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6篇,供大家赏析。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1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背诵名言警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2.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体会阅读文章不要单纯着眼于个别词句,要着眼于诗句的整体意思。
教学重点
1.做好“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并写好建议书。
2.写好对小学生活的回忆。
难点
做好“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并在建议书中围绕自己的观点组织材料。
教具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由阅读
自由读一读这些诗句或格言,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二、指名读这首诗,教师正音
注意:“觉”“即”读二声;“为”“觉”都是多音字,要注意读音。
三、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大家讨论
1.意思是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肤浅的`,一定要亲自去实践。
2.为什么渠里的水如此清澈,就是因为源头的活水。
3.只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明了事态人情,就能增长学问。
4.只有不怕辛劳,反复筛选,不断锤炼,才能求得真知、获得成功。
5.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就是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四、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诗句或格言,背诵这些诗句和格言
五、你还知道哪些有教育意义的诗句或格言
第二课时
一、自读这篇短文
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件什么事情?
二、默读课文,思考
1.主考官选中的那副画妙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
3.你还见过像这样构思奇妙的画或其他艺术品吗?
三、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2
一、教学目标:
1、 读背12个成语。
2、 学习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最后一段话所揭示的道理。
3、 在向别人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 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写出它的梗概。
二、教学重难点:
1、 读背12个成语。
2、 阅读短文,抓住其主要内容,体会所揭示的道理。
3、 练习写梗概,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小黑板,收集各种树叶。
2、 准备“口语交际”的材料。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 一 课 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读背成语:
1、 小黑板出示12个成语,读一读。
2、 齐读带拼音的。
3、 小组开火车读,你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吗?
4、 同桌互读,能用身体语言表达的边读边做出来。
5、 哪些词语你不能理解,提出来。
6、 齐读,练习背诵。
7、 指名背诵。
8、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好多,大家可以课外收集交流。
二、学习短文: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大家赞同这个说法吗?好,现在就拿出你们收集到的各种树叶,给大家介绍、证明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全班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有关词语。(教师随机点拨。)
2、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利用工具书等合作释疑。
4、全班齐读,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5、学生自由组合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6、教师简单介绍:文中的人物“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三)、再读短文,从内容中体会文章的思想。
1、这节生物课老师是怎样上的?找出有关的文段读一读,再用你自己的话来评一评这节生物课。
2、林巧稚是怎样称赞自己的老师的?
3、文中说,林巧稚上的这一堂生物课给了她很大的启示。你认为,她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4、全班交流:(即文中最后一段)
林巧稚体会到了一种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像是“树叶是绿的”那样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5、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这段话的?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从本篇短文中,你也体会到了什么吗?(小组内自己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小结:学习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思考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要自己多看、多动手、多思考等,要有“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
(五)、课外拓展:学习了本文以后,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疑问时,应该怎样做?
三、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 自选2个成语,写一段话。
3、 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第 二 课 时(口语交际)
一、复习导入:
1、 指名背诵“读读背背”。
2、 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 明确要求:
1、 齐读提示语,边读边思考要求是什么?
2、 讨论、交流思考题。
3、 明确交流的要点:突出“这一招”好在哪里。
三、 小组交流:
1、 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拿手本领,听的同学给别人提意见。
2、 介绍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做的绝活拿出来展示,边展示边说。
四、 全班交流:
各组轮流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绝活,全班评议。
五、选出最佳绝活,表扬。
第 三 课 时(习作指导)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写读书笔记吗?课前你了解的常见的读书笔记有哪几种形式?
