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认识》教案12篇 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时间:2024-02-03 16:3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千克的认识》教案12篇 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供大家赏析。

《千克的认识》教案12篇 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千克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把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二、情境导入

  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千克的认识》教案2

  〈一〉感知重量

  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我看是不是这样的;

  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背完马上座好。你有什么感觉?

  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

  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

  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

  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粉......)

  a.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

  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c.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

  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都找到了吗?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仔细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5、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是1千克?

  6、猜一猜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多少千克?你是怎样猜的?那么小朋友猜的最接近:

  再猜一个我们班最胖的同学体重;

  再猜一个最瘦小的同学体重;那么我们这些同学体重在多少至多少之间?

  (二)认识克

  1、刚才我们认识了千克,那么1克有多重呢?

  我们桌上有一种物品,1粒大约就是1克,你猜是那种物品?(花生)

  2、请每个小朋友拿1粒花生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体会一下1克有多重?

  3、生活中你认为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4、刚才我们认识1千克、1克,那么通常情况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小结:称比较重的物品。如人的体重、一个大西瓜、一袋大米等一般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而称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

  5、练习:()里填什么单位合适。

  (三)千克、克的关系

  1、1粒这样大的花生大约是1克。那么这1千克花生大约是多少粒?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千克=1000克

  1千克等于1000克,听上去好象1样,怎样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2、练习:

  a.这袋芒果1千克,看有几个,那1个芒果大约是多少克?你是怎样想的?

  b.这1千克苹果有几个?1个这样大的苹果大约多少克?

  c.考大家一个最难的,这袋香蕉1千克,这样1根香蕉大约多少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三、练习

  1)找朋友游戏

  2)思考题

  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谁重?

  (同样重,为什么?那么大?你是得出什么结论?)

  3)出示:同样大,但不同样重的物品

  猜那个重?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同样重的物品不一定同样大,同样大的物品不一定同样重。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中学物理课中要学。

  4)超市购物

  a.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那么春游时要准备一些什么?

  现在黄老师就带小朋友去超市购物好不好?

  但是我们的班主任有规定:1)至少买两样食品。2)加起来不超过两千克?你怎样买:一共多少千克?

  b.如果只买2千克的食品,你怎样买:先自己算算,再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买法多。请组长作记录。

  例如

  1500+200+300=20xx克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千克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

  2、 掌握1吨=1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对物质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二、 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图,一头大象

  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有多重,同学们一头大象有三千克左右,这么庞大的大象,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吃食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每头水牛350 千克,3头水牛大约重多少? 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约重多少?

  每袋面粉10千克,100袋面粉多少千克? 每个小朋友重25千克,40个小同学重1000千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吨大约有多重?

  学生:得出结论 1吨=1000千克 1t =1000kg

  4、 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吨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 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4题

  2、 第5题,老师问学生答。

  板书设计:

  吨

  1吨=1000千克

  1t =1000kg

  四、教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对于单位间的换算掌握较好,估量具体的时间还是不准,需要强化训练。另外,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去感受。

《千克的认识》教案4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千克的认识》教案5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 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千克的认识》教案6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 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 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谈话:知道了盘秤的用法,我们就可以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质量,每个小组都有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别称出它们各有多重吗?

  [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秤,唤起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通过对刻度盘的观察,了解了盘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 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谈话:(拿出三个盒子)这里有三个形状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个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吗?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说明: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的1千克黄瓜都是3根,而每个小组称出的1千克苹果和1千克土豆的个数各不一样呢?

  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说明:先称出1千克的盐和花生仁,再称出1千克的苹果、土豆和黄瓜,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质量,强化对1千克实际质量的感受。]

  4. 估一估。

  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 个鸡蛋哪个重。

  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

  [说明:估计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同时,为估计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提供依据。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发展估计意识。]

  三、 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 估体重。

  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

  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

  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

  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

  2. 找体重。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

  提问:限重300 kg是什么意思?

  谈话:动物们称出了自己的体重,交给了小松鼠,可小松鼠不小心把数据搞乱了,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哪个动物可以过桥吗?为什么?

  出示:

  老虎 2 kg

  大象 70 kg

  公鸡 40 kg

  小狗 200 kg

  小鹿 900 kg

  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说明:估体重、找体重两个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几千克、几十千克,甚至几百千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还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思维得到了提升。]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

  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说明:通过欣赏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让学生再一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千克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千克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

  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

  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课件)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课件)

  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 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

  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

  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谁想来掂一掂?

  二、认识秤

  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

  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

  师: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边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们为什么不请它来帮忙呢?(操作演示: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子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只盘子里,并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

  师:结果怎么样?谁稍微重一些?为什么?

  师:天平不仅可以比较出物品的重量,还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课件)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还可以再移动游标,最后砝码的重量加上游标所指的数量就是物体的重量。

  师:用天平称一称,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呢?

