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于丹读论语读书心得范文3篇(读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欢迎参阅。
于丹读论语读书心得范文1
当我刚会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爸爸就告诉我,我的名字“思敬”是出自《论语》。当时我只是知道有《论语》这本书,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是因此,才使我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面的增大,在这个假期里我尝试着通读了《论语》,虽然过程有些吃力,但是我觉得自己感悟领会了其中的诸多哲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历经沧桑,流传了2500多年,其中无一虚言、句句都落在实处,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像里边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朝闻道,夕可死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都传递了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处处充满诱惑,容易迷失自我的今天,其中的名言警句,精彩典故,更能使我们摆脱心灵困惑,修正我们的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
就拿“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来说,孔子告诉我们:君子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明白,听要想到清楚,神态要想到温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谈要想到诚实,处事要想到尽心,疑难要想到询问,愤怒要想到后患,见到名利要想到大义。它让我明白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能够思索其中的含义;君子与人相处,自己的颜色必须注意要温和,容貌必须注意要谦恭;君子的言行必须忠实,办事必须认真;说完话、办完事要自我反省,检讨得失,有所疑惑就要请教他人,有愤怒之事要考虑后果,见到财富名利都要想到是否合乎大义。
如今,已经有近千个以孔子名字命名的传授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遍布在世界各地,作为中华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智慧代表其思想哲理和名言警句早已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就像《朱子语类》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和《论语》延续了两千多年读书人的梦,更是诉说了千年的理念,让我们现代人仍然可以得到温暖,去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论语》的魅力又是巨大的,在我眼里它的意蕴和深刻就像浩瀚的宇宙远远不是我所能挖掘彻底的,在下个假期里我计划重读《论语》,我想那时的感悟会比这次更加深刻。我为自己的名字出自圣人的言语而自豪,圣人的教诲必将使我受益终身。
于丹读论语读书心得范文2
这学期开始,我们复习背诵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次我以本书中的人物为线索,再次和学生们一起梳理这本书。
还记得暑假里,每每心情烦躁,便提笔书写《论语》。看着一个个字符从笔下流出,莫名地心安。对于我来说,这是继李子柒视频之后,又一部心灵“治愈系”作品。我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率性、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是一种怎样自由洒脱的精神。是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当然,也有可能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定要把握好“学”和“思”。
这时,我自然地想到了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背诵着这句话中,我想到了自己。我总是立志要每日写随笔,却总是虎头蛇尾,真是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也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每日反省,努力遇到更好的自己。我还要继续诵读《论语》,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仍可指引我们如何谦虚为人,如何做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办公室吧。在这个近40人的大家庭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作文大师……多向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慢慢地自己也会优秀起来。即使优秀如组长,遇到电脑上的事情也向年轻人询问,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更优秀的人。
感谢《论语》,让我静以修身。未来可期,我们一起努力。
于丹读论语读书心得范文3
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老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难怪,后来有很多国家都请他做官呢!
《论语》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比如“巧言令色”就是从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习《论语》,并且去深入体会。
于丹读论语读书心得范文3篇(读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相关文章:
★ 论语读书心得优秀作文初二3篇 论语读书心得优秀作文初二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