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3篇 城乡一体化属于城市还是农村

时间:2022-12-27 12:59:2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3篇 城乡一体化属于城市还是农村,以供参考。

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3篇 城乡一体化属于城市还是农村

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1

  农村网络城市化:“三农”问题对策建议

  班级:班

  学号:

  4姓名:袁成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只有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在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央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各级财政大幅度增加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的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农村网络城市化包括城乡交通网络化建设、城乡水电网络化建设、城乡通讯网络化建设。城乡交通网络化建设把城市乡村连为一体,将全天候的县乡路网体系延伸至村组的路网体系。从而使更多的农民享有的用路权与市民一样,使农村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和相近的出行服务。据调查当前我国贫困地区仍有60%的乡村道路为“晴通雨阻”路,55%的县乡道路为等外路。城乡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主干道公路二级化、乡镇公路油路化、乡村公路网络化”,更高的目标是实现“主干道公路高级化、乡镇公路二级化、乡村公路油路化和网络化”。城乡水电网络化建设包括城乡用水网络建设和城乡用电网络建设,城乡用水建设着眼于农村地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将农村水量安全提升为水质安全,使更多的农民享有的生活用水权与市民一样;城乡用电建设是实现农村电网改造建设,扩大城乡电网一体化的范围,使更多的农民享有的用电权与市民一样,支付的电价与市民一样。当前对城乡水电网络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一步的发展是使农民用水用电与市民用水用电一样,不但解决生活用水用电问题,还解决投资发展的用水用电问题。城乡通讯网络化建设则是建成覆盖农村地区的通讯网络,使更多的农民享有的通讯权与市民一样,并建立统一规划有线电视、远程文化教育和互联网等网络建设,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逐步推行电话、有线电视和电脑网络“三电合一”,对落地地区的村镇及困难农户,减免或补贴有线电视初装费、收视费。城乡通讯网络化建设可以对农民进行远程可视的各种教育,可以使农民能够更快地低成本地获取外部信息,使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更有保证。

  农村网络城市化与“小农理性命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chultz(1964)认为,农户相当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单位,农民比起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来毫不逊色,基于此,改造传统农业的出路在于激励农民为追求利润而创新的行为。Popkin(1979)更是直言,农场完全可以视作资本主义的公司,小农无论是在市场领域还是政治社会活动中,都更倾向于按理性的投资者原则行事。人们将两者的观点概括为“Schultz-Popkin小农理性

  命题”。这一命题实际上强调了,农户即企业,农民即企业家;激励农户的利润动机与创新行为以及创造外部市场条件十分重要;如果这些外部市场条件能得到满足,则农户就完全可以和企业家一样行动。农村网络城市化为农民提供了农产品结构调整的环境和提供了利润创新机会,理性的农民会充分利用农村网络城市化平台,抓住有利可图的信息和机会及时对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或及时扩大投资,从而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河南固始县和“赣州模式”为“小农理性命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河南固始县农民种植“双低”油菜的积极性大为提高的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强调:“农民愿意干的,政府要放手;农民不愿意干的,政府要住手。农民种什么,他们心里最清楚,政府不清楚”。2005年“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认为江西“赣州模式”新农村建设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赣州模式”的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重点放在对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上,相信农民,依靠农民,以农民为中心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对此,可以说农村网络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地区落后面貌的可行的关键基础措施,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对策。

  农村网络城市化与制度变迁理论。农村网络城市化不同于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农村城市化虽然能够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村城市化有它的局限。据估计大概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人口将达到高峰,有16亿左右,那时即使实现了50%的城市化,还会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城市化只能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还容易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介入。比如一些地方急于求成,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和首长命令来规定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时限、速度和指标,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指标,发展一些缺乏工商业支撑的“城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农村网络城市化也不同于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称之为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往往容易被理解成城乡一样化,导致政府的过度介入和占用大量耕地,许多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本着“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公共绿化集中,村落组团集中”的布局原则,统一规划和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导致一些几百人,几千人乡村也要建街道、幼儿园、学校、医院、公园等等,利用率却很低,没有多少人看病、上学、游园。有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上则提出村内主干道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这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农村网络城市化的道路建设主要着眼于村村、村镇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乡村集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则应交由村民自主决定是否建设、如何建设,这是一个自发的制度变迁过程,这样可以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和过分占用耕地。利用政府力量来强力推动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安排存在着制度供应过剩的弊端,这是导致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过度介入和占用大量耕地的根本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一般地,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比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创新更富有效率。当制度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时,社会就会自动产生制度变迁的力量,自发促进制度变迁的完成。中国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就是一个自发的制度变迁过程,早期的城市是在农

