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3篇(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文章)

时间:2022-10-25 15:14:5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3篇(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文章),供大家参阅。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3篇(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文章)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11月30日-12月1日,我们采取听汇报、入企业、察实情、收建议的方式,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深入**、**两县实地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呈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到XX年10月底止,**县共有12家省、市、县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注册资金为:**绿宝米业和国兴百丈泉公司各500万元,山村油茶1000万元,将军果业1600万元,斌杰食品2688万元。年销售收入高的在6800万元-亿元之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注册资金少的150万元,多的达500万元。年销售收入在1664 万元-3692 万元之间。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亿元,XX年预计可实现产值收入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涉及粮食、生猪、果业、山茶油、灰鹅、水产等六大领域。全县共种植水稻33万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个,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个,1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个,年繁育仔猪2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生猪出栏今年预计可达到60万头以上;种植脐橙万亩,甜橙万亩,精心打造了埠头和崇贤二个万亩脐橙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35万亩;饲养灰鹅 420多万羽,饲养红鲤鱼、草鱼水面共12万亩。XX年,全县粮食加工 吨,脐橙加工吨,生猪加工1440吨,油茶加工2400吨,灰鹅加工485吨。XX年预计全县粮食加工吨,油茶加工XX吨,脐橙加工吨,生猪加工1640吨,灰鹅加工495吨。

**县现有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有21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2家。XX年,全县农产品加

  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亿元,产值亿元,利润5600万元,有固定职工2100人,涉及的农业产业有粮食、果蔬、蘑菇、茶叶、席草、生猪等。目前,产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稻谷,年种植面积92万亩,年产量4亿公斤;脐橙,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9000万公斤;柑桔,年种植面积万亩,年生产量6500万公斤;蘑菇,年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量3500万公斤;白莲,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480万公斤;茶叶,种植面积万亩,年产量30万公斤;席草2万亩,年产量1600万公斤;黄鸡,年出笼3600万羽,产量4320万公斤;生猪,年出栏20万头,产量XX万公斤;鱼,年产量2200万公斤。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县:一是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通过举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年会等形式,建立了政府部门与企业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的意见》、《**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办法》等推进措施,有力的为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搭建快速发展平台。二是搭建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积极协调农发行、农信社、农行等金融部门,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仅在XX年银企座谈会上就为龙头企业争取贷款亿元。同时县里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XX年,共计奖补各农产品加工企业50余万元。三是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县里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建立。四是搭建内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举办或创办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农产品交易会、外出考察、信息网站等,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绿宝米业、将军果业、山村油茶、斌杰食品、百丈泉饮料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果业、油类、畜产品等四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建立规模基地。该县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重点扶持优质稻、黄鸡、蘑菇、果业、油茶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养小区,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稳定充足的原材料。县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1600万元,整合捆绑涉农项目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等主导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如农户发展优势产业贷款,财政予以贴息;财政出资为水稻种植大户办理保险;为黄鸡产业发展设立专项保种资金和市场开拓经费;给予蘑菇种植房每平方米15元补助;对果业、油茶开发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基地给予每亩500元的补助;对“一村一品”专业村给予5000元奖励。二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财政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扶持的同时,各部门全力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多方投资。如帮助**翠微实业有限价公司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800万元,使该企业扩线增容,大大增强实力,挤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协调帮助龙头企业获得金融信贷支持,加大技改扩建力度,扩大生产规模。****米业有限公司连续多年累计获得XX多万元的扶贫贷款资金,扩建了标准化的厂房和仓库,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品单一,品牌少。两县农产品资源虽然较丰富,加工企业也较多,但加工的品种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仅**县48家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中,就有稻谷加工企业30家。而且,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少。

  二是基地单薄,原料缺。两县虽然在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基地上存在缺失,导致其主导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不足。仅**灰鹅、原料红薯、鲜活草鱼等,只能满足百丈泉公司农产品加工业务的

  50-60%。

  三是资金匮乏,受制约。由于生产规模的增大,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少资金,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仅**翠微实业公司若满负荷生产,需流动资金近2亿元,而企业目前的资金不足一半。

  四是深加工少,链条短。两县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是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和包装,如稻谷加工成大米、脐橙分组打蜡等,精深加工的企业微乎其微,对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作用不大。而且,产业链条短。

