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12篇 思想品德说课教案

时间:2024-03-27 10: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思想品德》说课稿12篇 思想品德说课教案,欢迎参阅。

《思想品德》说课稿12篇 思想品德说课教案

《思想品德》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课标内容】

  《环境被破坏》是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哭泣的自然》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资源在枯竭》一课,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资源的大量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哭泣的自然》这一课。本节课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是第二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正确分析资源、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以及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让让学生把关注自然与环境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二、说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同时,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又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偏差。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意识,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充分认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好处与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危害,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培育爱心,珍惜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大自然,确立一个积极的、正确的环境观。

  如果问昔日的青山、绿草如今为什么成为了茫茫的戈壁?学生也许会迅速地想到植被的破坏、滥砍滥伐等行为,而对于经济的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却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认知。

  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以及中国未来经济和环境的协调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保护环境。

  三、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基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设计“启思园”、“看事例想办法”等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说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5分钟)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短片和图片展示一下,学生能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然后再接着播放一些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 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努力做到既紧凑又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本部分课文首先呈现了民歌《敕勒川》,给大家展示了一幅水丰草美牛羊壮的草原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奠定情感基础。用较大的笔墨描绘自然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愉悦。通过大量的反映美丽大自然的文章、图片和录像资料,来强化学生向往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今日的草原以及教科书上呈现的今日的'太湖等遭受到污染、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再让学生调查家乡环境污染的情况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可怕的后果。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挖掘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最后让学生思考:除了教科书中介绍的土壤、空气、水的污染,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污染?面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类应该怎么做?这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突出教材的重点,具体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选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具体说来是按以下环节进行的:美丽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把课堂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堂训练(具体行动):(5分钟)学到的知识就要会用,爱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马上行动。通过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保护环境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六、说板书设计

  美丽大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教学、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毕竟是一种范本,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学生只看图片和录像,不看书也不做笔记,有的学生甚至不带课本,以至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我们老师深深反思。

《思想品德》说课稿2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二节。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导入,进而谈及人,引导学生探寻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然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明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

  活动一:猜测与思考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片(标上序号),请四名学生并叫他们在小纸片写上“知识就是力量”,之后收上来,再叫两名同学(班长、课代表)上来辨认。看其的字迹是否相同。

  教师:你认出这个是哪位同学的笔迹吗?

  学生1:好象是张三的。

  教师:难道你就不能肯定吗?

  学生2:不!是李四的。

  学生1:不可能的,就是张三的。

  教师:这就是李四的。好,两位同学请下去。

  教师:不管这两位同学是谁判断正确,是谁判断错误,至少都说明了四位同学的笔迹是完全不相同的,判断正确就是因为四位同学的笔迹不相同并且熟悉他们的笔迹;判断错误的也是因为四位同学的笔迹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四位同学的笔迹完全一样那么判断错误的那位同学就可以判断正确了,因为可以随便说。

  (一些重大发明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二:观察与比较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树叶标本。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学生采集的叶子,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

  学生:虽然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但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通过观察、比较始终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叶子。先收集“相同”然后再找不同的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通过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地说明世界上是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生命的道理。)

  活动三:探究与创新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正因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人类独特的本领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人类具有思维与智慧是一切生命的独特之处。

  教师: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智慧的诗句。(分组展开竞赛)

  学生:“虽然没有鸟的羽翼

  学生: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

  学生: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

  学生: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

  学生: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伐,人也能日行千里;

  学生: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学生: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

  ………

  (这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活动四:体味与设计: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教师: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1:一样,从学前班到小学然后到初中。

  学生2:不一样。在各个学习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还有其他如:兴趣、爱好、指纹等。

  教师: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呢?

