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教案9篇(我的信念说课稿)

时间:2023-12-01 13:2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我的信念教案9篇(我的信念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我的信念教案9篇(我的信念说课稿)

我的信念教案1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

  3、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过程、方法:

  1、小组合作,抓取精辟、关键性词句,探究居里夫人的崇高信念和伟大人格。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价目标:

  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科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

  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从三个不同层面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㈠、板书课题及作者,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的话: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阅读居里夫人在晚年所写下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信念。

  二、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和成就。

  1、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2、1898年在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1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

  4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三、速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词典,掌握生词。

  闲暇琐事奢望蹂躏呵责懊恼

  猝然长逝获益匪浅坚韧不拔问心无愧

  四、再读课文

  1、大声自读,你读到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信念?

  2、从文中各段中分别找出关键词语或信息(用四个字的短语归纳)。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形成共识。

  4、小组将这些词语分成三类,看看按什么标准分类。

  5、班级讨论、总结:

  各段中能体现居里夫人信念(人格美)的关键词语:

  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着勤奋目标集中探讨真理保持安静

  珍惜时间不图财富追求自由克制自己沉醉科学献身科学

  思想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克制自己沉醉科学献身科学

  (指导自己一生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坚定信念。)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珍惜时间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着勤奋目标集中

  五、研读探究:(小组合作,不同意见全班讨论。可引导学生将课后设计的几个疑问解决掉。)

  居里夫人的信念与她的成就有何关系?找出相关句子并加入自己的理解。

  六、拓展、升华:

  居里夫人几则小故事:

  故事之一:荣誉就像玩具

  有一天,有位女士来居里夫人家作客。她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玩一枚奖章。她仔细一瞧,发现是英国皇家学会发给居里夫人的金质奖章,感到十分惊讶,便不解地问:“玛丽,能获取这枚奖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极高的荣誉啊!您怎能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呢?”居里夫人淡淡一笑,平静地对女友说:“我想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女友急切地问。“正确对待荣誉。在我看来,所有荣誉就像玩具一般,仅仅玩玩而已。孩子不能守着这种荣誉生活,不然,她将一事无成。”女友不禁赞同地点头。

  故事之二:“钋”与“波”

  1897年7月,居里夫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含铋的矿物中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铋相似,但放射性比纯铀强400倍,居里夫人惊喜欲狂,叫道“钋,钋!”原来在实验之前,居里夫妇就在商议新元素的名称时,玛丽说道:“假如存在新元素的话,我想叫钋,纪念我的祖国波兰!”皮埃尔深知玛丽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要用新元素的名称来争得祖国的荣誉和人民的光荣。居里赞同地说:钋,波兰!波兰,钋!这样,被居里夫妇命名为“钋”的新元素便问世了。

  故事之三: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在丈夫皮埃尔去世以后,居里夫人开始一人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当时她经济上拮据,还得补贴一部分给科研。有人建议她卖掉与皮埃尔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的那1分克镭,这在当时价值100万法郎。

  居里夫人则认为,不管今后的生活如何困难,决不能卖掉科研成果。她让女儿从小养成勤俭朴素、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思想,要求孩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居里夫人毅然将镭献给了实验室,把它用于研究工作。

  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赴美国接受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也同样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不属于个人。”

  从居里夫人的文章、事迹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并就此准备一份演讲稿,字数不超过200字。(准备10分钟)

  七、激励、共勉:

  居里夫人名言

  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天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的快!

  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吃喝玩乐的享受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时代的过客而已。

  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今天我们懂得了人生必须有目标;

  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今天我们要学会艰苦,因为艰苦才能成才;

  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今天我们懂得了奉献才更有意义;

  如果说我们过去一直意志薄弱,今天我们开始拥有信念,信念是人生不老的长青树。

  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和崇高信念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八、作业:

  课下将从居里夫人的文章、事迹中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文题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崇淡泊名利→成↘人

  高乐观的生活态度→关

  的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格

  信追求安静、简单、自由→健

  念坚韧不拔的精神、信心→功↗美

我的信念教案2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课前预习

  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

  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

  [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

  [如果一开始就提问“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那显得有些抽象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信念”一词的解释是通向“理解课文内容”的桥梁。掌握了这个词的含义后,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不感到困难了。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是为了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去领悟,学会主动学习]

  3、要求读懂了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表述“我”信念的关键词(四字短语)。

  (学生争先恐后跑上讲台板书并互相纠正补充:坚忍不拔

  要有信心

  执着勤奋

  献身科学

  专心致志

  追求安静

  生活简单

  抛弃财富

  克制自己

  沉醉科学……)

  四、品味语言,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1、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

  (学生最有感触的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于是我又组织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段文字。)

  (也有很多学生对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很受启发。“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现实的人生。)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

  [品味句子的哲理后再归纳语言富有哲理的特点就显得水到渠成。]

  3、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

  (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小组里得到了解答;小组里还不能解答的疑问,在全班提出,班上其他同学解答。都不能解答是再由老师解答)

  [质疑并合作探究,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课后随笔

  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她的对话过程中深受感染。但是我总感到课堂上似乎冷静的感悟有些欠缺——伟大的人格是需要用心灵来静静体会的;而交流资料、板书词语时学生热情高涨教室里有些太热闹了。

  本堂课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最后“质疑解答”的学习环节最受师生欢迎——教师基本上不用讲些什么就在轻松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不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须格外周全,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

我的信念教案3

  一、导语

  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这样一句名言:“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三克镭》中居里夫人的话)居里夫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是因为她有坚定的人生信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我的信念》。

  二、提示学法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应怎样阅读?

