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1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友的建议下,在多次试讲后,我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最有效的导入方法,直接呈现分数“1/2”, 开门见山,一下子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紧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它所表示的具体量就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这一目标,创设具体情境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刻。特别是在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中,我让学生们举例说明“小明和小芳捐款会不会同样多”时,课堂上立时寂静下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这难度是否拔得太高了?没想到,约1分钟后,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解说的思路非常清晰,让我激动不已:还课堂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果子,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正所谓:你给他一个支点,他们会翘起整个地球。
3、注重课堂资源的利用。在活动二的“说一说”中,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用一个分数来表示那支“被削过了的铅笔”,而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其中一位同学时,由于是自己熟悉的情境,大家感到很亲切,兴致非常高,他们结合同组,同班,同位,同性别等提出了各种分数,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然,这节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活动二”的归纳小结时,我急于总结,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解说,忽略了学生张口说的愿望。如果这时交给他们一段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尽量让他们开口说,哪怕说得不够好,我相信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认识得更深刻。
经过对本节课的探索和研究,如何体现“观念新,基础实,思维活”,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思考的问题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的主要内容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分数的再认识》。
2.教材编写特点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3
师:在课前每个同学都拿到一些圆片。你能把你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吗?
生:能。
师:把你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拿出来,举给大家看。
师:你拿几个?是怎么样拿的?
生1:我拿3个,我有六个圆片,六个圆片的二分之一是6÷2=3个,所以我拿出3个。
生2:我拿2个,二分之一就是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拿其中的一份,我一共有4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2个。
生3:我拿2个,因为二分之一就是所有物体的一半,我有4个圆片,一半就是2个。
生4:我拿2个,我一共有4个圆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2个。
生5:我拿3个,因为我有六个圆片,它的二分之一就是3个。
师:看到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我觉得二分之一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呢?
生2:为什么我们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
师:是啊,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解决你心中的疑问。(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师:刚才同学问了:“为什么二分之一是一样的,我们拿出来的数量却不同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是因为总数的数量不一样。
师:能说的具体点吗?
生:总数就是原来有的人拿了6个圆片有的人拿了4个圆片,说明他们本身拿到的圆片总数就不同,所以拿出来的二分之一也不相同。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二分之一就是一个物品它的一半,他们原来拿到的圆片有的是4个有的是6个,他们拿的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圆片平均分成2份,拿其中的一份。所以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就不一样了。
师:恩,她们两个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你又是怎么想的呢?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大家讨论交流以后,谁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的更具体更明确呢?
生1:有的人是拿到6个圆片,有的人拿到4个圆片,二分之一是拿出总数的一半,所以有的人拿出来的是3个,有的人拿出来的是2个。
生2:总数的数量不同它的二分之一就不同。
师:说的真精辟!谁还能举例说明?
生:比如说可以把6个圆片看作一个大苹果,4个圆片看作一个小苹果,用刀把这两个苹果都切一半出来,当然是不一样多的了!
师:大家觉得他这样比喻,有没有道理?
生齐答:有道理!
师:那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来的二分之一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他们原来的圆片就是一样多的,比如:我和我同桌,我们两个拿到的圆片都是4个,拿出的二分之一也都是2个,一样多。
生2:老师,如果原来圆片一样多,拿出来的就一样多,原来圆片不一样多,拿出来的就不一样多。比如:我和我同桌,我原来拿到6个圆片,她原来拿到4个圆片,我拿出来的二分之一就是3个,她拿出来的二分之一就是2个,是不一样多的。
师:师:哦~~,是因为大家原来拿到的圆片不一样多,所以拿出的二分之一就不一样多了。如果原来的拿到的圆片一样多拿出的二分之一就一样多了。大家都来数一数自己的圆片,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数自己的圆片,检验结论是否正确。
师:原来有4个圆片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拿出的二分之一是几个?
生齐答:2个。
师:原来有6个圆片的同学举手,你们拿出的二分之一是几个?
