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1
梦中梦自有梦中梦,谁说梦中没有梦?今天,这部电影就让你知道梦中也有梦,而且还不止一个,同时也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讲述了柯布和他的团队,穿梭于各个梦境盗取别人的机密、财富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好看、创新的电影(别人说的),自己看什么都看不懂,就看他们,刷、刷、刷弄来弄去,最后回来,我看得自己眼睛都有幻影了。看完后我大脑“砰”的一下短路了——一片空白,大量信息飞一样地奔入我的脑中,使人头痛欲裂,却又无法解答,真想马上拿出手机看电影解析。天呢!地呢!太难看懂了!我这IQ只有50的小脑子,快炸了!所以这部电影你要IQ300才能观看,不然——会短路!
使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便是柯布了。他应该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筑梦师,可因为妻子不能再筑梦。他给团队请的筑梦师的入队条件也太变态了吧!两分钟内画一个迷宫!我估计那名新筑梦师的第一反应便是——大哥,你逗我呢!不过她也真是奇葩,还真给画出来了,好像还是一个圆形的。更可怕的是后面的梦境,被改的简直就像哪位大师画出来的不可能的图形一样。比方说:你正在上楼梯,却去到了二楼的墙壁上,这个墙壁却又连着隔壁房间的天花板……Oh大哥,逗我玩呢?眼睛都看瞎了。
这已经很牛了,但更让人琢磨不透的还是结尾。
他到底有没有回到现实世界中?我认为是的,他回来了,虽然他可以用陀螺来辨别,但最后这个导演不给面子,搞事情,不多留个几秒看看陀螺到底倒了没。所以我们必须另找线索——戒指。没错,就是戒指!他这个东西在梦境中是出现的,但在现实中是消失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的道具可以明辨现实,可好像又不是,可又很纳闷——那既然有了这个戒指又何必要用陀螺呢?
看完后的我甚至感觉,自己的世界也不真实了……想让别人踢我一脚。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2
费里尼说:“梦是唯一的现实。”在我看来,这句话是继弗洛依德写下“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之后对艺术(电影)与梦境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强调。当人们置身于电影院,放映厅的灯光暗淡下去,观众就仿佛闭上眼睛进入睡眠,同时也投入到银幕上呈现的梦境之中。如果把电影视为某种梦的观点在美学上不那么贴切的话,以电影这一媒介去呈现人们的梦境世界则是许多导演们热衷于尝试的资料。费里尼的杰作《八部半》正是以超多超现实的梦境表现它的主人公当下所处的现实,电影中的梦境资料成为比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对象。在这一“电影—梦境—现实”的谱系上能够列出许多大师的杰作:黑泽明的《梦》、伯格曼的《野草莓》、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并不处于这一谱系之上。这样评价并非为了抬高那些大师而贬低诺兰,诺兰在这部电影中呈现的梦境世界与那些电影是如此不一样,以至于它们之间几乎缺乏可比性。在费里尼、伯格曼等人看来,梦是超现实的语言,“梦是唯一的现实”的原因在于超现实比现实更为真实。而在《盗梦空间》中,梦就是现实,它甚至比现实更贴合逻辑,更遵守现实世界的原则,它也许能够透过“梦中梦中梦……”的方式变得无限复杂,但这种复杂与人们在玩益智游戏或者穿越一个迷宫时所遇到的复杂并无不一样,而人们在梦境中追寻的东西与在清醒时忙碌追逐之物也并无不一样。于是,梦在那里变得乏味起来,尽管电影本身并不乏味。
诺兰的“梦”完全不具浪漫色彩,它是现实功利场所的延伸,这一点突出地体此刻电影的英文片名Inception(能够翻译为观念植入)中:梦是出于商业目的把想法植入对方大脑的工具。柯布(列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是一名“盗梦侦探”,他透过潜入人家的梦境去窃取商业机密。在一次行动失败之后,柯布投入到对手——商界巨子齐藤手下,他要帮忙齐藤在梦境中把一个观念植入到竞争对手的潜意识中,使对方解散他的公司。电影的主要情节即围绕柯布和他的团队透过精心筹划、部署去实施这一行动展开。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3
主人公柯布,和他的团队拥有一项令人不寒而栗的特异功能——进入他人的梦境,盗取最重要的机密,就叫盗梦。
看完这部电影,脑里像是有团熊熊烈火在不停地烧着自己的脑子,为什么他们可以盗梦呢?为什么梦境的时间比现实快一些呢?结局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问题像是蛮横的野兽不断地撞击着我的好奇心,使我不得不认为这是部疑云重重的电影。我猜测着种种可能,可还是只是看到这真相的冰山一角,好似雾里看花,看到的还不是九牛一毛。在我为这部电影头痛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导演,这如此繁琐的线索需要怎样的逻辑能力才能编出?这如此真实的梦境又要何等想象力?
