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案11篇 品德与生活教材分析,供大家赏析。
《品德与生活》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关心父母。
2、 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学习沟通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以及合作的意识。
2、 发展讨论学习的技能,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教具:
1、 投影机、电脑、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课前谈话
老师在墙上布置一个大大的房屋图,以“我们班是一个大家庭,而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为主题引出活动任务:今天要请大家来介绍自己的小
家庭。
2、 自由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家里有哪些主要成员,每一个人的`特点,生日、生肖、爱好等。
3、画一个小屋代表自己的家。
二、分享——我的家
1、 你是怎样跟父母问好,打招呼;做游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
2、 讨论你是怎样让家长知道你关心和感激他们的呢?
3、讨论:你做了什么事情是父母感到最开心呢?
三、实践操作
1、扮演怎样让父母沟通?
2、 表演在家里怎样帮父母的忙,父母又是怎样开心的?
四、总结:
你听到同学说我的家,你有什么想法呢?
五、板书:
我为家人做事情——我的家——讨论交流
《品德与生活》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养成节约纸,爱惜纸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重大。
二、教学准备:
1.计算器若干个,龟甲兽骨、竹木简及丝绸品。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纸制品,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并统计一周、一个月、一年全班的用纸量。
3.搜集发明纸之前写字材料的相关资料。
4.树木造纸过程的图片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学生的课前收集的纸制品,让大家感受纸的用处多。
2.引出课题:纸的用途
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纸有什么用途?
(2)如果没有纸,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
4.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说说纸的用处。
5.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纸?
6.提问:思考并回答:
我们刚才找了那么多的纸制品,这说明了什么呢?(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7.小结
(二)学习明理
一)纸的用途多
8.统计用纸量
(1)老师指名谈谈自己一天中的用纸量。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全班42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用纸量分别是多少?
(3)学生汇报统计情况。
(4)学生讨论交流用纸的需要量怎样?
9.过渡语:
纸的`作用大,用途广,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必不可少的。那么,纸是谁发明造纸的方法和技术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二)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
(1)引导学生看31页的图,说说古代的人用什么写字?
(2)指名说古代人写字用的材料
《品德与生活》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德育目标:
增强爱集体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
2、教学器材:一棵有枝无叶的大树、40—50片树叶、
3、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幻灯片导入--学生回忆故事、讲述故事--感谢伙伴--感谢卡表达感谢--体会、感悟友情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一年了,大家相互关心、共同学习和游戏,是不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来讲一讲、演一演我们班的故事。
二、新授:
1、导入:以幻灯片形式的课件出示10、11页的图画,配上学生的配音。
(1)图1、大家好!我叫李燕,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故事。记得春游那天我忘记带水了,我们组的李晓明发现了,马上把他带的`两瓶水分给我一瓶,我接过同学递过来的水,感激地说:“谢谢你!”王晓东看见了也要把他带的饮料送给我喝,我连忙说:“够了,够了!”
(2)过渡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你和你的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是不是也发生了像李燕和他的同学之间这样的故事。
(3)图2、11页的三幅图:当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当你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当我们班获奖的时候……。
(4)这些故事你能和你的同学讲讲吗?
2、分小组讲一讲你和同学之间,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并推荐出组内讲得较好的同学。
3、全班汇报:请组内推荐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讲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自己一起演一演)听了这位同学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1)过渡语:老师、同学曾经给予你多少帮助,那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感谢谁?把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记在绿树叶上。
(2)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记下你最想感谢的同学的名字,并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4、制作感谢卡
(1)过渡语:一年中,在我们中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我们感谢这些同学,衷心的向他们说一句:“谢谢你们!”要感谢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是谁还帮助过你?什么事情?用什么画面表现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感谢卡吧!
