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教案12篇

时间:2024-02-27 15:0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整理与复习教案12篇,欢迎参阅。

整理与复习教案12篇

整理与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整理与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络。

  (二)知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络图吗?

  络图如下:

  3、根据归纳的知识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教学反思:

  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4

  教学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整理与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3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学生排法中:①排成两行的:;②差相等的;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

  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

  在本节课中,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复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课堂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整理与复习教案6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口诀表。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这样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已经整理过一次,所以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自主探索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计算试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

  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

  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八()七九()

  三七()四六()

  ()()二十七()()七十二

  ()()五十四()()二十四

  三八()九九()

  二六()六七()

  ()()三十五三四()

  ()()四十二

  【复习整理】

  1.整理乘法口诀

  (1)方法迁移准备。

  教师引导: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呢?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小组合作整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整理的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贴在一个大纸板上,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

  ②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展示出来,对有结构、摆放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

  ③动态显示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种整理方法:先出示“一一得一”,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地排在“一一得一”的下面,再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这样的排列方式排列出来,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④提问:请你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

  让学生算一算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是怎样算出来的,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

  (3)探索乘法口诀规律。

  ①教师引导:请你们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②引导学生集中交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或特征)。

  ③教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总结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

  ④让学生结合这张表的规律(或特征),在小组内互相背诵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课件显示水上芭蕾图,每幅图里有8个人,共有3幅这样的图。

  让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8×3=24或3×8=24口诀:三八二十四)

  提问:从这两道题的算式和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试题。

  (2)教师任意挑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巩固应用】

  1.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个学生将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并算出结果,直到算出的结果是一位数或一个数位上是0为止。如一个学生说:“63”,另一个学生则口算6×3=18→1×8=8。一个学生说:“56”,另一个学生则口算5×6=30。一个学生报了2个数以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进行。

  2.送信。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4、32、72、56、48等)的邮箱,贴在黑板上。

  教师说明:我们来玩玩送信游戏,好吗?请你们将手中信封上的算式算出得数后,贴在相应的邮箱下面。

  组织学生活动,最后还剩几封“信”没有送到邮箱。

  提问:你们手中的信为什么没有送出去?

  让学生明白这几道算式的积信箱上没有。

  3.()里最大的数能填几。

  教师出示下面的题:

  ()×4<2934>5×()

  7×()<30()×8<55

  60>()×9()×6<38

  教师分步引导学生:先思考在()里能填哪几个数?再让学生思考:所填的这些数中,谁最大就写在()里。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写出乘法口诀并整理。

  2.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3.乘法口诀的应用。

整理与复习教案7

  一、复习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二、复习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学生快速翻看课本第41~57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①口算乘法。

  ②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③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教师课件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一起回顾各小点的具体知识。

  二、知识应用

  (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1.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和笔算。(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组织学生小组中议一议题中的问题。(教师巡视并指导)

  (3)点名学生说一说。(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订正)

  (2)发现规律。

  ①师:计算第一排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的和,再分别计算出得数并比较积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计算,再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发现。

  ③教师小结:两个乘数的和一定时,两个乘数相差越小,它们的积越大,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积最大。(课件出示小结)

  (3)组织学生用第二排算式验证规律,并说一说。

  3.教学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点名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对回答不完整的,给予补充。

  (2)师:第一问有几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连乘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

  (3)第二问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疑问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问,点名说一说。(课件出示示例及答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xx

  第2题:256 289 324 484

  888 2640 20xx 774(竖式略)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5题。(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第4题:28×22×6=3696(个)或28×(22×6)=3696(个)

  第5题:1260÷7÷9=20(元)或1260÷(7×9)=20(元)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8×4×9=288(人)或8×(4×9)=288(人)

  (2)288÷6÷3=16(人)或288÷(6×3)=16(人)

  (3)答案不唯一,例如: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整理与复习教案8

  复习内容: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计算

  复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3、对前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教具准备:课件、宝物盒、智慧老人图片、色子、习题卷。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导入复习

  龙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符号妈妈有四个孩子,它们是两对双胞胎,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加、减、乘、除)本学期我们学得最多的是哪一对双胞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乘除计算进行和复习。

  课件:(出示6×8=48和27÷3=9)

  同学们还记得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乘数、乘数、积),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那除法算式呢?课件(被除数、除数、商)

  二、复习闯关

  (一)第一关:神机妙算(加、减、乘、除口算)

  1、请同学们计算第一关的口算题,时间为2分钟,能做多少做多少,要求在计算准确的基础上比速度。

  28÷7=7×8=27÷3=45+5=56÷8=32÷4=9×6=20÷4=35÷5=48+6=27÷3=9×4=40÷5=24-6=7×6=16÷4=18-3=36÷4=72÷8=54÷9=8×9=9×5=64÷8=20-4=

  2、汇报:

  (1)请同桌两人交换,听老师读答案,你来改对错并统计做对的题数。

  (2)课件:

  你觉得计算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同学的吗?

  你是使用什么方法算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课件:出示小提示

  同学们成功闯过了第一关,获得智慧老爷爷送出的'第一个宝盒。

  (二)第二关:智慧之门

  下面进入第二关,有信心获得更多的宝盒吗?

