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课堂管理之我见3篇 我的课堂管理,以供借鉴。
课堂管理之我见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之我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常常埋怨学生不好管理,甚至有的老师就干脆放手不管。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此类现象和问题,我认为要实施有效地课堂管理,教师是关键。要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序、低效的局面,必须从教师入手。
一、转变观念,重构课堂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既不是学生的,更不是教师的,而应该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经过内化了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我们不能把课堂变成知识的“交易所”。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学生要通过主动探究,动眼、动脑、动口、动手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也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
教师要从内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我们不希望知识走向学生,但我们必须设计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以学定教,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生命活力。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这点是不用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的每一节课内容都是饶有趣味的。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根源,无非是建立在好奇、游戏、上网上。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如何使学生实现兴趣对象的转移。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促使学生由对操作、应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的内容、过程上来。
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例如利用游戏训练小学生的鼠标或键盘操作。运用“谬误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在学习文字编辑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篇有错误的文字素材,让学生进行修改、排版。在学习文件管理时,让学生充当一回电脑小管家,家里的各种东西我们能够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电脑磁盘里的杂乱的文件我们能不能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呢?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拖拉拽扌周,学生一定会找到办法的。
其次,做到因材施教,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例如,在班级成立专家小组,让他们负责班级技术支持。而其他同学看到班上“高手”的成就,他们潜意识中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全班也就形成了喜爱信息技术课的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任务驱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的,以此增强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再次,在学习内容上,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争取让学生能够“即学即用”。正如布鲁纳所说的“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在“活动主题”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技术,运用技术实现活动主题,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
最后,课前设计好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课堂中给学生及时的反馈、表扬、鼓励和帮助,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被重视的。
三、沉着冷静,处理突发事件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发生各种偶发事件,干扰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依据教学经验冷静、妥善处理。
比如,有一次,学生都进了教室,可是教师机却出现了问题。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遇到的事情,怎么办呢?我们教师要有“遇到此类情况应在短时间内排除障碍”的能力。如果不能排除,应马上安排其它教学内容或采用其他教学方式,这也充分表现出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本领和教学睿智。
有时候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兴奋,在课堂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们是完全不管,继续教学呢?还是停下来,了解情况后继续教学?或者停下来,狠狠批评一顿学生呢?当然,第一、三种方式都不可取,第二种方式还需教师暗示失控的学生,并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再吸引到教学中来。
信息技术课堂的突发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如果遇到了学生故意捣乱,我们教师就应该严肃对待了。有经验的教师只是当时制止学生行为的进一步恶化,在课后会认真与学生单独沟通。因为这种学生可能是借此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旦教师能够与其坦诚相待、给予关怀,他们是很容易与教师建立和谐关系,听从教师意见的。
四、加强管理,营造严谨氛围
信息技术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我们对课堂纪律的评判和反应要格外审慎。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安静就是课堂纪律不好,这种眼光没有看到课堂的不确定性这个事实,很可能会压抑了学生主动性。有时,当学生因为参与你设计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目的探讨发生争论甚至争端,其实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效果。但是,课堂纪律差确实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问题,回避和过激行为都只能是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当教师确定课堂纪律差时,就应当分析具体问题,决定相应的对策了。
一方面,课堂纪律差可能是教师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吸引注意、制造竞争合作气氛、促进学生自治等策略,促进良好课堂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每门课程中必然有一些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可以整合其它学科内容,或用恰当的例子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场所,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会打造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课堂管理之我见2
