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精华8篇

时间:2023-11-16 08:18:31 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习惯

  2、学习动物叫的声音及动作,及模仿能力

  活动准备:

  ppt、动物叫声、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

  二、奇思妙想,想一想

  1、小朋友,你家里有哪些动物?

  2、那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你会学它的叫声吗?

  三、眨一眨,我的眼睛亮亮的.

  1、逐一播放小动物的图片及声音

  (狗、猫、牛、羊、鸡、鸭、青蛙、猪)

  2、你听到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四、猜一猜,看一看

  1、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2、你喜欢什么动物呢?请你学学它的叫声?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教师出示图片。

  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动物的叫声,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

  附儿歌:《有 趣 的 叫 声》

  我是小牛,我就这样叫,哞- - - ,哞- - - ,

  我是小猫,我就这样叫,喵- , 喵- ,

  我是小鸭,我就这样叫,嘎, 嘎 ,嘎 ,嘎,

  我是小鸡,我就这样叫,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螃蟹外显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性。

  2.示意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活动准备:

  螃蟹活动视频、挂图、实物。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1.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头上舞,生来最爱横行走,嘴里常把泡泡吐。

  2.出示挂图、实物,让幼儿观察。

  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有八条腿,有两只大大的钳子(大鳌)……

  二、集中认识螃蟹,通过课件观察。

  螃蟹喜欢吃什么?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1.观察螃蟹的身体,用筷子戳它的壳,知道螃蟹的壳是硬硬的。

  2.观察螃蟹的脚,数脚。

  3.认识螃蟹的两只大钳子,知道螃蟹的大钳子很厉害。

  4.观察螃蟹的肚子,发现雌蟹与雄蟹肚子上盖子的形状明显不同。

  5.观察螃蟹的眼睛和嘴,发现螃蟹嘴边吐泡沫的现象。

  6.观察螃蟹怎样走路,学一学螃蟹横着走。

  三、游戏(看谁答的对)

  教师提问:

  1.螃蟹有壳吗?

  2.壳是黑色的吗?

  3.螃蟹有脚吗?

  4.有8只脚吗?

  5.螃蟹直着爬吗?

  6.螃蟹横着爬吗?

  7.螃蟹生活在海里吗?

  8.螃蟹嘴里外什么会吐泡泡?

  9.螃蟹的眼睛长在头上吗?

  10.螃蟹会说话吗?

  四、延伸活动:画螃蟹。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四、活动反思:

  “幼儿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今天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它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幼儿如何去学、去激励幼儿积极去学。而幼儿学习的方式则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幼儿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索学习都让幼儿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在“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动画片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懂得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上,去画一画、拼一拼、翻一翻,在游戏“小鸟飞进笼里”的活动时,有的幼儿先用剪刀把小鸟剪下来贴到笼子的图片上,但是小鸟并不能动起来,又把小鸟和笼子摆到一起,小鸟还是不动,最后,他把小鸟图片背面粘上一根筷子,再把笼子图片背面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这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动画片的最初创作,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来进行交流和研究,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多年来,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已习惯于听老师讲,如何让幼儿“动”起来。我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幼儿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有出现了。幼儿积极参加活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不但纪律难以控制,连教学目的都难以达到。课改使幼儿思维变的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老师挑战。我们作为老师只有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课改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从小班到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爱做一些新奇的游戏,如用不同形体的积木搭建一些比较奇特建筑,但是也经常因为各种形体组合的不太正确而乱发脾气,为了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不同形体的积木的作用,就安排了这么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几何体的动态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将各种形体混放在一起,请幼儿围坐在周围,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几何体搭建物体。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搭建什么?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请孩子们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可以叠得高?

  4、讨论总结找出站得最稳的几何体,并请他们用各形体相互配合搭建出不同的物体。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知道了各种几何体的特性,可以利用他们在用各种几何体搭建不同物体的同时进一步让他们了解不同形体的不同作用,使他们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更好地促进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①善于观察,发现自己长高的秘密。

  ②乐于思考,探索自己长高的秘密。

  ③学会科学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帮助长高。

  【活动重点】发现长高的秘密,知道长高的有利条件。

  【活动难点】拥有健康观,养成不挑食,爱锻炼,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故事《长高的秘密》,成长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索

  师:明明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裤子不能穿了,很惊讶,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幼:明明长高了,裤子短了,所以就穿不了了!

  二、说一说(我们自己长高的表现)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自己长高了呢?你怎么发现的?

  幼:我的裤子,衣服变短了,我的个子高了啦,我比谁谁谁更高啦……

  三、比一比(谁长的`高?)

