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3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案设计,以供参阅。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3
本课时是学习笔算的起始探索学习,经历探索、交流算理的过程形成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结合。围绕这样的目的,我准备了这节课。虽然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有些许的遗憾,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索,但通过参加这次说课、讲课也让我在思索后获益多多。
思索一: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的年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中,动手操作学数学,有利于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获得的自主构建,26+12就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利用小棒拼摆,计数器摆数,进而形成竖式模型。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实感悟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尽管课前预设到一年级孩子组织纪律会很乱,老师的课堂要求必须准确、到位、直接。但当孩子们手里拿到小棒,小棒的新奇往往大于老师的问题,以致耽误了时间,甚至个别孩子始终沉浸在小棒的乐趣中。因此,熟知一年级的学生兴奋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点。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的年龄特点,要及时操控课堂的进程,学生的兴趣一但调动起来,不能盲目的放手,抓住讨论的讨论点抛给学生。在放与收的过程中,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质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思索二:创设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设计时借助小朋友在大海边沙滩上捉螃蟹、捉小虾等富有情趣的赶海活动激起学生兴趣,这样就抓住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整理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当第二个学生直接问题,我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认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大,试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充分感知。正是在这个部分处理的过于拖沓,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设计既要体现层次感,又要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问题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明确这个环节本课时中所占的地位,要在时效性的基础上体现环节的针对性。
思索三:利用评价,调控课堂节奏
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的一颗星,这样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评价不但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调控课堂节奏的功效。
纵观本课时的教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探索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的,也让我对青岛版的新教材,对这群闪耀着灵动、充满着变异的一年级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可谓收获多多。
收获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现计算教学的价值
通过备课,研读教材,我明确了在第一学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处理主题图和情景,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首先通过具体情境——直观操作——自主建构,帮助学生建构竖式模型;其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尝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注重让学生经历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在提高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倡适度训练,加强基本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挖掘计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练习,一样可以精彩纷呈。
收获二: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良好的说、听、评、比等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课堂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试讲,到正式讲所用的都是别人的学生,两次次上课经历了两次不同的闪耀着灵动孩子、演绎了充满着变异课堂。从两位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技巧,使我对叶老的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从低年级培养了好的说、听、评、比习惯的养成,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开出艳丽的奇芭,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我们的计算教学也会变得魅力无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3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7篇(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2篇 口算两位数的加法课后反思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反思20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12篇(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优缺点改进措施)
★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2篇(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课后反思)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2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后反思)
★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1篇 两位数乘两位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