生齐答:3个。
师:都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生一起总结:从刚才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人拿的二分之一,都是把自己的所有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自己全部圆片的二分之一,由于分数二分之一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圆片的总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今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分数,你能不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小朋友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课件出示教材p34说一说的情境图。)
生1:我觉得他们看的不一样多,因为黄衣服的孩子看的书比较厚,红衣服的孩子看的书比较薄,所以它们的三分之一就不一样多。
生2:我觉得黄衣服的孩子看的比较多,因为他的书厚一些,就象我们刚才说的圆片一样,6个圆片的二分之一比4个圆片的二分之一多,现在这两个孩子看的分数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书薄厚不一样,所以书厚的这个孩子应该看的比较多一些。
师:他们说的你听懂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交流。)
(出示两条线段,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一些,如图:)
师:两只小蚂蚁分别走了这两条线段的四分之一,你觉得它们走的路程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1:两只蚂蚁都走四分之一,可是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所以两只蚂蚁走的不一样长。
生2:在这里四分之一指的是分别把每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可是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四分之一也不一样,两只蚂蚁走的长度就是不一样的。
生3:两只蚂蚁都走四分之一,可是这个四分之一对应的整体不同,就是两条线段的总长度不同,所以两只蚂蚁走的这个四分之一也不相同。
师:那么根据两条线段的长度,你能判断出哪只蚂蚁走的长吗?
生1:因为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一些,两只蚂蚁分别走它们的四分之一,所以我认为第二只蚂蚁走的长一些。
生2:两只蚂蚁都走了线段的四分之一,线段本身越长它的四分之一也就越长,所以第二只蚂蚁走的长,第一只蚂蚁走的短。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如果让你动手画会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p34画一画的题目:“一个图形的是□,画出这个图形。”)
师:你能看懂题目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1:是让我们画出一个正方形的有多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是有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的四分之一才是一个小正方形呢。
生3:我觉得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一小块是小正方形,让我们画出整个图形。
师:听懂了吗?会画吗?请动手画一画。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学生作品,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师:请看这个作品,你觉得画的对吗?
生:我觉得对,因为它有四个小正方形组成,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正方形,所以是对的。
师:其他同学呢?
生齐答:画对了!
师:这两个呢?
生:对!
师:我们请作者介绍一下想法,怎么样?
(在同学们热烈的期待中,请上作者)
生1:我觉得只要是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就可以,既然可以横着排一排,也可以上面排一个下面排三个,这样和起来也是四个小正方形,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正方形。
生2:我和他的想法差不多,既然可以象他们那样排列,我觉得我这样排列也很好看。
一名学生抢着发言:老师,我觉得我画的也很好看,而且里面有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师:是吗?请你拿上来给大家看看。
他带着自己的作品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他介绍:我画的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也是一个小正方形,就是画斜线的这个,没画斜线的三个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三。
师:大家觉得这个同学画的怎么样?
学生纷纷说:非常好!很有创意!
在大家的一致认同下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
展示几个不同画法,大家一起判断对错。
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大家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
师:请大家找出理由来支持你的看法。
生1:我认为是错的,因为她画的不是一个图形,是四个小正方形。
生2: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正方形。
生3:我认为是错的,虽然它的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可是它不是一个图形。
生4:我认为是对的,我们可以把这四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正方形了。
师: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我们一起听听它的作者怎么说,好吗?
学生睁大眼睛看着这个作品的作者走上来。
这个学生解释说:我是受练一练第一题那12个小圆组成一个大圆的启发,我觉得可以把四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它的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正方形了。
师:其实这样想是对的,这说明我们今天对分数的再认识已经很有深度了,不过它不符合今天我们做的这个题目,大家觉得呢?
学生都表示赞同。
师:现在大家都能画出一个图形,那么你能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面积吗?
生:当然能了!
师:请打开书35页,练一练第一题在书上填写出来,比一比谁填的又对又快!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生1:第一个是六分之四,第二个是八分之五,第三个是十二分之九,第四个是四分之一,第五个是六分之三,第六个是二分之一。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我觉得第六个还可以写成八分之四。我是这样想的里面的小圆涂色部分是4块,外面的大圆涂色部分是4块,把它们结合起来看,正好就是把两个圆平均分成8份,涂色的有4份,就可以用分数八分之四来表示了。
生3:我的第五个是用二分之一表示的,因为一共是六个三角形,三个涂色的三个没涂色的,各占一半,所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师:谁能说说第三个是怎么填的?