  ①看图片,比高矮

  ②小朋友们来比一比高矮

  通过比较发现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为什么他会比我高呢?”

  四、猜一猜(高矮不同的原因)

  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朝夕相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难说出每个孩子生活习惯的不同,如,某个不高的孩子会挑食,不睡午觉,不爱运动等

  教师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有助于我们长高,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尽量不挑食身体棒!多运动变强壮,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些都会帮助我们长高呢!

  五、为成长制定计划

  和小朋友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并告知父母,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发现硬泥和软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活动准备:

  生泥、熟泥、水、汽车、恐龙,水果等模型和图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壳等辅助材料、小围裙、小套袖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件小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出示泥做的各种水果,小朋友看,这些小礼物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用泥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想

  师:那在玩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围裙和小套袖

  二、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幼儿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团圆、搓条、压扁。引导幼儿发现,在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观察要点:

  a、幼儿在玩泥过程中,玩了一会儿后泥会变硬,幼儿是否寻找解决的办法

  b、在发现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时,幼儿是否会选择其他的泥块

  组织幼儿讨论,泥变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其他小朋友。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幼儿总结出,泥变硬后,蘸上点水,泥就会变软。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可以选择摔熟的泥,这样,捏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裂口。

  2、鼓励幼儿继续玩泥,在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励幼儿有所创新,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和图片来捏自己喜欢的形象

  观察要点:

  a、看幼儿是否有创新的玩法,出现问题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

  b、在玩泥过程中缺少什么时,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利用上投放的辅助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成功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经验。

  2、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评:

  本节活动,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我选择了农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快乐尽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硬泥、软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难能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诙谐情趣。

  初步了解瓷器光滑、坚硬、易碎等特点。

  活动准备:

  瓷杯、瓷盘、瓷碗、花瓶等器具(可事先布置在活动室的窗台、区域、桌子上)。

  瓷猫或其他瓷玩具。

  挂图《瓷花猫》。

  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教师:你觉得老鼠见了猫会怎么样?

  教师:可是有一只猫却被老鼠摔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欣赏故事《瓷花猫》。

  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如果真的有猫,他就得考虑带着太太和孩子搬家了"--教师:故事中的小老鼠叫什么名字?他想去干什么?他吃到蛋糕了吗?为什么?

  --教师:怕怕和妈妈怕猫么?你是从故事里的哪些地方听出来的?

  --教师:谁来学学怕怕和妈妈害怕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哧溜一声跑了回来","直打哆嗦"的样子等。)教师接着讲述故事至结尾。

  --教师:鼠爸爸有了什么新发现?

  --教师:鼠爸爸是怎么发现它不是真花猫的?

  --教师:鼠爸爸对花猫做了哪些事情?谁愿意学一学鼠爸爸?

  --教师:你觉得这只花猫是由什么做的呢?(幼儿做简短推测。)--教师:鼠爸爸的判断很准确,真的是一只假猫,是一只用瓷做成的花猫。故事的名字就叫"瓷花猫"。

  再次欣赏故事。

  生活中的`瓷器。

  教师出示各种收集来的瓷玩具(每组一个)--教师:这些都是什么?

  --教师:摸一摸、看一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觉?

  --教师:和其他的玩具(可以和玻璃的、布的进行对比)比,它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玩的时候要小心?

  --教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瓷器?

  活动延伸:

  幼儿熟悉故事之后可以进行故事表演。

  按照材料对教室里的玩具进行分类,并制作材料标记,如塑料制、木制、纸制、铁制、陶瓷制等。

  活动反思:

  《瓷花猫》这个故事富有生活情趣,故事中角色的动作逼真又夸张,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跟随故事磁带进行表演,表现出"害怕"和"试探"的肢体语言及表情变化。

  由于故事情节有趣,部分幼儿可能不会关注到"瓷花猫"的形象特点,对此,教师应当顺应幼儿的兴趣点,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再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瓷玩具,帮助幼儿感受瓷花猫坚硬、冰凉、光滑等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精华8篇相关文章:

中班社会交通教案11篇 幼儿园中班交通社会教案

中班社会超市教案10篇(中班社会《超市购物》)

中班社会运动教案3篇 中班社会运动会的项目标志

中班安全教案11篇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3篇 幼儿园中班的音乐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蜜蜂7篇(小蜜蜂 中班)

中班音乐教案《蜜蜂做工》8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蜜蜂做工

中班数学蜜蜂飞舞教案6篇 数学蜜蜂飞舞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蜜蜂飞舞教案3篇(数学蜜蜂飞舞教案及反思)

中班音乐 蜜蜂做工教案6篇 中班音乐《蜜蜂做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