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篇1
刚天亮不一会儿,乡村医生李玉忠就戴好口罩,像往常一样早早出发了。一匹马、一个人、一个药箱,他穿行在云南省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村的林间小道上,为当地的哈尼族、彝族乡亲们送去服务。
“大哥,在家吗?我来看看你的情况有没有好一点了,现在疫情变化太快,平时要注意防范,要戴口罩……”在一户彝族群众家中,李玉忠用熟练的母语与村民对话询问病情。因为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他也能听懂哈尼语。跟村民们交流时,时常有汉语、彝语、哈尼语交织在一起的“协奏曲”奏响。
碧播村阿吾寨是元阳县攀枝花乡的一个贫困村,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对李玉忠来说,路况好一些的地方还可以骑摩托车,但在深山小道里,就只能“骑驴问诊”了。
这不是笑话。李玉忠原来真有一头小毛驴,但脚受了伤。“不能因为驴伤了耽误了工作。”他赶紧给自己置办了匹马作为新的交通工具,奔走在大山里。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都骑马进村入寨,给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测体温,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村民白有光说,得亏了李医生及时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现在村民们的卫生意识大大提高了。“他前几天下来村子里面,戴着口罩给我们讲这个疫情,还叫我们也要戴口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听他的,现在我们都不怎么不出去了,也不聚在一起凑热闹了。”
这段时间,日常的诊疗继续开展着,老李还要负责对返乡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做好敏感人群检测预警工作,一天下来比平时忙了不少。他说,无论多累,都要为村民的健康负责。“只要是从远处打工回来的村民,我都要去排查、量体温,如果到37、38摄氏度的话,我就得报卫生院,每天都要报。”
前不久,村民徐里海从外地打工回来后感觉身体不适。李玉忠闻讯立即骑马赶到,认真检查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回来以后我发现自己有点不舒服,还有点咳嗽,赶紧让李医生帮我看看。刚刚他说了,我得的是普通感冒,体温也不高,开点药吃就好了。”徐里海倍感轻松地吐了口气,后面又马上补了一句:“他还让我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经常量体温,我记着哩。”
村民们说,十三年来,李玉忠从骑驴到骑马,一直奔走在村寨里。从“李医生”到“老李”,他每走一回,村民就待他更亲一些。每走一回,与老百姓的距离也更近了一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斗中,当地可有不少像李玉忠一样的乡村医生,默默坚守在农村战“疫”一线,他们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村里百姓的健康筑起防护线。
攀枝花乡卫生院院长李兴全说:“自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乡村医生们都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守着自己的‘门’,为农村群众防疫和健康保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篇2
疫情突然袭击,过年的一切娱乐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串门、没有聚餐、没有庙会……人们为躲避病毒的侵害,只能呆在家里。然而这时却有一批逆行者,他们不顾生死安危、挺身而出、闯入疫区医治患者。他们用逆行,描绘出最美的样子。
钟南山,一位84岁高龄的医学院士,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毅然选择前往武汉一线。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卧铺就在餐桌前小憩,他那仰头休息的样子,怎能不让人心疼、使人动容?
张定宇,一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明知自己只有十年的寿命,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进重症病房,与死神较量。而此时,他的妻子因接救病人也感染了病毒,他从不曾去探望过,为的是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病人。每当我的脑海浮现张爷爷的身影,眼圈总会湿润,难道还有比这更宽广、博大的胸怀吗?
还有那些主动请战的医生、护士,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那一双双被消毒水腐蚀的手、一张张被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的脸,一个个理得像灯泡似的卤蛋头!他们不就是天使的样子、最美的容颜吗?
而我们呢?呆在温暖的家中,或浏览书籍、或啃着鸡腿、或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打游戏,甚至像知了一样反复埋怨:无聊……要知道,这看似无聊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守候的呀!
