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3篇 沉思录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3-09-05 14:09: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沉思录》读后感3篇 沉思录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阅。

《沉思录》读后感3篇 沉思录读后感800字

《沉思录》读后感1

  书桌上的白纸已经被风刮得凌乱不堪,有的安静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关得留下一条缝隙——吃得稍肥的飞蛾无法进入的缝隙;然后,满意地回到书桌旁,继续沉浸在《沉思录》中感悟人生。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

  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说的那颗坚强的心。他们用自己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英雄,伟大的英雄!

  美国女作家之一海伦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读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我至今都难以忘却;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许。

  曾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泰戈尔的‘距离论’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极其赞赏;但海伦那一份不很优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让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对于海伦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其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开一些表面的东西,注意整个过程。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克服困难的过人毅力,没有坚强的赤子之心,怎么可能接受神明的安排,又怎么可能从如此的.遭遇中站起来呢?

  这是一种属于人类的潜志。它在我们内心深处存活着,时刻等待着爆发。神明对于人类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请不要抱怨或是庆幸,因为你现在的状态都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拥有那种潜志,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只要你去争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就有着一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也没有放弃写书。在他写完《史记》的同时,实际也为自己写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本《史记》的历史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从窄而言,是司马迁的精神,从广而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条巨龙,在磨难中存活,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蒸蒸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着多少不灭的灵魂,它们将英雄的坚强诠释,它们将英雄的精神发扬。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难的压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过神,微微光晕打在《沉思录》的其中一页上,有一只飞蛾,正在用自己臃肿的身体拼命往窗里挤动……

《沉思录》读后感2

  《沉思录》读后感“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开始寻找他----古罗马 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在《沉思录》中留下的文字。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而《沉思录》来自于他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奥勒留自幼学习过希腊文学、修辞、哲学、法律与绘画等。在他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而使他能忍受下来的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今天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他的自省。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在今天物化的社会里,这不失为当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为本真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快乐。我们要学习作者追求自身内心安宁、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强道德修养、人文修养。我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我在宇宙当中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本书就是在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因此这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想解决的是人类任何时代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觉得空虚与失望,不应该再怨天尤人,首先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如是说。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宽广的胸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沉思录》读后感3

  初次拿起这本书翻阅时,阅历甚浅的我似懂非懂。随着一遍遍地阅读,我深深地敬佩着《沉思录》中马可·奥勒留的高尚情操及美德。

  《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哲学启示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事的。奥勒留在书中沉思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和人民、灵魂与死亡……

  马克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的,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他人相关联的线。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各种各样有着很多陋习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们的同类,我们仍要善待他们,不能以恶报恶,要忍耐和宽容,要有一颗包容一切的心。

  正如马克所说:“品质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从十五个排比式的段落中,让我感到马克具有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美德传承精神,舍弃周围亲人、朋友、良师等人的恶习,并能足够健康地承受,同时保持自己清醒的品质,传承优良的品德,使自己能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在如今纷扰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欲望、诱惑随处可见,随时可遇,学会自制,保持马克的传承美德的恒心与毅力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敬佩的。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这种对死亡的无惧的理解,恐怕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具有的。但马克的这种无畏死亡的乐观人生态度确实令我敬佩。在我们短暂的人生旅途上,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与困难,成功与失败在于你保持一份怎样的'人生态度。

  加缪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役的西西韦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而歌德在回顾自己一生时谈到,自己就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一个是屡战屡败,一个是屡败屡战;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乐观的。面对种种的不幸和困难,不要将其看作是人生的绊脚石,反而将其视为磨砺个人的必要过程。笑对人生,奋勇前进。

  《沉思录》中多次提到,要让自己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因为这符合人的本性。正由于我只是一部分,对于一切出于整体而分配给我的事物,我不会不满意。这是顾全大局,看淡个人利益的非常好的阐释。由于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才会更加珍视整体的团结,维护整体的稳定。作为一个单位的个体,作为社会的个体,作为国家的个体,我们都应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大局间的关系,树立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境界。

  《沉思录》不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失去的文明。

《沉思录》读后感3篇 沉思录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3篇 沉思录的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名著书评3篇(沉思录 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6篇(沉思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