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3篇 优秀的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14:3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3篇 优秀的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3篇 优秀的语文教案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从第一幅图入手,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结合扉页《写给小朋友的话》,了解语文。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1) 作简单的自我介绍。

  (2) 老师也可参与其中,模拟师生见面后相互问好的情景。

  3.可以与生活课的入学教育配合起来,组织儿童参观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了解学校的主要机构,对学校产生喜爱的感情。

  4.认识和熟悉丁丁、冬冬两位小朋友,观察他们的头发、衣服有什么特点,说明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朋友,将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5.可在看图时和对话中认读汉字“学、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书包”。

  6.在学习插图前,也可先学《上学歌》,以激发兴趣。

  7.学习第二幅图,可利用语文课本,带领学生认识书的封面、目录和页码。并教育学生爱护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精品教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 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 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 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 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 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 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 学习生字

  (1) 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 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 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 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 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 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 “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 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 抽读字卡。

  三、 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放学后我们可以自豪地带爸爸妈妈参观我们的的学校,在校园中找到我们认识的字,读给家长听。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正好向爸爸妈妈请教,你愿意吗?

  第三课时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实物投影出示:“丁丁和小朋友们认识语文书”图。

  2. 引入:在以后的学习中,语文书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和小朋友一起认识语文书吧!

  二、 新课教学:

  1. 自己翻看语文书吧!

  2. 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那一课呢?

  3. 请你告诉大家怎样找到你说的那一页呢?(预测:如果介绍的孩子说不出方法,就鼓励他向大家求助。)

  4. 小组中,大家商量一下应该怎样翻书,才能更好地爱护书呢?下面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5. 练习:请小朋友们用正确地翻书方法,找到老师说的页码。(也可请一位小朋友们来说个页码,大家找。)

  6. 提问:你知道“目录”有什么用吗?

  7. 讨论:大家的书都一样,我们要怎样区分呢?(预测:如果除了“写上名字”孩子们还说了很多种方法,都要鼓励他们动脑筋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许孩子们会想出更为巧妙的方法。但是如果有的孩子提出在书上画上记号,我们要引导孩子爱护书籍,不要在书上乱画。)

  8.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课本呢?

  9. 跟着录音学唱《上学歌》,读一读歌词。

  10. 学习生字:“小老师”教学生字:语文、书包

  三、 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向你周围还没上学的小朋友介绍你的语文书,把《上学歌》唱给他们听,并解答弟弟妹妹提出的问题。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1—106页。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和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32课时)

  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

  1. 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 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

  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4)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

  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

  (5)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6)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 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 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

  三、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 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 5的倍数

  3. 按要求组数。

  0 、6、9、7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第2课时(总第33课时)

  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设计意图]直接看情境图,复习旧知识简捷、明快,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二、尝试探究

  1. 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2. 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在一斜行上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3的倍数十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④师引导:每一斜行上3的倍数有什么规律?

  ⑤学生思考交流:

  “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问:另外的呢?

  每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有的是12,有的是15,有的是18

  ⑥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要学生自觉的去探讨4、6、9??的特征)

  信息窗2:质数与合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07—109页。 教学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信息窗选取了体操表演这一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数论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在前面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

  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34课时)

  内容: 质数与合数

  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明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入手,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位还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去发现、验证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字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3

  〔活动目标〕1.通过对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通过对三家子村满语情况的调查,认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的意识。

  3.通过对三家子村的生产生活实物的调查,培养学生保护、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识,树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4.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汇报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带物品。

  2.师生共同准备进行活动用的若干用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满族世界。

  1.上周,同学们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领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今天,请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一下他们到三家子村的所见所闻吧。

  2.(学生1和学生2一起到孙博士家)(多媒体显示孙博士的家)

  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体显示地图)前去的.路线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3.学生2:那我们就坐上汽车出发吧!:动画:一辆汽车开来,三位乘上汽车,汽车开动,出示课题。)(车上: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名字的由来)

  4.学生1:前方有许多人。孙博士介绍:那是满族人在举行婚礼。一起去看一看。 (多媒体显示:满族婚礼图片)

  二、角色表演、亲身体验。1.司仪:满族婚礼现在开始。(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服装和道具装配上。) 2.司仪:好,现在我们去迎亲!(学生站在两侧充当迎亲队伍)请新娘出门……过彩桥……跃火盆…… 拜天地……拜高堂……对拜……掀盖头……(多媒体放映每个环节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

  三、现场指导、猜猜看。新娘进门不许坐西炕,也不许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请在座同学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显示:满族炕)满族新郎说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长辈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对话:常用满语和汉语对照如:脏——lata、说——lele……(穿插一名邻居送礼物——悠车)(穿插一名小孩儿生病请求帮助——萨满舞——治病)

实用的语文教案经典3篇 优秀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