  (用眼用心,读思结合。)

  三、自主学习

  1、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默读、小声读、朗读均可)。

  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从居里夫人身上,你知道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边读边想边圈画,圈出关键词,画出重点句,还可以做批注,写写自己的体会。做到不动脑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

  2、交流检查: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面向全体,集思广益,尽可能多地找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坚韧不拔、信心、勤奋、目标、探讨真理、献身科学、安静、不谋利、自由、克制、科学之美……)

  四、合作学习

  1、明确要求: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还比较凌乱,现在我们分小组梳理概括一下,尽可能写得简单些,提纲挈领。

  2、小组合作探讨,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并选一代表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分类方法可以多样,但一定要合理,要概括,不能过于复杂。以下仅供参考。

  ⑴ 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于科学之美。(为什么工作?)

  ⑵ 环境:自由、安静、时间。(需要什么条件?)

  ⑶ 工作:目标、信心、坚韧不拔、勤奋努力、克制。(怎样工作?)

  五、探究学习

  1、快速阅读全文,提出自己还有疑惑的问题。

  2、全班交流解决,教师相机点拨。

  课文中的有些语句因翻译的原因令人费解,如有学生提出,教师可酌情讲解。

  ⑴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

  ⑵ 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

  ⑶ 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⑷ 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3、总结质疑探究的经验。

  六、积累语言

  七、布置作业

我的信念教案4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2、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其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联系。

  3、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工具书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生词音、形、义

  2、抓取警辟、关键的语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2、分析文章中哪些方面表现玛丽居里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方法:

  朗读梳理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常年在这样一个实验室里工作着,夏天,炎热的仓库内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工作服被灰尘和汗水染得脏兮兮的,眼睛、喉咙也被烟熏得刺痛。冬天,窗户也必须随时开着,免得有毒气体无法排出而导致中毒,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可是,她仍坚持不懈地做着实验,提炼矿石,在1903年和1911年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大家猜她是谁呢?对了,她就是世界科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名字,功勋盖世但却淡泊名利:玛丽居里。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体会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中居里夫人对自己理想、信念的揭示。

  2、正音正字

  生朗读P42“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并加以解释,检查预习。

  三、梳理信息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归纳出来的词拿出来讨论: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明确:

  科学工作宗旨(探讨真理、沉醉科学)

  工作环境(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目标如一、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第二课时

  一、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 第一段中,居里夫人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韧不拔,有信心。

  ② 第三段中,居里夫人说“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为什么“孤独”也会成为“美好快乐的记忆”?

  明确:求学时虽然很孤独,但居里夫人一个人精心读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 第四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 第五段中,怎样理解“我的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这一句?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第七段中,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为什么?这反应作者怎样的心态?

  明确: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如神话故事,在这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是迷醉于神话故事中的小孩儿一般。反应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⑥从全文看,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其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其二,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其三,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这些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2、再次研读课文,学生提出疑问

  提问可能涉及:

  ①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的人”与“梦想家”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这也是居里夫人肯定的。“梦想家”就是献身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事业,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②“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明确: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而用一个比喻含蓄地点出,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指的是:完成某件事的决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进行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感。

  二、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有些话可视为格言或警句,表现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2、说说你知道的名人为科学探索研究的故事 。(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三、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

  2、同步练

  3、摘录文中至少2句你认为可以作为名言警句的,并写50~100字体会

我的信念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诗中说“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伟大的有理想者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她就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镭元素的的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

  说到居里夫人,我们总是记得她的科学贡献,但关于她的人格,我们了解得并不多。爱因斯坦在一篇近600字的悼念玛丽·居里的文章中,只用了三十多个字谈到她的科学成就,其他都在赞扬她的品格。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自传体散文来感受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并试着体会作者质朴真诚的语言。

  二、听录音,识记字词

  好,听了一遍课文的朗读,我们首先就要落实字词,重点掌握一些词语,了解它们的读音和意义。

  三、整体感知

  在掌握了这些词汇之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认为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品质和行为特点。

  教师参考: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着勤奋 克制自己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沉醉科学 热爱生活 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是重点的,有难度不好理解的句子或段落,组内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经过了一轮智慧的交锋,请同学们提出你们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组内讨论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来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

  教师预备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来决定是否由教师提出若干问题,但最好不要教师提问。)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是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5、“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能否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之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四、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给你以启示的'的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说说好在哪里。

  教师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五、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相信现在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居里夫人产生一些新的认识,从她的事迹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悟,珍视你的体会和感悟,把它运用到你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你原来可以更好的!