二、学习梗概: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笔记形式(板书 梗概)。
想了解梗概吗?请翻到语文书P107。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2、通过读书,大家知道了梗概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据我了解,同学们平时非常喜欢读书看报,那么,你知道常见的.梗概一般出现在一本书的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报刊、书籍、杂志。仔细看看,看谁最先找到梗概。(学生查找)找到的给同桌介绍介绍。
---------------------------
3、找到梗概了吗?找到梗概的同学介绍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说说你带来的是什么书或什么文章的梗概?请从书名、类型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介绍。还有哪些同学找到梗概了,请把你找到的梗概和同桌交流交流。
4、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梗概,那么该怎样写梗概?让我们翻到语文书P108第二自然段,一起读一读这一范例,以此了解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学生朗读)
5、师:请孩子们结合范例和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想一想写梗概有哪些基本步骤。想好后,请把你归纳的步骤和同桌说一说。
A、通读全文――抓住内容――连贯意思
B、齐读步骤:“引读”第一……第二……第三……)
C、老师按照步骤写出了范例《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的梗概,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梗概)生齐读。读后结合原文和板书中写梗概的要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谈)
小结:同学们真会发现,真会动脑筋,对写梗概的要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3
《积累运用四》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教后小结: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4
《积累运用四》教案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积累运用包括读背四副对联、阅读短文、习作练习和实践活动。在读背对联中感受对联的有趣和巧妙;所阅读的短文,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这次习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找出自己最难忘的人或事;实践活动是教学生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受到环保教育,在写调查报告中,复习信或建议书的写法。
教学目的:
1、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对联。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3、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4、学会做社会调查。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联)
什么是对联?
2、了解对联的大意。
(1)第一副对联是带有比喻句的对而句。“删繁就简”对“领异标新”,“三秋树”对“二月花”。“删繁就简”是指去掉一些繁杂的文辞,使文章简明、精练,“三秋树”,深秋的树,黄叶枯枝落了,更显枝干苍劲。“领异标新”是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二月花”指早春的花。这副对联可以理解为:文章去掉多余的文辞,简明、精练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富有新意就像二月里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
(2)第二副对联是歇后联。前文像谜面,后文像谜底。“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用“稻草捆秧”“竹篮提笋”形象的点明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
(3)第三、第四副对联描写了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富有情趣,且用字准确、贴切。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读,再指名读,并对易读破的地方进行指点。
(4)熟读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背诵。
2、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
阅读短文(一)
1、学生自读。
2、分角色朗读。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什么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
5、理解“花甲”、“古稀”。“岁月、春秋”都能表示年度。
阅读短文(二)
1、学生自读。
2、分小组读。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祝枝山和唐伯虎为什么也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
.总结:对对联,要靠平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思考和广泛的知识积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题的四副对联和故事中的对联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进一步感受对联的妙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对对子。
第三课时
一、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练习是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1、明确要求。
这次作文,让你选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等,把它写成文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
2、选材要新颖
当你确定了.写作对象以后,就要认真地进行选材,要选给你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事来写。
3、内容要具体。
.写作文时,不仅要写出谁干什么,还要写出赶的过程。
4、写好后认真修改。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第四课时
实践活动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学习做一次社会调查。
1、要求:围绕“我们与周围环境“做调查。
2、调查方法和步骤。
(1)访问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情况。
(2)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3)整理材料,进行分析。
(4)写调查报告。说清调查结果,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3、调查的深入扩展。
办小报、画图表,展示调查结果。写表扬信,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人好事。写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5
《积累?运用四》 之一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之一作者:杜卫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积累运用包括读背四副对联、阅读短文、习作练习和实践活动。在读背对联中感受对联的有趣和巧妙;所阅读的短文,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这次习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找出自己最难忘的人或事;实践活动是教学生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受到环保教育,在写调查报告中,复习信或建议书的写法。
教学目的:
1、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对联。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3、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4、学会做社会调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联)
什么是对联?
2、了解对联的大意。
(1)第一副对联是带有比喻句的对而句。“删繁就简”对“领异标新”,“三秋树”对“二月花”。“删繁就简”是指去掉一些繁杂的文辞,使文章简明、精练,“三秋树”,深秋的树,黄叶枯枝落了,更显枝干苍劲。“领异标新”是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二月花”指早春的花。这副对联可以理解为:文章去掉多余的文辞,简明、精练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富有新意就像二月里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
(2)第二副对联是歇后联。前文像谜面,后文像谜底。“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用“稻草捆秧”“竹篮提笋”形象的点明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
(3)第三、第四副对联描写了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富有情趣,且用字准确、贴切。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读,再指名读,并对易读破的地方进行指点。
(4)熟读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练习背诵。
2、学生进行朗读并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
阅读短文(一)
1、学生自读。
2、分角色朗读。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为什么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
5、理解“花甲”、“古稀”。“岁月、春秋”都能表示年度。
阅读短文(二)
1、学生自读。
2、分小组读。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祝枝山和唐伯虎为什么也能巧妙的出上联,对下联?