生:我填的是十二分之九。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把十二个小圆看成一个整体,涂色的有9个小圆,所以就是十二分之九。
师:看一看第二题,你会画吗?
生:(齐答)会!
师:请你画在自己书上。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大家观察是否正确,并请两位学生说一说画法,
生1:我画出最下面的一行三个小三角形表示四分之三,画出左边的五个小正方形表示八分之五,画出上面的两行小圆圈表示三分之二。
生2:我画出左边的三个小三角表示四分之三,画出上面四个加下面一个小正方形表示八分之五,画出右边的两竖行小圆圈表示三分之二。
师:最后一个三分之二为什么要画6个小圆圈呢?
生1: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九个小圆圈看成一个整体,它的三分之二是6个圆圈。
生2:我们可以一行一行的看,一共是三行,所以三分之二就是两行,两行正好就是六个圆圈。
师:我们看到这几个同学画的都不一样,你们却都说是对的,为什么?
生抢答:虽然他们画的形状不一样,但是他们画出来的数量是一样的,第一个图都是画的三个小三角形,第二个图画的都是五个小正方形,第三个图都是画的六个小圆圈。
师:哦~~ 原来是这样啊!下面请看第三题,分别画出下面图形的二分之一,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看谁画的又对又快,开始吧。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全体学生反馈不同画法后,师问:你觉得这些图形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些图形的大小不同,所以它们的二分之一不一样大。
生2:因为它们的二分之一是把他们本身平均分成两份,它们本身就不一样大,所以分成的二分之一也不一样大。
师:恩,大家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生:(齐答)有道理!
师: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看(课件出示p35练一练的第四题)请自己读一遍题目。
(学生读题)
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1:我认为小芳捐的钱不一定比小明的多,如果小明的钱很多,小芳的钱很少的话,也许小明比小芳捐的还多呢。
生2:我可以举例子说明,比如:小明有100元钱,他捐四分之一就是25元,小芳只有10元钱,她捐四分之三才是元,这时候小芳就比小明捐的少了。
生3:这里没有说清他们原来谁的钱多谁的钱少,所以我觉得不能确定,如果小明原来的钱比小芳的钱多很多的话,小明就可能比小芳捐的多,如果小明原来的钱比小芳的钱只多一点或者还要少一点,他捐的钱就可能比小芳捐的少了。
师:大家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以后遇到需要你帮助的人或者事,你会怎么样做呢?
生纷纷抢答:捐钱!给他衣服!给他捐书!
师: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这样非常好!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在原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认为四分之三一定比四分之一多,可是今天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比如刚才那道题,如果小明的钱比小芳的钱多很多,那么他捐的四分之一就可能比小芳捐的四分之三还多。
生2:我认为总数不同,分数就不同。
师:她说的很对,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它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你们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今天回去以后把35页的“你知道吗?”读一读,感受一下分数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好不好?
新世纪版五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来自。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⒊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单位“1”的概念的扩展。
媒体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回顾意义。
在三年级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分数,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分数的知识,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试着说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意图: 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各自表示的意思。
2,拿出八支黄色铅笔的1/4,拿出八支蓝色铅笔的3/4。
意图:体会1/4和3/4的整体相同,但各自表示的数量不同。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共同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探索欲。
二、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活动:全班分成六组,每组从铅笔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1/2。
意图:让学生体会“1/2”的拿法。
2,汇报:1组汇报铅笔总数和拿出的铅笔数及拿法。
2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一样多。)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相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相同。
3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4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5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6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三、探求新知、理解意义。
1、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不一样多。)怎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多,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少呢?(因为铅笔的总数有的多,有的少)如果铅笔的总数发生变化,那拿出的铅笔数也就随着发生变化。看来铅笔的总数还是很关键的。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不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不同。由于每盒中铅笔总数不同,因此铅笔总数的1/2就不同。对于“1/2”这个分数而言,由于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通过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在拿铅笔的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的地方?
