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考察报告3篇 最新考察报告,供大家品鉴。
考察报告1
考 察 论 文
考察路线:南京——南通——上海——苏州
十月二十六日清晨,我们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起床来准备我们的毕业考察。这是第一天,我们从早上七点三十分就出发了,在大巴上度过了漫漫的十个小时才到达第一站——南京。
第一站南京市博物馆
十月二十七日,老师安排我们先去南京博物馆,关于南京博物馆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有很多: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据资料记载:南京市博物馆有十万件文物收藏,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在馆藏文物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王、谢家族墓志、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渔翁戏荷琥珀杯等一批文物蜚声中外,是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在藏品研究方面,已出版了《六朝风采》、《金与玉》、《南京市》。博物馆藏印选》、《明代冠服首饰》等,藏品介绍在《南京文物精华》、《南京文化志》、《南京文物志》、《江苏省文物志》等书中都有一定的篇幅。丰富的馆藏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
相比而言,我比较中意的是玉器展,因为漆器多是木质品,讲究的是工艺;而玉器除了工艺之外,还有材质,必须两者兼备,才能精妙绝伦,于是我从汉代开始看过去,玉碗、玉带、玉璜、玉如意、玉含蝉,年代久远的玉器,如汉朝,多半古朴大方,没有太多的雕饰,尚武的朝代,甚至由有玉石雕刻的兵器,金缕玉衣也是汉代的产物,属于极高规格的葬礼,全国出土的金缕玉衣数目不足十件,多是身份尊贵的帝王。
玉器从宋朝开始,花纹开始错综复杂,即便是明朝和清朝的玉器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工艺更加复杂,线条更加流畅,清朝玉器极为精美,芙蓉石螭耳盖炉,粉红色泽,惊艳。清朝时期,翡翠制品开始兴盛,慈禧太后据传极爱翡翠,但翡翠的光芒纵然鲜艳,过于张扬锋利,没有玉石的温润凝重。
南京中华织锦博物馆
离开南京博物馆我们来到了南京中华织锦博物馆.南京云锦堪称中华一绝,有1500 多年的悠久手工织造历史,古代“锦”代表最高技术的织物,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居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在元明清三朝为皇家御用供品。尤其以“妆金、妆彩、妆孔雀羽”为特色的皇家用品,云锦以它特殊的浮雕、镶嵌的立体效果近表达的审美境界和文化艺术的魅力,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科技与古代美学的交融。
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除前面介绍的“挑花结本”、“通经继纬”以外,夹金织银也是云锦的一大特点。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满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一味法语精,在制作中不异工本代价,才使云锦后来居上,达到织锦工艺登峰造极度的地步,云锦主要有“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品种,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披、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靠垫、枕被
等实用品。南京云锦在清康熙、雍正年间,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
继承传统的目的在于创新,在于“今用”,在于使优秀传统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现代装饰手段把传统的云锦产品以新的面目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如今云锦礼品、实用品、云锦时装等把云锦艺术文化和地方特色完美地融和在一起,是政府、单位和个人馈赠国外内友人理想的工艺品。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首先看到的事几座给色雕塑,给我印象最深的事一个母亲抱着已经死去的孩子,仰天大哭,他的悲痛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慢了下来,让我们拿着相机的胳膊丧失了抬起来的力气??
