁家有了大事小情,他一定登门走访,送去问候;出现邻里纠纷,他一定亲自调解,直至烟消云散。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的情绪很快捋顺,村民的热情空前高涨,村委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劲更足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自己的创业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在他的鼓励支持下,**、**等5名村民先后办起了管件加工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了**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这5家企业的成功运作,解决

  了村里100多名青壮劳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为很多家庭做出了典范。

  2007年,**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并再次兼任村委会主任,他深感责任重大。他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在**镇首先实现了自来水家家通,彻底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群众拍手称快。村内700亩沙窝地一直撂荒,无人问津。**带领群众战天斗地,使沙漠变绿洲,各种庄稼为张寨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百姓念念不忘。**并不知足,他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挖了50亩水库,待条件成熟时引进黄河水并蓄积雨水,让村里的庄稼早日喝上营养水。到那时,产量将大幅提升,农民不再靠天吃饭,农民收入将成倍增长。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为了赢得百姓的心,**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次深思熟虑,多少个通宵达旦,跑项目的艰辛,筹集资金的挫折,协调事情的无奈??这些都考验着**的意志,也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上级配套资金还没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付了工程款、物料费等10万多元,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如期完工。

  如今的**村,环境温馨,人心思进。贫瘠的土地焕发着生机,勤劳的人们开垦着未来。个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管件加工红红火火,鸡羊养殖形势喜人。村民感觉非常充实,更有奔头儿。每当华灯初上,村委会广场一派喜气洋洋,广场舞、健身操、电影、戏曲??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洗涤着一天的辛劳,吸引着百姓的目光,也改变着**人的观念。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2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

——尕让乡二连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玉先进事迹

  刘文玉,男,汉族,1972年2月出生,1992年至1995年任二连村村委会主任,2001年至2010年任河西镇幸福村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于2011年3月开始担任尕让乡二连村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该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他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成为支部发展的“舵手”。他带领该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先争优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神聚力创和谐、奔小康。

  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新一届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刘文玉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一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切实加强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制定了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他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打造出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农户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二连村位于尕让乡政府南侧20公里处,距县城15公里,西久公路从该村通过,经济区域优势明显。全村共140户,515人,劳动力305人,绵羊150只,牛52头,总耕地面积1617亩。该村长期已粗犷的单一种植冬小麦为主要经济来源。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今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通过四处奔走,与民政、农牧等各单位加强衔接,争取项目,在县农发办的大力帮助下,将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争取到了该村,实行了650亩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一年来,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二连村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1230亩,筹建种养合作社,培养规模牛羊育肥户22户。并将流转后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到西久公路建设工地、县城等地打工,一年以来,共组织劳务输出600人次,创收60余万元。世代以单一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尝到了特色种植和劳务输出带来的“甜头”,二连村成为尕让乡最大的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如今二连村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和逐步好转的生活状态。刘文玉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以百企联百村为依托,改变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新村

  今年,全县百企联百村项目启动,二连村也被纳入项目之内,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走家串户,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项目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配合县、乡主管部门,建立县指导、乡监督、村建设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并通过多次召开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会充分讨论研究后详细制定了可行的村庄建设规划和活动实施方案。

  在项目实施时,他又跑前跑后,多次到联建企业、县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同时,他又积极动员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将一部分观念落后,对项目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群众加以说服,使群众从心底里认识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使全村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期间共投入资金万元,其中:政府投资万元,联建企业省烟草公司投资100万元,群众自筹万元。整合实施的各类项目4项。一是投资432万元,对该村通过群众推荐认定的45户农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动员群众自筹资金64万修建农户大门128合,争取奖励性住房建设项目135户。二是投资万元的墙体改造项目:庄廓围墙墙体改造5342米,果园围墙改造1700米,果园铁艺475米。三是群众自筹万元安装更换大门128个。四是企业投资3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和185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1个。

  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

  他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他的组织与督促下,先后建起了二连村图书室,组建了二连村秧歌队,每逢节日,秧歌队扭起欢快的秧歌,以此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

  现在的二连村到处能听到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节日上有欢快的秧歌队,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他还提出了以

  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农科专家为党员和村民办培训、开讲座。

  五、扶弱济贫,多为群众办实事

  二连村常年受到泥石流的侵袭,今年他瞅准湟贵公路建设机遇,与施工的正平公司多次衔接,恳请正平公司为该村清理渠道,最后在他的努力下,正平公司无偿为该村清理防洪渠道2500米,今年8月15日的特大洪灾,该村未受任何损失,老百姓对此都拍手称快。同时他与省交通厅高管局多次协调,将该村孤寡老人孔如莲等5户人家由于施工造成耕种困难的耕地进行征收赔偿。由于施工造成该村公路两面耕地不能正常浇灌,他又多次与施工方协调,将渠道进行修复,确保了该村在公路两面的渠道畅通。他多次在村民大会上讲,“要想富,先修路,湟贵公路的修建,对我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大力支持该项目,要给施工队极大的方便”,为此,他积极协调施工方与农户之间的矛盾,给施工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施工正常有序进行。在百企联百村项目建设中,他共帮助10多户群众,无偿为他们提供砌砖墙所需的人工、砂石料、水泥等建设物资。

