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1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时间:
一、序言
1、实习时间:xxxx、实习地点:
年10月21-23日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国地质博物馆(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况: (1)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 可看到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4.实习仪器及调查方法:
(1)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 (2)调查方法:
A、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a岩性观察内容 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 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 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 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 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 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 b.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 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 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 B、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 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a.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b.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c.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C.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D.野外记录的内容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 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5.基础资料:
附表1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 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2
地质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时间:
一、序言
1、实习时间:xxxx、实习地点:
年10月21-23日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10月22日)
碓石口-碓臼峪(10月23日) 中国地质博物馆(10月25日)
3、自然地理概况: (1)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
沿途有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类型。 可看到石灰岩层面构造、单斜构造、穹窿构造以及硅化木的形成环境
。
(2)碓石口-碓臼峪
该区域有很多震旦系硅质灰岩、石英砂岩,太古片麻岩,燕山期花岗岩。能看到不同时代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
4.实习仪器及调查方法:
(1)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卷尺、标本袋、照相机、地形图、记录本、铅笔等 (2)调查方法:
A、岩性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选择地质露头作为观测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a岩性观察内容 沉积岩-
颜色:注意区别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色 矿物成分:继承矿物、粘土矿物和化学沉积的矿物 结构:碎屑结构
构造:层理、波痕、结核、化石 岩浆岩-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 结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 构造:气孔、杏仁、流纹等 变质岩-
矿物成分:特有矿物 结构: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 构造:片理、片麻、千枚构造 b.构造观察内容
层理构造:注意区分层面和节理面 褶皱构造:观察褶曲类型 断裂构造:断层和节理 B、地质露头的.测量方法 产状的测量注意事项:
a.查明所测的层面是岩层上层面还是下层面,二者倾向差180度
b.所测层面应能代表整个岩层的产状
c.测量倾角时,一定要测量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C.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
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 D.野外记录的内容
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 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
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露头或剖面的性质、岩性、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5.基础资料:
附表1 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
附表2 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分类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3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XX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工程地质实习总结。到XX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非常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实习总结《工程地质实习总结》。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单位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4
本次实习地点主要分布在南京幕府山、燕子矶、汤山、排山、棒槌山以及镇江焦山所在的宁镇山脉。
宁镇山脉是江苏省的主要山脉。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带南京、镇江间的一条山系,略呈东西向向北突出的弧形山脉,位于长江南岸。西起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青龙山,经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城区、丹阳市境内,东止武进县孟河镇黄山,绵延100公里。宁镇山脉的地质构造是由震旦系到三叠系岩层构成,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最终形成破碎链状山脉。山前和山间谷地广泛掩覆第四纪下蜀系黄土。矿产有栖霞山铅、锌、锰矿,铜山钼铜矿,巢风山铁矿,湖山煤矿。宁镇山脉是中国地质研究最早、最详的山地之一,多种地层名称皆出于此。
南京处于地层发育齐全的宁镇山脉,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苏州地区花岗岩周围,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所围绕,在西南及西部与花岗岩体相接触处出现有二叠纪的砂页岩。而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汤山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寒武系的观音台组到泥盆系的五通组。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5
20xx年12月25日下午,琥珀山庄最后,周老师又在12月25日下午带领我们到琥珀山庄去,沿途老师又问了我们一些问题,主要是有关于沿途、路边的一些石材铺成的路面是什么岩石,是那一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种岩石,有几个同学回答了出来。之后,周老师又带领我们到前面一个地方停下,让我们四处走走,看看周围的岩石,并解答了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后我们到了杏花公园找了一块草地坐下,老师带我们回顾了这几天的内容,并布置了有关实习报告的要求,解答了一些同学的问题,最后宣布实习圆满结束。
我们于12月23日上午到达巢湖,12月24日下午离开巢湖。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实地的观测,加上周老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间的讨论,使我在此次实习中得到了许多收获。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面对许多问题,确实使我们感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促使了我们去思考、探索,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没来巢湖之前,我只是知道有那些知识却从未见过此等地貌。但是经过这次考察我学到了以往书上未有的知识,也让我更加加深了对以前知识的理解,我想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吧。以前上高中时,老师、学校不重视我们学生的实践,从而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非常有限,动手能力不强。