课堂组织与管理之我见
秦建春
课堂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小型社会。学习生活、情感生活、人格社会化过程、互动竞争生活。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组织教学,但管理又不是为了组织教学而组织教学。课堂管理内容包括常规事物的安排、课堂环境的建设、课堂秩序的维持、课堂活动的推进、自我修养与状况的管理工作。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课堂组织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措施,不断的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达到预定课堂目的的行为方式。教师课堂组织技能决定了课堂进行的方向,使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组织,其中教师在组织行为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一个组织方法得当、秩序井然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循循善诱,必然会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觉得课堂的习惯是课堂组织与管理得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就我的习惯,我一般在接到一个新班的时候,就在第一次课堂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学生除了要遵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要遵守我个人的特殊的课堂规则。
上课了,我进教室要求行礼时要站好,而且要叫得响亮整齐,叫得不好我会让他们重叫。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有可塑性的,在少数的几次提醒后,以后行礼就基本上干脆利落了。学生松散的行礼,可以说明:
1、学生还在下课的状态,2、对着老师时的行为习惯不太好,而经过一堂课中的第二次行礼,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从下课的玩耍中收回来,对老师的关注也多起来,对接下去的课堂也是很有好处的。
课堂上的要求主要集中对课堂的关注上。对老师的问题你可以自由的畅所欲言,可以想象得“离谱”,但是他们必须经得起老师的“发问”,(当然作为老师也不会故意捉弄他们),如果是为了把自己置于“小丑”的位置,那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种方式治理下,这样的“小丑”角色人物会在大环境下渐渐转化,而学生在可以讨论的范围内,思维可以自由飞翔,这样课堂的秩序就会慢慢好起来。很多学生有自修课讨论学习的习惯,而我是把这样的情况归类到和课堂内容有关,但是时间不对,所以我的规则是选择停止。或许是受到自己比较喜欢安静学习环境的影响,我对自修课的讨论是十分的不赞同的,因而在晚自修的时间里,我的要求是不能讨论,以自学为主,相关问题留在课后解决。
下课的习惯则是要在我示意后才能离开座位,不能够随意站起来准备下课。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在刚接到新班的养成教育中有些累,需要不时的做重复工作,而习惯养成,对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我个人是赞同叶晓红老师论坛中的“罚要从严”的观点,如果一开始给学生一个不严肃的形象,那就很难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谈不上向课堂要教学质量了。
课堂管理之我见3
课堂管理之我见
课堂应该是师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一段能够焕发生命色彩的人生经历。可是,不少教师的课堂管理比较混乱,调皮捣乱的学生似乎总是那么多,常把课堂搅得一团糟。我就有这样一位同事,他温厚而博学,但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缺乏教养……用他的话说,给这样的小孩子上课简直就是受罪,是一种精神折磨。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捣乱。正像没有哪片树叶会拒绝阳光一样,每个学生都渴望亲近老师,感受学习乐趣。只不过由于一些教师不善于课堂管理,缺乏管理意识、技巧和情感,致使课堂混乱失控,教学也就沦为了师生双方备受煎熬的心灵苦役。课堂管理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善于从“我”开始,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创建和谐美好的课堂生活空间。
一、创新课堂,吸引学生。备好课、上好课、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情有趣,精彩纷呈的课堂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即使是那些贪玩、调皮的学生,也不得不暂时“忍痛割爱”,收敛起他的“玩心”和“野性”,将目光聚焦到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问题上。创新课堂,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背景和深厚的教育素养作支撑;同时,又需要教师能够坚持不懈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天课。
二、制订规则,引导学生。有效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要保障教师在整个学年顺利地实行课堂管理,开学前几周的计划和组织至关重要。其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通过师生讨论,制订科学、易操作的课堂规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个课堂规则应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意志,对班级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违反了规则,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付出相应的代价,接受相应的惩罚,教师也不能例外。这样,在课堂管理上,就把教师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课堂管理的主人,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教师管学生的单向管理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维护课堂秩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尊重赏识,温暖学生。一个班级里,往往有那么几个比较调皮、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他们是课堂管理的难点。如果教师对他们一味地批评、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如何唤起这些学生自省自律的意识呢?教师不妨运用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充当好“南风”角色。微微南风可以吹绿每片树叶,呼呼北风可以凋零万千草木。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赏识,这就会像微微南风拂过学生心灵的田园,留下的是一份温暖,培育的是一份感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需得法
