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范文11篇 教案设计正文

时间:2024-03-11 13:5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案设计范文11篇 教案设计正文,以供参考。

教案设计范文11篇 教案设计正文

教案设计范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2、板书:看菊花。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练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点名朗读。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略)

  4)齐读。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6、自读,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交流。

  三、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

  2、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分段读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

  2)这段告诉我们是什么时候?有谁?

  3)指导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

  2)“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这句话讲了什么?齐读。

  3)看图。菊花怎样好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4)课文中哪句话是具体写菊花好看的?

  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分析

  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找出人们舍不得离去的另一个原因。

  2)课文是怎样写菊花不怕冷的呢?

  3)指导读。用亲切的语气,速度慢些,齐读。

  4、背诵二、三自然段。

  看图连起来背诵,不记得的可以看书。

  配乐,指名背。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

  2)“更好看”是什么意思?

  3)“我”为什么会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三、总结课文

教案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海底世界内容的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网访问有关旅游、科普网站或专题摄影网站,下载反映与课文相关的海底景观(动物、植物、地貌、矿藏等)图片,以备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展示。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选择录像带或光盘教学。

  2、学生课前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标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读书、上网、到海洋馆参观等,了解有关海洋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揭示课题

  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读读生字和新词——特别是小黑板上的这些字(小黑板或投影)有的要注意读音,有的要想想怎样更快更好地记住这些字。

  (2)反馈:

  读准平舌音“缩”(suō)、“梭”(suō);翘舌音“产”(chǎn)、“属”(shǔ)

  “否”:不读“fǔ”,要读“fǒu”

  3、初读指导。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学生再把感到难读的句子读通。

  (3)听读全文,初步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听配乐的课文朗读,一边听一边想想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4)听了课文的朗读录音,同学们说说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5)自己再读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有趣、奇异、物产丰富……?一边读一边画出来。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连续安排了四次读书,每一次读的要求不一样,但有着内在联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学生,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文贵自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交流记字的方法。(“旅”和“族”“旋”的字形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是要注意左窄右宽。教师重点范写“缩”,提醒学生除了注意要遵循“左窄右宽”的原则外,还要注意右半部的比例,“宿”字要写紧凑,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钢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四、练习

  1、继续完成《习字帖》上所有生字词的描红临写。

  2、比较组词。

  枉()机()旅()底()功()

  旺()肌()族()低()攻()

  汪()饥()旋()抵()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课后习题3)

  2、学生互查,自己订正。

  三、精读课文

  1、说说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有趣、奇异、物产丰富……?把画出来的语句和同座交流,好好读一读。

  2、全班交流: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哪里读出来的?

  [点评:在“精读课文”环节中,从学生的学出发,以“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自悟。]

  预案一:奇异、有趣

  (1)海底的声音

  “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波涛澎湃”是波浪很大,互相撞击的意思;“宁静”是非常安宁,平静的意思。从海底和海上景色的差异,可以看出大海深处景色真是很特别,很不平常,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窃窃私语”是指动物在宁静在的海底发出的各种声音,像许多人私下声说话。这正是海底奇异之处,也是物产的表现。而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一种动物在不同时候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时多么有趣。)

  学一学海底那些轻微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学生轻轻地模仿“嗡嗡”……再抓住“窃窃私语”这个词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海底动物的活动

  动物的这些活动方式奇异在那儿?(有慢有快,有进有退,有动有不动。)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对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呢?读过之后,可以四人一小组交流交流。

  交流: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

  【片段实录】

  师: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你最感兴趣呢?读一读。

  生1:我对梭子鱼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我抓住“几十公里”、“比……还快”来读出梭子鱼前进的速度非常快。(生读)

  生2:我想读一读海参的爬行(生读),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出海参它那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在一点一点挪动的样子,很可爱。

  生3:我觉得贝类的活动方式也很有趣,它们巴在轮船的底下旅行,自己不费一点劲。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有关贝类活动的语句)

  师:他读得怎样呢?