还记得在实习中有时候老师也觉得奇怪,明明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不会知道,因为我们缺少实践,缺少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多出来实习考察。这次考察也实现了这一目的,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都会重视实践去更好的学习。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的新舞台不比高中,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明白了大学生活和高中的不同。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重视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巢湖实习的目的也在于此,可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对大家学习思想的教育。而研究地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我们高等院校地质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们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用到实践中去。此次巢湖之行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兴奋之余,我们更明白这次实习的重要性。考察不是游玩,爬山,涉水,我们为了什么之前我不知道,但当自己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当然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的确地质实习是苦是累,我爬山时,当每次自己快走不动路时,但我想这是有意义的;当我采到自己辛苦得来的石头样本时,我忘记了劳累;当我和同学老师们一起讨论时,我收获了知识,。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两天里我收获的最多的东西了吧。再来说说我们学的《地质与地貌学》这门课吧。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论研究和室内模拟,还要求地学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亲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学习地质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触野外去探究他的奥秘。虽然说地质实习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与艰苦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地质学。两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但我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有几次实习的机会,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去努力的掌握最基本的课本理论,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实习中游刃有余。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6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巩固和加深第二章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不同矿物的分类、形态、颜色、解理、硬度和鉴别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岩石,清楚不同分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及构成和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xx年5月22日
三、实习地点:
土木工程学院楼 岩土标本室
四、实验内容:
1)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2)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
(3)硬度。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划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小刀为6—,指甲为2—
(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实习总结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让我对三大类岩石和造岩矿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学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变活,还有就是在实习中,老师通过实物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次实习时间有点短,学校应该多组织些这样的实习,把时间延长些,这样就能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区地质环境简介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金石滩、鳌滩园园区及地质博物馆为此次实习区主要地点,该地质公园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训练、观完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海岸带地质公园。
其中,恐龙园景群以恐龙探海景观命名,主要岩石为距今8~6亿年前的震旦纪石灰岩,剧烈的海蚀作用形成了这里块体浩大、姿势各异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景观有:恐龙探海、贝多芬头像、将军石。鳌滩园处地层起源于早寒武纪,距今5。4亿年左右,华北古陆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酷热,大连一带为滨海盐湖——萨布哈(萨布哈,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藻和盐碱滩),沉积了一套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就形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海底的纹层灰岩和风暴砾屑灰岩露出海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就是地质岩层纹理清楚,产状各异,能够反映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条件,为地质考察,讨论地质构造运动等供应了极佳的依据,岩石表面的特征更是呈现了当时特有的气候及环境。
公园浓缩了28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化历程,古老沉积地层历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变迁,又经千万年海蚀作用的精雕细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地区海岸由于受到海水动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蚀奇观,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残丘等。
二、实习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一)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假如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下图为背斜及向斜构造。
(二)节理
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裂开,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下面主要对节理进行概述。其为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三)典型地貌介绍
1、震积岩
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剧烈振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喷泥、冒水)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这些细脉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滩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乱分布的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对比的重要层位。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突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日看到的震积岩遗迹。
2、层颜叠彩
层颜叠彩,它属于“萨布哈景观”,不同年月的岩层层次,颜色富于改变,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3、龟背石
龟背石是一种特别的成岩结核,表面存在多边形的同心环及放射状细脉,因类似龟背的花纹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胶沉积物中析出的结核物质经脱水收缩而成的裂隙,尔后,再被其他矿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层中常见菱铁矿质的龟背石结核。大连金石滩龟背石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龟背石,被称为“天下奇石”。关于这块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亿年前后沉积的粉砂岩,在干燥、酷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缝又被绿色沉积物充填,形成状如龟背的网格状裂隙;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垂直层面的裂隙,饱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运移,随着震惊的加剧,泥沙脉不断生长,使两端岩层弯曲、断裂,在层面上表现为形似干裂的网格状裂隙。
(四)海蚀作用及海蚀地貌介绍
在金石滩园区海蚀作用在海岸部分非常明显,海蚀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风作用于海面,与其摩擦,把能量传替给海洋,使表层水质点沿风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同时海面也相应地产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来的波浪能挺直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剧烈的破坏,海水对岩石的溶蚀力量比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对有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比较常见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等。
