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范文3篇(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范文1
远古的传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
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课件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师:传说中黄帝、炎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炎帝因此被尊奉为神农,黄帝更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们另外一个巨大贡献是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课件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
二、禅让的传说
(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三、治水的传说
(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师:疏导——成功:堵塞——失败
(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
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师引导: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范文2
开元盛世】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商业:
三、唐朝的衰亡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范文3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
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
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
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r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课)g1.我国最早的人类g
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
(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
(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
(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观察并抢答:
(1)云南元谋县。
(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会不会制造工具。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
动脑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③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
④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⑥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动动手: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范文3篇(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最新例文3篇(苏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亿以内数的认识》2篇(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 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7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4篇 七年语文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教学设计范文2篇(五上数学摸球游戏优质课)
★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教案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3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父爱之舟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4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