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合伙人观后感9篇 三个合伙人电影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1
和朋友去看了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它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值得正在奋斗的年轻人看看。
成东青:是一个农村来的土鳖,家里面为了他上大学,借了很多的债,大学毕业,但是签证没办下来,那就留校当老师。因为在校外兼职办学被学校给辞退了,现在的境地对于他来说就是穷途末路,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不断的在电线杆上贴传单,直到他成功之后见了电线杆还想上去贴,绝对是达到一种发疯的地步。
孟晓俊: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可以到美国去留学,但是他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的好过,在学校做助教被辞退,每天到餐馆里面帮别人刷盘子,却只能在老板娘高兴的时间赏赐几个小钢镚,过着美国最低层的生活,曾经远大的梦想,如今都成为了泡沫,但是他也没有放弃。
佟大为:很有文人的范,对朋友特别的好,喜欢交际,被美国女朋友抛弃之后,曾一度的伤心难过,把很有艺术的长发给剪掉,为了温饱跟着成东青一起办英语补习班。
如果当初他们都按照原定计划的人生走下去,也许他们人生之中就没有“新梦想”这个词语……现在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会选择逃避,甚至有的人会因为一念之差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谁能确保人的一生里面没有磨难,人的一生肯定会面临很多的坎坷,但是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时间,还会给我们开一扇窗,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反馈我们不一样的颜色。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2
在暑假里,我观看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成长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讲述了成东青——黄晓明饰高考进入了燕京大学,与孟晓骏——邓超饰和王阳——佟大为饰相遇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铁哥们儿。一次上课孟晓骏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并为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他的同学很不满,对孟晓骏和王阳大打出手,成东青等孟晓骏他俩跑出了大门就把大门紧紧锁住,替他们挨了很多拳头,从此他们成了铁哥们儿。后来孟晓骏通过了托福考试去美国留学,成东青也因为在外做家教的.事而被学校开除了。成东青与王阳成立了一个补习班,他们的课上得生动有趣,来补习的人越来越多,孟晓骏因为在美国经历坎坷,决定回国与成东青、王阳合伙创办了“新梦想”——一个培训学校,这一路走来也并不是平平安安的,培训学校越做越大,孟晓骏提出了将“新梦想”上市,成东青并不同意,为此孟晓骏差点放弃股权。后来美国的一家公司起诉“新梦想”盗取教材,因为这件事,成东青同意了“新梦想”上市的想法,最终市值上了三十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有的人美国梦圆了,有的人梦碎了,有的人梦圆了又碎了,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有梦想,生活就有意义,就会实现,成功者如马云、老干妈、柳传志这些人,他们都经历过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部电影告诉我:有梦想就要去实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能让世界改变我们,而是要让我们去改变世界。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做好准备,为梦想而奋斗吧!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3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吊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吊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500字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4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个体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二者间的矛盾不断深化便使得共同体应运而生。因为,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不同个体的优势组合起来,拟制一个集各成员优势于一身的新主体,让他获得任何一位成员所没有的超能力,进而提高每个成员实现个人梦想的可能。
记得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论述,共同体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颇有道理。相同的元素往往具有同样的需求,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注定了各元素间的竞争,最终相互之间成为对手,或许同性相斥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而不同的元素,尤其是相互矛盾的元素,需求相反,从而使二者的互补成为可能,至少不会成为敌人。
新梦想的产生也是如此,成东青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美国梦破碎的丰富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发掘到了一个巨大的追求梦想的客户群体。王阳的强项在于他曾经成功泡过洋妞Lucy,知道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个能够征服洋妞的中国人,肯定更容易征服签证官。而孟晓骏是位自信的成功者,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过,他更能将自己的成功和亲历的美国精神告诉大家。三个人的完美组合,使得客户群被精准锁定,消费需求被充分发掘,产品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理的商业模式正是新梦想成功的密码。
王阳和孟晓骏因为上市问题上的分歧出走后,新梦想在美国被起诉,危机的快速来临与王阳和孟晓骏的出走有极大的关系,二人的离开破坏了新梦想原有的完美状态。
在一个好的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轻重之分,任何试图在共同体成员间区分等级的行为,都将徒劳无功或将共同体推向深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5
苏梅的人生梦想是去美国。为了她的美国梦,作为一个女孩儿选择深夜独自在图书馆看书,在自己的蜡烛用尽后,有胆量主动与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头碰头地共享灯光。这些细节无不昭显着她去美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为了这个人生目标她早已对任何风险放任不管。对此成东青心知肚明,他也明白想继续和苏梅在一起就必须一同去美国。于是,在努力帮助苏梅去美国的同时,他自己也为了获得美国签证百折不挠,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悲剧的是,苏梅成功了,他却未能如愿。在这样的境况下,唯有苏梅放弃留在美国的梦想,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两人才可能在一起。然而,苏梅尽管对背叛如此真诚而痴情的成东青充满了自责和内疚,却仍未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了实现她的美国梦,坚定地在美国和成冬青之间选择了美国,抛弃了成东青。这不能怪苏梅,毕竟美国才是她的梦想,才是她认定的人生方向和幸福根基,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为了一时之快而作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
其实,理想也好,梦想也罢,都完全是私人事务,谁也不要指望改变别人的理想,因为改变了别人的理想意味着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幸福和快乐的标准。成东青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遇到了一个有梦想且对梦想坚定不移的人。
苏梅是只理性的天鹅,不是天鹅肉。成东青的忠诚和真心确实让苏梅感动,但感动作为一种本能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抉择的依据。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
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像、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7
中国合伙人上映好几天了,今可是这几天一直比较忙,今天才有时间看一下。感觉很不错,这部电影的时代跨度不大,但是很多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管是学生,创业者还是创业成功或者创业失败,都能从这部电影里面发现很多曾经自己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现在的我,看过之后,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在此分享给各位农业人朋友!同时也推荐大家有时间了都能去看一看,也许,你也会有所感触!