我的脑袋好似一团浆糊将藕断丝连的关系粘合在了【】一起,由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以及观点:
①柯布回来了。在电影里每个盗梦者都有自己的图腾,来帮助自己判断是否还在梦境中。由主人公柯布的图腾——陀螺,就不难看出,只要陀螺不倒,转个不停那就是还在梦境中。而另一个盗梦小组的成员,那个梦境设计者的图腾是象棋,这怎么转?原来是用手推的,推得倒在现实中,推不倒应该就像定在那一样推不动。由此可以做出进一步的推测,不管图腾的主人用不用力,认不认真,不会倒就是不会倒,要倒那就回来了!所以主人公是回来了的。
②柯布没回来。通过电影,观众不难看出每层梦境都需要一个人来接应,而进入梦境的有六个人可以进入六层梦境哎!所以结局是在第六层梦境。
我总结出一句话:明白身处在梦境中,却又出不来才是最可怕的。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4
看了朋友推荐的《盗梦空间》,的确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为了回家不得不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去实现目的迫不得已,对妻子始终怀有罪恶感的愧疚最终得以释然的妥协,以及通过自己的大脑在梦境创造的既完美又不完美的世界的独一无二……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自己想要的,“盗”梦——观后感。“入梦装置,时间,穿越……”相信不久以后会出现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到时候真的无法想象时间又将会呈现一个怎样的变化。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隐约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经历不同时间的迷茫,这跟电影所说的“意识的边缘”是有点联系的。抛开电影里主人公的妻子不愿接受现实逃避到自己创造的“理想现实”不说。
如果一个人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在另外一个世界经历漫长岁月,再回到起初的时候,他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变化……像主人公的妻子一样无法适应现实,还是以后能够做的更多……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这样的变化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有些人因为一些事就此被打败陷入自己构造的“另一个现实世界”有些人因为认清变化竟一夜之间从孩子变成大人。也许是我反应迟钝回才发现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样的规律。
有些人大概早已看懂本片的这一点吧。很想体会一下片中男主人公和他妻子在梦中经历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再回到现实中年轻一次,大概就知道现在的我可以做什么,相信什么了吧。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5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是一部集艺术审美和技术追求于一体的美国商业类型科幻大片,该片让主人公带领观众在梦境与现实间游走,如此虚实结合的设计或许会让观众产生疑惑,不清楚主人公身在梦境还是现实,所以导演为影片制造了很多元素来区分梦与非梦的状态。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通常以场面的宏大、场景的华丽、特效的设计著称,而本片不但集合了这些商业元素,还存在艺术的可观性。有人说,《盗梦空间》是“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这样的一个定义既说明了该片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体现了其技术实现的研究价值。
宏大的空间场面创造视觉冲击力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让观众目不暇接。梦境在本片占了很大的空间,导演投入资金为梦境制造了很宏大辉煌的场面,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都透过梦境完成的。制造梦境就相当于建造一座迷宫,场面的奇幻之处让观众大饱眼福,几何的构图、建筑物规则密集的摆放排列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雨漫天、车水马龙,马路上由于大雨的冲刷而显得混乱不堪。一辆火车行驶在马路上撞了好几台汽车,使马路更加处于瘫痪状态。这个梦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但也正因为情节如此设计才使观众区分开梦境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片。在梦境中,撞车事件频出、枪击爆破场景频发,这种画面往往能够带动观众的紧张情绪,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艺术美感使本片更加吸引观众,增强了本片的商业性,同时也不乏艺术欣赏性,可谓是一举双得。
导演为了展现梦境中场面的宏大,采用了纵横交错的镜头运作方式,缓慢地推拉延伸使场面更加波澜壮阔。在梦境被毁坏的那一刻,梦境中的建筑物顷刻毁坏掉,碎石砸下、铺天盖地都是扬尘,导演运用慢镜头更加突出了气流的力量感,造成了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在梦境中,枪战和开车的场面导演利用晃镜头展现,使画面质感并不清晰,却更加体现了梦境的不真实性,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混乱和迷茫。主人公柯布痛丧妻子,在他的梦境中,妻子再次复活,生活在他的梦境中,应对妻子与他的回忆,他内心是无比恐惧和痛心的。在梦里看到妻子与自我低语,导演用微微晃动的镜头展现了柯布内心的小小恐慌,在应对妻子时他似乎毫无勇气应对,这也是他梦境中的软肋。
