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2篇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4-01-26 12:45: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2篇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以供借鉴。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2篇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

  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可谓是大放异彩的二人了,但最后也都是以悲剧收尾。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头一首诗开始就注定了林黛玉、薛宝钗的悲惨命运。“玉带林中挂”预示了林黛玉孑然一生,孤单飘零, “金簪雪里埋”注定了薛宝钗一辈子葬送在封建社会中,不得其所。

  一个是潇湘无暇,一个是蘅芜仙葩。

  在人们眼中,林黛玉是一个这样的人:两湾似蹙非蹙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弱女子,病美人,可怜可爱。而薛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有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面若银盆,眼如水杏,安分随时,自守云拙。标准贤妻良母的形象,是大家闺秀,气态不凡,更是封建社会中男性的择偶标准。也许因为如此,令后来贾母更喜欢宝钗而非黛玉。黛玉像个瓷娃娃,让整个贾府疼着、惜着;宝钗就像一个翡翠,高贵得体,她的雍容华贵、细心聪明能为贾家撑起半边天。论外貌两人都是绝世佳人,但论气质,则黛玉活出真性情孤高自傲。宝叙则处世圆滑,言行举止顾全大局。在封建社会中,无疑宝钗的性子更胜一筹。

  一个芙蓉傲岸,一个牡丹雍容。

  芙蓉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扑鼻的'芳香,那般的清高,那般的孤傲。牡丹则是富贵的象征。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的华丽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富贵人家都爱上了这群芳之首——牡丹。黛玉如芙蓉,宝钗如牡丹,是再适合不过了。看《红楼梦》的人皆知,林黛玉说话只随性子,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容他人说一点不是,动不动就闹得梨花带雨。相比之下,宝钗为人随和,稳重和平,就像王夫人逼死金钏儿一事上,宝钗不仅为王夫人解托,还想出了用财物打发金钏儿家人一法子,宝钗将她圆滑的处事手段展露无遗,平时对待下人也是松紧有度,既不过亲也不过疏, 事不关己,明哲保身。她们一个观看人情世道,春月秋风,一个却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命途多舛谁能异?

  黛玉与宝玉是青梅竹马,朝夕相处,暗生情愫,但最终不能相守。最终成为宝二奶奶的是比黛玉迟来且关系更疏的宝钗。命运总是如此难测,偏偏让她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局,落得个泣前尘叹无缘,魂散销香的下场。她们的缘起缘灭都因一个宝玉。宿命依旧是宿命,躲不过,逃不过。

  黛玉和宝钗都是封建齿轮下的牺牲品,牺牲的是幽魂,葬送的是幸福。她们就是一个悲剧。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2

  奔着宝黛的爱情悲剧初读红楼,想着见识见识不同续写风格再读红楼,三读红楼本想做个公正的人,客观品评那些风流人物,却身不由己地跳过了数也数过来的主子们,被那些在主子和下人间“周旋”的丫头们吸引。

  自然得从宝二爷房里的丫头说起。想要痛快的人生,不如做个晴雯,且别管她长得有多俊儿,就看她的直性子,摔扇子是她,毫不掩饰地拿袭人未来的身份开玩笑的也是她,毫不留情地赶走偷镯子的坠儿的还是她。她有一说一、想什么就说什么,或许在那个耍心机与权谋的大观园里,她并不讨喜,但她确实活得自在。吃得了“带病夜补雀金裘”的苦,说得出“早知担这个虚名,我就真的动这个心也罢”的怨,没什么情绪憋在肚子里,人生自然痛快。或许有人觉得她就是被这刀子嘴、急性子害死的,但她的委屈既然懂她的人都知道,那又算什么真正的委屈呢?

  相比之下,袭人可就憋屈多了。王夫人的重视成了她的一种负担,天天劝宝玉读书,苦口婆心;想和她们一起闹吧,一是怕王夫人嗔怪,二是因为未来的`身份不愿与宝玉太亲密,她稳得不得了,而谁又知道在她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有多少翻腾不息的苦水呢。这也是为何当她寄一切希望的宝玉一去不复返后她哭得如此死去活来的原因。但她注定不能解脱,念往日恩情,她不愿殉情贾府;想兄妹深情,她不愿自尽哥嫂家;念新配丈夫蒋玉涵的体贴,她不愿自尽蒋家。她就这样忍着,稳了一辈子,别人欣赏了一辈子,但也苦了一辈子。