  村居民点——邑的基础上,由于简单的物物交换而自发发展为集市,进而发展为城镇,最终发展为城市。农村网络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地理位置较好的村、镇,由于农村网络化的发展,新的盈利机会和制度租金会出现,村—镇、镇—小城市的演进路径会自发形成。因此,农村网络化与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并不矛盾,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和前提。

  农村网络城市化有利于增加城镇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将更方便城镇居民到乡下创业,解决一部分城镇居民就业问题。近年来,许多城镇居民把眼光放到了资源相对丰富、但缺乏资金和技术开发的农村,出现了一股城镇居民到农村去创业,到乡下去打工的新潮流。据统计,我国约有7000万人在城里有住房、经营场所,却在乡下搞种植、养殖、垦荒、造林的人。一般来说,城镇居民拥有技术、资金和市场信息,是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生力军。就经济意识而言,城镇居民比农民更了解农产品怎样才能流入城市,凭城市人在货币资本和智力资本上的优势,城镇居民在农村创业打工赚取钞票的同时,既可缓解城镇人口就业压力,也给农村创造了真正“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岗位。然而,城镇居民到农村创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较好,城乡之间拥有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安全方便的水电网络、快捷的通讯网络。

  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工程可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一是增加农村网络城市化工程参与人的收入和消费。二是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城镇居民休闲农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旅游公司和客运公司及其员工的收入和消费。三是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会吸引更多的城镇居民到农村创业,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四是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有利于降低了农民的出行成本、运输成本、及获取农产品市场供求的信息成本,有助于农民及时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五是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城镇居民休闲农家旅游事业的发展,相应增加旅游地农民的服务收入和消费。六是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改善会吸引更多的城镇居民到农村创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离土不离乡”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可见,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可从六个方面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促进他们的消费,从而扩大内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是在国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农村网络化理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农村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的长效保障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可行措施。

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2

  农村城市化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被城市所逐渐包

  围直至全部融为一体,村落最终将转轨为社区,村民最终将嬗变为市民。那么,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动适应者——农村及其村民,在这个转轨与嬗变的进程

  中,将主要受到哪些影响?存在着哪些困惑?我们的调查小组深入到学校周边东

  湖村进行了这一次的社会调查,希望加强我们对国情、民情以及对实践的了解。

  一、调查人员

  三、研究设计

  1.界定调查总体,确定样本量。本次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东湖村村民。

  2.调查方式。我们采取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3.样本规模。样本规模为20,其中包括10份问卷,5个访谈。

  四、数据分析

  1、您的文化程度是?

  26%的人选择了无,33%的人选择小学,13%的人选择中学,13%的人选择中专。

  2、您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

  13%的人选择传统农业,13%的人选择养殖业,66%的人选择打工所得,其余8%的人选择其他行业

  3、你对农村城镇化问题了解多少?

  33%的人选择了解一点,67%的人选择未听说过。

  4、您认为是就地务工好,还是外出务工好?

  20%的人认为在当地务工好,80%的人认为外出打工好。

  5、你对农村状况最不满意在哪里?

  66%的人认为村镇规划不合理,33%的人认为卫生条件差。

  6、你最希望对农村进行哪方面改造?

  13%的人选择道路,20%的人选择卫生设施,67%的人选择农田。

  7、您对村干部的满意程度?

  6%的人选择非常满意,13%的人选择比较满意,20%的人选择一般,61%的人选

  择不满意

  8、您对当前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是否满意 ?

  20%的人选择非常满意,40%的人选择比较满意,40%的人选择一般。

  9、您的业余的文化生活有哪些?

  33%的人选择在家看电视、电影,66%的人选择其他。

  10、您认为经过技能培训是否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收入?

  40%的人选择作用明显,60%的人选择意义不大。

  五、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1、语言问题

  我们团队把调查时间安排在下午,正好与村民工作时间相冲突,所以留在家中的一般都是中老人,而他们很大一部分人只会说方言,对于他们的回答,我们团队成员只有一位可以听懂并进行交谈,其他成员只能一知半解,这给团队的入户调查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影响了调查进度,所以我们团队做调查时是3人一队,一人负责交谈,两人负责记录。