多变的音乐特效制造强烈紧张气氛
电影若想凸显出气氛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弱跳动的音乐能够营造神秘的气氛,渐强宽广的音乐能够制造紧张的感觉。
在柯布先生第一次带领阿丽玛德尼进入梦境时,周边人物都注视着梦境的核心人物,也就是阿丽玛德尼。导演在此处设计的音乐十分诡异神秘,若有若无、恍若空灵。当梦境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马路向上翻折,让空间变成一个循环的状态,这时的音乐渐强,展现了场面的宏大气魄。
梦境中,柯布受人追击,混乱的场面配上杂乱无章的欢快音乐,更加增强了追击场面的动感,同时表现了柯布内心的紧张感。为了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导演用强烈低沉的音乐与画面配合,主旋律很稳重。柯布被卡在墙缝间时,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紧密的鼓点声,这样的处理更能够凸显紧张气氛,也为人物的命运进行了留白,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质疑,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和可观性。
片中,大部分的情节是发生在梦境中的,人物进入梦乡之时,导演往往加上舒缓的音乐,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放松。当柯布在梦中与妻子相遇时,妻子往往用气息微弱却十分有女人味道的语气和他说话,这时的音乐往往充满了神秘感,声音几乎是空白的,隐隐能够听到一些声响,却仿若是自然的风声,十分亲切随和。导演似乎故意将人物的呼吸声放大,那种声音直接压迫观众的心脏和听觉神经,制造了强烈的紧张感。
导演在不一样的状况下应用不一样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增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效果,不但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而且对于人物关系和情感的表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6
在我的视野下,果然算是装深沉的科幻片。因为对于梦来说,我算是无比强大,潜意识也算是无比强大了。我曾经就是一个造梦者,有十五年之久。那时我初中,我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梦境,为所欲为。但是我放弃了,因为在两次造梦后,我有意识的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梦境应该通过无意识去解决无意识的问题。用盗梦空间的观念来看,就是在潜意识状态下的梦境更有安全性,因为一切都是自我保护状态。如果个体存在有意识,那会对整个梦过于偏执,和考虑缺失,是危险的。
该片并不能算非常强大的科幻片,但是情节还算相对紧凑。而且该片尽然有巨大硬伤,一层失重,二层失重,三四层尽然就不同步了。这个按逻辑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许是我影评看的太少,还没看到人提到。其它小思路就不屡了,后面情节急促,也较乱,也不屡了。因为我还不至于是找茬族,看电影而已。
每每看完这种片,我就会神情呆滞,因为潜意识影响了正常思维。对于我来说,现在以至于即便在现实中的影响也极容易唤醒潜意识。但是在物质世界,用潜意识取代意识行为还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本身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曾经想教人快速入睡的方法,甚至我可以在一分钟进入睡眠就开始做梦。因为我知道我5分钟可以做完一个梦。但是这还并不算强大,我从5岁第一次意识到梦境,在梦里看到爷爷之后。我认为我没做梦的晚上不超过三个。小学的时候我可以摘下眼镜看物体,初中的时候可以自主从梦里醒来,看到了色彩,可以思维。高中的时候可以奔跑。大学毕业以后可以自由飞行。并且我很快入睡后,大部分时间睡的非常死。
最后,通过不同的人对电影的一些无意识反射。我观察到了人对潜意识反应的三个现象。因为是一家三个人去看的,看完后三个状态:
看完后我不说话,因为潜意识一直在工作,影响了正常思维。当然,调动潜意识作为行为依据还是很可怕的,我可以无意识的说非常多有逻辑和思维连贯,并且口齿清晰的话,并能保证不受外界影响。
我妈看完以后,话特别多,精神处于亢奋状态。不知道是躲避潜意识,而表现出显性意识,不断的念叨一些琐碎的事情;或者是潜意识转化成意识后,表现为强烈的表达行为,当然,而且表达掩盖了潜意识,内容与潜意识无关。
我爸没法,没心没肺,不入戏,看完后跟看完前一个状态。没精打采,怨声载道。口口说这部片不好看,实际一半时间他在睡觉。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7
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刚好《盗梦空间》上映,我约上三两同学,一同去购物公园的五星电影院抢险观看。
不愧是热门电影,来看《盗梦空间》的人还真多。我们排队买票之后,赶紧进入放映厅,等待开映。
终于,电影开始了……
故事在一个一个“扣”的揭开中展开,整个电影剧情在亲情、爱情、和惊险刺激的场面中深入,在莱昂纳多重回现实中结束。
若观看了这个电影后,不禁被导演诺兰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手法所折服,故事在梦境和现实中不断交错,故事情节盘根错节,让我看了不禁拍案叫绝。
影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是迷失在现实与梦境中,已经完全模糊了,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由此,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我只喜欢语文、政治、历史,而不喜欢理科。我文科成绩很好而理科成绩一塌糊涂。
