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篇 微课教案小学语文

时间:2023-09-16 11:4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篇 微课教案小学语文,供大家赏析。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篇 微课教案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布置】

  3课时(展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三、初读课文,同学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一起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⑴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⑵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⑴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⑵讨论交流。

  4、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俺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俺头上去了。俺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⑴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⑵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当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1、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⑴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⑵自身就近找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2、集体交流,深化认知:

  ⑴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⑵点拨要点:

  ①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B、播放课件,同学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异。

  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身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②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俺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俺就把璧交给他;假如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俺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稍加思索便心中有数,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干读出这种胸有成竹的从容。自身先练一练。指名读。

  ⑶教师小结。

  ⑷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①生论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示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②同学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他理直气壮地说∶“俺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俺手里,您要是强逼俺,俺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沛体现了蔺相如不只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

  ③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誉,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A、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蔺相如,大家来看这个重点段,一共三百来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来写秦王,作者这样写秦王,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呀?(课件展示描写秦王的语句。)

  B、认为这样布置不合适的请举手,认为这样布置挺好的请举手。好,真理愈辩愈明,俺们开一个小型争辩会,请大家各抒己见。

  C、同学讨论。

  D、这样的描写故事中还有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⑸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会怎么劝廉颇呢?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升官比坐电梯还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渑池会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赵国大臣”这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示出了哪些过人之处。老师还专门为大家节选了一段《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课件展示《史记》片段)

  同学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

  集体交流。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你能用自身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身的.阅读,感悟,探究,俺们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只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嘴?

  胆识过人舍生忘死忠君爱国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到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

  二、讲授新课

  1、学习“负荆请罪”:

  默读这个故事,勾画语句,体会蔺相如的过人之处──顾全大局。

  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引导同学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同学写作,交流。

  2、理清课文条理:

  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为什么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

  教材分析:

  《习作6》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家乡的名人,获取真材实料,然后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教案教学设计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通过与“名人”的接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3.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准备:

  1.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2.作好采访准备,写好采访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同学们说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可以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名人,“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画家、故事大王等,是我们学校里的名人。你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学校有哪些“名人”吗?

  3.我们家乡、学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他们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调查、访问与他们熟悉的人,或直接拜访他们本人。)

  4.那么,该如何采访的呢?看一段采访录像,讨论: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二、拟定采访方案。

  1.你最想了解哪一位名人?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

  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奋斗的历程……)

  3.当我们面对“名人”时,心情会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这样一来,可能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了,/article/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必须写一个提纲式的采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你想说的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

  4.学生制定采访方案。

  5.交流,同学间相互建议补充。

  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

  1.如采访社会名人,通过学校、家长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专门安排时间进行。)

  2.如采访学校里的名人,教师介绍被采访学生的情况,学生进行采访。(可以现场进行采访。)

  四、指导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把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己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分大组交流,汇报采访情况。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学校名人),刚才我们把采访情况交流了一下,现在再把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习作了。

  4.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

  5.学生誊写习作。

  采 访

  根据采访材料写文章:

  先 确立中心

  再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然后 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最后 按记叙文的要求将材料写成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3篇 微课教案小学语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园地五教案8篇(语文园地五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13篇 惊弓之鸟教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篇 微课教案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7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5篇(小学的语文教案范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篇 小学语文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9篇(惊弓之鸟优质课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篇(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