  生:我觉得他“免费”这个词读得好,让人听了似乎能看到这些贝类悠闲自得地跟着轮船旅行的样子。

  生:我建议他读的时候还应该突出“巴”这个字。“巴”就是紧紧地贴在轮船上,这就写出了贝类很聪明,借助轮船的力量前进。

  师:你真是他的“一字之师”,就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4: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也与众不同,别的动物都是朝前游,而他们却是向前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而且是迅速后退,很特别,我很想读一读。

  ……

  [点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悟,在读中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看到形形色色的海底动物各自富有特色的活动方式,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惊喜的。]

  (3)海底植物的差异

  海底植物的色彩多样以及形态的各不相同向我们呈现出海底世界又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预案二:物产丰富

  (1)海底动物、植物种类的丰富。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

  补充阅读:

  海底大量的石油和镍、锶、钴等稀有金属矿藏,能改变我们对地球以及生命演化观念的科学发现;还有,从深海细菌、矿物和鱼类中能提炼出对付人类疾病的奇特的新药物。使科学家们倍感惊奇的是在这些深海热流孔附近竟繁殖着大量海底微生物,以及长达2.3尺长的蚯蚓、餐盘大小的蛤蛎贻贝和一种奇异的红皮肤蓝眼睛的鱼类。

  3、品读欣赏。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听了他们的朗读,在海底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3)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1、课文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

  2、这里有一首小诗,谁来读一读,出示:

  陆地有山,海底也有山。海底的山也像陆地一样连成片。

  海底山上也长树,一簇一簇的叶珊瑚;海底山上也长草,海草随着水流摇啊摇。

  海底树上有鸟儿,五颜六色飞不高。海底鸟儿不生蛋,可它们也在现瑚树上做鸟巢。

  海底还有海狮、海马和海豹,可它们从来不打架,大家相处很友好。

  海底有山,海底也有城市。海底的城市就像一幅画,就像一首诗。

  3、现在,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吗?

  五、课堂小结及课外延伸

  1、师生交流:

  (1)海底景色的图片集。

  (2)有关海底知识的文字资料。

  (3)相关海底的网站推荐。

  (把你喜欢的资料收集到你的文件夹里)

  2、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和宝藏来等你们这些未来的勘探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3、课后作业:分组设计“海底世界”展览。每个展厅安排一个解说员,也可以轮流说说看,谁的解说最精彩。

  教学随笔:

  20xx年颁布的新课标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性化阅读呢?在此,以《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以说明:第一,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因此,在教学中提出“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样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强烈的阅读感受来领悟海底世界的奇异与斑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第二,鼓励学生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于是,在教学中对于“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一问,不必拘泥于课文中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只要是学生的切实阅读感受都可以,并牢牢抓住这种个人体验展开阅读教学,做到以人为本。第三,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我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关海洋知识的书籍,还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同时,努力加大课堂内的阅读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补充《到深海去》(节选)和《海底世界》(诗歌)两篇短小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

教案设计范文3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第一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 是“朗读、不添字、不漏字”。课文是由一幅插图和一首短诗组成。插图上画的是一位小女孩擦完桌子正回头向看着她的小花猫说话。小女孩说的什么话呢?就是课文中的一段话,共两句:“是我扫的地,是我擦的桌。要是妈妈来问你,小花猫,你可不要说。”

  课文中有7个生字,通过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看图学一段话。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看懂图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体会劳动光荣、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做好事不留名的教育,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 的始终。

  教学的难点是:小女孩在家扫地、擦桌,并以此为光荣,但她为什么还要嘱咐小花猫不要告诉妈妈呢?既然不要告诉妈妈,又为什么要告诉小花猫呢?学生理解上述内容后,课文的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2.学会本课7个生字、7个新词,认识新的偏旁部首:西、土。理解词意。

  3.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内容。通过看图,学习句子,进行字词教学。第二教时:复习字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教学主要步骤】

  一、结合看图提问,引出课题。

  课题中有两个生字,一个是“可”,一个是“要”。“可”的意思比较抽象,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可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按“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回头一看,哟!小花猫正抬头看着她呢!她想我可要提醒小花猫,提醒它什么?”再板书课题“你可不要说”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可”的含义,可通过朗读体会“可”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二、板书课题,指导看图

  使学生懂得小女孩正在擦桌子,小花猫专心地看着,小女孩对小花猫说悄悄话,要它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是自己做的好事,用商量、亲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句意模仿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可”与“歌”进行比较,学习“要”这个生字时,结合认识“西”这个部首。

  三、看图、听录音,继续学习生字新词

  如让学生带头“小女孩叫小花猫不要说什么事?”这一问题边看图边听录音。理解小女孩在家里主动“扫地”“擦桌”,而不要小花猫说出来。然后重点学习这四个生字。学习“地”时,结合认识“土”(提土旁),学习“擦”字,重点突出“祭”的上半部分。“”,用多种形式进行书写。

  四、朗读指导

  朗读时,注意不添字,不漏字,并引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来读。处理好朗读节奏和重音:“是我 扫的地,/是我 擦的桌。/要是妈妈来问你,/小花猫 你可不要说!”