(2)学生制作感谢卡
(3)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配乐《我的好朋友》
三、课外延伸:
当别人帮助了你,就请你及时的去感谢别人。一句“谢谢您!”“多谢您了!”既是礼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四、小结:
我们的班级就像我们自己的家,在这里只要我们有了困难,就会得到帮助,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集体中的老师与同学。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五、板书设计:
我们班里故事多
老师的关心
同学的友爱
《品德与生活》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设计: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品德与生活》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课间十分钟》。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合理安排课间时间的常识,但如何玩得合理,教材并没有涉及。综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主题:第一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第二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如何有益活动,并遵守纪律和规则。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人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凑,大多居住小区,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与群体游戏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安全游戏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心理上呈现出极强的依赖性,也不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自主意识强烈,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综合课程。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对于刚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小学生活是很陌生的,让他们坐40分钟听一节课不动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注意力也很不容易集中,所以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摆卡片、玩游戏、听歌曲……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能脑动、脚动、心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上课伊始,在《课间十分钟》欢快的乐曲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力求创设轻松、愉快、自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 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
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教学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8-P29页内容,话题为“下课了”。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0页内容,话题为“上课铃响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也跟着来到了这个新地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你们高兴吗?你们瞧!他来啦!
(老师展示课件,用动画形式出现“喜羊羊”。)
“喜羊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今天我也要和你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啊!相信你们每个同学都很棒。好,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2.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贴出课题《课间十分钟》)
3.师:每天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同学们要仔细观看录像内容,看你能发现什么?
(播放录像,生观看后回答。预估:如果学生说得对,给以肯定;如果学生说得不全,在下面的“定格录像画面,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的环节相机指出来,给以补充。)
4.教师定格录像画面,逐一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分析不好的行为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预设:
(1)学生分析完不正确游戏和不正确交流的害处后,引导学生背诵《锄禾》这首诗,了解时间的珍贵、安全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浪费时间、不能谦让是不文明的`行为。
(2)学生分析完不正确的做法后,借助文明礼仪三字经的内容相机教育。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的实际,教师带读并可带着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录像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正确的课间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模拟练习,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全员性的练习,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二 创设情境交流、分析其他做法
1.“喜羊羊”: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除了录像中反映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之外,平时你还发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情况呢?
2.听歌曲《课间十分钟》
3.创设情境,学生模拟再现。
(1)教师放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请学生选择这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选择相应的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4.小小讨论会:为什么在课间先做这些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
5.小结要点:课间休息时间不是很长,下课后,我们首先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问题。
6.游戏:我是课间行为监督员。让学生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不好的现象。
7.分析讨论: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
8.教师小结: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我们得合理地安排,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预设:
1.能当堂练习的就当堂练习。引导学生分析下楼梯冲撞有什么不好,怎样做才能安全?师生想出好办法后,让学生课上模拟练习。
2.如果时间富裕,学生说得不全,老师创设情境,补充几种引导学生分析,如:游戏玩得满头大汗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等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三 诵读儿歌 巩固做法
1.“喜羊羊”: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下楼梯,安静等,轻声慢步靠右行;
游戏前,先入厕,洗净小手别忘记;
饮水时,要排队,文明礼让友谊长;
不疯跑,不打架,互相谦让乐淘淘。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活动四 课后延伸
1.“喜羊羊”:发布评比文明课间小队的信息。
2.师(展示文明课间小队的标志牌):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文明游戏、合理安排时间,看哪个小队能获得“文明小队”的称号。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品德与生活》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面貌。
2、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从小养成良好的坐立走姿势。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师:来吧,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3、播放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动起来,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1、你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吗?你做一做看。
2、提出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读儿歌。
3、同桌前后互相检查姿势是否正确。
4、活动:练一练
唱《拍手歌》、学生上台演示,全体学生进行。
5、讨论:
注意正确的姿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课外延伸:
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坐立走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来开展比赛吧!比一比谁的姿势美。
《品德与生活》教案7
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庆祝元旦的活动,体会节日的热闹氛围和美好。
2、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
3、尝试制作贺卡。
4、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
2、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地人们迎新年和有关元旦来历的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贺卡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感受新年的气氛。
学生们听音乐进教室,看录象。
1、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2、了解新年是哪一天?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什么?过新年的时候,我们应向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3、过新年时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高兴?
4、你们喜欢过新年吗?
5、你们是怎样和家里人一起过年的`?
6、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过年?
二、介绍年相关知识。
1、介绍有关年的知识。
2、布置任务:回家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从互联网、电视、书籍上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
三、活动:制作卡片。
1、为什么要制作贺卡?
可以互赠,向别人表示新年的祝福。
2、怎样制作贺卡?
