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教案5【3篇】

时间:2024-04-11 09:5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的小班教案5【3篇】,供大家阅读。

实用的小班教案5【3篇】

实用的小班教案5 1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实用的小班教案5 2

  活动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理解掌握儿歌。

  2、愿意在于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3、能以肢体语言展现出各种动物的代表动作。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以寻找动物朋友的形式,引出各种小动物。

  师:哇,这里有这么多动物好朋友,我们一起跟他们大声招呼吧!(动物朋友你们好)

  师:这里有这么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5只)

  基本部分:

  二.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并学习简单的合成句。

  1.出示第一幅图卡

  (指向小山羊)问:这是谁呀?小山羊来了,它要去干嘛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山羊手上拿的东西:小树苗和铁锹,并告诉幼儿小山羊这是去种树呢。

  并引导幼儿做一做种树的动作。)那小山羊去种树的路上会遇到谁呢?(指向小白兔)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概括

  并示范用合成句的形式表述:小山羊,去种树,路上遇见小白兔。

  2.依次类推。(引导幼儿自主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3、第五幅图,通过讲述让幼儿重点学习“领队”这个词,并用动作。让幼儿理解掌握,并学说“排好队,向前走,大伙儿都是好朋友”。

  三.以接龙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师:我们说出了那么多的句子,宝宝们你们知道吗?动物朋友把这些句子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播放cd视频)

  2、师:儿歌这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引导幼儿一起学念儿歌,并一起用动作表演

  4.接龙游戏。

  师:我做小动物们,你们大声说我碰到了谁。

  师:小山羊,去种树

  幼:路上碰到小白兔。

  5.你们来做小动物,我来说碰到了谁。

  幼:小山羊,去种树

  师:路上碰到小白兔。

  6、分发头饰,师幼一起进行情景表演

  7、教师小结

实用的小班教案5 3

  活动目标:

  1、寻找弯曲物体的朋友。

  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典型的弯曲物体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剥开的桔子、电话线、蚊香、弯柄的雨伞、发卡、弹簧、毛线、铁丝、秤钩、晾衣架等。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与教师收集的物品放在筐中,摆在各组的桌子上,布置成“弯弯乐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利用音乐《去郊游》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把幼儿带入活动室。

  师:“咦?孩子们,这是什么地方?”“弯弯乐园”!你们到过这样的地方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弯弯乐园里有什么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弯弯绕绕的东西

  (!)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什么地方是弯弯绕绕的,有什么作用?

  如:弯弯的香蕉 弯弯的发夹 弯弯的秤钩

  弯弯的桔子 弯弯的伞把 弯弯的晾衣架

  (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

  如:弯弯绕绕的大大卷 弯弯绕绕的电话线

  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

  弯弯绕绕的弹簧 弯弯绕绕的铁丝

  (3)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 是为了让人们与汽车爬起来更省力。

  弯弯绕绕的铁路 是为了避开城市与庄稼。

  弯弯的月牙 弯弯的彩虹

  2、弯弯绕绕的植物

  (1)除了生活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用品,看看还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植物?

  (2)幼儿交流看到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级叶片上的“脚”向上攀援的。牵牛花用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弯弯绕绕的,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这些植物就是利用弯弯绕绕来更好的适应它们的生长。

  3、弯弯绕绕的动物

  (1)植物会弯弯绕绕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弯弯绕绕的动物呢?哪些动物是弯弯绕绕的。

  (2)幼儿自由交流。

  (3)利用课件帮助幼儿小结动物身体上弯弯绕绕的作用。。

  大象用弯弯的长鼻子卷木头、洗澡等。

  小狗、小猫、牛、公鸡有弯弯的尾巴等。

  4、弯弯绕绕的身体

  (1)寻找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是弯弯绕绕的?

  如 关节、眼睛、眉毛、耳朵、嘴巴、肠子、血管等。

  (2)幼儿相互寻找、讨论。

  (3)游戏《去郊游》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现身体的弯弯绕绕。

  活动结束:

  幼儿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实用的小班教案5【3篇】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学反思12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蜜蜂》7篇

小班学期班务工作计划12篇

幼儿园小班个人计划范文6篇

小班教师个人总结12篇

小班美术美丽的雪花教案及反思10篇

幼儿园小班雪花教案10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雪花》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4合3篇

幼儿园小班皮球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