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1篇 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教案

时间:2023-10-27 14:3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1篇 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教案,以供参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1篇 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完成想想做做:

  三、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四、应用拓展

  1、放学后,我们两个同时从学校出发,分别向东去新华书店,向西去文具店,

  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不同?

  你能根据题意自己独立画线段图整理。

  展示学生的线段图,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补充合适的问题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的时候分别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2、比较两题,找联系。

  说说两题有什么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一个是相向的,一个是相背的')做手势。

  什么相同?(都是求两断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距离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合起来的速度再算总的路程。……)

  五、完成想想做做:(做在作业本上)

  1、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2、读题后问:这道题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想?把你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3、读题后问: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你会解答吗?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倒推法进行问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难点是: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水杯),作业本,多媒体课件

  教 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 师活动

  学 生活动

  教 学反思

  创设

  情境

  体会

  倒过

  来想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从简单的事情中理解倒过来思路.

  1.创设学生春游乘车情境

  出示从苏州去南京沿途经的城市,提问回苏州时沿途依次经过哪些城市

  明确日常生活中常常应用到“倒过来想”的策略。

  师生交流

  观察

  独立思考

  自主

  探索

  学会

  新策

  略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操作和熟悉的收作业本情境来代替教材例2,使学生在亲历过的问题中受到启发,自主探索用画直观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适用新策略解决的问题特点。

  一.初步理解“倒过来推想”的方法

  1、出示两只盛有不等果汁的杯子,信息:两杯共装果汁400毫升,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两只杯中的果汁同样多?

  2、配合演示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使两杯同样多。然后组织学生猜一猜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3、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倒水前后两只杯子里果汁的总量有没有变化?

  4、组织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策略是怎么样的?从而揭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5、板书课题。

  二.体会适用新策略解决的问题特点

  1、创设学生交作业情境,出示一叠作业本,有关信息:如果又新收到12本,发下去25本,剩下总数是20本。

  2、呈现箭头图,帮助学生理顺数量变化方向。

  3、提问: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呈现学生的列式计算方法。

  4、联系倒推的两步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总体变化来思考。

  5、引导学生检验,用顺推的方法看剩下的是否为20本,使学生体会到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观察思考

  学生交流

  说说自己的'想法。

  尝试用画直观图和填表格的方法来更清楚展示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

  推理解答,说说倒推计算思路

  估测一下本数

  尝试用自己方法信息,并展示出来。

  说说“倒过来推想”策略

  思考“发下去25本”倒过来想要怎样?“新收到12本”倒过来想要怎样?

  列式

  顺推检验

  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应用倒过去推想思路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中去理解倒过去推想的思路.

  实践

  应用

  体会

  价值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调动他们的学习乐趣

  1、组织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题

  组织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路

  投影学生作业过程,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组织完成练习十六的第2题

  组织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路

  投影学生作业

  3、组织完成独立完成练一练。

  提问学生思考怎么理解小军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一张送给小明?如果你是小军你会怎么做?

  出示10支粉笔,提问拿出粉笔的一半还多一支可以怎么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句含义,明确可以分成两步理解

  独立完成

  仿照例1用列表方法

  独立完成

  仿照例2用箭头表达数量变化方向

  介绍自己的方法。

  理解先拿出一半,然后再拿一支。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 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考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收集有效信息,并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通过列表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一理念为依托。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探索解题策略展开,先出示有很多信息,但隐含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信息,选择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感知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然后通过两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达到策略内化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要从方法、策略入手。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初步感知用列表来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出问题:

  (1)你听到了或看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每本笔记本多少钱?

  每枝钢笔多少钱?

  小华买笔记本用去了多少钱?

  小军买了几本笔记本?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步计算的.马上解决。

  2、解决小华买笔记本用去了多少钱?

  (1)找有用的信息

  ①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钱?图中那么多信息,你打算怎么办?

  ②那么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呢?请你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2)记录信息

  ①如果要求你们把这些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你会怎样记录?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信息。

  ③汇报展示方法: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录信息的吗?

  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有:完整地记录信息的方法

  摘记数字记录的方法

  摘录重点的方法

  (3)优化方法:

  ①如果现在再让你记录,你会选择哪种记录的方法?为什么?

  ③再来说一说:刚才他是怎么样记录的?

  ④在摘录重点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添上表格线,使它成为一个表格。

  ⑤你能看着表格直接列式解答吗?

  (4)揭示课题

  3、初步应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1)现在你们能不能也用列表的方法把求小军买多少本笔记本?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2)汇报展示: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记录整理信息的吗?