  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三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合格的家长。二连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刘文玉这位领头雁,和他“孺子牛”的孜孜追求。他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但是他对于这些成绩说起来并不满足,他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一步计划进行农户电网改造、更

  换变压器、改造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道、将电灌站老化的机组进行更新、拓宽村级道路路面等工作;在生产发展方面,他计划抓住贵德县打造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充分利用本村的750亩水域,进行水产养殖、观光、垂钓、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开农家乐,以旅游为农民创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充分发挥本村2个合作社的作用,形成育肥、养殖、种植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条,以此大力推动本村经济发展,并利用冬闲时间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他还计划带领本村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有文化的青年走出去,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将其带进来。

  一年来,二连村在他的带领下,社会在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村民更加安居乐业。崇尚文明,热爱科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已成为该村的理想和追求,二连村正在向一个文明、民主、美丽、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3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

——桥梓镇东凤山村党支部书记鲍永亮先进事迹

  鲍永亮,男,汉族,1959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自1986开始担任桥梓镇东凤山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东凤山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在发展大枣产业的基础上,2004年成立了凤山大枣协会分会,连续举办了五届大枣文化节,以“枣”为“媒”带动了全镇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向首都展示了东凤山特色产业与形象,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安居乐业,近几年东凤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作为支部发展的“舵手”,鲍永亮带领东凤山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造争优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神聚力创和谐、奔小康。东凤山村党支部先后荣获“优秀基层党组织”、“产业发展先进村”、“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环境建设效果显著村”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鲍永亮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几年来,东凤山村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鲍永亮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多次主持“两委”班子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和村民接待日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鲍永亮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东凤山村位于桥梓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东临前辛庄村委会,南临山立庄村委会,西临岐庄村委会,北临北宅村委会。全村132户,共计296口人。土地总面积2621亩。其中:耕地659亩、园地730亩、林地448亩、其他用地70亩。上世纪末的东凤山村一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为主,交通不方便,地理位臵偏僻,经济落后,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鲍永亮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东凤山村制定了以发展林业为方向,立足山林、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山前暖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非常适合发展大枣业。几年来,鲍永亮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村民发展林业提供优惠政策。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东凤山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组建了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东凤山大枣协会,建立了“支部+协会”式的党组织。几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

  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如今,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的东凤山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富足的生活状态。以大枣产业为龙头,还充分带动旅游业、民俗业的发展。2010年村级总收入500余万元。大枣产业已是东凤山村的主导产业,为全村经济发展、就业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赢得群众一致叫好。几年的努力以付出,东凤山村民富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鲍永亮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0年的换届选举中,鲍永亮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三、改变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新村

  随着大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凤山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加强。东凤山村党支部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几年来,鲍永亮四处积极联系,筹集资金。在2009年投入资金32万元,街道硬化5500平米,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投资元,护坡234立方米;投资元,垒二四挡墙1343平米;投资元,抹灰8986平米;投资粉刷墙壁7700平米元;投资6728元建花坛一个。二是努力改善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村委会及活动场所9间,新建围墙110延长米,粉刷墙面160延长米,永久性标语8条,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户户安装了北京村村通工程闭路电视。三是以文

  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和党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比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

  鲍永亮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鲍永亮的组织与督促下,东凤山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电脑房、医务室。秧歌队每周三次按时组织活动,数字影厅每周至少给村民放3场电影,还经常邀请文艺团队来村演出。此外,村里又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文艺队、秧歌队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

  现在的东凤山村时不时有青年人矫健的步伐在运动场上飒爽,每天清晨可以看到老年人优美的舞姿,每逢重大节日有文艺队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村内有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村外有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有方便优惠的医疗服务机构,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鲍永亮还提出了以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专家教授为党员或村民办培训、开讲座。抓教育、抓创建是东凤山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和

  群众精神面貌转变的有力保证。

  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创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三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合格的家长。东凤山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鲍永亮这位领头雁,和他“孺子牛”的孜孜追求。鲍永亮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申报材料3篇(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党支部书记)相关文章:

2022村党支部的工作计划3篇(村委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3篇(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党旗映红村党支部[]3篇 战旗村党支部

海螺村党支部选举大会主持词3篇 村党支部推选党代表主持词

村党总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3篇 农村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点评素材

村党支部书记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模版]3篇(村党支部书记述职述廉报告怎么写)

村党支部事迹材料精选12篇 村党支部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镇*村党支部事迹3篇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先进农村党支部经验材料3篇 农村基层党支部先进材料

2022年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3篇 年村党支部党风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