中国合伙人是讲述了三个人从大学,到逼迫创业直至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的故事。三个人当中,一个激进,一个中庸,一个保守,本人感觉这应该是一个团队中最好的组合了,企业有时候需要激进,但是有时候需要保守,如何把握,如何调和,主要还得这个中庸的人来做!电影里能看出来新东方的影子,也许就是俞敏洪他们三个人的发家史吧!不管怎么样,他正确的诠释了中国环境下合伙人的内心世界,是现实中国企业世界里面的友情,感性挑战理性,理性又反哺感性的的一种最好表达!
故事最后,导演陈可辛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 结局,虽然我的合伙人有过分手,有过彷徨,但最后在大是大非面前,用智慧及改变找回了尊严。让世人知道,如今的中国人早已不是当年的国人那样麻木的崇拜美国了,因为,世界因我们也在改变!
我喜欢《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8
截止到现在,我看《合伙人》至少有3边了。
第一遍是在网上看的抢先版,第二遍是是之前公司在端午节以福利的方式发放的电影票,虽说影院小了点,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这部影片在情节,台词,音乐,情感上煽动和灵魂上的冲击。第三次是在前些天突然感到些许迷茫的时刻,特意翻出来回味一下前两次带给我的激励和震荡。
整体感觉就是,中国人的出国梦很残酷,面临社会剧变,改革下人们的出路也很残酷,很多失败和尊严的丧失逼出了成功,而这些成功者也总在回顾、反省、时刻警醒着自己,为了自己过去的屈辱而奋斗着。说得出口的、说不出口和最终说出来的都一样残酷和让人激动。电影的细节让我动容,成东青在功成名就后依然拿着老式的诺基亚手机拨电话,说明他还是保有内心那份淳朴和厚重,这是生活不曾改变的,虽然他已经从一个很传统腼腆的普通人,变成了很会讲笑话,很会推销、演讲和讲课的大老板。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想起了我的过去,成东青在学校教书时,死气八咧得追着主任的儿子教英语,餐桌上当他婉转甚者是很卑微羞愧的想向主任要一点补课费时,主任那一派自命清高、瞧不起人又觉得对别人是很大恩惠的样子,不但讲了一堆不给钱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还侮辱性的给了几个吃剩的饺子作为最实惠的回报,不免让人看了心酸。这种事发生在九十年代初,但我想这种愚蠢又可笑的做法可能至今还沿用在那些有点权力和身份的人身上。这种让接受者感到莫大痛苦和侮辱的行为,确实能给人很重的打击,能改变人们对这个阶层、地位乃至周围社会的看法,进而形成一种特定的价值观,这更残酷。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9
这是一部讲述着友谊、梦想与坚持的励志电影。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个人从一开始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到几经波折之后,所创立的“新梦想”公司终于在美国上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东青是三个人之中最为老实、谨慎的,也是三个人当中最拼命与艰苦的人。他从农村出生,没有良好的家境,都是靠他一手努力上的燕京大学。无意中发现了创业良机,开始一步步地扩张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他的努力与朋友的帮助,成为了公司最大的股东。
孟晓骏则是最早出国留学,决定改变自己的人。他更像是一位长者,一位诸葛亮,一直在指挥着成东青的学习和创业。而他真正想要的,可以从影片结尾处看到,是做人的尊严与权利。
王阳从一开始碌碌无为的小青年,疯狂的泡妞,想着过别人没过的生活。但他却是三个人之中最讲情义,最乐观开朗的人。即便吵架,他也会主动拉回三人的关系,让大家重归于好。我想,这就是他最令我佩服的一点吧。
电影结尾,播放了王石、马云等经典成功人士,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
其实,这部影片有两个关键词——友情和奋斗。这所公司的成功,不仅仅是靠着学问谱写出来的,更是三个伙伴互帮互助,同甘共苦地拼出来的。就像是培根所说的: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是啊,风雨同舟的朋友,无疑是你前进奋发的最大动力。
然而,创办起这么大的公司,必须有学问来奠定基础。学问靠的不是天赋,是努力。成东青看到了孟晓骏的书架,不免想要借走,这体现出了他的好学精神。从夜晚点蜡读书,一心奋斗考雅思去美国留学的他中看到了刻苦学习的痕迹。一个一心想要上好的大学,却整天埋怨上帝不公;另一个也想上好的大学,但每日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他们的结局会有什么不同?大家可想而知。努力,是搭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希望这部影片带给大家的,不只是其中的一些梗与乐,而是每一个人的经历,每一个人的话,所蕴含着的力量与品质。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9篇 三个合伙人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有感心得3篇(中国合伙人1电影观后感)
★ 电影《中国合伙人》优秀观后感作文3篇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