六组同学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也就是说,拿出的1份是2份这个整体的1/2。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说一说
下面各图形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意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也就不一样。即分数具体相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 练习反馈、提升认识。
⒈笑笑喝了她这杯饮料的1/3,淘气喝了他这杯饮料的1/3,谁喝的多?
意图:体会同样是喝一杯饮料的1/3,由于整体有可能不同,所以喝的1/3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2.强强喝了一杯饮料的1/2,妈妈喝了剩下饮料的1/2,他们谁喝的多?
意图:体会同样是喝一杯饮料的1/2,由于整体不同,所以喝的1/2的多少不同。
3.为帮助南方受雪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意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五、回顾反思、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学习方法上、学习能力上有哪些收获?有什么问题与不足吗?
意图:为了更好地促进今后的教学。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4页《分数的再认识》,进一步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⑵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⑵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材及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熟悉整体
师: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那今天我们一起再进一步认识一种数,以前我们就认识它,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中间有一条横线隔着……
师:太简单了大家都心急了,对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并且完成两道题,好现在来看看你们的完成情况吧(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书p35、1、2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把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表示分数的时候,我们总会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些物品看作一个整体。既然大家都有表现,就让我也表现一下吧!那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二、创设情境,感知关系
⒈故事激趣,引发悬念
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教师边讲。边演示动画,见课件)
有一天,师徒四人都觉得饿了,唐僧就让三个徒弟分别去摘些果子来充饥。这师兄弟三人毫不怠慢,立刻驾云而去。不一会儿就都回来了。唐僧特别高兴,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全部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结果孙悟空拿出了4个桃子,沙和尚拿出了4个鸭梨,猪八戒拿出了3个苹果。唐僧不高兴了,认为猪八戒准又多吃多占偷偷留了一部分自己吃。猪八戒大喊冤枉,孙悟空和沙和尚也一起作证说这次真的是冤枉了猪八戒。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能帮助猪八戒解释清楚吗?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⑴师:请同学们根据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说一说二分之一所对应的整体分别是什么?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分别是多少个?
⑵分别用圆圈代表苹果、三角形代表桃子、长方形代表鸭梨,在小组内带着以下 3个问题摆一摆,议一议。(教师板书贴好对应的图形)
①想一想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分别是怎样拿的?
②他们各自的果子总个数是多少?
③应该怎样说才能帮助猪八戒说清楚,让唐僧心服口服?
3、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
师:请三位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师:你们把你们在小组内摆的结果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和你们组摆的一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拿出二分之一,猪八戒苹果的总数是6个?
生1:因为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体数量是3个,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是3个两份就是6个。
师:猪八戒和你的思路一样吗?你觉得×同学作你的代言人你放心吗?
猪八戒:一样,非常放心。
师:呵呵我也这样认为,那就握握手吧!
师:孙悟空桃子的总数为什么是8个?
生2:因为告诉我们桃子的二分之一是4个也就是总数的一半,所以就是8个。
师:我觉得他回答得很完整孙悟空你觉得呢?
孙悟空:说得非常好。
师:既然这样和你的代言人拥抱一下吧!
师:那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沙河尚的梨子的总数为什么也是8个?
生3:把全部的梨看作一个整体,它的二分之一是4个,所以它的整体就应该是8个。
师:沙河尚你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
沙河尚:非常好,和我想的差不多。
师:这么有默契和你的代言人击掌吧!
师:比较苹果与桃子,同样取各自的全部的果子的1/2,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吗?他们各自的总个数相同吗?
师: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概括呢?(手指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
师:谁还能完整的说一下你们的结论。
生4:桃子和苹果的数量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你想说明什么?
生5:猪八戒摘的少,拿出来的就少了。
师:呵呵,是不是这样呀!你觉得唐僧能接受这种说法吗?(教师演示课件)
三、观察比较、抽象认识
1、抽象认识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师:观察桃子和苹果的总数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同是1/2表示,为什么桃子的1/2表示的具体数量多,而苹果的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少呢?
生1:苹果总数比桃子的总数少,所以苹果的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少。
生2:桃子和鸭梨总数都是8个,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3:苹果比桃子总个数少,所以苹果的1/2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少;鸭梨和苹果总个数一样多,所以它们的1/2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说的真明白呀!我都听懂了,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一番比较,你们认为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与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数量越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
生2: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数量越少,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
师:表示的什么就少?