  (3)列式解答。

  二、通过观察比较,巩固列表的方法,并对列表的方法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

  (1)观察这两个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其实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格来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共18元

  小华

  5本

  共?元

  小军

  ?本

  共42元

  (3)还有更简单一些的呢?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现在你能把括号里的数填出来吗?

  三、实践应用,再次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解决买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信息。

  (2)汇报展示并列式解答。

  2、录音播放商店降价的信息:

  (1)现在有2个问题,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忙解答。

  问题一:丽丽和芳芳一共付了多少元?

  问题二:丁丁比丽丽少付多少元?

  (2)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解答。

  四、课堂总结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呈现问题。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决问题。

  (1)提问: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5)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

  (I)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2)提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后,再要求说说题目的大意。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2.在学生讨论后,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又收集了24张一—→送给小军30张一—→还剩52张

  提问:你能根据上图再说说题目的大意吗?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

  3.明确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图的样子,表示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吗?

  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后,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一 去掉收集的24张←一一 跟小军要回30张←一一 还剩52张

  要求根据上图写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结果,再让学生综合“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列式解答。

  4.要求学生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

  5.引导反思: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三、应用巩固

  出示“练一练”,学生各自读题。

  提问: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解题后,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推想的过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7

  教学过程与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相关经验

  (出示两幅天平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师:(指图1)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1个苹果的质量和1个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个苹果的质量是1个梨的2倍。

  生:1个梨的质量是1个苹果的1/2。

  师:根据两幅天平图,你能求出1个苹果和1个梨各重多少吗?

  生:1个苹果重200克,1个梨重100克。

  师:你是怎样推想的?

  生:把图2左盘中的1个苹果换成2个梨,就成了4个梨重400克,可以求出1个梨重100克,再求出1个苹果重200克。

  生:把图2左盘中的2个梨换成1个苹果,就是2个苹果重400克,1个苹果就重200克,再求出1个梨重100克。

  (课件动态演示把1个苹果换成2个梨或者把2个梨换成1个苹果)

  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时,大家用到了“换”的方法,这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策略——替换。(板书)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一个叫曹冲的小朋友,就用替换的策略演绎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

  (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曹冲是如何用替换的办法称出大象的质量的?

  生:曹冲是用石头替换大象的。

  【反思】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从直观的天平图,到感性的数形结合,再到抽象的推理计算,并结合“曹冲称象”的典故,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替换策略

  (图文呈现倒题,引导分析)

  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生答略)

  师: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

  生: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生: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

  生:3个小杯可替换成1个大杯。

  师:现在能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互相说)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替换,在老师发给你的纸上画出示意图来,然后根据示意图,再列出算式解答。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

  生:我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样就有9个小杯。一共是720毫升,720÷9=80,可以算出一个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80÷1/3=240,1个大杯的容量就是240毫升。

  生: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这样就有3个大杯,720÷3=240,可以先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240×1/3=80,再求出1个小坪的容量是80毫升。

  (师结合学生汇报,逐步形成板书)

  【反思】如何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考?如何在动态的思考中感受替换的过程?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寻求策略,接着独立画图感悟思考,最后师生交流,教师用简洁明了的板书体现替换的策略。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8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整理简单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学生充分交流。

  3、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4、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1)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整理出来。

  (2)18元买3本,()元买5本,学生的整理方案可能有: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用去()元。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整理。

  (4)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①小明3本18元。

  ②小华5本()元。

  ③小明3本18元。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内容?为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8÷3=6(元),6×5=30(元)。(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整理信息吗?(学生自主整理,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

  (1)师生评议学生的整理结果。

  (2)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3)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4)引导比较,强化整理信息的方法。

  (5)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整理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2)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

  (3)提问:通过整理,解题的感觉如何?

  (4)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整理、解答,指名板演。

  (2)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整理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整理,摘录整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四、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整理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9

  这部分内容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和认识,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顺序地一一列举,从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问题的所有答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平时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课外书?(指名回答)

  2、选择3种(数学乐园、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板书在黑板上,提问:如果从中选出2种阅读,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3、师小结:

  一一列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

  在3种书中选择2本并列举出来,这一内容学生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因此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导入课题—一一列举,另一方面是复习旧知,为例2的教学先分类,再列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列举

  (一)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出示红山森林动物园大门图。这是什么地方?这节课牛老师就带大家去红山森林动物园玩一玩。

  2、王大叔是动物园的工人,今天他碰到难题了,课件出示例1:

  王大叔要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3、指名读题,并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

  4、你们能帮助王大叔解决难题吗?