  如果一定要在这几个丫头中选一个,那必定要选平儿。《红楼梦》的人物是很少能轻易界定好坏的,可唯独“俏平儿”成了众人眼中公认的好人。正如宝玉所评价的“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都能周全妥帖”,她既帮凤姐,又时不时帮帮贾琏,却谁也不依附,因为她明白,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靠自己的广结善缘,高调做好人。无论是“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还是“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还是虾须镯事件,她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失心意,又不乏风度,于人于己都有了好处。都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既然“关系”这个东西客观存在,那我们为什么不和它做个“君子之交”呢?虽淡如水,但能为我们的人生推波助力是硬道理。

  红楼里的丫头还有很多,但既然是“梦”,又以“情”为主线,那些丫头们自然都逃不出一个“痴”字。有对主子痴的紫鹃、袭人,对公子爷痴的小红,对诗痴的香菱,更有为操守痴的金钏、鸳鸯……有痴病不打紧,关键看你痴的是什么,如果是可望可及的,那便大胆的痴吧,你愿意做晴雯便做晴雯,做平儿便做平儿,谁的人生都终是百味的,只是尝尽酸甜苦辣的顺序和余味不同而已。但若痴的东西虚无缥缈,还是醒醒吧,梦破之后,就剩下一所空宅、一块顽石而已。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3

  在假期,我同爷爷奶奶共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压缩改编过的“少儿版”,不觉得它有多好看,但这次,我真真正正“品读”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如:贾宝玉的鄙视功名、珍重感情;薛宝钗的善解人意、处事沉稳、善于笼络人心;王熙凤的爽快泼辣、口齿伶俐、虚伪狡诈、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小时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还没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都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她。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吗?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梦,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当了和尚?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4

  那个年代,永远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我轻轻打开书本,无尽的思绪又滚滚而来。

  初读红楼梦,我只是对人物有一个概念;再细品红楼,被里面的爱情故事所打动。里面的爱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撼我的,就是宝黛的痴恋。他们俩的爱情在这喧嚣、富贵的贾府中显得多么纯洁,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是那么的自然和纯洁。哪一个读红楼梦的人不被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所感动?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在众姐妹中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对男子的厌恶,不畏众人言语的葬花,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们都说你傲,你真的傲吗?在我的眼里你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都是你独特的标志,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连才高八斗的贾妃都说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你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可你的身世,即使你的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即使你带着富贵的光环,可也掩盖不了你寄人篱下的事实,这注定了你孤苦无依的命运,多愁善感的性格。所以我只能无奈着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试看春残花落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词真的是你今天的结局吗?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说是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这万恶的封建社会啊,使地狱的`烈火不断在每个人的身边燃烧,苦不堪言,思想的微小火花在无情冷漠中熄灭,熄灭。黛玉的思想正在进步时,一场荒唐可笑的婚约把她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宝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看了女人便觉得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浑臭逼人’令人看到了希望的光明,可这光明的力量实在太小了,活生生被这黑暗的力量吞没了。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我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见不得悲剧,我也曾为黛玉的结局恼过,恨过,哭过。但是,细细想来,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也许爱情在短暂的瞬间是美丽的,是浪漫的,但一切就如烟花一样,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何必执着。有时候,短暂也是美丽的。

  轻轻合上书本,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是一部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这是一本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自古红楼一梦,痴了多少用情之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我只偏爱黛玉一人。

  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呵,竟是个可怜之人啊。一开始就如此,往后呢?含笑不语了。

  对我来说,黛玉葬花是最动情的一处。因晴雯置气,没听清是黛玉,便以宝玉的名义说话,将黛玉拒之门外。但黛玉却听到宝玉和宝钗的交谈声,并看到他们同行,躲起来暗自神伤。第二天宝玉找她,她去找其他姐妹,看见落花就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花落亦如人飘零,花柔亦如女儿柔。与花成为知音,惺惺相惜。与土一体,随土而化。

  不再说什么痴情怨女,这首葬花词的的确确是黛玉一生的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已是消逝之花,在她心中依旧难能珍贵,这不仅是葬花,更是将自己身在这个社会的迷茫一同埋下。

  翻阅这《红楼梦》,再也没找到令我心动之人。黛玉啊黛玉,你可知你是如此的.令人难舍。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可我偏爱这凄美犹怜的‘颦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心忧,她柔弱,但她又要强。海棠诗社大放光彩,家庭聚会不落人之后,用诗词书写着自己的多情善感。

  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不喜封建束缚,甚哉!