  学生1:没有想过。

  学生2:想过,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样的,今后从事的职业也会有区别的。所以我要刻苦学习考取理想的高中,还要考理想的大学等。

  …………

  教师: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

  学生:(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设计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爱好、特长,但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国家的有力建设者。”

《思想品德》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背景: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初期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较为安逸的物质生活,不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感动“欲求不满”,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忽视了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价值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见,这课时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和支撑点,学生只有真正地感悟到快乐的真谛,他们才有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有可能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才会让挫折与失败成为他们人生的财富与进步的阶梯。这样,才有可能让本单元的主题——“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得以凸显和突破。因此本课题无论是在第一个单元还是在全册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及当代学生及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并懂得珍惜生活。

  3、能领悟到“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

  教学重点: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教具准备:快乐树、快乐调查表、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

  (1)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学法引导:

  (1)“情感体验法”;

  (2)小组合作法。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流程图:

  课前互动—体验快乐 导入新课—寻找快乐 凸显重点—创造快乐 突破难点—感悟快乐 走向生活

  2、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这个课前互动,主要是让孩子们说一句话“今天,我(心情怎样?),因为 。”如: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站在这儿,跟同学们渡过愉快的四十分钟!以这样的两三句样句,让孩子们对自己今天的心情做个“定位”,为这节课的成效检验打下基础。

  【活动一】: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活动要求: “快乐”地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想想以往那些妙趣横生的画面,你感受到“谁”是快乐的呢?它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活动说明:快乐是因人而异的,各地各人的快乐感受都不一样,为此通过这部举国上下都喜闻乐见的卡通片,来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快乐情愫。)

  (互动说明: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快乐价值”进行导向,让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对小羊们和大灰狼们的快乐有一个更概念性的认识。)

  小结:它们太快乐了!因为快乐,所以它们健康;因为快乐,所以它们自信、聪明;因为快乐……快乐的好处太多了!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快乐!(板书:生活中的。提醒学生“活字怎么写?”)(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孩子们很形象地感受到:生活就要“活得”这样“快乐”!)

  【活动二】: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要求:在小组内交流课前完成的“快乐调查表”。

  (活动说明:本堂课的“快乐大寻找”,主要是通过“快乐调查表”来完成,分“自己”“家人”“其他人”三类人调查完成,从最熟悉的自己到身边的家人再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他人进行,使得孩子对不同类别人的快乐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这里主要是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完成“快乐是什么”的初步认识。)

  (互动说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个人快乐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领悟到各种各样的快乐,如:“君子之乐”“成功之乐”“集体之乐”……)

  小结:通过刚才的“快乐大寻找”活动,我们发现,快乐在哪儿呢?

  过渡:对,快乐在生活中!其实,快乐其实很简单!我们都享受过!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它就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大家的身边!它就像一朵朵快乐的“浪花”跳跃在我们生活的浪潮中!(板画:五线谱和跳跃的音符)

  (活动说明:至此,孩子们对“快乐是什么”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完成了。但针对“学生总是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的教学背景,授者决定采用对比式的“情感体验法”——即出现一组组战争或自然灾害的苦难画面,再辅以忧伤的旋律,再给予简要的文字说明,创设一个对比式的情景,让学生静心思考,引起一丝丝的震撼……)

  而后,让孩子们带着“珍惜生活”的这份感慨,进入下一个环节——“快乐大拼搏”的学习。

  【活动三】:创造快乐,延续幸福生活。

  活动要求:小组讨论“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让家人、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说明:这个活动,还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还是结合前面“快乐调查表”中的三类人——自己、家人和他人来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互动说明:因为有前面“快乐大寻找”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都懂得说“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让自己、家人和老师更快乐”或“要多帮助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等。那么为了让教材中的难点得以实实在在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表完意见后,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资料补充,来说明“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

  (活动说明:在这样的引导下,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学生懂得了“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但本人认为,本活动的落脚点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应该给“创造出来的快乐一个更为宽容的概念”,那就是不管你创造了怎样的快乐,只要你努力了,那么这份快乐就能像水滴一样,激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为此,我又采用“情境体验法”——公益广告,让学生去体会这一份份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点燃人类的“向善本性”的快乐……)

  小结: “快乐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大家的心中”!!(粘贴板画)。

  【活动四】:感悟快乐,展望未来生活。

  活动要求:制作“快乐树”。

  1、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心语卡”上记录下各自的快乐感受;2、这种感受可以是一张笑脸,一双迷人的眼睛,也可以是一幅幅快乐的绘画小作品,也可以是一句关于快乐感受的小句子,如“快乐就像妈妈的怀抱,让人温暖”等(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想的)。

  (活动说明:制作“快乐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想起今天的这份“快乐”,记住这份“快乐的涟漪”)

  (互动说明:教师在学生静心感悟并完成“快乐卡”后,可以请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在全班范围内以诵读或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将自己的作品及时地悬挂在“快乐树”上。)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短短的40分钟就要快乐地溜走了。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论是你,还是我,咱们都要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去寻找、去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如歌”般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希望这棵珍贵的“快乐树”能快乐地伴随同学们度过每一天!