1、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剧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连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穿,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其中,恐龙探海为最典型。
2、海蚀柱
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将军石属于海蚀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蚀、海蚀拱桥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别的岩柱。
3、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倒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悬崖,叫海蚀崖,海蚀崖又称浪蚀崖。海蚀崖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
三、实习感受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课程,对于每一门课,虽然课程内容都有差别,不过同学认为,实践应当是课程的最终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理论学问的把握程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工科同学,没有实践环节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
在本次的的实践经受中,我们逐步了解了地质学中部分地貌在实际中的判别,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同学之间就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相互沟通,对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师及导游进行询问,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其中,着重对参观园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皱、节理及海蚀作用下的海岸地貌发育进行了介绍,分析程度非常浅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也会在以后的同学活中注意积累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以便步入.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内容不能保证每一项的正确性,如有错误请老师批判指正!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8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9
一、实习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顶岗生产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毕业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认识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国际贸易专业认识实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外贸改革、发展的状况,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并对涉外企业公司的业务内容、性质和流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能初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发...
工程地质实习要求和目的
实习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
桥梁工程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桥梁实习是桥梁课程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通过组织参观各类桥梁,观摩施工的要点,从更为直观的角度去看桥,对桥梁的构造形成空间的体系。
大学生会计认知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到在单位里能够学习到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对于我来说收益良多。并且为以后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要求
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所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企业进行实习和调研,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了解经济发展的现状...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10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
一、 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 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顶宽,最大坝高。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宽1。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 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万m3,混凝土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10年一遇洪水位为,20年一外江洪水位为,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内涌正常水位为~。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万 ,、石方万 、混泥土方万 ,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 。现设计安装4台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2倍。如荷兰的水泵与我国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增加到,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11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目的是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xx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xx市区。在西部xx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如图4—3),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左右,多为细砂。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
上午十点,我们从茅仙洞出发,经过快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凤阳韭山洞。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陆地上重要的地质营力,不断改变地表形态。其形成的岩溶洞穴、石林等亦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也会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岩溶陷落、滑坡、泥石流等。八十年代以来黄淮地区普遍发生的煤矿井筒破裂也和地下水有关,它们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韭山洞位于xx市东南xx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
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
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
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南方的溶洞一般以钟乳石为主,其特点可概括为娟秀、精巧、玲珑剔透。北方的溶洞则以石幔见长,具有宽阔、粗犷、险峻神奇等特点。韭山洞属典型的北方溶洞,以深、大、险、奇、古而著称。洞内景点绝大部分为石幔,辅之石笋、石柱、石钟乳,各呈其形,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越往前走,感觉湿度越大,溪水越多,快到出口处时,一段水路挡住了去路。原以为径直即可出洞,不曾想遇水而阻,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只见一叶小舟象箭似的驶了过来,我们乘上小船,船夫以手撑壁顶,逆水泛舟,行至数十米,露出光亮,靠岸之后,登上天洞,穿过石林,拾级而出洞口。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却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野外实习。在实习中,同学们顶着烈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实习任务,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抱怨。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在蚀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对我们的家乡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也谢谢老师给我们做的详细的讲解!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品11篇】相关文章:
★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报告5篇(学生实习报告市场营销调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