.总结:对对联,要靠平时对事物的认真观察思考和广泛的知识积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上题的四副对联和故事中的对联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进一步感受对联的妙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对对子。
第三课时
一、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练习是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1、明确要求。
这次作文,让你选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等,把它写成文章。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
2、选材要新颖
当你确定了.写作对象以后,就要认真地进行选材,要选给你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事来写。
3、内容要具体。
.写作文时,不仅要写出谁干什么,还要写出赶的过程。
4、写好后认真修改。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第四课时
实践活动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学习做一次社会调查。
1、要求:围绕“我们与周围环境“做调查。
2、调查方法和步骤。
(1)访问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情况。
(2)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3)整理材料,进行分析。
(4)写调查报告。说清调查结果,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3、调查的深入扩展。
办小报、画图表,展示调查结果。写表扬信,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人好事。写建议书,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6
教学要求
1.读背成语,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3.进行口语交际,互相交流学到的本领。
4.学写文章梗概,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2.学写文章梗概,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成语,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含数字的成语。
2.指名背描写刻苦学习的成语。
二、教学“读一读,背一背”部分。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部分成语。
2. 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说,读准字音。
4.说说这些成语是用来描写哪些方面内容的?(人物的神态、外表、动作等方面的。)
5.齐读成语。
6.分小组讨论:你理解成语的意思吗?它可以用在什么情况下?
7.汇报,师酌情指导。
炯炯有神: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炯炯:明亮的样子。注
意指导“炯”的字形)
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某个东西。形容看得认真。
神采奕奕:很精神的样子。
眉开眼笑:形容非常高兴。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清秀。
笑逐颜开:很高兴的样子。与“眉开眼笑”是近义词。
身材魁梧:魁梧,高大的样子。形容身材高大健壮。
仪表堂堂:形容相貌好,帅气。
举止文雅:形容一举一动都很文明优雅。
心花怒放:心情很高兴。怒放:形容花开得很旺的样子。
手舞足蹈:手挥动,脚跳动。形容十分高兴。
表里如一:外表和内心一致。
8.找出这些词中的近义词。
(1)“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心花怒放、手舞足蹈”都可以用来形容人
高兴的神态、动作。
(2)“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炯炯有神、神采奕奕、眉清目秀、举止文
雅、表里如一”都可以用在夸奖一个人或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时。
9.试着用其中的一、二个成语写几句话。
(1)生讨论、思考。
(2)试说话,师评议指导。
10.齐读成语。
11.指导背诵。
三、阅读短文。
1.揭示短文标题,释:启示。
2. 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拼读,理解。
兴味盎(ang)然:趣味很浓的样子。
经久不忘: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忘记。
椭圆:长圆形。(可让学生动手画椭圆来理解)
胸有成竹;形容做事情很有把握。
哲理:很深刻的道理。
人云亦云:人家这么说,也跟着这么说。
3.简介主人公林巧稚。
林巧稚:新中国诞生以来的一位有名的妇产科医生。
4.指名读短文,正音。(其余边听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以林巧稚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她中小学时期老师讲课注意理论
联系实际,使她从中受到启发的事。
(1)生阅读后,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上表。
地理课:带到海边做地形沙盘。
生物课:带学生到山上去采集树叶回来观察树叶的颜色与形状。
A.结合教学短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用法:“内容多,无法一一列举”,并试着让学生补充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B.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明确作者从中得到的收获,并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A.指名读,其余边听边划出写作者收获的句子。
B.指名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
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
云。”
生:只有去调查了解,才能真正认识一种事物。
生:要多实践。
生: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别人说什么你都信,更不能别人说什
么,你也说什么。
C.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谈自己过去的做法和学了短文后
的做法?
生:青蛙没有听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就信了,而且自己跳出井口去
---------------------------
看一看。
生:以前我听说××公园很脏,我信了,也不敢去那儿玩了,还劝别人不要去,后来,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去玩后,回来说那儿其实很干净,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去调查了解,人云亦云。以后我要先做好调查再发布消息。
(2)师小结。
6.齐读短文。
四、作业。
1.读背成语,抄写成语。
2.完成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第二课时
《积累?运用四》《购物讲价》整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