  六、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了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一篇300字的小文章。

我的信念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3、阅读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准备谈自己的读后的感受

  教师:

  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设计

  导入,由居里夫人的画像引出。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我们的作家梁衡在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一百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相信大家读了之后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女同学,甚至要把她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学生漫谈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力量使居里夫人在这百年之后还对我们每一位有着这样的迷人的魅力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范读课文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梳理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保持安宁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重点研读(5—7段)

  1、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句子、语段,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备案:

  a、“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b、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c、“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d、“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e、“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f、“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g、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h、“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2、品味语言

  a、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作业

  1、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拓展作业: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结合《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学习本文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谈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或给自己的启发。

  3、预习作业:朗读《论语十则》,力争背过前四节。

  课后记:

  居里夫人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她是谁,通过搜集材料来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感受居里了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课前课后让学生读《居里夫人传》《跨越百年的美丽》,再次感受她伟大的人格魅力,并在生活中学习上学习她的精神。

我的信念教案7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⑥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 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2、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3、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巩固训练:

  ①完成思考练习二。

  ②课后练习二。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人生理想信念”里的一篇外国文章。因为是翻译过来的文章,而且篇幅比较长,一些字词也不太好理解,学生可能因为阅读比较困难而失去兴趣。

  我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都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并且强调合作与探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倡导集体智慧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喜欢学习,勤于动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预习

  《我的信念》是一篇译文,在字词上有一些难点,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把一些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前就解决好。并且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听课。

  学生经过充分的预习,而且带着问题来听课,就比较有兴趣。他们预习到了的内容,在老师讲课提及时,他们就很兴奋,因为已经会了,就很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表现自己预习的充分和胸有成竹,学生也因此很有成就感。

  二、讲课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老师则以“导”为主。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字词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已经在预习时有了比较好的掌握,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品位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

  事实证明,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完全有能力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经过合作对一些难点做出比较完美的回答。我在讲这堂课的时候,几乎没有提出具体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表现得非常出色,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运用集体的力量把三个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而且是主动的,积极地,兴高采烈的。

我的信念教案8

  一、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语言,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

  2、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诵读法

  四、教具:

  常规教具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物理奖,一次是化学奖,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的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子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要让我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什么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自传体散文。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字词积累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

  受益匪浅:得到很多,匪,不。

  2、文章的题目是我的信念,那么作者认为做事需要怎样的精神?

  答:坚忍不拔、有信心。

我的信念教案9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

  重点:

  ① 了解、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② 品味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难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三、设计思路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特点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以课后练习为纲,组织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教师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或将教参后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

  教学手段上,如条件允许,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 收集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如:《居里夫人传》

  3、 收集居里夫人的画像或相关的影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如有条件,可适当播放一小段居里夫人的短片,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可能很多同学都熟悉她的故事,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夫人晚年所作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二、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范读、齐读)

  2、 疏通文意、识字记词

  问心无愧( ) 渲染( ) 闲暇( ) 奢望( )

  呵责( ) 蹂躏( ) 猝然( ) 眺望( )

  3、梳理归纳

  a、概括要点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让学生用简单的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

  坚忍不拔信心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安静 不谋利 自由 克制 科学之美

  b、分析整理

  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全本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沉醉于科学之美

  ②、环境:自由、安静、时间

  9我的信念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③、工作:目标、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4、 问题探究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先让学生默读质疑,提出问题,四人小组

  互动研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

  问题参考:

  ①“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在文中未明确指明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这或许是难以直叙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对事业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求、科学对作者巨大的吸引,还有崇高的使命感等等种种因素,糅合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鞭策着作者不断前行,“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②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再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明确:这里的孤独非一般意义上的孤独,而是指她潜心学业,远离喧嚣,一个人精心读书,在这期间作者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所以这样的回忆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③“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明确:所谓讲究现实的人是指为自身的利益而工作,为享受生活而工作的人。梦想家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己谈)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巧境。自由的精神。

  9我的信念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一般,科学家就如沉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一样,也因为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⑥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问题可视具体情况选择

  5、 品味语言

  ①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②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语句,试进行赏析

  如: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6、 资料补充

  补充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理解和对居里夫人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整理的资料,教师可作相应的补充。

  7、师小结

  读了本人,我们与一位高尚的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居里夫人的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一块丰碑,指引我们前行,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8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②任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3个以上词语,组成一段话

  ③课外阅读《居里夫人传》

  六、教学后记

  附:板书

  居里夫人传

  ①、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沉醉于科学之美

  ②、环境:自由、安静、时间

  ③、工作:目标、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我的信念教案9篇(我的信念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班沉与浮教案12篇 幼儿中班教案沉与浮

小班健康教案吃饭7篇 吃饭不挑食小班教案

《摘果子》教案7篇 摘果子教案小班

《我的信念》教案9篇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教案10篇

《自选商场》教案10篇 自选商场教案与反思

小班教案《小小蛋儿把门开》8篇(幼儿园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教案)

《挑山工》教案5篇 挑山工教案详案

美术教案5门3篇 《美术》教案

《我的信念》优秀教案8篇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