《思想品德》说课稿4

  知识结构

  一、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给未来插上翅膀

  【活动一】概述自己的理想(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的方面)

  学业:我希望能考取省级示范高中,为跨入名牌大学打好基础。

  事业:我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世界500”强的一名老总。

  家庭: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休闲:希望长大以后,能经常到健身房去健身或打保玲球等活动。

  自我成长: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人生?

  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人生就是立足于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

  【活动二】O在确定报考研究生以前,小张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答:在轻松中度过,无忧无虑。

  O面对别人的嘲笑,小张为什么能够一笑置之?

  答:因为他有了理想,确立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对自己的行动充满信心和希望,不在乎周围和他人的看法。

  O在确定了报考研究生的目标后,小张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牺牲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时间,刻苦努力,每天都有计划和安排,生活有条不紊、有序地进行。

  (2)、理想的作用

  ①、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

  ②、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通向理想之路

  【活动三】O你对他们的理想有什么看法?

  答:切合实际(或不切合实际)。

  O你认为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答:能(或不能)。

  因为:

  A、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B、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

  (1)、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2)、如何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活动四】O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李静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

  A、没有做节目的经验,学历不高。

  B、缺少儿童心理和教育艺术等专业知识。

  O她能够战胜困难,靠的是什么?

  答;树立了理想,确立了人生目标,疾苦奋斗,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O李静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她还需要做些什么?

  答:

  A、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自身的能力;

  B、具有一种不屈不扰、坚持不懈的精神;

  C、虚心谨慎等等。

  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这个规划还要尽可能具体,可以按时间远近、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努力,理想就不会仅仅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活动五】O如果杨振宁不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

  答:可能事倍功半,一无所成。

  ②、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

  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有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

  ③、通向理想的道路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思想品德》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是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2、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3、知道与不同名字的人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能力目标:

  1、辨别基本礼仪要求的能力。

  2、在不同情境中践行交往礼仪的能力。

  3、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礼仪要求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

  2、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二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本册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如何与父母交往、如何与同学、教师交往、如何与不同文化北京的人交往,如何在网络中与他人交往。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为人处世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是根本。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文明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事实上,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方式,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做有道德的人,必然要求做有礼貌、懂礼仪的文明人。

  四、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礼仪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认识还很不全面,而礼仪又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和风采,因此这课的学习对于和社会接触越来越多的初二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而且具备了有目的的去Internet网上查资料的能力,可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和风细雨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展示南京四中学生的礼仪风采。(通过同学拍摄的图片和录像来展示)

  (设计意图:这些图片和录像来自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思自己的行为,顺利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设疑:

  A、阅读书P83关于小茅的案例,思考书中两个问题:

  1、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请指出其不合礼仪的地方。

  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B、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讲礼仪的人?

  归纳:

  1、如果不讲礼貌,会显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素养,不道德的人,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2、不讲礼貌还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差。

  3、一个人不讲礼仪,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影响到周围的人,他所在的集体,甚至他所在的`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讲解:礼仪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自主探究:在网页上浏览,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礼仪

  (一)、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使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1、称呼礼仪

  2、见面礼仪:

  3、书信布局上的礼仪:

  4、赠花礼仪:

  5、餐桌上的礼仪:

  6、……

  (二)、礼仪习俗

  A、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民族的根,我们应加倍珍视。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1、春节:

  2、元宵节

  3、端午节:

  4、中秋节:

  5、……

  B、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又有自己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请你通过浏览相应网页,了解它们各自的相关习俗。

  1、泼水节:

  2、火把节:

  3、四月八节:

  4、……

  归纳强调: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C、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接触到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很多外国人,为了更好的和世界接轨,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通过下列节日的一些风俗:

  1、圣诞节:

  2、感恩节:

  3、万圣节:

  4、……

  (设计意图:礼仪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信息量大,课上也没有充裕的时间逐条分析讲解,此环节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浏览相应的礼仪,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学习相应内容,有的放矢。)