  四、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县围绕“三个做大”做文章:一是继续做大粮食加工业。粮食加工是我县的传统加工项目。目前有绿宝米业、**米业、宠祥米业、惠丰米业等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业,使我县的粮食加工能力在五年内达到1XX0吨。二是继续做大果业加工业。我县种植有脐橙万亩,甜橙万亩。现有将军果业、瑞兴农业、**果业等三家果业生产加工企业。为更好地消化好我县果业产品,提升果业产业产值,壮大果业加工项目。我们将支持各果业加工企业,重点抓好果品的深加工,通过加大加工项目建设,确保我县在五年内果品加工能力达到万吨。三是继续做大水产畜牧加工业。我县有丰富的水面养殖基地,如长冈水库,还有**灰鹅、**红薯、**生猪等等水产和畜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县水产畜牧业的深加工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和畜牧业加工项目建设,如扶持好斌杰食品、百丈泉公司、小而大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在五年内深加工生猪 90万头,灰鹅600万羽,红薯1万吨,草鱼万吨。

  而**县则以“搞好规划、整合资源、做活流通、创建品牌”为抓手强措施:一是搞好规划,进一步搭建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抓布局,做好农业龙头企

  业发展规划。根据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主要培育的龙头企业类型和品种,通过大力扶持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抓整合,加快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建设。在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重点引进粮食、果蔬、黄鸡、油茶、席草、白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避免重复建设,着力培植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或产业集团,努力把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打造成集收购、储存、检测、精深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抓完善配套,组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形成农产品工业集群。其一,做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做强做大。其二,整合园外企业进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鼓励他们联合投资和经营,逐步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企业。其三,加强联合,新上精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三是做活流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首先是提高农产品储存能力。按照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合理流向和农民方便销售农产品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相关区域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产品仓储中心,做好的收贮和中转。其次充分利用泉南、济广高速和拟建的向汕铁路途经**的有利时机,在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农产品物流平台,加大我县与周边县份的**建设力度,努力将我县打造成辐射周边县市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检验、包装、市场准入等全过程质量监控。三抓定位。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品牌农产品应以高中档精制农产品为主。四抓特色。实施品牌整合,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扶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品,对符合标准的产品,统一贴牌销售,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五是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包装设计水平,搞好广告创意策划,积极参加各种展示会、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场份额高、信誉度高的名牌。

  五、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由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产品运输、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多层次、多角度搭建好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平台。

  2、加强市场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标准化生产,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把好产品质量关。对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识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壮大。

  3、强化基地建设。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企业)之间、乡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将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产业推广、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并对基地建设给予相应补贴,举全力共同激发农民种养积极性,推动原料基地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化建设。

  4、健全有效机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应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种养与收购的有效保障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延伸。

  5、提升企业品牌。品牌是生产力,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做大了品牌,就等

  于做大了市场。要结合各地实际,鼓励、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著名商标,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五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总结

  省农牧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及省农牧厅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农业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有效地组织全州各县(市)农业部门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制定了《**州农业局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州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州农业局局长马文科同志任组长,州农业局副局长石国栋同志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农业局质监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全州八县(市)根据州农业局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年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小组,根据各单位职能进行分工,具体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各负其责,共同开展各项工作。

(二)开展宣传培训,营造社会氛围。一是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制意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做到报纸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信息。二是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办培训班、广播宣传、基地示范、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正确使用、生态健康种植等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积极开展了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净化了农资市场,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力度。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在全州营造了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食品安全法》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取得工作实效。一是在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中,全州各县(市)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州种植业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药、种子经销网点等场所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全年总共出动制法人员5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4500份,通过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对全州范围内的148家农药经营商户进行检查,没有发现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二是在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中,我州重点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照标准对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完善内部管理。检查经营企业75家,经营场所50个,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市、**县农产品监测站每月定时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共抽检蔬菜样品2162个,经过检测有30个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市和**县将检测结果及时张贴在各市场门口。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检查中没有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组织参加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开展了农资市场检查活动,会同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清查专项治理。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95人(次),执法车辆186辆(次),整顿检查农资经营市场、门店及经营企业457户(次),检查二铵、尿素、磷肥、复**等肥料3186吨,各种农药吨;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涉嫌销售伪劣农资经营户43户,查封涉嫌假冒油菜子53袋,查缴假冒伪劣种子公斤,化肥吨,农药

  612盒(支),不合格农膜552公斤,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2万元,在检查中,未发现违规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剧高毒农药行为。通过专项治理行动,规范了农资市场,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全州农业生产的健康、顺利进行。

(四)上下协调配合,及时反馈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开展以来,各县(市)及时将本辖区内工作进展情况按照方案要求每月8日和23日上报州上,州上汇总后于每月10和25日按时上报省上,做到上下信息联动,切实保障执法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州未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但由于农产品生产链条长,生产环境开放,不可控因素多,市场监管难度较大,全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认识不够。部分县(市)、部分单位对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未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足够重视。同时一些生产者、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同感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性低,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为使自家生产的农产品早上市、快上市,滥用催产类农药及防虫类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机构未健全、人员少、检测手段差、质量管理难。