  (1)请你们每人拿出18根小棒代替题目中的18根1米长的栅栏,在小组中围一围,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2)集体交流不同的围法:4种

  5、观察这4种围法,你发现了什么?(长+宽=9米),为什么长加宽的和一定是9米呢?6、出示表格,我们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

  我们可以从宽是1米想起: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

  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

  ……

  7、(1)请大家独立完成练习纸上例1的前2行。

  (2)集体交流核对。

  8、刚才我们用小棒围和列表2种方法帮王大叔解决了难题,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这4个长方形的周长都相等是18米,面积是不是也相等呢?请大家完成练习纸上例1题第3行:求面积。

  10、比较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反思:

  在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的操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多数学生摆小棒时是无序思考的,因此可能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名学生回答这4种摆法是非常有序的:宽是1米,长是8米;宽是2米,长是7米;宽是3米,长是6米;宽是4米,长是5米。我只是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的正确,如果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让这个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把4种答案都找出来的,就可以通过这个学生的回答引导其他学生发现“长加宽的和等于周长的一半”,他是有顺序的思考的,因此就找出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让其他同学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在这一环节上,我没有大胆的放手,而是又扶着学生探索“长加宽的'和与周长的关系”,如果让学生的发现回答代替我的引导,可能这个环节会更精彩。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明确有4种不同的围法,并且探索出“长加宽的和等于周长的一半”后,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来一一列举,明确列举时要有顺序的思考,注意不重复、不遗漏,学生掌握较好。]

  (二)教学例2

  1、动物园有儿童游乐场,课件出示题目:

  打靶、旋转木马、碰碰车3个游戏项目,最少玩1项,最多玩3项,有多少种不同的玩法?

  2、最少玩1项,最多玩3项是什么意思?

  3、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4、列举时分几类情况思考?每类有几种方法?(分步出示表格)

  5、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列举: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在表格中打“√”,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如文字表述。

  6、集体交流反馈时结合例2让学生说说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反思:

  在教学中,我将书上例题的3本不同的书籍改成3个不同的游戏项目,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最少玩1项,最多玩3项”这句话的分析明确不仅可以玩1项,也可以玩2项,或者可以玩3项。因此在一一列举时必须先分类,再有顺序地一一列举。我在雨花台小学上这节课时,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打“√”,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打“√”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完成相应的练习

  (一)练一练

  1、小华选择了打靶游戏,出示练一练题目。

  2、“投中2次”,可能得到哪2环?总成绩是多少?

  3、请你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列出算式),完成在练习纸上。

  4、集体交流核对。

  [反思:

  例1、例2都是让学生列表进行一一列举,在这一题,我让学生分2类(2环成绩相同和2环成绩不同)列出算式,通过比较算式8+8=16(环)与10+6=16(环)的结果都是16环,从而得出有5种不同的答案(6—1=5)。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掌握较好。]

  (二)练习十一第1题

  1、红山动物园还为游客提供了2种不同线路的游览车,出示题目:

  1路车早上8时2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0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早上8时4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5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几时几分第2次同时发车?

  2、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3、集体交流核对。

  (三)第2题

  1、红山动物园的音乐广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播放一次音乐。已经播放了几次:出示时间:9:00,9:40,10:20,11:00……

  2、从这几个时间中你发现了什么?

  3、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是音乐广播的时刻?13:00,14:40,15:40,16:00,请圈出。

  4、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举出下面表演的时刻吗?完成在练习纸上。

  (四)第3题1、结束了1天的游玩,小华、小军、小明想拍照纪念。

  2、有几种不同的照相方法?

  3、独立思考,完成在练习纸上。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

  [反思:

  教学时我将书上练习中的题目配合我的教学情境做了一些改编。

  1、将第1题的时间做了修改;

  2、将第2题的音乐钟编成了音乐广播;

  3、将第3题的升3面不同颜色的小旗改为3个同学并排照相。

  教学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完成了练习的1、2题,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的比较好。

  第3题书上的题目是:“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1面,从中选用1面或2面升上旗杆,分别用来表示一种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解决的方法:先分类,选1面有3种:红、黄、蓝;选2面有6种:红黄、黄红、红蓝、蓝红、黄蓝、蓝黄。所以一共有3+6=9(种)方法。

  我改编后的题目是:“小华、小军、小明想拍照纪念,如果并排照,有多少种不同的拍照方法?”这题也应先分类:单人照有3种;双人照有6种(同上小旗,存在左右排序的因素);三人照也有6种。所以一共是3+6+6=15(种)不同的拍照方法。