  在反复朗读,体会出句意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小女孩叫小花猫不要说自己做的事?”从而明白道理。

  五、体会语感

  同一个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课后练习“1.朗读,不添字、不漏字”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在会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要学生说说两句句子有什么不同,再通过读来加深认识。

  六、辨析词义。

  “要”和“要是”在学生口语中是常用的词。本课课后练习4是让学生通过“选词填空”来初步体会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并非要学生说出两者之间的严格区别。如:“要”这个词是表示自己的愿望、想法,或做一件事必须注意的。如:

  “我(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先扫地,后擦桌子。”而“要是”这个词是表示对情况、对事情的一种假设。如:“(要是)我不会写这个字,就去问老师。”“(要是)你不喜欢跳舞,就唱一首歌。”

教案设计范文4

  一、教学内容(课题或章节内容):小马过河

  二、教学目的的要求:

  1、学会生存,理解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连蹦带跳,昨天、试试”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说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六、教学过程:(含教法及要求)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板书课题)

  二、1、朗读课文,请开课本,对照拼音朗读课,读准字音,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对照拼音,自学课文。

  3、指名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

  三、再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对照拼音,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灾车朗读生字。

  3、去掉生字卡片上的读音,认读生字。

  4、课件投影出示本课的词语,学生认读。

  “马棚、一匹马、做事、麦子、驮到、磨坊、一条小河、伯伯、淹花、昨天、叹气、亲切、试试、深度”

  5、把生字、新词带入课文,认真朗读。

  四、小组学习、分享识字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

  2、汇报识字的方法:

  (1)熟字相加:木+朋=棚,土+刀=切,口+又=叹

  (2)熟字加偏旁:故+亻=做

  (3)师和生一起玩猜字游戏。师指字,生猜字。

  五、开展朗读比赛

  分组练习,展开比赛,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洪亮。

  六、课入文章,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至第六自然段

  1、(出示基本和小马图),生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

  2、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3、(课件出示松鼠和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4、拓展思维: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板书展疑。

  2、找出不董的词语。

  (1)难为情——准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么读?

  (2)亲切——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3、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浅?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谁说得对?

  回答:因为老牛( ),所以它说( )。

  在为松鼠( ),所以它说( )。

  4、拓展思维:楣如有一头大家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它们来问你,你该怎么样回答?

  (三)自读第八自然段

  1、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想是什么意思。

  2、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

  3、小马蹚过河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板书:不深不浅)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情况不一样?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学完课文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亲自做)。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案设计范文5

  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已认识了中国国旗,但仅仅了解中国的国旗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收集各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小朋友家里买了世界地图,有的买了插国旗的玩具,有的在书店找到了《世界国旗地图册》,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下载了许多彩色的国旗,通过收集国旗,孩子渐渐对国家、对七大洲、对地球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这样一节关于地球的活动产生了,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国旗→国家→七大洲→陆地(海洋)→地球这样一种从属关系。

  一、活动的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大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世界上一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

  (二)物质材料准备:

  1、环境准备:主题墙面:《世界各国国旗》;幼儿绘画涂色作品《各国国旗》;教室里悬挂各国国旗卡片。

  2、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图;PP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盘子;水;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国旗插件。

  三、教学过程:

  (一)、运用中国国旗引出话题:

  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里见到的?

  2、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挂国旗?是什么意思?(国旗代表国家)

  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

  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地球的概况。

  1、出示立体世界地图,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七大洲)

  3、

  (三)、认识七大洲,知道七大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

  1、演示PP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幼儿理解七大洲与地球的关系。(七大洲从属于陆

  地,陆地从属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子,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家亲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个孩

  子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首先分开,然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然后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

  孩子——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

  2、看后提问:地球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尝试说说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启发幼儿运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子和海洋,并将小国旗插件放入正确的洲

  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火山等),尝试用橡皮泥表示。

  四、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活动设计层次强、内容新。但由于时间仓促、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关于国家和七大洲的关系太难,幼儿无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盐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湿、粘手不易操作。