  由于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无公害生产起步较迟,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除**县和**市有检测中心和简单的设备外,**县、**县、和政县、**县、**县均未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工作大都由县农业局或者农技站承担,工作分工不明确。特别是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无

  独立机构,无专门的人员编制,无检测仪器,无专项检测经费,无法对全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地环境监管。

(三)检测经费缺乏。至今州、县两级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和监管经费没有专项列支,检测经费由各级农业部门垫付,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整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按照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思路,围绕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以全程监管为着眼点,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以产地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强化源头监管;以健全生产记录档案为重点,加强生产过程监管;以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为突破口,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全程追溯;以落实责任为保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作,努力探索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和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二是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加强田间技术指导,要求各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登记制度,建立质量追溯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获得认定的基地和认证产品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三是争取在年底完成年初制定的4个新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和1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复查换证工作。四是抓好基地建设,试行农户质量联保制度,减少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做好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优质优价销售,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促进我州农产品安全工作向更高层

  次发展。五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使执法年整治工作得以继续的更好的发展下去。

  附件1: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总体情况统计表。附件2: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表。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2

  bb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财政局

  bb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处4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6镇11乡,533个行政村,28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的96%;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是一个经济穷县、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县,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较差,加之地处内陆,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同时,bb县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是国家命名的粮食、棉花生产基地县、中国红枣之乡,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较为明显。

  近年来,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抓好了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巩固和发展基础财源。一是突出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围绕产业化基地建设,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生产布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畜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牵动bb县农产品快速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产品新的增长点。按产业化的要求,种植业走农工贸一体化,畜牧业走工商贸一条龙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农民的产、加、销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加工增值、销售服务等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第三产业

  税收,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三是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高新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农业,利用bb县传统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发展师范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全县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资源情况

  bb地处黄河故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红枣、尖椒、花生、棉花、蔬菜、林果、西瓜等。粮食种植面积110万亩,总产44万吨,其中小麦80万亩,总产28万吨,特别是近几年优质专用小麦迅速发展,2006年达到60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75%;玉米3 0万亩左右,总产1 6万吨,其中优质专用玉米面积2 5万亩。棉花种植在1990年鼎盛时期,面积达到5 3万亩,近年来,虽面积有所减少,但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0万亩左右,仍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3 0万亩,总产万吨。红枣种植面积4 6万亩,年产1 2万吨,产值亿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之首。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 万亩,总产万吨。尖椒面积达到4 0万亩,总产9万余吨。bb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 %(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林果面积16万亩,年产各种优质水果

  10万吨,产值亿元。以羊、禽、猪、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也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畜禽养殖小区22个,规模养殖户5528户,羊、猪、禽、牛年饲养量分别达到77万只、93万头、950万只、万头,肉蛋总产万吨,畜牧业产值达8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现状

  bb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农业的企业化为手段,强力实施农业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 9 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7%,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一)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花生、尖椒、腐竹、棉花、山绵羊、红枣、木材等8 大产业链。目前,以星河油脂公司为龙头的花生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全县30万亩花生基地稳步发展,还在周边地区建立了稳固的花生生产基地。全县共有花生加工企业9家,从事辅助生产专业户2200户,从业人员余人。以宋都味美斋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尖椒产业链,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产辣椒酱1000余万瓶,加工尖椒2000吨,创产值5000余万元,带动了全县8万户尖椒种植。以双安豆制品公司为龙头的腐竹产业链,三安腐竹加工小区拥有腐竹加工企业126家、500条生产线,年加工腐竹万吨,创产值亿元,带动了大豆、养殖、沼气、运输、彩印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意隆、腾达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产业

  链,全县共有纺织印染企业20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了全县5万户农民种植优质棉20万亩,其中意隆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年产值亿元,年加工棉花8万吨。以茂华羊业公司为龙头的山绵羊产业链,公司现存栏良种肉羊2000余只,年可提供优质种羊和商品羊3800只。改良山绵羊3万余只,辐射带动1000余农户养殖优良种羊,已成为豫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建筑标准最高、饲养品种最优,集科技示范、良种繁育和推广、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羊生产企业。以豆公、石盘屯为代表的木材产业链,全县拥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300多家,年经营加工木材1 5万立方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余人,带动4000户农民从事木材加工生产,已成为豫北最大的木材加工集散基地。以康辉食品公司、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红枣产业链,全县红枣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