生2:数量
师:这是通过比较谁看出来的?
生:苹果和桃子
师:比较鸭梨和苹果呢?
生: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嗯,这样是不是就全面了?谁能完整地复述一下?多
生: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少,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师板书以上结论
师:注意我们谈的是“同一个”分数。
师:通过这个例子大家看分数所对应的什么很重要?
生: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师:因此我们在理解一个分数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
生:分数所对应的整体
四、创设情景、巩固认知
(1)比一比:拿出纸条折出它的1/2,同桌再比一比,说一说同样是1/2,纸条大小、长短一样吗?为什么?如果折出它的3/4呢?
(2)教材p34说一说,教师利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同位之间说一说“淘气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按要求练习
师:谁能说一说
生1:因为淘气的书厚,所以淘气看得多;小明的书薄,所以他看的少。
师:淘气的书厚说明什么?
生1:书厚,页数就多呀
师:嗯,你要是这样说明了就更有数学的味道了,愿意再试试吗?
生1:淘气的书厚,也就是页数多,所以他看得多;小明的书薄,页数少,所以他看得就少。
师:数学味道的确浓了,谁还有补充?
生2,应该说明淘气和小明都看了1/3
师:她提的意见有道理吗?
生1:有道理
师:你能再修改自己的结论吗?
生1沉默
师稍待:谁能帮助他?
生3:淘气和小明都看了自己图书的1/3,淘气的书厚,页数多,所以淘气看多;小明的书薄,页数少,所以小明看得少?
生4:淘气和小明都看了自己图书的1/3,是一样的,但是淘气书的页数比小明的多,所以小明看得少,不,淘气看得多。
师:哦!……呵呵,还想着和问题一样呢,不错!谁说的更简练。
生:(指生3)
师:(指生3)用了数学上常用的比较句“谁比谁多”来表达准确、简练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很好!还要表扬(指生2)她的补充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些都说明我们同学真的明白了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不同”的道理。
师:根据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多少,我们应该能判断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多少。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下面我再给个机会给大家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要不要?好请看题
⑵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取出一个自己准备的小的基本图形,一个图形的十二分之一是你所准备的基本图形,摆出这个图形(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
师:你所准备的小图形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生:十二分之一
师:十二分之一所对应的整体是什么?
生:一个图形(12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小组合作拼出这个图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以下几种情况:(时间的关系没有展示全面)
师:我们同学想了这样多,真的太有创意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图形的形状虽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生:都是由12个小图形组成的
师:为什么都是由12个准备的小图形组成的呢?
生1:题里说了一个图形的十二分之一是一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那么这个图形一定就是……
生:4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起来每个图形的1/4是一个准备的小图形
,那么这些图形就一定是……
生:4个准备的小图形
师:也就是说: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怎么样?
生:也相同
师:再有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来求出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
(3)师:成功是一座山峰,双手插在衣袋里的人永远无法攀登!想成为成功的人那就赶紧行动吧,解决书上35页第3题的问题吧
(4)师:你们的想法与众不同,看得出你们一定是一群肯动脑筋的孩子,那好我,我们来继续开动脑筋做选择吧:
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④不能比较
一个长方形面积比一个正方形面积大,这个长方形的4/5和这个正方形面积的4/5比较(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④不能比较
(5)既然大家都有所收获那我们就谈一个轻松的话题:前天过中秋节你吃月饼了吗?能一次吃下月饼的四分之一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不信觉得你们吹牛,一定能吃那好好如果给你这个月饼能,呵呵呆了吧,那你应该怎样才不会让人钻你说话的空子呢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没想到这节课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看来学好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六、知识拓展
课后思考:分析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如果他们捐得一样多,他们各自各有多少零花钱?如果小明捐得多他有多少零花钱?如果小芳捐得多她有多少零花钱?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34页的内容和35、36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铅笔、橡皮、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很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间有一条线隔着、
学生齐说:是分数。(先板书:分数)
3、同学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件演示分数产生、发展的过程,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渗透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学们对分数的意义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并选几个来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5、师: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分铅笔。
(1)老师带来了两盒铅笔,请两位同学分别取出它们的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你会发现些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
(3)请这两位同学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拿的?我们来共同见证一下,是不是拿错了,还是另有原因。学生介绍,引出为什么都取了 ,而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呢?原来是总数不一样。从这里,说明了总数、和取出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引出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选橡皮。
同学们认真思考,学得很好。老师准备了两袋橡皮,(一袋10块,一袋12块)准备把其中一袋的 作为奖品奖给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们准备选哪一袋?为什么?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选出12块的 ,即6块作为后面学习的奖品。
3、讲故事。
(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想不想听?(用课件演示情景) 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取出你们摘得果子的 给我,剩下的归你们吧。于是,悟空拿出了它的桃子的 是4个,八戒拿出了苹果的 是3个,沙僧拿出了梨的 是4个。师傅一看,说:“八戒,你是不是又嘴馋偷吃了?”八戒连喊:“冤枉啊!”你们能帮八戒洗清冤屈吗?