  三:PPT制作的太死板,不够生动,应进行修改,加上声音效果。

教案设计范文6

  一、教材分析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本文以“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为例,接上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只有真正感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象什么”用心感受自己的生命,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设计思路和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阅读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

  1、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教案设计范文7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

  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 (2)喧哗 (3)谴责 (4)作崇

  (铭刻) (吵闹) (责备) (捣乱、捣鬼)

  3、成语填空。

  大()大() ()手()脚 无可()()

  ()之不() 不()()举 归()到()

  不()而() 不()入()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适当造句。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 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

教案设计范文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学习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学习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质疑导学法、阅读领悟法、讨论交流法、口语表达法、合作探究法。

  学前准备:

  收集了解战国背景资料(重点收集齐、赵、魏),了解三十六计,熟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并组 词,理解词语、成语意思。

  学习动机的激发设计:

  1、讲述三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三十六计》的兴趣。

  2、展示收集的《三十六计》激发学生对军事文化、兵法韬略兴趣。

  3、利用课文中的成语讲《围魏救赵》故事,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

  导 学 过 程:

  一、 激趣导入

  师讲述:汉代末年,王允除董卓。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王允在除掉董卓时用了哪些计谋?

  生回答:(连环计、美人计、离间计)

  师:《三十六计》计谋中,你知道哪些计谋呢?

  生回答:(苦肉计、走为上计、空城计、金蝉脱壳计)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六计》之二《围魏救赵》。(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围魏救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谁围魏救赵?为什么要救赵国呢?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小声地读读课文,首先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三、 汇报学习结果并研读课文

  1、 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导:同学们,你们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谁来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越少越好)或者用图画出他们的关系,然后说说呢?

  学生:(讲)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最终成功解救。

  2、 齐国为什么要救赵?

  导:我刚才听到位同学说齐国要救赵国,这不是齐威王没事找事干吗?

  学生否定,抓住魏国强大,灭赵,乘胜追击,危及齐国,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危,所以要救赵来回答。

  师:那是非救不可了。

  3、 齐国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

  (1)商议救赵

  导:我现在就是齐威王,我现在要从在坐的大将中选一位作大将军带兵去救赵,如果你被选中了,你打算怎样去救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导:我们还是去看看齐国的两位真正的大将是怎样商议救赵的。(出示幻灯片,同桌分角色对话,然后抽一组展示)

  导: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田忌主张 孙膑认为

  导: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些?另一位呢?说说你的理由。

  (2)救赵

  导:既然孙膑的计划这么高明,那他们又是如何实施这些计划的呢?效果怎样呢?快速地读读课文的9-14自然段,完成表格。

  学生展示。

  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魏军在攻打赵国时与回魏国时有什么变化?

  学生结合第1和第 12自然段回答。

  4、 结果。

  导:魏军在撤退中到了这种地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学生:埋伏、失败。

  5、 理解围魏救赵

  导:是啊!这一切都在孙膑的运筹之中,可见孙膑足智多谋。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围魏救赵的战术,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攻打进攻之敌的后方,迫使进攻之敌撤退。

  四、 拓展延伸

  1、 课文上中有很多的成语,能用些成语给同学们讲讲《围魏救赵》的故事吗?

  2、 能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曾经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或者看过的电影、电视、故事中使用了哪些计谋吗?

教案设计范文9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中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入选课文后对原文略有改动,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到这个生活世界的美。

  设计思路

  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这一线索为主,抓住“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原来世界这么美丽!“世界多美呀!”这三句话,创设情景,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在此过程中穿插另一条线索,即小鸡的孵化过程,抓住睡、醒、啄、撑、叫、站等一系列动作,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理解。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风光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这个世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读一读,读出三个句子的不同的语气

  世界美。

  世界多美。

  世界多美呀!

  (2)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

  (2)检查交流

  3、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认识动词:蹲、孵、睡、醒、看见 想

  质疑:小鸡想,世界都是黄色的啊!

  (2)细读第二段

  认识动词:啄

  学习句式:他看见天空是蓝蓝的,树木是绿绿的,小河是清清的。

  (3)细读三、四自然段

  认识动词:撑、叫、站、说

  欣赏图片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蛋壳里出来的小鸡,你会说什么?

