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地域文化大美青海第一次作业答案3篇(青海电大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供大家参阅。
地域文化大美青海第一次作业答案1
第一次作业
一、判断题:
1.1406年,朱棣下令设立了“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2.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使大沽口陷落,天津门户洞开。(×)
3.天津地热资源具有埋藏深,水质好的特点。(×)
4.天津城市的风云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二、单项选择题:
1.1725年,天津卫改制为(C),隶属河间府。
A天津县B直隶州C天津州
2.开埠后,(C)最先在天津强划租界。
A法国B意大利C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
1.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BC)。
A大罢工B亚罗号事件C马神甫事件
2.1900年7月13日,八国联军开始轰击天津,直隶总督仓皇出逃,守城的重任落在了(AC)等人的肩上。
A义和团B联军C水师营
3.革命党人在英租界小白楼召集铁血会、振武社(ABC)等团体成立了“北方革命协会”。A光复团B急进会C女子革命同盟
4.北洋通商大臣还加授钦差大臣关防,可以(ABD)。
A代表朝廷接见外国使节B签订条约
C统辖地方文武D筹建近代国防工业、统帅庞大的新式海陆军
地域文化大美青海第一次作业答案2
地域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巴蛇食象”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的(A)中流传甚广。A.巴人B.楚人C.北京人D.蜀人 2.“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前徒(一作徙)倒戈。”这则关于巴人记载出自(B)。3.从后来的文献中可以看到,(B)资源的所在,是巴人迁徙的目标以及形成巴人聚落的重要因素。4.巴族的舞蹈出现在古代史籍的记载中的是(C)。A.巫舞B.傩舞C.《巴渝舞》 D.昭武舞
5.“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段关于巴人的起源的远古神话是由(A)记载的。A.《山海经》B.《水经注》C.《太平广记》D.后汉书》
6.巴人以(C)图腾。A.虎 B.乌鬼C.蛇 D.兔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竹枝词是谁所作(B)? 8.(B)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抗战文化中的主角和先锋.A.诗歌B.戏剧C.小说D.散文 9.张善子将自己在日机狂轰滥炸中创作的巨幅作品(B)赠送给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利。10.下面这首著名的诗歌的作者是(D)。A.蔡梦慰B.刘思扬C.杨益言D.叶挺 三.多项选择题
1.融入巴族的其他部族有(ABCD)。A.板楯蛮 B.陵蛮C.濮人 D.獠人
2.古代巴人先民不但创造的《巴渝舞》,巴渝地区的歌谣同样流传了数千年。这就是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ABCD)。A.巴歌B.巴曲C.巴歈D.巴渝曲。
3.宋朝,以模仿的风格写作过《竹枝词》诗人有(ABCD)。A.苏轼B.黄庭坚C.杨万里D.范成大 4.战国后期,秦灭巴筑建江州城,置巴郡,下辖数县。蜀汉时弃江北旧城,重筑江州大城,后名称和辖区不断变换,曾曰(ABCD)。A.楚州B.巴州C.渝州D.重庆
5.抗战爆发后,中国教育机构大规模西迁,重庆与成都一起成为抗战时中国文化教育中心,除了成都的华西坝,被誉为“文化四坝”,还有(ABCD)。A.重庆的沙坪坝、B.江津的白沙坝C.北碚的夏坝,D.广阳坝
四、简述题
1、简述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④云阳县石盘镇龙安村大地坪新石器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一些房屋遗址、墓葬、窑址,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其中陶器有丰富的色彩、文饰和品种,⑤巫山县长江瞿塘峡南岸的大溪发现了公元前约4400~3300年的人类活动遗址,这就是考古学界指称的大溪文化。
⑥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来看,这都是极为少见的。
⑦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duì)于、铜钲等乐器,有铜戈、铜剑、铜矛、铜镰、铜箭镞等兵器,还有铜盆、铜壶、铜镜、铜釜等生活用具和铜斤(即铜斧),铜凿等生产工具。
2、简述抗战文化精神。
1.抗战文化具有坚韧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2.抗战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3.陪都文化具有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4.陪都文化具有大众化、国际化的精神。
3、简述红岩精神特点。
①崇高的思想境界。②坚定的理想信念。③巨大的人格力量。④浩然正气,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五、分析题 试析巴渝文化的大熔炉性和多元性教材P37-41
地域文化 尔利将军、张治中将军同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 天的重庆谈判。
15.1939年1月16日,中共南方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局址先设在重庆 机方街 70号,与八路军、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合署办公,对外只称八路军办事处,对内办事处归南方局领导。1939年秋,局址迁到城外 红岩嘴13号,并决定在此新建办事处。