  对于这样的并排拍照排序的问题,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了,不同的是四年级时是单独讨论双人照或单独讨论三人照的问题。而现在的这题需要分3类考虑,书上小旗题只是分2类,没有考虑选3面小旗,我改编这题的目的是想对学生有所提高,但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太难,拔高了对他们的要求,还有待思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一一列举出来吗?请你们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整节课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去红山森林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帮工人王大叔解决用18根栅栏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例1);去游乐场游玩,3个不同的游戏项目选择(例2);小华玩打靶游戏(练一练);动物园的游览车发车问题(练习1);动物园的音乐广播播放时间问题(练习2);结束一天的游玩后的拍照问题(练习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在“一一列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不同的方法,感受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例1和例2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练一练用列表的方法只能看出有6种可能的情况,但这其中总环数有重复的情况,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列算式求总环数的方法,很快能看出有5种不同的情况。练习第3题照相问题由于存在排序问题,列表也不太合适。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在“一一列举”的过程中要有顺序地思考,不重复,不遗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灵选用不同的方法列举。

  在教学中例2和练习3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先分类,而且都是分3类,不同的是例2只是组合问题,不需要考虑排序;而练习3分类后,每一类还要考虑排序的问题,因此难度是比较高的,我将这题改编后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设计成了机动题,是否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还有待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0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设计理念: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预设情景

  师:同学们,在节假里你家来了客人你准备做什么呢?

  师: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

  师:从图。.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小明的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茶。

  师:想一想你平时在家沏茶时要做什么呢?师:你们要做这么多事,是吧!那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2、自主设计方案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情,那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用你们课前准备的工艺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师:谁愿意上讲台来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明设计的沏茶的方案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才节省了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做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也就是说洗茶杯和找茶叶共花得分钟时间可以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完成。

  这样小明就可以在8分钟以内完成需要11分钟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让客人尽快地喝茶了。

  4、小结师: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应先确定好做事的先后顺序,然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同时做几件事,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李阿姨喝完茶想走了,但小明是非常好客的好孩子,非要李阿姨留下不可,(点击多媒体)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再探新知

  师:原来小明的妈妈要用最拿手的烙饼来招待客人。从图。

  能得到哪些信息?(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 “烙两张饼呢?” “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上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让学生在这一面上用铅笔做上记号。

  先让学生试一试,思考烙3张饼,怎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最少,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并把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的表格中,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展示学生的方案。

  教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是什么?”在展示台上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

  小组代表来根据表格叙述设计方案,并用图片来演示。几个小组演示完毕后,教师让大家来比较。

  “这些方案,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小组活动,并用表格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小组活动,进行记录。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如果要烙6张饼、7张饼……10张饼,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看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呢?假如妈妈使用了新式电饼。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1

  余东中心小学何叶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摘录的方法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的方法简单的实际问题所的信息。

  2、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感受信息的必要性

  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学生的“无序”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

  (1)小华用去多少元?

  (2)小军能买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信息的方法

  1、提问:要解答“小华用去多少元”,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指名用简洁的语言陈述。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将发言的内容,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要的条件出来。

  18元买3本,()元买5

  学生的可能有:

  3本要18元,小华买15本

  小明买3本用去18元,

  小华买5本用去()元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评说,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

  教师在小黑板上绘出空表格,学生完成填空: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明3本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提问:下面我们来解决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的内容?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18÷3=6(元)

  6×5=30(元)

  再让学生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谈话:再来看问题2,大家会信息吗?

  学生自主,展示学生的'内容。

  师生评议学生的结果。

  指名板演解答,其余自练。

  评析板演的解法,口述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引导比较,强化信息的方法。

  讨论、交流:

  A把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比较,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B把解决两个问题的数据合,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数在变化,钱数也在变化;本数与钱数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不变的是——每本的价钱。

  3、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巩固应用,提高信息的自觉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作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结果。

  提问:通过,解题的感觉如何?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指名板演,

  师生评析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提问:大家觉得在这里解决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揭示课题,提升对信息意义的认识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探讨了——列表,摘录。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今天所学习的列表、摘录问题信息等策略,都能使信息得到简明的表达,方便我们理解,有助于顺利解题。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讨解决问题的其他策略。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后反思:

  教材中的例题及练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往被称之为“归一”、“归总”的内容,但在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来问题信息,体验解决问题中的思考策略。教学时采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评论、比较、鉴别,从而认可最简洁的一种,形成共识;接着教师绘制表格,让学生填写。这里一方面相信和尊重学生,任由学生来摘录和信息;另一方面又不失指导点拨的教学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规范简洁的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1篇 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教案相关文章: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2篇(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解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4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解决问题三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教案9篇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1篇(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案9篇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9篇(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评课稿精品9篇

《 解决问题》教案12篇(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