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关爬山教案模板4篇,供大家阅读。
有关爬山教案模板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
颠倒:(举例)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有关爬山教案模板2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有关爬山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和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和写作背景。
二、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身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志。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同学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同学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
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同学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 的人。
七、拓展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有关爬山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6.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有关爬山教案模板4篇相关文章:
★ 幼儿园安全用电教案怎么写5篇 幼儿园安全用电教案怎么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