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由于农村的小学生见识少,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笔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几年来对语文的不断探索与尝试,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我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通过学生积极好词佳句,在学生以后的写景作文中便比以前有了大进步。显然,这为他们写熟悉的景物作好了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自己听到的,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当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 1 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虽说现在的小学生可以从不少途径获得知识,但他们的知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并把生活融入作文,这就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及时进行指导。
1、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为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的作文《我的同桌》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2、作文要与劳动相结合把作文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劳动中,亲身通过实践,即可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写作使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进一步升化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的作文《我学会了缝纽扣》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纽扣,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之后由老师评出优秀作品,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 “描写景物”的作文《校园的梧桐树》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梧桐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大簿扇,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 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三、注重积极评价,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提高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当我发下本子时,发现那位同学很受鼓舞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我一定会努力的。果然,不到半个学期,他的作文水平有不小的进步,我还表扬了他。其实,不少后进生都需要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作文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其实,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也不是件很难的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进行素材积累,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积极及时地给予评价,相信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能言之有物,笔下生辉。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教师职业特点辨析
先说题目,二个部分,一是教师,什么是师?二是作为一名教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呢?先说第一个,所谓“师”,有人解释是,“学高为师”。用韩愈《师说》解释,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从教师一方面讲,与 2 学生是有很大差别的。与学生有很大差别,而又想让学生能喜欢自己,这里就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说,喜欢,要学生喜欢自己的什么呢?对于教师来说,或者就是让学生能接受自己所传的“道”,就是能接受自己所授的“业”,就是能满意自己所解的“惑”。这三点做到,不大易,做好,更不容易。学生本身也还有个“上智下愚”的差别,这就更难办,也就是说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意,就很不容易,更不用说让学生喜欢自己了。所以,把学生对老师的喜欢,仅限于对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是不够的。或者说,这是缩小了范围的,是太单一的,仅从知识的传授上,也许是不容易做到的。
这里就要引伸开去,就是说,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这无话可说。更进一步,是教师在完成自身工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是怎么样的,具体地说,教师表现出的性格是怎么的,表现出来的毅力是怎么样的,表现出来的习惯是怎么样的,对学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或者再进一步说,对待工作的态度甚至生活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这些综合的东西,加上教师的本职工作,形成教师一个形象的整体,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比如说,有一些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与老师的关系却十分融洽,很喜欢自己的老师,如果这仅从“传道、授业、解惑”方面讲,是不可能的事,三方面做的不好,他与教师的关系肯定不好。倒推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重其道”。反之,不重其道,也一定是因为与师不亲或说不亲其师,但事实却非如此。这里却印证了西方的一句名言,“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应此话,颇有点幽默。只是这里,我要说的,不是幽默,而是以外的东西。也就是说,学生,还没有那么深邃的思想,还没有那么智慧的思辨能力。他对老师的喜爱,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原因是什么呢?三言两语恐怕也说不清楚,所以只能化繁为简,以下逐一分析。
前面讲过,学生与老师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传统的意义上,实际是矛盾对立的二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何教得好,而又如何学得好。教得好,是否就能学得好?学得好,是否一定是因为教得好?这其中,都存在着一个“不一定”,所以,教与学之间的差距之大,足可见问题有多复杂。不谈教与学本身,这样不容易寻出结果,现在只说,作为教与学双方的当事人,老师与学生,说说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作有效的沟通,应该采用哪方法,或者说哪些渠道或方式方法可有效联络学生?分三点说。
二、教师与学生相处途径