  讨论版: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过圣诞节了,在过一个多月,中国的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但是,现在街面上,圣诞礼品是琳琅满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崇尚过“洋节”。对于此种现象,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你喜欢过“洋节”还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2、你了解春节的相关习俗吗?你对它的评价是什么?你了解感恩节的相关习俗吗?对于这个外国的节日,你又做何评价?仔细浏览春节和感恩节的相关介绍,思考这个问题。

  3、面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崇尚“洋节”,而忽略了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做何感想,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上网查找相应资料,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归纳: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来源、特殊的仪式和特别的意义,对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节日的相关习俗。节日也是一种文化,首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次,对于外国的文化,我们不能一概回避,也不能盲目接受,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设计意图:如何对待中外文化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问题,从日益临近的圣诞节入手,通过学生对待中外节日的态度,来引出讨论版的问题比较自然,比较贴近学生,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设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礼仪规范呢?请你浏览网页上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与此相对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馈练习:

  情境:

  上课:铃……上课了,小梅迅速回到座位,端端正正的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小明却依旧谈笑风生,还跟同座位说道:“看那个呆子,老师又没来,装给谁看啊!”

  中午:铃……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来到了食堂准备就餐。这时,就餐的队伍已经排得很长了,小梅非常守秩序的排队购饭,这时,小明神秘兮兮的拿着已经买好的饭来到小梅跟前:“怎么样,要不要我也帮你插队买一份啊!这样要排到什么时候啊!估计我都吃完了,你还没买到呢!”小梅答道:“谢谢!不用了,下次请你也排队买饭!”“笨蛋!”小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午休:小梅在认认真真的进行自习,而小明一边引吭高歌,一遍在校服上挥毫泼墨,进行着自己的即兴创作。小梅终于忍受不了了,说道:“你能不能安静点啊?”“你算老几啊!管得还真宽!要不要我也帮你画两笔啊?”……

  放学:天已经渐渐黑了,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停车场,准备拿车回家,小梅推着车子往校门口走,身边穿过一道黑影,随之而来她听到这样一句话:“傻子,我先走了,你慢慢推吧!”等她回过神来,人影已经不见了。哦,原来那是骑车冲出校门的小明……

  请根据以上情境,分小组讨论,情境中的主人公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他们做错在哪儿?(学生分组讨论,提交答案)

  (设计意图:这些情境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对它们非常熟悉,通过对这些情境的辨别、分析,可以让学生对照自身,反思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中学生的优雅风采。)

  小结: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当然,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有关不同交往形式的学习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主要是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而本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它是这一部分中的第一框,通过本框学习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合作的社会,理解竞争合作的内涵,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因此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但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学生竞争的概念模糊、竞争意识不良,彼此协作能力欠缺,与人交往合作意向欠缺,或唯我独尊,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是本课的落脚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竞争的利弊;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意义;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竞争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共享

  教学难点:正确养成新的竞争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情景教学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本着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特别设计了一连环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这样直接感知,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探究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了探究法,通过几个连环的故事情节,一步步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竞争观。讨论法,在以情景教学、探究法为主的前前提下穿插着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上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

  (二)、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几个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运用辩论、故事续写等形式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条件充许可播放多媒体龟兔赛跑故事

  (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集:龟兔赛跑故事

  大家都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哪个学生讲讲龟兔赛跑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教师引导:兔赛跑故事讲的是动物世界的一种竞争方式,社会学校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竞争?竞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进行一个辩论。

  学生活动一:辩论正方: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文:竞争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辩论探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认识竞争的利弊的双重性。)

  教师归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龟兔似的竞争,竞争利弊并存,龟兔竞争结果是以兔子的失败而告终,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第二集龟兔赛跑故事续写

  教师引导: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结果呢?

  乌龟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结果又会如何?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想龟兔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二: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结果可能会有很多可能,如比赛前的深夜里,乌龟把兔子的闹钟拨慢了三个小时,又如“兔子因为感冒,吃了感冒药后被查出含有兴奋药品,被取消冠军资格,所以乌龟成了第一。教师要善于引导,课前要有所准备,并要归纳总结,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教师补充:可能一、兔子因失败而倍感失望,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是轻敌导致的结果,于是兔子在选择比赛路线上动了心思:选择一些崎岖的山路,结果自然如兔子所愿。

  可能二、接下来,乌龟也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赛,并在比赛路线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到达终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河。兔子很快到了河边,却一筹莫展,最后,只能看着慢慢爬行到河边的乌龟游过河去,并赢得比赛的胜利。

  (这一环节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区别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良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学生活动三:讨论龟兔这样的赛跑是否公平?