  三、认识1克

  师:下面我们要称1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觉如何?(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师:(课件)让天平告诉我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吧!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枚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轻很轻。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1克?(课件)

  四、认识1千克

  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

  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克) 师:(课件)一袋糖500克,两袋呢?(1000克)

  师:就是这两袋糖,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课件),你们发现了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000克=1千克)

  师: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师:两袋糖重1千克,刚才的一大包萨其玛也是重1千克,分别拿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一样重)

  师:对,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师:判断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课件) 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

  五、应用

  1、 填写质量单位:(课件)

  2、 数学日记找错误:(课件)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3、学生阅读:(课件)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重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六、课后延伸作业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课件)

《千克的认识》教案9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 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 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 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称土豆(或西红柿)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

  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教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

  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

  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四、 称水果糖

  1、 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

  2、 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计有多少块?

  5、 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千克的认识》教案10

  导与学目标:

  1、在同学们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的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掂、估、称、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会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超市内的问题、船的载重量等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与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导与学难点: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若干、一袋盐、一粒豆子等。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资料、各种面值的硬币等。

  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进行赛跑比赛?假如老师在咱班进行以此赛跑比赛,你们愿不愿意参加?可是这次老师要给比赛增加一点难度,要求在咱班的***和***中(一胖一瘦两个同学)选一个,背着他跑,如果要你选的话你会选谁?为什么?(同学们都选择体重比较轻的同学)

  师:大家都一致同意选***了,因为***的体重比较轻,而***的体重比较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千克、吨。(板书课题:克、千克、吨)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阅读课本,检查预习。

  出示预习提纲:

  ★观察课本第二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克、千克、吨的问题,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表示较轻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 )大约重1克;

  ★表示较重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约重1千克;1000克=( )千克。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约重1吨;1吨=( )千克。

  ★你用的.什么方法知道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1、2两题。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1、请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再次精读课本。检查预习提纲的填写情况。

  2、按照预习提纲的顺序,集体订正,请把错误圈起来。

  第一是读出你画出的数学信息。

  第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预设:1克、1千克、1吨各有多重?2千克、3吨有多重?等,对于课本上没有的问题,老师重点板书,一会解决。第三、四、五因为都是填空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都应该填对。

  第三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预设:掂一掂 称一称、估一估等。

  第四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预设: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币真的大约重1克吗?3克、5克有多重呢?

  ★2袋食盐真的重是1千克吗?4千克有多重?

  ★1吨到底有多重?10吨有多重?……

  (二)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这个环节大胆放给孩子,通过预习有部分孩子一定知道怎么解决。老师适当进行引导理解)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币真的大约重1克吗?★2袋盐真的重是1千克吗?

  1、称一称。学生用天平称来进行验证。(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及使用方法)

  2、掂一掂。1克、1千克的轻重。请你把1枚2分硬币(1克)和两袋食盐(1千克)分别放在两只手中掂一掂,感受轻重。

《千克的认识》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弹簧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2个好朋友,你们欢迎它们吗?谁能上来表示一下友好关系?

  2、出示小动物。

  3、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放在手中就能感觉到小狗重,小猫轻。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呢?

  5、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认识各式各样的秤。

  提问:用秤称的确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多媒体出示:电子秤

  磅秤

  天平

  台秤

  弹簧秤

  人体健康秤

  教师出示:人体健康秤和杆秤

  2、引入重量单位。

  提问:用秤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重量和长度一样都需要有单位,你们知道哪些重量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讲述:在称一般的物品有多重时,常用“千克”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和“千克”交个朋友。(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3、认识1千克

  (1)讲述:每组的'桌上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两袋盐,两袋盐就重1千克,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讲讲感觉。

  (3)提问:其实一千克的物品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们能举举例子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

  (5)场景设计:小狗小猫和我们一起去蔬菜瓜果市场看看,请你们称回1千克的物品。

  (6)学生活动。

  (7)学生汇报。

  (8)闭着眼睛,把小组内称好的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有多重。

  三、巩固

  1、估算

  (1)出示铅球: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的铅球大约重多少千克?

  提问:怎样才能猜得准?

  请同学掂一掂后再猜。

  当场称,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准。

  总结:应该怎样猜?(掂——猜——称)

  (2)选择身边的物品猜一猜。

  (3)学生活动并汇报。

  2、总结: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3、多媒体出示判断题。

  4、称体重,引出“克”。

  四、课后作业

  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大约几千克。

《千克的认识》教案12篇 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千克与克》教案 11篇 克与千克优秀教案

《千克和克》教案12篇(千克和克的教学设计)

《千克与克》教案11篇 千克和克第二课时教案

幼儿园小班户外安全教案7篇(小班户外安全安全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8篇 千克的认识教材分析

克、千克、吨教案11篇(克,千克,吨教案西师版)

有趣的关节教案9篇(有趣的关节教学反思)

暑假安全教案12篇(寒假安全教案)

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教案10篇(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内容教案)

《有趣的肥皂》教案6篇(幼儿园小班有趣的肥皂教案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