(2)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得出总数进行验证,再一次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悟空和沙僧的 为什么会相同啊?引导延伸到: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相同。
三、巩固提高:
4、比一比。
(1)小明和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去帮帮他们吗?课件出示都看了两本书的 ,这两本书都被遮起来,他们谁看的多呢?
(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三种结论:当两本书一样厚时,看的一样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多时,小明看得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少时,淘气看的多。
(3)师生共同小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5、画一画。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那你会根据一个分数其中的一份,而推测出它的整体吗?,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它的 是一个 ,请你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设计吧!
(2)学生画好后,进行展示。
(3)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下去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设计更美丽的图案。(拓展同学们的思维)
6、选一选。
同学们真棒,学会了本节的主要内容,那你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吗?看下面几道题,能不能用我们所学得知识去解决呢?
(1)课件出示:一根圆木的 是 , 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2)一个圆的 是 ,这个圆的 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
(3)小明做了60道口算题的,淘气做了54道口算题的,
( )做的口算题少
(4)一个长方形面积的 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相等,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
(5)一个长方形面积的 比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小,那么这个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相比( )。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的主要内容去解决,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辨一辩。
为帮助灾区, 班级召开了“献爱心”主题队会。在这次活动中,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因为他们的总数不一定,不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验证。
四、拓展延伸。
8、小游戏。
(1)选定一名同学起立,其他同学按要求说出他对应的分数。如:两人中,他占几分之几?四人中呢?一组中呢?全班呢?年级组呢?全校呢?
(2)引出问题:为什么就他一个同学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学生汇报:因为对应的总数不同。
(3)引导小结:虽然具体数量(这一名同学)一样,但对应的整体(总数)不同,所以他所占的分数(也就是分法)也不相同。
五、总结反思:
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引导总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总数 取出的数量
2 1
4 取出 2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相同) (相同)
6 3
8 4
8 4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
1、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出几个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2、关于1/2 你已经知道什么?
3、小结。(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4、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副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全班交流、质疑。
5、选择其中表示1/2 的图进行讨论。
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6、教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 ,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同步板书)
(三)巩固延伸,反馈分析
1、看图说数:
(1)蓝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使蓝圆个数占整体的1/2,怎么改?(可以增一增、换一换、减一减)
(2)绿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4/12和1/3 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4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3)红圆个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说出3/12和1/4后(课件随机整理整齐),提问:为什么都是3个,却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2、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3、估一估:一个整体的2/3 是 ,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图中的哪一个?
请学生在本子上写出结果,并准备说说思考过程。
4、辩一辩: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5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2/5。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的量就不同;部分相同,整体相同,如果分法不一样,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部分相同,对应的整体不一样,用来表示的分数就不一样。
(五)课堂作业
本课练一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体现“分数的相对性”这一重要理念,我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给学生创设了几个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整节课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现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彩笔”、“看书”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彩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借助学具摆一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不足的是:1、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学生回答完选择题后,应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其他同学好好听一下,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2、还是不敢大胆放手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总结,总是怕学生说不到位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教学流程今后还得加强。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