  (此活动通过上述故事的续定为基础,教师要进一步点拨分析龟兔赛跑分别以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不遵循竞争规则方式来参与竞争,是不合竞争规则的,从而得出竞争要本着公平法则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些基本准则及竞争的目的)

  第三集龟兔赛跑新解

  教师讲解:龟兔还有什么样新的赛跑方式呢?在各自设计的比赛线路上取得胜利之后,兔子和乌龟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其竞争策略的不当,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在以后的赛跑中,在山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遇到河流时,则乌龟驮着兔子游过河。

  引导:龟兔赛跑采取了什么样的新的竞争分式?比赛结果与前面几次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升华让师生互动,体现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去感受、体悟,从而理解合作的意义,树立新的竞争观,从而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小结:本课通过连贯性的龟兔赛跑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新的竞争观:竞争不是简单的战胜竞争对手,更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为一时或一次胜利而为其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阻碍竞争对手前进而使自己获得胜利的做法,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反而会导致相互报复式的恶性竞争,从长期来看,参与竞争的都是失败者。实际上,竞争还意味着与自己和时间比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在竞争中,使自己的利益相关人都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赢得竞争:不仅获得期望的利益,还赢得利益相关人的尊重,从而为长期持续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收集体现新的竞争观的成功事例,用所学知识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想品德》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一课由…和…等几个板块组成,涉及知识点有…和…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四年级很多学生思想上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视还不够,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这给他们增加负担的“副课”,但也不难看出他们的求知

  欲与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及自主性也日趋强烈,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沿着熟悉课本、交流讨论、实践调查、感知升华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思路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谈话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导出课题,进行板书。

  (二)熟悉课本,了解各地情况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首先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展示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家乡情况

  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后,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进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四)课堂拓展

  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我设置了拓展环节,主要是…

  (五)课堂小结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上课没有学生的话,本环节不用)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8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这为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②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二) 能力目标:①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②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②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中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

  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设计“启思园”“听故事想办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

  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购物奖劵和手机中奖信息引入。

  2. 导学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按以下环节进行: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

  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签名活动:(5分钟)学了就要用到,说了就要做到。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6.板书设计: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七 说课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拟 采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变迁》。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变迁 》是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 单元第 一个框题。这一框题是九年级的开头课,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第一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教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教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教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社会生活变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将个人生活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知识与能力:

  通过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生活、生活方式三方面认识我们生活的变迁;在学教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观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首先阅读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四个活动和分小组讨论,在活动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知识要点。

  (三)学教的重、难点

  本着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学教重点和难点。

  学教重点: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重点的依据: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我们切实感受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富足。从市场的繁荣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都显示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后,才能去追求文化生活。

  学教难点: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难点的依据:文化生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学教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在学教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接下来我将进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基本上是14、15岁,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欲望;对生活的变化已有了一些零碎、感性的认知,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变迁缺少理性、全面、系统的认识。所以,在学教中要注意方法上的循序渐进和学教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 学教方法

  学教过程是一个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双边互动的过程。在学教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又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因此,我从学法和教法这两个方面来谈学教方法。我先来谈学法:

  (一)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学教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探究法、事例举证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教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九年级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学教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学教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根据学情分析、学法分析及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

  设计意图: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四个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分组讨论法

  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学教过程:

  四、学教过程

  在这节课的学教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2—3分钟)

  活动一:小小调查

  1、爷爷们有哪些学习工具?

  2、我们现在有哪些学习工具?