  课件: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6+6+6=()×()

  3+3+3+3+3+3+3=()×()

  10+10+10+10+10=()×()

  5×4=()+()+()+()

  3×7=()+()+()

  ()×()=2412=()×()

  7×()=56()×8=4845÷()=9()÷9=8

  汇报:

  (1)有哪道题目同学们觉得有困难的?

  (2)10+10+10+10+10=()×()这道该填什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3×7=()+()+()这题呢?

  ()÷9=8这题呢?

  同学们真棒,又可获得智慧老爷爷送出的两个宝盒了,下面要增加难度了,要加油哦!请看第三关。

  (三)第三关:造房小超人(看得数,写除法算式)

  你能写出商是6的除法算式吗?能写多少就写多少,看哪个小超人造的房子高。

  6

  汇报:

  课件出示:

  利用6的乘法口诀想:6×1=6,可以写出除法算式6÷1=6,同样:6×2=12也可以写出除法算式12÷2=6,如此类推。

  6×1=66÷1=6

  6×2=1212÷2=6

  6×3=1818÷3=6

  你也能照样子说几个吗?(生小组内说)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大家又可以获得两个宝盒了。

  下面我们来轻松轻松,玩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叫......

  (四)第四关:游戏--夺宝奇兵

  游戏要求:与飞行棋玩法类似,同桌两人合作,轮流掷骰子,掷到什么数就向前走几步,并算出该算式题答案,掷到0代表算原地的题目,同桌判断,算对就奖励往前一步,算错就后退两步。谁先到达终点,就可奖励一面红旗画在横线上,然后两人又从起点开始玩。(用一张游戏纸就可以了)

  汇报:

  1、有谁进入宝藏夺宝了?有两次进入的吗?......

  2、有没有觉得哪道题比较难算的?

  3、谁能说说这几道题该如何想?(课件一题一题出示)

  ()×2=4×()

  4×6=()×8

  3×()<20

  你能尝试解决这几题吗?

  5×()=4×()()×2=3×6

  3×3=()÷648÷8=()÷2

  4×()<286×()>32

  同学们真厉害,智慧老爷爷送出了最后一个宝物盒。你能猜到宝物盒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乘除要算准口诀是基本

  四、: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口算

  2、复习册内容

  (附游戏题目)

  耶!我进入宝藏啦!

  终点

  ()×2=4×()4×6=()×83×()<20

  35÷()=7

  8×6=7×()=2135÷7=

  9×7=()×8=24

  45+9=54÷6=63-9=()÷()=4

  ()×()=1248÷8=9+3=

  32÷()=821+3=45-5=

  9×8=()×9=6342÷7=

  ()÷()=68×8=

  起点

整理与复习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回顾并整理知识结构图,同桌交流后再进行补充整理。

  指名学生汇报展示,师生评价 。

  归纳整理

  1、归类总结,系统整理。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用连除解决问题

  2、复习指导。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那么每种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先回顾,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几十)和个位分别同一位数相乘,再将计算的结果加起来,例如:计算13×4。

  想:10×4=40,3×4=12,所以13×4=40+12=5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①笔算不进位乘法: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例如:计算32×13。

  ②笔算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同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一样,只是在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例如:计算78×26。

  (3)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在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说说这些积是怎样得到的?指名展示汇报。

  2、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3、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首先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并整理,分组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补充,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复习指导时,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整理与复习教案10

  一、教学内容:第63----65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这一活动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深化对各概念的理解。

  2、主要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的角度解决,并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直观图,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自己的体会,能简单地说明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回顾

  1、请学生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第三单元已经学完了,请你说一说你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或者是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知识?

  指名学生回答,随便说,说几条都可以。

  活动二:整理

  1、让学生仔细看教科书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的情况)

  2、同位交流,检查是否有知识点的遗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并选出整理的最好的作为小组发言的代表。

  活动三:全班交流

  请小组代表汇报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每汇报一个知识点都要说出具体的内容或者计算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

  分数意义的再认识

  分数的分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约分、通分

  (针对学生的汇报的情况,请小组之间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注意事项)

  活动四:巩固练习

  针对理论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作相应的练习题(“练一练”第1至7题)进行巩固与扩展知识面。

  指名说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全班交流。

  活动四:深化练习

  1、学生动手剪一些长方形纸片,要求:长:6厘米,宽:4厘米。

  2、学生拼,试一试需要几张这样的纸片。

  3、全班交流拼的结果。

  活动六:课堂评价

  1、同位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2、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以及对自己表现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8—11题

  要求:独立解决。

整理与复习教案11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口算。

  (1)让学生口算出结果。

  (2)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第101页“和复习”的第1题。

  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再计算下面各题。

  (1)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教师巡视、辅导

  二、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课本第101页“和复习”的第2题。

  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

  (2)学生自己计算。

  (3):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2.课本第101页“和复习”的第3题。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让学生自己完成。

  (2)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

  (3):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1)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

整理与复习教案1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

  2、 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3、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4、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1、 回顾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

  2、 整理和复习

  (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

  (2)分类复习

  ①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指名上台板演。

  校对时提问: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

  ③改错。

  3、 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课件分步出示

  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如果条件换成“小鸡比母鸡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小组讨论。

  4、 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整理与复习教案12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6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4篇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补充和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4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案4篇

语文复习课教案11篇

五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复习7以内的数教案12篇 幼儿园中班7以内的数

《复习5以内的数》教案9篇 五以内的数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12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