16.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18日,周恩来《新华日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并赋诗一首,“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年3月31日,宋美龄陪同大姐宋蔼龄、二姐宋庆龄从香港来到重庆,在此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宋氏三姐妹在抗日救亡共同目标下,从事 收容儿童、救济妇女 工作,并经常到重庆被日机轰炸现场和伤兵医院等处视察。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巴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是(A)。A.大巴山 B.金佛山C.山 D.武陵山 2.古称阆水、渝水的是(B)A.嘉陵江 B.长江C.乌江 D.渠江
3.(A)因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梦见神女使之披上神话色彩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题材。A.巫山 B.南山C.金佛山 D.缙云山
4.(A)通过重庆全境,她诞育了巴渝文明,也见证了巴渝大地的盛衰变迁。
5.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区南天乡境内,系我国
四、简述题
1、简述古代巴文化遗址
五、分析题
试述巴渝的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
1891年重庆开埠以后,新的思想观念激活巴渝人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竞相让巴渝山水增辉溢彩,并留下历史的遗迹。
① 邹容烈士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建于民国35年(1946)。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重新修复。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米,碑身高米,斜坡形八面,其中四面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竖排隶书7个大字。碑座高米,八面皆镌碑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虽然英年早逝,故乡人民却缅怀着他,将城中心一条干道命名为邹容路,②沧白路和张培爵烈士纪念碑
辛亥革命前后,杨沧白、张培爵等首义慷慨,沧白路和培爵烈士纪念碑长踞在嘉陵江畔洪崖洞上。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建于1945年12月,碑高米,由青峡石砌成。
③刘伯承、聂荣臻元帅旧居纪念馆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发护国战争,刘伯承于次年3月率领川东护国军
一、填空题
1.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酉阳龙潭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2.刘伯承是重庆市开县人,1916年3月,为策应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战斗,率部攻占丰都县城,战斗中不幸头部受伤右眼致残。
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为己任的杰出人物。主要有(ABCD)。A.卢作孚B.吴蕴初C.吴羹梅D.古耕虞
2.爱国实业家胡子昂“实业救国”的举措有(ABD)。
3.唐代游历和巴渝的大诗人主要有(ABCD)。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刘禹锡 4.李白在渝州所作的诗歌作品有(CD)。
5.宋代诗人在游历和官宦渝州的诗人有(ABC)A.黄庭坚B.苏轼C.陆游D.王维
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郭沫若连续创作了《屈原》、、《孔雀胆》、(ABCD)等历史剧。7.在著名音乐家,铜梁县人刘雪庵创作的抗战歌曲中,,最为著名,堪称抗鼎之作的作品有(ABC)。8.重庆地区过瑞阳节习俗除了划龙船(赛龙舟)外,主要有(ABCD)。9.重庆主要的具有浓烈的民俗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传统集会有(ABC)。20.巴渝人自古以来就擅长歌舞,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有(ABCD)。
四、简述题
1、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几类,每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禹锡在夔州三年,得三峡旖旎风光的慰籍,为三峡的竹枝词民歌所打动,采写《竹枝词》,他先作《竹枝词九首》,之后,他又作了《竹枝词二首》。综观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4.简述重庆火锅的文化特征。
①平民性和包容性。②独特性和多样性。③广泛的参与性。④风格的多样性。⑤开放性和创新性。
五、分析题
试论巴渝人的品格特征。
①刚勇坚毅、不屈不挠。②热情豪爽、重义守信。③兼收并蓄,团结协作。④开放求新,注重实效。
地域文化 年,大理学家程颐谪居于涪陵北岩,标点并注释《易经》,完成《伊川易传》一书,遂使涪陵易学突兀而起。涪陵成为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
年,陶行知归国来到重庆,于次年自筹经费,在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学校—-育才学校。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南开狂轰滥炸,南开高等学府化为灰烬,其中学部师生流亡到重庆,改南渝中学为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 亲任校长,严守南开“公允公能”的校训,将南开中学办成抗战时期全国5大重点中学之一。
22.抗战时期是重庆高等教育的鼎盛时期,连同原有和新办的20余所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重庆共有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60 余所。
23.《新华日报》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共产党机关报,是宣传抗日、争取进步的战斗堡垒.年8月5日《重庆日报》创刊,社址位于解放西路66号,时任西南局首脑的 邓小平为其题写了报头。25.重庆出版的 《 电脑报》期发行量高达70万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技和科普类报纸。