(二)资源招商成效明显,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针对我县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状况,近年来,坚持把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工作重点。一是选择一些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新、市场广的重点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重点扶持,指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搞好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星河油脂、意隆纺织、腾达纺织、瑞鑫巾业、宋都味美斋、双安豆制品等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积极开展农业招商。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产品资源及现有企业优势,强化对外合作,坚持资源招商,取得了

  明显成效。引进资金6亿元,建成了金星啤酒、汇鑫肉制品、广源纺织、盛群麦芽等80多家起点高、规模大的涉农企业。林业招商取得新突破,引进了总投资2200万元的溢美木业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即将动工建设。目前,全县拥有3产品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余家,固定资产5亿元,年创产值15亿元。

(三)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特色初步形成。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行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步伐,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注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了以星河油脂公司为龙头的花生加工基地,以二安双安豆制品公司为龙头的豆制品加工基地,以卜城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红枣加工基地,以跃进食品公司为龙头的三粉加工基地,以豆公乡为代表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六村乡为代表的尖椒生产基地。其中花生加工基地和豆制品加工基地被批准为省农产品加工基地。在行业龙头的带动下,花生、红枣、木材、三粉、腐竹、尖椒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村39个,超千万的23个,专业加工户(点)多户。按照“小区化布局,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经营,行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促其规模发展,集中发展,二安腐竹加工小区和豆公木材加工小区初具规模。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棉纺印染、粮油加工、食品饮料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引进和培育了金星、康辉、星河、老倔厨等一批知名品牌,区域经济特色初步显现。

  三、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比较低,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农产品资源优势还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少,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综合效益不高。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规模。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转化率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要进一步扩张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壮大产业实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3 0亿元,其中星河油脂公司达到2 0万吨生产能力,年产值2 0亿元;纺织印染业产值达到1 2亿元,其中意隆公司达到1 5万锭能力,年产值4.5亿元;食品饮料业生产规模达到4 0万吨,年产值1 0亿元。

(二)抓招商。下步要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围绕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培植一批规模大、外向型、高效益的龙头企业,膨胀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

(三)抓龙头。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对现有经营状况好、产品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措施,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红枣、尖椒、花生、蔬菜为主的大宗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重点抓好星河油脂、意隆纺织、宋都味美斋、康辉食品、汇鑫肉制品、腾达纺织、瑞鑫巾业等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实力迅速增强,规模迅速扩张,市场迅速扩大,有效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目前我县的红枣、腐竹、木材等产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下步要进一步完善小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由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向大规模、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由自身滚动发展向更多的利用社会资金、资本运作方式转变,由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向项目联合、做大做强转变,力争在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实现新突破。

  作者:bb县财政局安理军

  联系电话:***68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3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业局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达到580家,实现产值950亿元、利税亿元,资产总额达到840亿元。

  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组织领导,促责任目标到位。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目标写入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将此目标列为今年2号议案。张学忙副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工作。2010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市直各部门围绕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各自职能,明确了部门服务的具体措施。市郊各区结合自身特点,对目标进行了细化,并成立专班抓落实。全市上下基本上做到了发展有规划、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措施、落实有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责任明确、任务到位的工作机制。

(二)抓金融支持,促加工企业壮大。通过争取财政支持、引导融资对接等措施,落实和完善一系列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壮大。一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近年来,市财政每年落实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补贴资金2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安排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加工技改专项补贴。二是大力开展银企对接,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每年都组织2次市级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担保中介机构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对接活动,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直接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去年先后协助30多家加工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三是大力创新融资方式。市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与市农商行合作,已为农业企业提供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融资近2亿元;通过重组壮大,新的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已经累计为企业委托放贷达亿元,担保亿元,为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抓龙头企业,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坚持外引内扶,大力扶植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进,培植龙头企业主力军。依托武汉特大城市交通区位和物流、信息、资金、科技优势,坚持优势互补,以质取胜,着力招引扛大梁的加工项目,高龙水产总投资亿元,建成了年加工8万吨的水产加工线;湖北绿泉蔬菜投资6900万,建成日加 工100吨全自动化绿色豆芽生产线2条;总投资亿元的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亿元,当年实现产值亿元。二是引导和扶持本地企业在加强自身规模与实力的同时向外拓张。华发羽绒将原有工厂迁至武湖加工园区内,不仅规模得到扩大,还引进合作伙伴,将业务由原来单一羽绒加工拓展到羽绒及羽绒制品深加工;江夏区灵星禽业公司增加3000万投资,组建了集团公司,并在新洲建成年加工1万吨的保洁蛋生产线2条,扩大了公司实力和带动力。三是抓整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天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股改,9家企业已进入上市后备库。