  2、村民情绪问题

  作为东湖村的居民,面对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村民在观念上都很难接受,当我们进行调查时,很多村民在谈及土地等敏感问题时,情绪都特别激动,尤其是因为政府在土地补偿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更让村民义愤填膺。其次,村里老人觉得没有了土地,他们没有了生活来源,只能在村中仅有的空地上如:路边、河边、门前种菜以减轻生活负担。并且老人没地方打工,子女赚的钱只够自理,而对于众所周知的农村医疗保险,在60岁以前他们要每年自己交一定的钱,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他们所承担不起的金额。村干部不管老百姓,对老年人关注太少,让他们觉得日后的生活保障很困难。其中有一位老太太身体不好,每天挂盐水,当我们问到她的业余生活问题时,她说她没有业余生活,只是在没事的时候去别人家做保姆赚钱。面对这些我们尽量先站在村民的立场,耐心倾听他们的说法,安抚他们,等他们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时在把话题引导到问卷上来。

  六、团队收获、总结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团队成员深入农村、体验民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同时我们又更加感觉的我们作为学生力量的渺小,面对村民的困难,我们只能作为一个倾听者,却不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最大的遗憾。一直以来我们只是从书本上学来所谓的农村城市化,对于它真正带来的影响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深切的体会过,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是真正落实到农村、落实到农民身上时,却已经变质,这不是一个个例,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很多人都不相信学生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人们都觉得社会实践是一次没有工具的攀登,抑或是一次有目的的旅游。但是我们却真实地从这次的社会实践里懂得了很多,感谢社会学老师给了我们一次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开始踏上社会,感谢东湖村的村民在知道我们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相信我们,向我们倾诉,最后感谢我们的队员,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让我们的调查项目不是一个空洞的计划。

  附件: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调查问卷

  1、您的文化程度是?

  A文化程度B小学C中学D中专

  2、您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

  A.传统农业B.养殖业C.打工所得D.个体经营E.其他行业

  3、你对农村城镇化问题了解多少?

  A完全了解B了解一点C未听说过D无所谓

  4、您认为是就地务工好,还是外出务工好?

  A 当地B外出C无所谓

  5、你对农村状况最不满意在哪里?

  A村镇规划不合理 B卫生条件差 C饮用水不达标 D治安状况不理想

  6、你最希望对农村进行哪方面改造?

  A道路B卫生设施C农田

  7、您对村干部的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8、您对当前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是否满意 ?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您的业余的文化生活有哪些?

  A.在家看电视,电影B.参加社区或者村委举办的各种文艺表演C.主要是看书

  D.参加村委或者政府举行的各种知识讲座E.其他

  10、您认为经过技能培训是否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收入?

  A作用明显B意义不大

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3

  农村城市化:“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比较研究

  RURAL-URBANIZATION: “SOUTH JIANGSU

  MODEL”COMPARED WITH “PEARL RIVER MODEL”

  张敏顾朝林

  摘 要:“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分别为我国江苏南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代表了我国两种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文章首先探讨了“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农村城市化特征和趋势,然后从乡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角度对两种模式下农村城市化的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这两种农村城市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农村城市化;乡村工业化;苏南模式;珠江模式

  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02)04-0482-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成果.作者简介:张敏(1976-),女,江苏射阳县,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及规划.顾朝林(1958-),男,江苏靖江人,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及规划.作者单位:张敏(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顾朝林(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

  参考文献:

[1]王红扬.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城镇土地演化特征与机制[J].地理科学,1999,19(2):128-134.[2]郑弘毅.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3]王合生.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无锡为例[J].城市研究2000,(1): 16-20.[4]薛凤旋,杨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3):193-206.[5]苗长虹.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型式研究[J].地理学报,1998,53(3):270-277.[6]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470-477.[7]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地理学报,1999,54(2):106-115.[8]陈烈,赖志才,夏才源.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的思考[J].热带地理(广州),1998(4):289-295.[9]裴小林.集体所有制:中国乡村工业发展和渐进转轨的根源[J].经济研究,1999(6):45-51.[10]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23(9):8-14.[11]顾朝林,张敏.跨世纪江苏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3):29-298.[12]张敏,顾朝林.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2):112-117.

关于城市化和农村一体化3篇 城乡一体化属于城市还是农村相关文章:

2022年后进农村党支部整顿转化工作方案范文2篇 村支部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课题调研报告2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

农村信用社保安年终总结3篇 信用社保安年度工作总结

农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通用范文3篇 最新农村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自查汇报2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报告

农村结婚典礼仪式主持词3篇 传统结婚典礼主持词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调研3篇 基层发展党员工作调研报告

县农业农村局年度x-x月主要工作完成情况2篇 农业农村局法规科工作总结

2022年支援农村卫生下乡工作总结参考范文2篇 乡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2022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3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