向学生展示老师做的贺卡,向学生讲解制作的不同方法。
3、分组,分工,指导制作贺卡。
4、赠送贺卡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谁,为什么要送?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了关于新年的知识及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并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品德与生活》教案8
教学目标: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地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其中包括学习的方法、态度、习惯等等;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和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班级的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在某一方面学得特别好,准备在近期的'黑板报上办一个“学得好”的专栏。为此,他们采访了一些同学了解一下他们学得好的原因。
二、小采访。
1、看图,了解小记者们采访到的内容。
2、如果小记者采访到你,你会给他们介绍些什么呢?希望你能说得具体些。(同桌讨论)
3、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采访班上的哪位同学呢?(同桌讨论)
4、指名做小记者,随意采访同学。(多名分别采访多位)
三、做学习的小主人。
1、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发现,学得好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学习的小主人。你知道怎样做学习的小主人吗?
2、看图了解:定学习目标
定学习计划
做功课时管住自己
独立思考
3、你觉得还有什么呢?
四、学会提问题。
1、那么,怎样才叫学得好呢?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的争论:
(1)没考第一,就是不如考第一的人学得好。(2)虽然没考第一,但他和考第一的同学一样好。
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在班级里讨论一下。
2、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继续的采访中还听到了下面的不同看法。
指名读读三种看法。
3、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先写一写,在说一说)
4、那么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呢?
(1)读读书上的四种方法。
(2)你觉得还有吗?
5、听小故事,说说你受到的启发。(提出问题比知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6、小记者们在采访中还发现,班上有一些同学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向他人请教,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闹出些笑话。(看图上的一个笑话)
7、你知道有的同学不愿意求助的原因是什么吗?(补充书上写的话)
8、小记者们一致认为,这些同学不依赖他人的学习习惯是好的,但总觉得他们似乎还缺少点什么。你有什么建议吗?
五、一分钟有多长
1、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还发现,学得好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抓紧每一分钟时间去做功课,做完功课后痛痛快快地玩。
2、刘沂的经验是一分钟可以做许多事,浪费一分钟就可能耽误好多事。他的经验可信吗?
3、小试验:(1)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2)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3)一分钟能做几道数学题。
4、说说你的感受。
5、讨论:你是怎样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呢?
6、听故事:《德国人走在钟表上》
六、大家一起来总结。
1、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2、学得好的同学有什么共同之处?(填写表格)
3、你自己的独特经验是什么呢?(填写表格)
4、将你自己喜欢的有关学习的名言写出来。
教师提供名言供学生参考。
《品德与生活》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2、懂得儿童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从而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活动准备:
学生请家长协助,将家里一周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了解这些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对自己成长的益处。同时打听好伙伴的饮食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丽丽病倒了》
二、 活动过程
1、故事:《吃什么》。
2、讨论:小朋友,你知道丽丽为什么会病倒吗?
(同学们肯定会争着说:“因为丽丽喜欢吃肉、鸡腿、奶油蛋糕,不喜欢吃蔬菜、水果。”)
3、交流: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那些食物?
说说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4、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
几位同学分别带上头饰,扮演成某一种食物(如:鸡蛋、肉、牛奶、水果等),走上讲台让大家猜谜语:“我能为小朋友提供热量和力量……请你猜猜我是谁?”
三、活动总结
1、同学们,丽丽生病了,我们能不能为丽丽治好病呢?(教师用手指着讲台上学生扮演的食物)你们能帮助丽丽恢复健康吗?
2、 诵读儿歌:“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小猫爱吃鱼。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
3、来,让我们走上台和这些食物交朋友吧!(学生走上台,在欢乐的音乐中,与“各种食物成为好朋友,边唱边翩翩起舞。)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同家长一起安排每日三餐,注意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知道它们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2、 通过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建构新的'关于食物的味道的认知结构,在活动中探索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各种味道的感觉,从而初步了解舌头的功能。
活动准备:
1、学生请家长协助,将家里一周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了解这些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对自己成长的益处。同时打听好伙伴的饮食情况。
2、舌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丰富的食品》,激发兴趣。
二、活动过程:
1、讨论: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是什么味道呢?你们喜欢吃这些食品中的哪些呢?
(同学们肯定会争着说:“我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喝饮料、我喜欢吃蛋糕、我喜欢吃西瓜等等)
2、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这些食物是有味道的呢?
3、观察舌头放大的图片,同学们仔细看看,舌头上面有什么?