(一)是平等尊重。平等,做到不容易,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古有“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古训,可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有多宽。现在不讲这一套了,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还像是驱扫不去的阴魂,还会时常在教育的天空中徘徊。但是,要做到平等,就不能不一扫这些东西,作为教师,首先要扫除自己身上的“权”思想,扫除认为学生就应当听从、服从老师的陈词滥调。当然,这样做,教师是肯定要负出“代价”的,就会被别人认为是失去“师道尊严”,就会被别人认为没有“老师的样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这与现今的世风有关,当今社会风气,与古时相比,不能说是“世风日下,”但在社会上,又确实存在着歪风邪气,比如,现在世面上,流行“形象工程”,流行“面子工程”,等等一些只顾外在好看,奢侈浪费,不问实际效果的东西,就是这种不良风气的明证,也就是说,现在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象模象样”,都要“有个样子,”所以,说到教师,就要求教师也得要有个“教师的样子。”正因为这样,作为老师,真正想与学生做到平等相待,是很不容易的。不容易,才有挑战性,才值得去做。
平等,要无处不在。课堂上的平等,是尊重学生的见解,不以老师的一言堂,来禁锢学生的各抒己见,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偏见,也要给予包容。课下的平等,更加重要。按一般的惯例,教师习惯只把学生看单一的角色,好像学生在学校,就只能是“学生”,只能是教师教的对象,只能是学习的那个主体的角色。很少把学生当成一个“人”看待。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就只是以课堂为主了,课下,教师与学生,基本上不搭界了,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了,也是点到为止。其实,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说,教师与学生在课下的接触,比课堂更为重要,一是课堂毕竟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关注那么多的学生;二是课下是个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愿意,是可以接触众多学生的;三是课堂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基本上仅限于知识方面,其他方面,即使有,也是一带而过的。所以说,课下,教师,一是可以面对众多的学生,二是可谈知识、学习方面以外的更多的事情,学生,他是一个“人”,他的生活、精神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与学生谈,谈学习以外的方面,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比如他的生活,比如它的家庭,比如他的爱好,比如他的苦恼,比如他的将来的打算,等等。教师可以聆听学生的诉说,倾听学生内心的隐藏,了解学生平常不为人所知的生活点滴。学生,也许不会从教师这儿,真正想得到些什么具体的东西,也许,他只是把他的想法告诉你,他慢慢会认为你可以承载他的精神诉求,成为他的情绪抒发的一个窗口,是他可以坦城交流的对象,慢慢的,他就会喜欢你这个教师。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实际上,有时又是枯燥无味的。当一个学校,仅把学习当成这个学校的唯一的目标任务时,这个学校是让人不感兴趣的。因为,学生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除了学习,学生还有身体的成长,精神世界的发展,情感的丰富与发展,还有性格的形成,还有品质的建立,而这些的需求,在学校得不满足时,学生就会对这个学校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且,现在的学校的功能,已经很单一,知识的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网络的高度发达,信息资迅的飞速传播,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学校,还是用老传统,走老路子,只把学习当成学生在校的唯一目标,那已经背离了学生的发展实际了,眼前获得的,可能是一时之得,可也多是在问题重重的情形下,狼狈不堪的情形下取得的。
学校,必须寻找它久已失落的功能。而不走知识教育的极端,是教育功能回归第一位要做的事情。要让知识的教育,回到正常的轨道,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读书而牺牲一切,为了读书而让学生付出情感、付出健康、付出思想、付出品质的代价,教训实在是太大了,也使现在的教育,扭曲了人性的发展。正常天性的受到遏制,就是违反人性的教育。
说得太远了,大道理说得太多没有用,事实明摆在那里,彻底的改变,不是朝夕之事,不说也罢。还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清一些道理,可以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更清晰明白二者之间交流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平等好,还是不平等好?一般认为,肯定是平等好。但在学校里,平等,要付出代价,前面已经说过。一有代价付出,要执行平等,可能就要打折扣。也许有人为了图省事,口里喊着平等,实际施行的,却还是不平等的事,也就是“我说你听你执行”,这样做不仅来得轻松,而且还能体现自己的“权威”,突出做教师的“权”的优越感。但是,这样一来,又回到了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教师怎么让学生喜欢自己。用这种权威的做法,效果,肯定有,但是会到什么程度,估计不会怎么样。其实,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并不难,所谓的平等,就是去掉不平等的东西,如此而已。正如深宅大院与通衢大道的连接,虽冰火两重天地,其实很简单,扒掉院墙而已。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不能平等,更多是不肯、不愿、不想、不作。
(二)是包容体谅。教师与学生,前面说过,是一对矛盾体,其中的差别是巨大的。这个差别表现在,一是因为教师是成人,成人的世界,当然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学生是未成年人,所谓未成年人,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身体处在成长时期,思想处在发展时期,总之,都是“未成熟”,这两方面,与作为成年人的教师相比,区别是明显的。先不说学生生理的不成熟,只说学生心理的发展。青年学生处于快速的成长时期,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兴趣,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没有陈规陋习阻碍,对接受大人的意见,能听进去,但又不盲从,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对感兴趣的事情,能乐此不疲,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则会无动于衷,或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而导致心理的不稳定,所以他们的心理波动会很大,大喜大悲会集中于一体,这就是未成年人。在学校,这些心理地东西,显为外在的表现,就是学生常常会做出超过常规的事情,具体地说,就是他们会不自觉地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外在的约束,与学生的内在发展,是一对矛盾。而学校的教育现状,教师的心里,是最怕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因为,这会很麻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可具体的执行人,是教师和班主任,一个班级的纪律好否,又是与班主任的“政绩”挂钩的,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违纪现象是深恶痛绝的。