二、单项选择题
1.《世本》载:“廪君名务相一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争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君能浮因立为君。”由此可见,巴人在选举头领时,十分重视(A)。A.浮舟B.武力C.掷剑水平D.造船
2.巴渝人在异常艰辛的情况,开发和利用(B)水系,带动了巴渝经济的发展。3.(A)栈道堪称中国最完整的凹槽式栈道遗址。A.瞿塘峡B.大宁河C.金佛山D.巫峡 4.重庆最早的机场为1929年建起的(A)机场。A.广阳坝B.白市驿C.珊瑚坝D.江北 5.抗战爆发后,战时中国的航空中心是(D)。A.上海B.武汉C.昆明D.重庆 6.最富有巴渝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是(B)。A.四合院B.吊脚楼C.山寨D.会馆
7.杜甫夔州诗,最为有名的是七言律诗(C)。A.《登高》B.《瞿塘两崖》C.《白帝》D.《秋风》 8.1897年11月,维新人士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重庆的 7.在1919年到192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中,中国有1579名学生赴法,其中重庆地区有129名爱国青年曾三批集体赴法。其中有(ABC)。A.聂荣臻B.邓希贤C.温少鹤D.张雅南
8.民国时期巴渝人创办的公立高等学校有(ABCD)。
年5月31日,由哪几所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ABC)。
10.如今,重庆拥有出版社有(ABC)。A.重庆出版社B.重庆大学出版社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青年出版社
四、简述题
1、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对于巴渝文化的发展具有的意义。
①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推动了巴渝教育的发展,传播了文化,为巴渝地区创办了很好的文化教育氛围。②明清巴渝书院受政府和科举的影响小于官学,因而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术天地,涌现了许多热心教育的官绅和卓有眼光的教育家。
③巴渝的书院还为搜集和保存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巴渝书院藏书甚多,为提高教育质量,繁荣学术提供了条件。
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重庆教育的发展。宋朝,重庆府所辖州县先后中进士208人,元朝不重科举,统治近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仅9人。明朝一代,重庆府科举中进士318人,举人1295人。清朝二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98人,举人1117人,中武进士20人,武举人336人。
2、简述重庆现代交通的发展教材P192-197
3、试比较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异同。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同属一种文化系统。
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渊源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尽管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各自独立,但是,从大的地缘角度看,巴蜀属于一个大的文化区。
①这一点首先可以从考古发现找到证据;
②其次,从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角度看,巴蜀两地地域紧邻,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也是俗常将巴蜀合称的一个原因。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区别:
①蜀文化重商,民风尚文;巴渝文化崇武,民风强悍
②巴渝文化受楚文化的影响较大,蜀文化受秦陇文化的影响较深。
五、分析题
试论巴渝文化与时俱进的整合教材P271-277
地域文化大美青海第一次作业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20个)
1、()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汉族 答案:D
2、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A、汉代
B、唐代
C、秦代
D、魏晋南北朝 答案:A
3、青海汉族文化体系是以()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儒、释、道,杂揉,各取所需的文化局面。
A、道家
B、儒家伦理
C、佛教
D、宗教 答案:B
4、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因此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
A、畜牧业
B、农业
C、商业
D、手工业 答案:A
5、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具有很强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A、生态文化
B、游牧文化
C、农耕文化
D、商业文化 答案:A
6、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游牧为主的一般住在()。A、“碉房”
B、帐篷或毡房
C、平房
D、庄廓 答案:B
7、()大量伊斯兰信仰者集体移居青海,经过长期同当地各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答案:B
8、青海回族文化的宗教属性,是()所具有的基本特征。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伊斯兰教文化
D、儒家文化 答案:C
9、青海的()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A、传统建筑