  一段葬花吟,一曲流觞,成就一段属于潇湘妃子的传奇!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6

  《红楼梦》是一部精彩的优秀著作,是我国文坛上一颗闪亮耀眼的恒星。它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本书主要描绘了贾府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和薛宝钗等人之间的生活故事,细致地说出了他们之间美好感人的经历,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兴衰。

  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浇灌之恩,遂下凡用一生的眼泪相报。

  林黛玉美若天仙,多愁善感。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是《红楼梦》中对下凡人间林黛玉的描述,书中还写道“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便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位柔弱无骨、感情丰富的女子。她静若处子,惊若翩鸿,仪态万方。她那极具个人特质的“罥烟眉”“含露目”以及那如姣花照水的静态美、似弱柳扶风的动态美,是一种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女性美。

  林黛玉心思玲珑,细心无比。

  人们都说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其实她也关注柴米油盐。她见识了探春理家及大观园承包后,由此联想到贾府的将来,对宝玉发出这样的感慨:“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听后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一个很有危机意识,一个幻想天真;一个洞彻事理,一个却盲目自信。这是黛玉思考人生和谋划生活的表现。

  林黛玉伶牙俐齿,聪明好学。

  正如薛宝钗所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刘姥姥参观潇湘馆,那满架满墙的书让她一直以为是“那位哥儿”的书房。贾母笑着告诉她,那是她外孙女儿的卧室。贾母的话,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黛玉才华的赞许和炫耀。香菱向其学诗,黛玉随手就可以抽出李白、王维的诗集给她,并且说了一些相当“懂行”的话。林黛玉的诗作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构思新奇,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她顾影自怜,感怀身世;满腹惆怅,无限感慨;字字血泪,如泣如诉。她用诗词发泄自己的痛苦与悲愤,她用诗词书写命运与爱情,同时她还在用诗词为自己缝制生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让人禁不住融入这浓浓的、哀伤的氛围之中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已深入人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对于这个天下掉下的林妹妹,犹如唐宣宗和香严闲禅师合创的“瀑布”一般:“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7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是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林黛玉也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我们看到古时的婚姻,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但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那时的社会,皇帝官员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赋税徭役,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在该书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那就是史湘云。乐观豁达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寄人篱下。尽管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三分,但她从没象林黛玉那样整日悲戚戚的,在贾府随时可以听到她的笑声,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乐观的天性,更皆出语谐趣。她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属于她的色彩明快、温暖,一如雪地里戴着的大红猩猩昭君套,那是湘云最配的颜色。

  《红楼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这本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的旷世奇作,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是四大名著最值得一看的一本鸿篇巨制。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8

  这几日读完了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读完颇觉得惜春可怜又可悲。

  她是贾敬的幺女,却生母早亡,生父醉心于炼丹,对她不管不问。唯一是她可以依靠的哥哥贾珍,却是个混不吝的。整日花天酒地,甚至做出一些禽兽不如的事情来。嫂子尤氏,因出身极低,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丈夫的一切行为她都不会去劝、去管,对于惜春这个小妹妹,那就更缺乏爱心了。

  她虽被贾母接到荣国公府抚养,可到底是东府的人,在荣国公府这就算是寄人篱下了。她不似林黛玉,即使是寄人篱下,可是却有贾母的关注与疼爱。可她呢?亲人犹在无人关心,好似亲人不在一般。她终究不是林黛玉,可以借思念父母之名暗自感伤而流泪。她只是个没有人关心的四姑娘罢了。她若是流泪,只会让人觉得她不知好歹。

  那个不着调的哥哥贾珍,腐败行径惹人口舌,让她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虽然她懂得礼义廉耻,对哥哥的行为伤心恼怒,可到底无可奈何,最后就是惜春的性格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压抑。她由于不受父母疼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漠不关心。

  虽然不受疼宠,却也锦衣玉食,这样的小姐,为什么会出家呢?