(四)抓园区建设,促企业集群发展。重点是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各级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园区发展,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工业加工区在原有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平方公里新规划的基础上,区政府利用三个国资公司,整合资金亿元,加快食品加工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部被可口可乐瓶装商生产(武汉)有限公司租用;黄陂区武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内台湾农民创业园内“七通一平”正在加紧建设,园区总规模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全区近2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堆园区;蔡甸姚家山加工园区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三镇食品公司新农牛肉项目完工投产,世林福幸、新牧人食品公司入驻建设;新洲区先后规划了阳逻、汪集、徐古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汪集工业园区级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内平方公里“三纵一横”主干道水泥路面建设和高压线路改造;江夏大桥农产品加工园规划面积2000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投资9000万元的藠头深加工项目和年加工5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汉南卓尔工业园由政府搭台,卓尔控股集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园区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强合作对接,形成企业与企业上下游合作产业链条,真正实现行业企业集群发展。

(五)抓板块建设,促加工原料基地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把优势产业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根据龙头企业对原料要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订单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围绕企业生产发展建设基地,近年来重点围绕来福如意、武汉新辰、武汉小蜜蜂等蔬菜加工企业,建设新洲双柳、东西湖惠安两个10万亩蔬菜板块基地和江夏山坡4万亩藠头基地。全市今年新建12万亩的正规化基地,重点推进蔬菜、水产板块和畜牧小区建设,以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

(六)抓优化服务,促发展环境改善。积极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印发了《市农业局关于优化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上门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从融资、项目支持、农商对接、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并在优惠政策落实、配套基地建设和相关手续办理上 跟踪服务。实行了重点龙头企业调度制度,按月对50家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分析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制定了市农业局领导走访企业工作制度,要求市农业局每个局领导对口联系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共对10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尽管武汉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良好,但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经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更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即使是规模较大的178家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放在全国范围内看,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规模依然偏小。2009年武汉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只有4家,排在第一的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与杭州娃哈哈集团的432亿元、河南漯河双汇集团的亿元相比,差距很大。非龙头企业则大多受规模的限制,无法进行现代化生产,也无力开拓外面的市场,只能靠自己产品的低价销售占据农村或本地市场,使得收益甚微,企业难以支撑,生命周期较短。

(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武汉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情。由于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尽管近些年武汉充分发挥科教 大市的优势,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拿出大笔资金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总体来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与武汉的资源禀赋、科教优势、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应。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不多,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全市除3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三)品牌创建相对滞后。虽然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创造的产值较为可观,并形成了八大产业集群,但精品名牌少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只有爱帝针织内衣和统一果汁饮料2个中国名牌,均于2004年评定,此外,汉口精武鸭于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自2004年以来,6年时间内,武汉市没有培育出一个农产品加工业中国名牌。上述3个品牌,不论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强差人意。爱帝针织内衣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高,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缴税金1420万元,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武汉统一果汁饮料得以上榜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了台湾统一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虽然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缴税金亿元,但与娃哈哈、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等行业巨头相比,差距很大;汉口精武鸭2009年销售收入才亿元,实缴税金也只有724万元,显然还处于成长初期。

(四)精深加工较为薄弱。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其中深加工占80%,武汉市分别只有55%和40%左右。从武汉市已经形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八大产业集群来看,粮食、油脂、蔬菜、水产、饲料等半数以上的产业集群以粗加工为主,即使是以深加工见长的乳制品、猪肉制品和禽蛋制品产业集群也存在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拉得不长,加工产值在行业中占比较小等问题。以水产加工为例,武汉市2009年水产品总产42万吨,而武汉市水产品产业集群的年加工能力只有14万吨,且有相当比例属于粗加工,即使满打满算,只能消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五)产业外向度不高。2009年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只占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而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30亿元,和武汉市同年水平基本持平,但其农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60亿元,占该市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30%。可见,外向度不高是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武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发展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

(六)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近年来,虽然政府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不可否认,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一是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且多数位于农村地区,缺乏高价值的抵押物,在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一般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难以通融。目前由于市农业担保公司的介入问题虽有所缓解,贷款门槛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

  三、有关工作建议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3篇(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文章)相关文章:

工作报告结构3篇 情况报告结构

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调查报告2篇 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少先队工作总结报告5篇 少先队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关于办公室工作总结3篇 办公室工作情况总结

师德师风自我鉴定5篇(各人师德师风自我鉴定情况)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个人总结范文8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个人总结)

员工个人工作情况总结2篇(普通员工个人总结工作完成情况)

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3篇 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师德师风宣传的活动总结4篇 师德师风活动开展情况

情况报告申论范文怎么写2篇 申论中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