但是现实是,我必须通过中考才能上高中、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更好的实现我的梦想。而以我蹩脚的理科成绩,很难上到好的高中,也就很难上到很好的大学了。
我一直处在纠结中。看看了《盗梦空间》,经过深思熟虑,我明白了现实与梦想的.区别,我必须处理好我现在的显示问题,我必须把理科学好,考上好高中、才能继续我的梦想。
《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我很喜欢。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8
今天又重新看了一遍盗梦空间,最后的镜头让我回味许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男主角最后是走出了自己的梦境还是留在了梦境,那个旋转的陀螺到底停下来了吗?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我希望陀螺最后能够真的停了下来,而不是让他看到孩子这貌似真实的一幕永远的留在自己的梦中,曾经花了50年和自己的妻子亲手搭建的世界,终究不忍离去,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那个世界虽然是梦里,但是有自己的爱人,有自己和爱人一起搭建的世界,更有他们的孩子,有他们回忆的点点滴滴,他幸福的一切,而现实生活呢?却恰恰相反,这里除了是现实世界什么都没有,如果这样的话,把现实世界看成梦里,把梦看成现实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我的内心很复杂,在想让他留在现实世界还是留在梦里会更幸福一些,也许现实世界里,雇主没有醒来,他却只能孤单的在牢狱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而梦里他却每天和妻子一起看夕阳,散步,享受漫长的岁月时光,虽然一切都是由他的记忆搭建起来的,但他也可以把自己的陀螺藏起来,让现实和梦境模糊,走在记忆的边缘,这难道不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吗?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9
这是一部要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因为它非常的电影化,其他任何观看方式都会损害到你的感受和体验。这个电影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剧情、画面、音乐、音效等,所有电影元素都极其丰满,同时恰到好处,构成了完美的平衡。不在电影院环境下观看,很多电影细节你可能就会忽视,随后就会带来观影体验上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你对故事的理解。
当然,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盗梦空间》的故事绝对没有之前谣传中的那么晦涩难懂。作为一部在北美3亿美元票房,全球6亿美元票房的暑期档电影,它的故事能难懂到什么程度呢?《盗梦空间》虽然在剧作结构上相当复杂,但从观众体验角度来看,这个电影的表层故事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类型片:一帮人为了完成一个貌似不可能的任务,深入险地经历一番冒险,最后完成任务的同时,达成个人心愿。其中枪战、追车、爆炸、打斗等等商业元素一应俱全,仅仅只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盗梦空间》仍然是一部很具娱乐性的暑期档电影。
但是对于一部分影迷观众群体来说,这部电影除了具有以上娱乐元素外,因为它精巧的故事结构和几近完美的电影元素构成,《盗梦空间》还具有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至于如何解读这部电影,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观影经验,以及你自认为从电影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信息。就这个层面而言,不存在是否看懂这部电影的问题,只是每个人都会有独一无二的私人感受,难以和大家分享而已。
盗梦空间观后感 篇10
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刚好《盗梦空间》上映,我约上三两同学,一同去购物公园的五星电影院抢险观看。
不愧是热门电影,来看《盗梦空间》的人还真多。我们排队买票之后,赶紧进入放映厅,等待开映。
终于,电影开始了……
故事在一个一个“扣”的揭开中展开,整个电影剧情在亲情、爱情、和惊险刺激的场面中深入,在莱昂纳多重回现实中结束。
若观看了这个电影后,不禁被导演诺兰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手法所折服,故事在梦境和现实中不断交错,故事情节盘根错节,让我看了不禁拍案叫绝。
影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是迷失在现实与梦境中,已经完全模糊了,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由此,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我只喜欢语文、政治、历史,而不喜欢理科。我文科成绩很好而理科成绩一塌糊涂。
但是现实是,我必须通过中考才能上高中、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更好的实现我的梦想。而以我蹩脚的理科成绩,很难上到好的高中,也就很难上到很好的大学了。
我一直处在纠结中。看看了《盗梦空间》,经过深思熟虑,我明白了现实与梦想的区别,我必须处理好我现在的显示问题,我必须把理科学好,考上好高中、才能继续我的梦想。
《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我很喜欢。
盗梦空间观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