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3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下册

时间:2022-06-12 14:0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3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下册,供大家品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3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下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小萝卜头虽然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准备:

  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中有关小萝卜头的片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走进第五单元,我们已经认识了项羽、夏明翰、林则徐、王二小、后羿这些不同时代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英雄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战争时期我国最小的一位烈士—小萝卜头。

  二、认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①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②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  栏杆 薄壳  纱巾

  撞进  火柴 缓缓  轻轻捧着  翠绿。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特务”、“白公馆”、“蝉翼”、“瞥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说说本文讲了有关小萝卜头的哪些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认识了一位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小萝卜头,同学们都被小萝卜头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走进小萝卜头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生活,感受他的所思所想吧。

  二、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

  听教师读读课文,你可以打开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这个故事;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把自己当成小萝卜头,想象一下小萝卜头在监狱里的情景。

  (教师范读)

  2、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老师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三、品读文章,思考感悟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故事中,小萝卜头都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到些什么?你是从课文中哪读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四、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段落或句子

  1、小萝卜头看远山时的情景。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对于八个月就跟着妈妈住进监狱里的小萝卜头来说,他记得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吗?他想过吗?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萝卜头的家的样子,感受小萝卜头对家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小萝卜头多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北方,看看自己那温暖、幸福的家呀!

  2、看小虫子的样子想到的。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当小萝卜头第一眼看到虫子时,他想到了什么?

  ●漂亮

  在我们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只小虫子,为什么在小萝卜头眼中那么漂亮呢?

  (引导学生结合小萝卜头的生活环境来谈。)

  是啊!小萝卜头是多么热爱生活呀,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虫子,在他眼睛里都能那么美。那监狱的外面自由世界该有多美呀!

  ●自由

  你从哪读出它自由呢?

  一只小虫子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骄傲”都能体现出小萝卜头以及监狱里的人们是不自由的。

  体会着读一读,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3、放飞小虫子。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吧!”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他在“思”什么呢?

  ●小虫子飞上了天空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当小萝卜头看到虫子轻轻扇动翅膀,缓缓飞出栏杆的时候,他又在想什么?

  小结:小萝卜头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能够象小虫子一样冲出高墙看看外面的世界,回到温暖的家,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如果现在小萝卜头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完成小本本

  我相信同学们的心声小萝卜头一定会听到的。下课后把心中的感受或者想对小萝卜头说的话记在小本本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 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 ),你没有( )。我能(),你不能 )。我可以(),你不可以( )。

  (例中学)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

  2.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二、整体感知

  1.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简单字词认读,反馈。

  3.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

  1.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读心得。

  3.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

  5.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又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有感情朗读表现伯牙琴艺高超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1.自由朗读课文,钟子期是一个有什么特点的人?

  学生读后反馈。

  2.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3.品读句子,体会重点词句。

  分别朗读描写“高山”“流水”“下雨的情景”这三部分内容。通过“立刻”“兴奋”“赞赏”等词语体会出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指读排比句“时而”,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

  4.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

  你是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1.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2.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相互交流。

  3.教师小结: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作业设计:

  1.完成书面词句练习。

  2.写一段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谈谈对“知音”的理解。

  16 伯牙断琴

  伯牙琴艺高超 钟子期善于听琴

  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3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下册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四年级语文下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