所以,谢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有了你们,人们不恐慌、有信念:只要团结更坚、胜利就在明天!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篇3
在逆行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说没有特殊情况,千万不要到武汉去,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他就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人。
一位90后的美女护士,为了防止病毒感染,毫不犹豫的剃光了自己的头发,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她的发型必将引领潮流,她的发型会是这个春天最美的发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战争。医护人员是国人信赖的靠山,他们脸上被护目镜印下的地方正是他们的骄傲,也是这个春天最美好的印记。工作的时候,口罩虽然遮住了他们的脸,却怎么也遮不住他们春光似的眼神。“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华儿女的精神不就像那淡雅的梅花一般,经过鹅毛大雪与刺骨的寒风才更有那淡雅的芬芳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相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相信春暖花开后阳光会更加明媚!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篇4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在这个最重要的日子里遇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场抗战肺炎的激烈“战争”由此开始了。
我们身边的每一人都为这次疫情担心受怕,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白衣天使叔叔阿姨们24小时都在等待命令,只要上级一发话,您们就义不容辞的去医院和病毒做斗争,在您们眼里,没有白天和黑夜,困了,您们就趴在桌子上或睡在地板上眯一小会。您们没有好好的吃上一顿饱饭,饿了,您们就吃方便面。由于医疗物资缺少,为了避免浪费,您们害怕耽误太多的时间去救治病人,您们一天才上一次厕所,有的甚至还穿上了纸尿裤。这种纯结、高尚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解放军叔叔的支援工作也很幸苦。为了不让各灾区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不足,您们成立了物资运输队,将这些物资送到了各个郊区,运输物资有时候来回就要半天的时间,您们在车子上没有食物,就随便找点吃的填饱肚子,生怕错过一分一秒。到达运送点后,您们还要将那些一堆堆的物资一箱一箱地搬下来,就算累得满头大汗,您们也不休息。
在这场疫情战斗中,有许多报名参加的自愿者们,冒着不怕被感染的风险也冲在了最前面。有的负责来回车辆的登记、有的负责各区域的消毒、还有的负责各医院的后勤工作等等。您们的这种爱让我觉得很温?
这场疫情中,我们的老师也非常担心我们的安危。您每天不定时在群里面发预防冠状病毒的消息,让我们每天在班级群里面报平安,您才放心。还有环卫工人,一大早就会看到您们忙碌的背影......
感谢您们为这次抗战疫情冲在了最前面,我希望您们保护我们的同时也要照顾好您们自已的身体,因为有您们,我相信这场疫情马上就会结束,我们又可以像以前那样快快乐乐地上学、放学。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 篇5
疫情来袭,仿佛平静的海水面突然起了一场运动,海底的鱼浮了上来,水面的鱼沉了下去。各种声音争先恐后:生气的,指责的,骂人的,出离愤怒的,消极绝望的,抹黑的,洗白的,借机发私愤的,还有明着暗着带节奏的,说祖国怎么怎么样……同样,各种行为也都出来了。
身为一介凡民的我们,更多的是面对一日三餐,而不是家国大义。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请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无论他人怎么说,我们的国家就在这里崛起。
她无烽火照狼烟,无战火弥漫,人民勤恳努力,国家繁荣昌盛。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到国富民强,她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即使她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可是她一直在调整自己努力的步伐,坚定地朝着星辰大海的理想稳步前行。这次的疫情,纵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的国,她仍旧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物资,动员一切可行动的力量,迎难而上,直面病魔。相信她,这次战“疫”,她会赢。
无论他人怎么说,我们的“战士”都义无反顾。
当疫情袭来,最早判断出疫情的张继先,边诊治边坚持上报;身患绝症的张定宇院长,与病毒赛跑;女医生张旃,写下“本来处处都是战场”;三军医疗队,除夕夜奔赴武汉;坚守着“若有战召必回”誓言的退役军人,同样冲锋在前。多少医护人员直接以血肉之躯挡在了最前面,多少无畏的子弟兵冲向了一线,多少基层工作者夜以继日,坚守在村口门口。无数封印着鲜红手印的“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战书,昼夜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工地的上千名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和服务抗疫产品的企业员工……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照亮明日的天空。正是各行各业的守望相助,义无反顾,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
无论他人怎么说,我们都要做好自己。
人,不会因为摔倒一次就拒绝走路,不能因为一个不好的人就对所有人失望,同样,更不能因为一次疫情就怨天尤人进而绝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当我们只能待在家里,看起来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清醒地看待这次疫情,不盲听盲从,不信谣传谣,自觉担起责任,做该做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回望自己的初心,整理行囊再出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让我们一起面对,聚沙成塔,众志成城,让病毒在万众一心面前溃败,让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
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人民,相信我们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疫情学习事迹心得体会(通用5篇)相关文章:
★ 疫情心得体会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