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励志历史故事及哲理范文3篇(历史故事励志简短),供大家阅读。
励志历史故事及哲理范文1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它使我们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人生感悟:
虽然屡遭挫折,却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励志历史故事及哲理范文2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距他的家乡不远的南山里,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他连夜起程,沿途探询这位高僧的住处。
一日,他来到南山脚下,见一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便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可知道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处?何等相貌?”
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山上确有位得道的高僧,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处,因为他常常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世人。至于他的相貌,有人说他佛光普照,面貌清奇;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谢过樵夫,年轻人抱定了决心,不顾一切地向深山里前进。
后来,他又遇见了农夫、猎户、牧童、采药人等等,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
他在绝望之下,回头下山,在路上遇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便从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里。还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无奈,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赶紧喝。可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流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能盛水?怎能用它来解渴?”年轻人不耐烦道。
“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内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道:“大师可就是我要寻找的高僧?”连问数声无人应答,抬头再寻那乞丐,已无踪影。
心灵有漏洞吗?当然了。成见就是心灵的漏洞,嫉妒也是,猜疑、懦弱、浮躁、仇恨等等无不是心灵的漏洞,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不同罢了。若是这些漏洞都集于一身,恐怕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心灵有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弥补,那样只会越漏越大,贻害人生。而有了漏洞肯于去弥补的才显得可贵。天有漏洞都可以弥补,人心又有什么不能弥补的?
弥补心灵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多思索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如此,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励志历史故事及哲理范文3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l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以当时的条件,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书越看越多,渐渐地,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书本上找不到,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非常容易。当他从部队退伍时,差不多也把团部图书馆的书读完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学,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又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言谈中,众人无不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这时候,他在部队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取凉,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几乎是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____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在部队的自学经历,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
励志历史故事及哲理范文3篇(历史故事励志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