进入馆内,一座十字架高耸入云,上面用阿拉伯数字刻着南京大屠杀的时——,接下来,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照片和历史记载,还有南京大屠杀期间幸存下来的老人们诉说当年的惨状,万人坑?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思考下去,满脑子都是恨,满心都是疼,疼的不想说话,双腿发软所有形容心情难过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
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充满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强奸妇女,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站在他们面前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要的不是打回去,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第二站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十月二十七号我们考察了蓝印花布博物馆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
具体操作: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将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因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纹,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纹,而现在的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的技艺的蓝印花布则蓝白分明,毫无手工的痕迹,因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迫在眉睫!蓝印花布的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
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可见在当时蓝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第三站上海上海宜家家具成据资料记载: 宜家家居(IKEA)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品牌始终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并秉承“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经营宗旨。
瑞典设计方法是宜家产品系列的基础。迄今为止,宜家产品系列都是在瑞典开发出来的。通过对颜色和材料的选择,宜家产品系列虽然不是最流行的,但却是现代的,实用,仍不失美观,是以人为本和儿童友好型产品,代表着清新、健康的瑞典生活方式。这些方法与宜家在瑞典南部斯莫兰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那里,人们以勤劳、生活节俭和将他们所拥有的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而著称。
IKEA的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从创建初期,宜家就决定与家居用品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人”站在一起。这意味着宜家要满足具有很多不同需要、品位、梦想、追求以及财力,同时希望改善家居状况并创造更美好日常生活的人的需要。针对这种市场定位,宜家的产品定位于“低价格、精美、耐用”的家居用品。
但到了中国之,市场定位做了一定的调整,因为:中国市场虽然广泛,但普遍消费水平低,原有的低价家具生产厂家竞争激烈接近饱和,市场上的国外高价家具也很少有人问津。于是宜家把目光投向了大城市中相对比较富裕的阶层。宜家在中国的市场定位是“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这种定位是十分巧妙准确的,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如下:
宜家家居用品的风格是瑞典家居设计文化史的凝聚,而瑞典家居设计文化源远流长:19世纪末,艺术家Carl和Karin Larsson将古典风格与瑞典的民间格调相结合,他们创造了瑞典家居设计的典范,流传至今;到了50年代,随着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风格在瑞典得到了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在宜家产品上看到的是:现代但不追赶时髦,很实用而不乏新颖,注重以人为本,在多方面体现了瑞典家居的古老传统。
走进宜家卖场仔细品味,宜家的家居产品无论从单件产品还是从家居整体展示;从罗宾床、比斯克桌子到邦格杯子,无不是简约、自然、匠心独具、既设计精良而又美观实用。和其他厂商的家居用品比较,IKEA给人的印象是:宜家是上述诸多优点的集合,而上述诸多优点集合起来也就是宜家!宜家的这种风格贯穿在产品设计、生产、展示销售的全过程。
上海创意园
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的一处艺术园区、也是上海知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园区内及道路周边有许多各式工作室和艺术品店铺还有一定展览区域,包括莫干山路旁侧一带的数百米长的涂鸦墙.美丽之话不在言说。
在我的概念,上海的创意园与北京的798艺术工厂是有着相同的性子,他们都有着无比前端的艺术理念,和超人的想象力,让人不能不为他们拥有如此艺术的头脑而感到惊叹,来到这里你会知道什么是现代艺术,你会感觉到艺术的感召力是如此让人无可抵挡.让人想要拥有它的冲动.上海博物馆
据资料记载: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
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馆藏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
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
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陈梦家两大家之精华于一身,世上实无人能出其右。该馆珍藏历史艺术文物 万余件,包括青铜器、书法、绘画、陶瓷器、玉器、石雕、甲骨刻辞、玺印、钱币、丝绣染织、牙骨雕刻、少数民族工艺品以及上海地区的考古发掘品等,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近代和现代。
上海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又名东方明珠塔,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的电视塔。坐落在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毗邻黄浦江,与外滩隔江相望。东方明珠塔是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江欢成设计。建筑动工于1991年,于1994年竣工,投资总额达亿元人民币。高米,亚洲第二,世界第四高塔,仅次于广州新电视塔(600米)、加拿大的加拿大CN电视塔(米)及俄罗斯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米),是上海的地标之一。
东方明珠塔的名字来源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琵琶的声音的描写,诗人把琵琶的声音比喻成珍珠落到玉盘里时的发出美妙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
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串联至如茵的绿色草地上,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浑然一体。
东方明珠位于黄浦江畔,乘坐东方明珠浦江游览船沿江畅游,即可尽情领略百业兴旺、百舸争流的都市情怀。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外形犹如一只凌波汲水、展翅欲飞的海鸥,清新自然、富有时代气息。乘坐东方明珠浦江观光游览船沿浦江航行,可以让游客饱览两岸现代化都市风景线。入夜后,遥望东方明珠塔,则是华灯齐放、色彩缤纷;而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更是一派流光溢彩、灯火辉煌。