  因为自小未受父母疼宠,心思早熟,看透了家里一众人的腐败坏了的心,对着肮脏的世俗,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因为四大家族的没落,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得她产生了厌世弃世的念头。

  因为地藏庵姑子的话“我们修行的人,虽然说比夫人、小姐们苦多着呢。只是没有险难了。虽然不能成佛做祖,修修来世或者转个男身,自己也就好了。不像如今脱生了女人胎子,什么委屈烦难都说不出来。姑娘你还不知道呢,要是人家姑娘们出了门子。这一辈子跟着人是更没法儿的。如果是修行,也只要修得真。那妙师父自以为才情比我们强,她就赚我们这些人俗,怎知道俗的才能得善缘呢。她如今到底是遭了大劫了。”说得惜春活了心,让她“一天一天地不吃饭,只想铰头发”。

  更因为贾府的败落,让生活艰难,她为了不沦落到流浪街头,过着餐不饱腹的生活作出了选择——出家。

  她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状。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勘破三春景不长,应该就是她出家的最终原因。

  这样一个花季少女啊!就这样青灯古佛,了此余生了啊!

  真的为她不值得!她脱生错了时代,她那样一个多才艺的女孩子,不是应该生在我们这个时代吗?那个黑暗的年代,是个吃人的年代,真的为她不值得!

  我辗转思来,又觉得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她做出的青灯古佛,了此余生是正确的。在那个时代里,多数人贪恋繁华,追逐名利,又有谁看尽繁花,终成一梦呢?青灯古佛,不也挺好的么?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9

  再次看《红楼梦》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的感觉被关注的不再只有林黛玉,贾宝玉还有林黛玉而是其他的角色虽然并不是主角但她们去也有着自己的性格那么的特别。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晴雯机敏而又尖刻,高傲而又善妒、不媚上但是对下严酷。对袭人被王夫人暗许做宝玉的妾,虽然没有明述晴雯的嫉妒,但是从晴雯的话里话外却能够明显看出来她的羡慕和嫉妒。晴雯敢爱敢恨敢说敢骂,快言快语,有的话语不用作者介绍,读者就知道是出自晴雯之口,在她跌了扇子而顶撞宝玉的时候,袭人劝解,晴雯就连讽带刺回敬了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哎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不一而足。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

  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反抗贾赦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而且拒绝做任何人的小老婆,她蔑视那个社会作为一个丫鬟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表现着誓不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平等要求。

  晴雯和这些没有奴性的丫鬟,与贾宝玉、林黛玉一道,实际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冲击着已经腐朽了的贾氏家族。

  王熙凤正处在家族权力斗争的中心,她风流俊俏、口齿伶俐,凭着娘家显赫的地位和贾母特别的恩宠,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和扩张势力;她扬言自己从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为了一己之利残害人命亦毫无忌惮。她作威作福,积怨渐多。其实我真的很不喜欢王熙凤这个人: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处容身,饮恨含金自杀。但最后她短命而死还是让人有点难过。

  最喜欢的还是史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湘云身世凄惨,自幼父母双亡,依附叔婶过活,这样的身世却并未让她成为一个泪人儿,她没有黛玉那般似蹙非蹙罥烟眉。也许,在《红楼梦》中,湘云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可爱的。论身世,她与黛玉相当,但全无黛玉的多愁善感,脾气乖张;论为人处世,她与宝钗不相上下,却没有宝钗的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她天真可爱,豁达开朗,信奉“是真名士自风流”。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0

  “花开花落,花开满天。谁怜惜红色的芬芳,你埋花时认识谁?试着去看看春天花朵的凋谢,那是美死的时候。春天一过,我就不知道是不是花落人亡了!”

  水女人有水的感觉,黛玉,你把所有的悲伤都聚集在你的眉毛上,用眼泪。三月,所有的花都盛开了,你却用锄头轻轻地把一朵桃花放进锦囊,把一片青春的碎片连同你的眼泪一起埋进了土里。你唱得轻声细语,你的诗总是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一缕忧伤,淡淡的,却伤感到骨子里,开不开,剪不断。

  前世界情绪

  红楼梦是你今生的创伤。

  你是前世的一株深红色珍珠仙草。你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有了沈英侍者的浇水,你可以延年益寿。当他要去世界上散步时,你也会变成一个女性身体跟随。世界嘲笑你的愚蠢,嘲笑你的愚蠢,但谁知道,洒在你身上的露水已经渗入你的心,成为你沉重的承诺,这意味着一辈子的回报,一辈子的等待