  4、巩固字词

教案设计范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 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

  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 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谈话:我们来看看羊博士是怎么涂的?(多媒体显示结果)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不同的分法。

  10 10 10

  ∕ \ ∕ \ ∕ \

  □ □ □ □ □ □

  10 10

  ∕ \ ∕ \

  □ □ □ □

  看到10的这五种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另外的四种分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你认为10的分与合只要记几个?(5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看,春天到了,草地上的数字花都开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呢?哪位小朋友说得正确,春姑娘将送给他两朵花,祝他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练武场:(照例题填空。)

  3和(7)合起来是10;

  6和( )合起来是10;

  5和( )合起来是10;

  9和( )合起来是10。

  2.打扑克牌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出牌,一个出,一个对,可以把“A”看成1,两张牌上的数要合成10。

  教师先与一位学生合作示范,再让同桌小朋友合作玩牌, (1)左边小朋友从1~9依次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 10,结束后对调进行;(2)左边小朋友任意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10,结束后对调进行。

  [评析: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给了学生又一次合作的机会。结束后对调练习,加快了同桌小朋友之间对牌的准确性与反应速度,有很强的挑战性。]

  让小朋友说一说感受。

  3.谈话:小朋友们看看,什么过来了?(多媒体演示:课本 35页“想想做做”第二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火车头上的数是几?(10)你发现第一节车厢上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合起来是10)这辆火车是留给小朋友去北京看长城的,现在,只有将每节车厢上的两个数合成10火车才会开起来,大家想让火车开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又对又快,其他小组的同学都是小裁判。

  做个大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5和5合起来是10。………………………( )

  (2)10可以分成9和1。………………………( )

  (3)10可以分成1和0。………………………( )

  (4)10可以分成8和2;8和2合起来是10。…( )

  4.手指游戏。要求学生出的手指数要和老师出的手指数合成10,先师生对出,再学生之间自由练习。

  派兵谴将:(把合起来是10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5.说数抢答。讲清游戏规则:四人一组,每人任意说数,其余三人抢答,并与其合成10,一组结束后对调进行。

  竞技广场:(老师说数,小朋友抢答出一个数与其合成10)

  1—( ) 3—( ) 5—( ) 7—( ) 9—( )

  2—( ) 4—( ) 6—( ) 8—( ) ( )—7

  ( )—5 ( )—4 ( )—8 ( )—1 ( )—3

  [评析:练习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几轮分层次练习下来,来到“竞技广场”,学生的计算速度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既注重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聪明的小朋友,现在你该知道我的10个宝宝怎样分成两部分了吧,欢迎你下次再来我们果园玩,小朋友们,再见。”

  四、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们玩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同桌小朋友相互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总评:本节课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在学生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案设计范文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要讲的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结构和组分,以及它作为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生命系统开放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它是本学段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学课本则为学生提供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

  2)尝试探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教师讲授、总结归纳与比较法相结合

  2)训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养成勇于质疑合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二、说教法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笔记本、书

  2.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法、自读课本、观察法、讲授法

  3.重难点突破:

  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通过自读课本大致建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再辅以教师的讲授点拨,细化知识结构,突破思维误区和难点。

  三、学法指导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自读课本回答教师提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1)复习初中所学光合作用概念,同时板书光合作用概念式

  2)问:能不能从该式看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生答:不能)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4)演示光合作用的总过程动画,得出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新课进行

  1)光反应

  ①观察光合作用课件

  ②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照课件自读课本光反应的相应内容

  ③师生以课件为载体共同完成光反应过程学习

  ④总结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暗反应[同光反应]

  3)幻灯片出示光反应、暗反应比较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该表

  3.课堂小结

  1)总结光合作用实质

  2)拓展得出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并分析各条件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有何影响

  4.练习

  幻灯片出示选择填空,由学生完成

  5.作业布置

  完成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表

  6.板书设计

教案设计范文11篇 教案设计正文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妈妈过生日教案6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妈妈过生日反思

《给妈妈过生日》小班语言教案3篇(给妈妈过生日小班设计意图)

小班《妈妈过生日》教案12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过生日

小班教案:妈妈过生日12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过生日

语文教案精品7篇(语文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语文教案3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中班音乐教案:母鸡孵蛋3篇 母鸡孵蛋音乐反思

小班游戏小兔子拔萝卜教案3篇(幼儿园游戏小兔拔萝卜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范文6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案2课时)

《月亮湾》教案12篇(月亮湾小岛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