B、清真寺
C、学校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10、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文”。
A、英文字母
B、汉语拼音
C、青海方言
D、阿拉伯文字母歌舞 答案:D
11、青海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A、三合院
B、“庄廓”
C、院子
D、四合院 答案:B
12、青海撒拉族信仰()。
A、伊斯兰教
B、藏传佛教
C、道教
D、佛教 答案:A
13、()是青海省在全国唯一设有自治县的民族。A、藏族
B、土族
C、回族
D、撒拉族 答案:B
14、青海蒙古族有着悠久的独特的()传统,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诸如衣食住行、婚嫁寿宴、年节喜庆、宗教活动、生产劳动等方面。
A、造型艺术
B、服饰修饰
C、建筑艺术
D、饮食文化 答案:A
15、青海土族人的民间()很有名,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A、绘画
B、服饰
C、雕刻
D、刺绣 答案:D
16、()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抒情民,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
A、“花儿”
B、“撒拉曲”
C、“宴席曲”
D、口弦 答案:B
17、青海的回族在喜庆宴席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歌唱艺术——。A、“花儿”
B、“撒拉曲”
C、“宴席曲”
D、口弦 答案:C
18、青海藏族中,以玉树、()、海南的歌舞最为有名。A、黄南
B、海西
C、果洛
D、海北 答案:C
19、青海汉族民间文艺从形式分,大致可分为唱、()、说三个系列。
A、弹
B、诵
C、歌
D、对白 答案:B 20、在节日方面,春节习俗与其他地区的汉族相比,青海汉族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海东农村,除夕有()的习俗 A、“躲灯”
B、贴春联
C、拜年
D、燃“松蓬”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10个)
1、由于青海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因而在各种文化的融合中,也形成并创造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种和现象。如()A、“花儿”
B、社火 C、地方曲艺
D、青海方言
E、眉户 答案:ABCDE
2、藏族信奉的藏传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A、汉文化
B、印度文化
C、伊斯兰文化 D、羌文化
E、以上均不对 答案: AB
3、青海撒拉族以民间说唱文学为主。说,包括()等。A、故事 B、谚语和笑话C、神话
D、传说
E、寓言 答案: ABCDE
4、在蒙古族的节日中,蒙古族的()活动在青海颇有特色。A、祭海
B、赛马会 C、那达慕大会
D、祭俄博
E、古尔邦节 答案: ACD
5、青海蒙古族群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包括()寓言等,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A、民歌
B、颂辞
C、英雄史诗
D、谚语
E、故事 答案:ABCDE
6、蒙古族自古至今即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的舞蹈分()。A、单人舞 B、双人舞
C、多人集体舞
D、骆驼舞
E、伊舞 答案: ABC
7、青海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具有()等多方面的价值。A、历史价值 B、文化科学价值C、文化教育传承价值
D、经济价值
E、重要价值 答案: ABCD
8、青海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宗教节日和民族节日,如()A、赛马节
B、古尔邦节
C、开斋节 D、那达慕大会
E、雪顿节
答案:A BCDE
9、土族在文化上受()族的影响较大。A、藏
B、汉 C、回
D、撒拉 答案:AB
10、土族的歌曲种类繁多,有()等,分家曲和山歌。
A、“安昭” B、拉伊
C、宴席曲
D、“花儿”
E、叙事歌
答案: AD
三、判断分析题(10个)
1、除尊崇儒家思想之外,青海汉族还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答案:√
2、青海汉族地区的花儿为河湟花儿,其内容五花八门,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可以说,花儿是一部民族风俗文化的“百科全书”。()答案:√
3、“西宁贤孝”主要曲目源于明清两代讲唱民间故事的“宝卷”。()答案:√
4、青海方言中存在一些古语词和从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借来之词。()答案:√
5、青海藏族自称“安多哇”,其祖源属于古代游牧民族匈奴。()。答案:×
6、藏族喜爱体育活动,赛马、赛耗牛、射箭、登山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十分普遍。()答案:√
7、藏传佛教对回族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穆斯林民族行为和道德上的规范,对礼仪、礼俗、节日、生活习惯的影响,都发生着全面的核心作用。()答案:×
8、青海回族的烹饪技术高超,他们以牛羊肉为主料,可炒出上百种美味佳肴,尤其是当地各种“清真”小吃以其独具的风味而深受人们赞赏。()答案:√
9、青海撒拉族妇女的刺绣十分精美,剪纸、窗花也是妇女擅长的一种装饰艺术。()答案:√
10、蒙古族的饮食与藏族基本相同,喜食炒面和牛羊肉。()答案:√
地域文化大美青海第一次作业答案3篇(青海电大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相关文章: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左右12篇(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作文)
★ gre考试填空题怎么快速解决3篇(gre考试填空题怎么快速解决答案)
★ 2022远去的乡村现代文阅读答案3篇(远去的乡村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