交流:舌头上面有很多小点点,那同学们知道这些小点点有什么作用吗?原来它们的名字叫味蕾,它们的作用就是品尝食物的味道,这样你就可以品尝出食物的酸、甜、苦、辣、咸。看来它们的作用还真不小!
三、活动总结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些食品的味道呢?
2、来,我们走上讲台跟这些食物交朋友吧!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准备一面小镜子,准备一些食物,看看舌头上面的什么部位对什么味道特别敏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意识到我们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各种营养都需要,不能够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2、让学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
3、让学生知道哪些食物我们应该多吃,哪些食物我们应该少吃。
活动准备:
1、学生请家长协助,了解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对自己成长的益处。
2、食物营养分解图。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二、活动过程:
1、讨论:小朋友,请你把这些食物都分一分类,看看哪些是肉类,哪些是蔬菜类,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主食类,哪些是饮料?(请学生举手回答,然后进行图片归类。)
2、交流:你知道这些食品对我们有什么用吗?学生回答。(鱼、肉、蛋含有很多蛋白质,蔬菜、水果的维生素很丰富。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每一种营养对我们都很重要。)
3、和你的同学交流交流,你平时什么食物吃得最多?以后你还应该多吃些什么食物呢?
4、看图,了解促使我们每天所需要摄取的食物营养,让学生和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进行对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三、活动总结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了每天应该吃的食物有哪些了吧,可一定不能偏食哟!
2、诵读儿歌:“好孩子,不挑食,鸡鱼肉蛋样样吃。蔬菜水果不能少,馒头大米是主食。样样都吃营养全,身体强壮又结实。
四、活动延伸
想一想我们有哪些食品是不能够多吃的?
《品德与生活》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生活,了解河北的特产,认识一些果实的外部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观察探索活动,养成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果实的外部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养成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同时它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好多果实都熟了,我们快来看——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秋天的果实”。)
老师:这么多的果实,大家都认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秋天的果实。(过渡)
讲授新课
一、认识果实(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十三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图,桌子上都摆着哪些果实?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认识的还不少,有苹果、梨、葡萄、桃、草莓等,下面大家把我们课前准备的果实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果实有好多种,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二十四页,看图中的.果实,都认识吗?说一说。
学生:(略)
(把同学们不认识的果实介绍给他们。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丰收”;图片“南瓜”、“秋稻”、“秋天的桔子”、“秋天的果实”系列、“秋天的葡萄”、“秋天的石榴”等。)
老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得果实,可是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略)
老师:对,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苦劳作而来的。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过渡)
二、秋天的收获(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五页,我们看图中农民伯伯、阿姨在做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也可一幅一幅展示图片。)
学生:(略)
老师:农民伯伯、阿姨们正在忙着收获秋天的果实,摘棉花、摘苹果等,你看他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但这些收获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劳作换来的。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劳动的滋味”;图片“秋收”、“秋耕”。)
老师:经过他们的辛勤劳作,他们换来了秋天的收获。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秋天”、“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实”;图片“丰收”、“金色的秋天”、“秋天的收获”、“收获的季节”。)
老师:大家下面讨论一下,你有什么感想,你以后打算怎么做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对不对呢?
学生:(略)
老师:秋天收获的喜悦不仅能在田间农民伯伯、阿姨的脸上可以看到,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我们到菜市场看看吧!(过渡)
三、逛市场看收获(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二十六页,我们看一看图中都画的是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课前跟爸爸妈妈去逛市场了吗?你都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略)
老师:秋天是美丽的,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和喜悦,让我们去充分享受它的美吧!
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了解河北的特产,认识了一些果实的外部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家乡、养成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爱祖国的情感。
《品德与生活》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体育器械和设施。
2、了解一些基本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活动准备:
磁带、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运动的`卫生知识。
活动过程:
一、了解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
1、小组内相互了解,互相介绍合理的锻炼方法。
2、指名说。
3、健身操练习{放录音磁带}
二、了解学校提供了哪些运动场地和器材。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说。
三、了解哪些活动可以锻炼身体。
1、学生自由说。
2、讨论:游戏能健身吗?{全班交流}
3、指名演示各种活动。
4、师归纳:体育课、课间游戏、民间活动都可以健身。
四了解运动卫生。
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运动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外延伸:
选择一项你喜欢的运动,坚持锻炼下去,把运动后的收获填在书上。
《品德与生活》教案11篇 品德与生活教材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