  设计意图:

  一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新知识。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三是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工具方面我们与爷爷辈的变化。

  (过渡)让学生们欣赏完四大件图片后感受到四大件的变化。

  2、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讲授新课:(35分钟)

  活动二:请你欣赏

  让学生欣赏两段视频----《60年记忆之穿在身上的历史》和《建国60年:饮食变化彰显生活步步高》。

  设计意图:

  让学生欣赏两段视频《60年记忆之穿在身上的历史》和《建国60年:饮食变化彰显生活步步高》。这两个短片展现的是60年以来的衣服和饮食的变化,看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从而得出本课的第一个结论即第一变。

  第一变(结论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过渡)让学生欣赏下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院与现代电影院图片

  活动三:快乐大家谈

  问题:为什么乡镇电影院会退出历史舞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以前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少,看电影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文化生活,有的甚至连这一唯一的文化生活都可能没有。而今天人们有了电视、电脑、vcd、dvd、家庭影院等等产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看电影的需求。从而回答上面的问题以及得出这节课的第二个结论即第二变。

  第二变(结论二):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过渡)欣赏图片:瑜伽、旅游、健身。

  设计意图:

  该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观察这六个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本课的第三个结论即第三变。

  第三变(结论三):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活动四:我的地盘我作主

  问题:请你设想未来22世纪我们的生活憧憬。

  (衣服、汽车、学校、房子、、、、、)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生活,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二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第一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变: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第三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六、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通过我们探究、学习已经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高楼鳞次比,乡村田园风景如画,高速公路车辆如织,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繁荣,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节节升腾的时代气息。

  七、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4分钟)

  师生共唱《越来越好》。

  八、备课反思

  备完这节课后,我的整体感觉还行。但是在一些方面还须改进。如活动三:快乐大家谈为什么乡镇电影院会退出历史舞台呢?这个问题还没有讲透讲深还须完善。

  最后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10

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第二个框题的内容,第八课的主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是教会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分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逐渐形成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抵制不良诱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中生的三观处于哺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对社会中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仍是不够,因此将能力目标定制为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加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的目标,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诱惑,尤其是要认清不良诱惑存在的危害。

  教学难点: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重点、难点的依据:学生只有了解身边不良诱惑的危害,才会有意识去避免不良诱惑的侵蚀。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发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尤其对身边的不良诱惑控制力度不够,因此在学会一定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

  四、学法

  我们的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对于本框题的存在的理论知识,学生还不清晰,所以只有通过一定的讲授法,才能使框题的理论观点更加细致化,让学生更易接受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会穿插讨论法,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让学生更完善更快捷地了解身边不良诱惑到底存在哪些危害,才能更加全面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六、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因此我对本框题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将会给学生讲述一名技巧运动员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分组竞赛和插入短暂的小品。采取分组竞赛的原因,是因为其一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的纪律,其二可以使全体的同学都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体性。关于小品是对电脑的诱惑,插入这个短暂的小品,是因为这个小品是较接近初中生的生活,许多的学生都面临着这个诱惑,更是有的学生因为抵制不住对电脑的诱惑而耽误了学习。因此对于这个小品,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各种诱惑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分钟)

  用音乐作为总结的开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轻松片刻,另一方面为我们的总结做铺垫。我会利用歌词来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拒绝不良诱惑,逐渐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五)课后组织:

  组织学生在课后填一份有关我的拒绝不良诱惑的计划实施表

  结束:各位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怎样与人相处》,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与人相处》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我了解自己了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男生与女生、我与集体交往的内容等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是一些与人交往的哲理,是以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每一个人踏上社会学会更好地生存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学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与人相处中的方式。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与同学、老师和他人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把握好与人相处中的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网上下载相关动画或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身边存在的一些有关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所出现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12

  本课围绕教学目的,贯彻知行结合的原则,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好父母“小帮手”的思想感情。

  通情达理是本课所追求的'目的之一。通过总结上节课《从小爱劳动》,导出:“一个勤劳的好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里也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做家务事”。这样不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热爱劳动”含义的认识。进而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学生自行得出为什么要学做家务事的道理。再结合谈自己父母既要为四化辛勤工作,又要关心自己健康成长,实在很辛苦的事例,激发孩子们要学做家务事,减轻父母负担的情感。

  联系实际是本课追求的目的之二。在课前教师进行了班级调查,了解到孩子们在学做家务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二:一是家长的阻挠,二是没有坚持性。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组织了课堂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生主体参与是本课追求的的目的之三。本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行得出结论,明白道理;通过学生之间交流父母辛苦的事例,自发地激起内心的情感;通过学生示范,自行学会家务本领;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品表演,自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本课尝试达到的目的,望批评指正。

《思想品德》说课稿12篇 思想品德说课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篇(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篇 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0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学期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 四年级上册品德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6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1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范文)

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12篇 二年级品德与法制教学计划表

品德学科教研计划3篇(品德教研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4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