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3-11-17 16:4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供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今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练习

  学生自己看题4: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试着连一连

  指生答

  游戏:同位合作,你说我写。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三、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作业设置:自主练习4、6

  课后: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3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为三段教学:第一段教学1—4的乘法口诀,第二段教学5的乘法口诀,第三段教学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教材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向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2和3的乘法口诀是教材编给学生看,4和5的乘法口诀有少数留给学生模仿着编,6的乘法口诀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独立编出。这样编排,一是把乘法口诀与乘法的意义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二是让学生能感受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利用乘加、乘减记忆乘法口诀:三是学生能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教材在编出乘法口诀后,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熟记这些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1—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口诀的全过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影、挂图。

  课时安排:

  1.2、3、4的乘法口诀2课时

  2.乘加、乘减1课时

  3.5的乘法口诀3课时

  4.6的乘法口诀3课时

  5.复习2课时

  6.快乐的队日活动1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

  主备教师:董洪发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1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诸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星期日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她带4组小朋友(每组4人),问小朋友一共去了多少人?交流:4+4=88+4=1212+4=16

  4+4+4+4=16

  揭示课题:2、3、4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讨论,一个跷板共坐了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那么两个跷跷板呢?2个2是几,怎样列乘法算式?

  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写出1×2=2编口诀:一二得二

  引导学生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呢?交流得出二二得四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2×1=用什么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投影出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

  分小组讨论交流图画的意义,并说出怎样列出算式?

  1×3=32×3=63×3=9启发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3×1=3×2=3×3=用什么口诀。

  3、学习4的乘法口诀。

  出示表格:

  车厢的个数:1234

  人数481216

  小组交流探索乘法算式及口诀。

  4、独立自主学习1×1=并编口诀

  三、深化探究。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明确题意,先摆出小棒,再写出算式后填口诀。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交流后连线,互相检查。

  四、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一)

  一二得二;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二四得八

  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二三得六;四四十六

  三三得九

  作业设计:

  1、4×12×23×24×2

  2、一二得二二三得六

  ()×()()×()

  ()×()()×()

  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

  ()×()()×()

  1~4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主备教师:董洪发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2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本第10页第10题的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乘法口诀去解决一些问题,看谁表现得最出色,好吗?

  二、复习巩固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1~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三、拓展深化

  1、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3×□=□□×4=□□×□=4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四、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4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工作计划模板5篇 小学工作计划安排表格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精品6篇

小学生草房子的读书笔记(合集7篇)

小学环保建议书 10篇 学校环保小建议学生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9篇 小学教师团队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0短)

小学校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精华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

有关小学生观察作文4篇(小学生观察作文植物)

亲情的小学作文:亲情,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