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4-14 14:0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以供借鉴。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2课时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至35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钱的硬币、羽毛、尺子、桔子一个、天平。

  学生:硬币(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天平

  (1)介绍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导看图(书中33页图)和物(天平)。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来确定物品重多少,砝码相当于台秤中的秤砣。你能说说图中的砝码各重多少克吗?

  (2)用天平秤称黄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②称一称10克的黄豆

  ③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二)体验克

  1、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5、估一估

  一个桔子重大约几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称一称看你估得准不准。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单位换算

  (四)完成试一试

  (1)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2)猜一猜数学书和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3)再称一称,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一个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小结:数学书大约重300克。

  三、实际运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想想做做3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4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第3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36~37页。练习四。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题

  (1)提问:一个梨,一个鸡蛋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个梨大约有多重?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哪种重一些?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肥猪大约多少千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2题

  (1)出示挂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体育用具吗?铅球和篮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铅球如果用千克做单位大约有几千克?篮球如果用克做单位大约有多少克?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3、第4题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6题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2号杯和3号杯里的水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用2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估一估2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90克)用3号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大约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6、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1、第36页第3、5题。

  2、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

  一块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头牛 一块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台小电视机

  100( ) 20( ) 20( ) 15( )

  4、看图填空。

  空杯重50克,1号杯装有半杯黄豆连杯共重150克,2号杯装满黄豆,1号杯的黄豆是3号杯里的黄豆的2倍。

  (1)1号杯中装了( )克黄豆。

  (2)估计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3)估计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

  (1)乙数是甲数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填 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

  (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

  教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6.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1.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组讨论: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

  (3)本题有几种解法?

  3.学生汇报反馈.

  (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 棵.

  120-24=96(棵)

  解:设松树种了 棵.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

  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

  4+1=5

  120 =96(棵)

  120 =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我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4+1)=24(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 ,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的率就是1+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1+ )=96(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解:设柏树有 棵.

  ∶120=1∶5

  5 =120

  =24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5.教师总结:在我们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4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

  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

  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

  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 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小学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教案3篇

小学毕业班会议讲话稿6篇

关于友情小学作文600字3篇

钓鱼小学作文12篇

小学生爱护环境演讲稿范文4篇

小学教师个人自我介绍3篇

蜡烛小学作文12篇

难忘的小学作文优选4篇

小学安全卫生工作总结3篇

小学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