教师该怎么样做?了解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教师,就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就要宽容体谅学生,要以最大的耐心对待学生,教育无小事,任何的盲动,都是不理智的,或者说是简单的,粗暴的,弄不好,结果会是灾难性的。学生的任何的违纪的行为,永远都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对于课堂,对于学校的正常秩序来说,学生的任何违纪行为都是不容许的,但是,作为教师,千万不能认为,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看学生,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要知道,学生是处在成长之中,这些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而不是他们本性真的出了问题,退一步讲,即使有那样的学生,也是只是极少的,不可以偏盖全的。
对于一个违纪的学生,教师用宽大的胸怀,包容他,也许,会比严厉的批评,更能促进他进步。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心的呵护,耐心的等待,宽大的包容,才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团团如车盖矣。”
对学生的宽容体谅,才能显出教师教育的功夫,教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上几节课的简单劳动。学生的违纪,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只要不是强词夺理,作为教师,为何不能对他们宽容一些呢?为了班级的实际利益,为了突显学生的听话,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对待违纪的学生不能容忍,或者粗暴打击,或批评处罚,等等,此一类的做法,都是教师工作方式简单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教育不成功的表现。这样的教师,怎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呢?不听学生的解释,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肯倾听学生的内心感觉,只是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放大镜,往学生的身上照,这种只“唯上”的管理做法,根本就没有把学生的正当诉求,放在考虑范围,学生没有任何的辩解机会。说得重一点,深一点,就是对违法乱纪的犯人,在法庭上,还有个人申请的机会和权利,而今天的学生,在学校,却没有正当的说话机会,真是岂有此理?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为什么去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他的出发点是什么?原因到底在哪里?是执行学校的规章重要,还是学生的发展重要,怎么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学校,教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了吗?学校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了吗?口号叫得响,实际做得怎么样呢?
宽容体谅学生,其实很简单,多倾听学生的声音,把他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声,用人文关怀来对待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学校规章制度下的遵守者、服从者。对待能理解宽容学生的教师,对待能体谅学生的偶尔出轨的教师,学生怎么能不从心底里喜欢呢?
(三)是用爱,用正面的心态对待学生。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其实,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的一切,都应该是以爱作为基础的。怎么样爱学生呢?有人提出,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有人说,要他作为自己的弟弟妹妹,等等,总之,说到底,就是一个意思,是说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要像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爱他们。我们怎么爱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清楚,这不用说。移植到学生身上,能做到吗?实际上,我们说,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的爱学生,主要是取其那种爱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表面的繁琐的形式。
教师,一个良好关键的心态,是要用正面的方式,积极的态度看问题,对待学生,尤其要如此,“爱则欲其生,恨则欲其灭”,不应当把事情想象得那么严重,对待学生的缺点,教师要能就事论事,不可用放大镜去看待学生,看到学生的一点缺陷,就把学生“一棒子打死”,认为这个学生“完了”,而且是“一辈子”。世界上的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教师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或者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学生放任自流,这不是教师的失职又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把谁,一下看透呢?真有那样的神人吗?更何况学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漫长的人生,对他们来说,还仅仅只是开始。用正面的心态看待学生,就会看到学生的主流一面,就会从整体去看待学生,就不会拘泥学生的一枝一节,对待学生,就会鼓励他们的长处,而忽略他们的不足,就会欣赏他们的特长,隐藏他们的短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态。作为年轻的学生,他们当然喜欢教师张扬他们的长处,当然不喜欢教师经常揭露他们的所短。据说,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二个班,其中一个班的教师被告之,他们所带的,是一个快班,学生的智力天分都是一流的,而在另一个班,却没有说,三年以后,两个班出现了明显的差别,被告之先进的,班级的学生,成绩明显比没有告之的另一个班级高出一大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教师的正面评价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教师经常在学生面前说,你们这个班是先进班级,智力天分是高出其他的班级。学生的心理受到暗示,加上人都是喜欢正面的评价,所以,结果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独学生如此,成人的世界,谁又不是如此呢?
教师,有对学生深深地爱,又有积极良好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上进,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耐心看待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呢?
三、结 语
教师,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可能的,而采用好的方式、好的渠道,也是让学生喜欢教师有效途径,做好了,自然是会水到渠成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心沉下来,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智慧,作一个让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
课堂管理之我见3篇 我的课堂管理相关文章:
★ 初中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评价3篇(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3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 2022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4篇 天宫课堂第一课个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