  现代命运

  遇见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巧合。如果我认识他几千年,那次会面是徒劳的。

  你离开了平静的生活,走进了豪华的大花园。好衣服好食物,贵重的器皿和宝物都不能平静你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的是悠远祥和的生活,就像潇湘堂的竹影。在这座充满世俗气息的深宅大院里,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就是在这个花园里,你今生遇见了他。这一瞥就像千年的思念,未知的情感缠绕着你的心。也许爱的根源就是生命中的那一刻。深情千年,几次绕线。

  梦的记忆

  往事的花瓣一朵接一朵地落下。是你的心随波逐流而去,是你对他的爱充满了隐藏。

  他走进你的生活,让你寂寞的心海多了一条你在乎的船,挥动你的'心海。他欣赏你的芬芳和孤独。他理解你的悲伤和泪水。他成了黑暗中游荡的阳光,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肋骨。从那时起,在这个宏伟的花园里,有一颗心可以紧紧依靠你。你可以一起吟诗、画画、嬉戏、看花木下的西厢。

  你的爱情就像一个清泉,没有任何污染,但面对世俗和封建势力,你只能烧掉手稿,打破迷恋,流干眼泪。屋外的笑声呼唤你内心的寒冷。红色充满了无情的地方,眼泪是你内心唯一的温暖。你的愚蠢是为了什么?你害怕你害怕你,直到最后一颗心死去。凡人世界尽头的界线被打破了。你还在犹豫什么?烧掉旧手稿,不是为了毁掉你和他的记忆。打破迷恋,不能打破手上的爱。最后?只有我想快点死,但我不能用你所有的眼泪洗心革面。当你死的时候,你低声说“宝玉,宝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代表着最凄美的悲伤。叶子一般随风升起,盘旋,然后消失。当你用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以前的甜蜜爱情后,你选择了带走记忆,留下牵挂。春天的花落了,人们埋葬了它们,枯叶落了,没有人收集它们。

  爱情引领红楼梦。带着泪水,你可以回到过去的世界。往事如梦千年。玉泪醒来,人的灵魂破碎。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粗粗的看一遍,只觉得里面的人们哭哭啼啼,非常令人厌烦,细细的品味,却品出许多道理。鼻子,酸了,心,早已酸了。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是宝钗和黛玉。宝钗很会做人,处事周到,看到别人没新衣服,她就把衣服给她穿。而黛玉很聪明,把问题看得非常清楚,作诗非常得有灵性。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黛玉了。许多人都说她多愁善感,我也有些感觉,但是,我还是说不出的喜欢黛玉。我认为宝玉、黛玉就是天生的一对儿。

  而我最讨厌贾母。是她,使得许多悲剧产生。她定了宝玉娶宝钗的亲事,使黛玉抱恨而亡、宝玉绝望出家,宝钗孤独守寡。

  我比较喜欢“结诗社吃螃蟹”这一节,每当看到这一章节,我总能感受到他们那种欢快的感觉,让我也轻轻一笑。

  这个章节里,有一个情景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的深厚情谊。当李纨让宝钗第一名、黛玉第二名的时候,宝玉道“只是蘅芜君(宝钗)和潇湘妃子(黛玉)的那两首还要再看看”,可见宝玉心里更希望黛玉得第一,让我真切感受到宝黛二人的志同道合。

  第二次作诗时,作者把景物生动地描写了出来,描写丫头们、主子们吃饭的热闹场景,让人仿佛看见了一般。凤姐一边逗贾母开心,一边与丫头们谈笑风生,气氛很好。并且把他们的喜好写了出来,细细品读黛玉的诗,你就可以感受到黛玉的性情。

  读了“湘云快嘴黛玉恼”这一章节,我也体会到了很多。

  第一,宝玉与黛玉在一起非常快乐,他为了不让黛玉睡出病来,就和黛玉躺着说话,逗黛玉高兴。他们的.一个情节特别好玩,宝玉讲了一个小老鼠与香芋的故事,最后一句是说黛玉是“香玉”,黛玉听后,马上就来拧他。原来,宝玉是想说黛玉是一块很香的玉,可黛玉却听成了能吃的香芋,于是闹出了笑话。

  第二,史湘云幽默,心直口快,她被黛玉说是咬舌头说话的,于是她说:“我只保佑明儿你遇上个咬舌的林姐夫,天天让你去听‘爱’‘厄’去”引得众人大笑。但是她豪爽、口快,也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别人,比如她把黛玉比作戏子,黛玉很气愤,黛玉因此还和宝玉斗气,让宝玉也难过极了。