苏州甪直古镇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Lùzhí),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 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当人们目睹该镇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有领略了甪直古镇的另一种风味。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该馆藏品万多号,以古代书画、瓷器、工艺、出土文物和革命文物为主,其中一级文物240件(组),二级文物1147件(组),图书资料7万多册,碑刻拓本2万多件。瓷器有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元釉里红蓝地白花盏托、明正德釉里红白鱼暗花盘等;出土文物有吴江梅埝良渚文化漆绘黑陶罐、虎丘塔和瑞光塔发现的唐宋经卷、嵌螺甸漆经盒、檀龛宝相、丝绸刺绣、真珠舍利宝幢、彩绘四天王像内木函等。苏州拙政园
据资料记载: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等特点。
苏州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考察报告2
考察报告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氏书院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占地面积约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
陈氏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1959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氏书院建筑由深三进,广五间,大小十九座建筑物组成,建筑中心是高达二十余米的中进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在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砖雕
陈氏书院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的最高水平。广东砖雕是选用上等青砖,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主要用于装饰门楣、墀头和檐墙等。砖雕是一种色彩朴实而又高雅的墙体装饰艺术。陈氏书院保存完好的墀头砖雕最能体现出广东“挂线砖雕”的风格特点。其平面多以各种线条处理,线条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故有“挂线砖雕”之称。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采用花岗岩石材,多为建筑承重及易受风雨侵蚀部位构件之用。陈氏书院石雕纹饰繁复,造型秀丽。它融合了圆雕、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经艺人精心锤打雕刻,厚重的石雕承重物件变得轻巧典雅,更显示出南方石雕精巧秀气的风格特点。木雕
陈氏书院建筑内部,几乎所有的构件均以色泽深沉、雕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这些木雕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其中十六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门挡中,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陶塑
陈氏书院十一条陶塑脊饰,是广东现存最大型、最华丽的清代传统建筑装饰。它是石湾
文如壁、宝玉荣等名店制作的。脊饰根据人们仰视角度的需要,采用夸张而求大效果的造型手法,用陶泥塑造,经上釉和高温烧制后,再搬上屋顶安装而成。内容多以传统粤剧戏曲场面为主,两侧配以吉祥图案,构图对称和谐,色彩高贵典雅。
灰塑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陈氏书院灰塑造型夸张有趣,色彩大红大绿,极富民间喜庆热闹的气氛。铁铸
在清代传统建筑中,以铁铸作为庭院装饰是极少见的,而陈氏书院的连廊铁柱和月台十六块铁铸双面通花栏板,更是我国古代庭院建筑装饰艺术之杰作。双面通花铁铸栏板镶嵌在花岗岩石镂雕栏杆中,利用铁、石鲜明的色彩对比和铁铸通透立体的造型,石、铁巧妙结合,产生出画卷般的艺术效果,使月台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彩绘
陈氏族书院的彩绘艺术主要体现在大门门神和东西厢房的壁画上。彩绘两尊门神各高达4米,艺人运用工笔重彩技法,用艳丽但和谐的色彩突出表现了守门大将威武镇邪的神采。东西厢房各有一幅壁画,以文人雅士为题材,恰好与厢房作为陈姓子弟温书攻读场所的使用功能相匹配。吉祥如意图案
陈氏书院的建筑装饰题材,大量采用比喻、谐音借代、通感联想等手法,把不同时空的具有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或物象巧妙地组合统一在一幅画里,用以表达某种意念,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这些吉祥如意的图案纹饰融汇了岭南各地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同时也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意识和价值取向。
这次参观让我见识多多,感受多多,同时也使我引发了对中国家规、族规的思考。家族观念使人的情感需求有归宿感,有寄托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叶落归根”就是表达这个意思。陈家祠的背后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全广东省的陈氏族姓不惜破费专门筹资集中于广州建立书院和祭祀祠堂,目的就是为了祭祀和方便同宗子弟读书,其所表现出来的家族凝聚力惊人!
家族观念其实与政治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代的“一人得道,仙及鸡犬”到现代的“裙带关系、走后门”,我们就可窥见一斑。“一人得道,仙及鸡犬。”顾名思义,就是说一个家族的一个人当了大官,他的整个家族的人也能当官。裙带关系、走后门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家族观念对政治的影响之大!
家族观念对政治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举个例子说明,如果一个家族的一个人当了大官,而他又是一个好官,那么在用他们家族的人时候,就会举荐人才和贤士,这样就能真正选拔人才,同时也为国家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反之,如果是一个庸官,凡是他家族的人都想弄进来,那么就是庸者上,能者下,乌烟瘴气。另外,政治党派、羽翼、同盟一般也是出自于家族之人。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在培植派系人士就会首选宗族之人,而派系斗争和派系矛盾激化时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利。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但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是我们在发展中时时思考的。
考察报告3
考察报告
姓名,男,汉族,19xx年x月生,河北省xx市人,本科学历,河北经贸大学管理学学士,200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x年x月参加工作。
表现情况: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自觉执行党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单位的各项决定,在工作上认真学习有关方针的政策文件,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工作能力水平大大提高。
政历情况:该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没有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通过单位x人员的测评,测评结果都为优秀x票。并对单位个别同志的座谈,大家给予一致好评,该同志能够胜任此职务。考察结果符合提职条件。
考察人:
年月日
考察报告3篇 最新考察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