  第三,黛玉有些小心眼,很喜欢钻牛角尖。宝玉要去看史湘云,因为之前在宝钗那里,于是来晚了点,黛玉马上冷笑着说:“我说呢,幸亏在那里绊住了,不然早飞来了。”然后生气回房,宝玉还没来得及与她解释,不巧又被人叫去了,黛玉就一个人生闷气。在我看来,有一点小题大做。

  现在我想到黛玉的身世,贾府的繁荣到衰败,园中那些小姐的开心到最后的被迫分离,总是轻轻的感叹一声。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2

  今夜,月淡,云浓,风啸,雨急。小院在几番风雨侵袭后,即转萧条。花又开了花又谢,云又涨了云又落,几番轮休,罗衾不耐复更寒,转眼满是怅惶。竹林疏疏,绵雨滴沥,于是竹叶一地,花瓣一地。我触摸着月光的痕迹,又一次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你。紫鹃刚刚抹泪出去,我便提笔写给你,一封可有可无,却嘱咐紫鹃一定要给你的,你却不一定会收到的信。

  我刚刚去了桃花林,又是春了,桃花开遍。我轻轻悄悄拂过每一个枝梢。一个人的黄昏,两个人的桃花林。记得那些花瓣吗,那些我不忍悲伤而葬了的花瓣?那堆葬花的土壤上开花了,依旧是桃花“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桃花林,一个注定伤心地。花魂葬,情思断,东风泣,人心死。我起身离开,欲走却欲留,那是记忆不开回首,甚是,不堪回首。我们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记得《西厢记》吗?我羡于莺莺与张生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更慕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我,注定是一个悲剧,注定飘泊,注定与宝玉有缘无份的薄命人,“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如今的我宁愿回去几年前,哪怕为此,我独卧青灯古佛旁,独燃青灯诵黄卷,但是,又如何回到原先的几年前,进贾府这几年,有你陪伴,再回去,早已不是原先的原先了。“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曾,夏夜,独倚斜日栏杆,凝望院门空掩,想象倘若你非贾府少爷,我非颦儿,只是一介平民,也许会美好吧!幻想终归幻想,一切早已真!宝玉,既然一切无力挽转,我也只能任泪倘,任心碎。当丫头们议论你将与宝姑娘共结连理,我呆坐,呆望……紫鹃找到我,我才发现我来到你院落前,敲了半晌门,只是无人应,只是你不在……

  我,恰是走在风中,那麽艰难,那麽悲伤,风中夹杂你的.声音,夹杂你我的画面,夹杂你的眼神,夹杂我流不尽的泪。进府前,风会稍稍让人寒蝉:遇到你之后,风和煦了,当那一句让我痛彻心扉的话语传来,一瞬,风大了,雨也来了,是泪是雨早已不清,任他点点与斑斑,只是旧人与旧迹模糊了……我,一直在风中,累了,该休息了。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永远在风中穿行,唯一一次下地就是死亡时候。

  ……

  我又吟出一口血,绽放在地上。我问紫鹃它像什么,紫鹃哭着不作声,在我再三询问下,她说“像一滴泪,一滴心碎的泪”。我却摇了摇头,“不,它是一片桃花,像我一样,一生在风中,却顽强的立在梢头,而今,它累了,该落了,该落了。”我多想葬了它,却无力。

  泪淌,心碎……

  魂断魂断,魂断桃花林,

  梦湮梦湮,梦湮月夜阴。

  颦儿

  后记:写罢此信,黛玉伤痛欲绝,弥留之际,泪焚诗稿与衾帕,却将夹杂在诗稿中的此信烧毁。真如在风中,风大了,最后一丝情也卷走。黛玉,艰难在风中踱过,却恰是一切都没留下。关于宝玉之情,被风吹尽,了无痕迹,一片凄白。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12篇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合集红楼梦读后感10篇 红楼梦读后感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9篇(红楼梦读后感500字左右)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8篇 红楼梦读后感

优选红楼梦读后感10篇(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爱的教育读后感经典13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精红楼梦读后感7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故乡读后感经典12篇 《故乡》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6篇 红楼梦读后感50字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7篇 呼啸山庄读后感知乎

红楼梦读后感1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