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做元宵》教案7篇

时间:2024-04-17 10:1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班《做元宵》教案7篇,以供参阅。

小班《做元宵》教案7篇

小班《做元宵》教案1

  元宵节又要到了,幼儿园会不会安排小朋友和老师一块做汤圆呢?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汤圆格外香甜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搓汤圆,发展手部肌肉。

  2、在制作过程中感知多和少。

  3、乐于动手并与同伴合作制作汤圆,共享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糯米粉、水等原料,盆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成品汤圆:

  1)这是什么?你吃过汤圆吗?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圆圆的'汤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怎样搓汤圆。

  3、幼儿制作汤圆

  1)感知多和少;

  2)比一比拿一组的汤圆做得又圆又多?

  4、煮汤圆让孩子观察煮的过程

  5、吃汤圆,体验劳动成果

  (煮汤圆也可以让食堂人员帮忙,吃汤圆可以放在下午点心时间)

小班《做元宵》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儿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爱家乡的感情。

  2、培养儿童收集信息、资料的意识和方法,发展儿童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了解“汤圆”的由来和风俗。

  准备活动:

  1、学生---“汤圆”的由来及风俗等资料。

  2、教师---糯米粉;各种馅;电脑课件;录音带;录像带等。

  3、备用器材---录音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电脑。

  活动内容设计:

  (一)看广告引入

  师: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又大又圆的汤圆)

  全班齐唱《买汤圆》

  上次活动课老师布置小朋友们去找有关元宵节的材料,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

  (小组讨论交流)

  师:按厦门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什么时候要吃汤圆?

  生: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师: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意义吗?

  生:代表全家团圆。

  生:农历六月十五也要吃汤圆。

  师:农历六月十五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生: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

  生:冬至也要吃。

  师:冬至又为什么吃汤圆呢?

  生:为了庆贺一年的丰收。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在我们闽南地区祖祖辈辈留下了这样的风俗习惯,凡是元宵节、农历六月十五、冬至这三个节日都要吃汤圆,那你觉得哪个时候吃汤圆最热闹?

  生:元宵节

  (二)讨论

  1、元宵节的由来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元宵节的故事,指名上台讲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是从哪儿了解的?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

  生:我是看电视了解的。

  生:我是上知道的。

  生:我是问家长的。

  生:我到图书馆找到的。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够动脑筋从不同途径去收集材料。

  2、元宵节的风俗

  师:元宵这天人们除了全家聚在一起吃汤圆,还搞了哪些有趣的活动?

  生:

  (1)点爆竹。

  (2)划旱船游街。

  (3)挂灯笼。

  (4)提灯笼。

  (5)全家到公园赏灯。

  (6)舞龙、舞狮。

  (7)踩高跷。

  (8)打腰鼓。

  (9)扭秧歌。

  (10)广场上放烟火。

  (11)公园里有猜灯谜的活动。(电脑课件展示)

  3、汤圆的做法

  师:人在节日里都要举行这么多活动,热热闹闹庆贺一番,我们把它称为风俗习惯。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地元宵节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唯独吃汤圆是各地都有的,那么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现在老师播放你们第一次活动的采访录像,请小朋友们边看,边思考录像中小记者提的问题。

  A、播放中华汤圆店实地采访录像

  B、介绍

  (1)师: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阿姨用花生糖做汤圆馅,还可以用什么做馅?

  生:还可以用巧克力、肉、芋头、红豆做馅。

  (2)师:我见过白色、红色的汤圆,还有其他颜色吗?

  生:我见过彩色汤圆。

  (3)师:我们这儿的汤圆都用搓的,吃带汤的,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泉州的汤圆是用滚的。

  生:我从书上知道还有油炸的,用蒸笼蒸的,炒着吃的,煮熟捞干拌花生的。

  师:你们收集到的材料可真丰富,刚才小朋友说的泉州“上元”的做法,老师在这里表演表演。

  4、讨论制作计划。

  师: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调查表选了汤圆四种不同的做法,分别是做有馅的汤圆,做彩色汤圆,滚汤圆,还有做造型的汤圆。请小朋友们来动手做一做。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你打算到哪一组,要做出怎样的汤圆?指名说。

  (三)动手操作

  1、带围裙,念洗手歌,洗手。

  2、生动手学做,师巡视指导。

  3、桌子,洗手。

  4、展示作品。

  A师:老师这有几则广告语,是给你们推销用的,先领小朋友们读一读吧!

  B、师:每个小组取走一则广告语念一念。

  第一组做的是有馅的汤圆,广告语是“伙伴就要在一起,亲亲密密像汤圆。”

  第二组做的是彩色汤圆,广告语是“全家团圆吃汤圆,你揉我搓热腾腾。”

  第三组做的是滚汤圆。广告语是“滚汤圆,滚汤圆,滚得汤圆圆又圆,滚得大家笑开颜。”

  第四组做的是造型汤圆,广告语是“团团圆圆包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

  5、师:每一组都做得很好。我觉得造型组今天,做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汤圆,很特别。下一次活动,许老师要专门让小朋友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做各种造型的汤圆,好吗?(好!)

  (四)布置下次活动任务

小班《做元宵》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能借助拼音认识本课“流、潮、通、金、光、情、禁、片”等8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情、流、金、片”。

  2、能认读并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4、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读并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2、按正确的笔顺描摹四个生字。

  3、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媒体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录像机、录像带、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图片(各种花灯、小金鱼)

  2、学生方面的准备: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句子: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学生齐读句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吗?

  闹花灯是最常见的一种习俗了,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

  3、出示课题:2闹花灯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1、认真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出示: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

  集体交流。

  2、出示: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读准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响彻夜空

  注意读准“人、灯、明”三个字的前、后鼻音。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三个词语的理解。(如南京路、城隍庙春节等节日时的盛况。)

  4、学习生字“流、潮、通”。

  学生自主识字。

  老师随机重点指导:

  潮:读准翘舌音。

  通:半包围结构。笔顺从里到外。第三笔的点不要漏。

  提醒“流”字第七笔的点不要漏。

  书空“潮、通”。

  再说几个带“氵”的字。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大街上这么热闹,花灯可真多!指名读第二节,完成填空:

  大街上的花灯可真多,有,还有。

  2、轻声读第二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灯,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随机学习:

  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

  出示其他花灯的图片,进行模仿说话练习。

  最有趣的是龙灯……龙活啦!”

  a.出示龙灯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感受龙灯的有趣之处。

  b.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第一句,读出语气,读中体会龙灯的有趣以及舞龙的热闹场面。

  c.理解词语“情不自禁”。

  难怪孩子们激动得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喊了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这就是“情不自禁”。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情不自禁”做什么(怎么做)?

  d.学习生字:“金、光、情、禁”

  老师随机重点指导:

  情、禁、片:读准前、后鼻音。尤其是“禁”字读第一声,不是第四声。

  (四)复习巩固

  一字开花。

  用“流”作花心扩词。

  用“情”作花心扩词。

  给小金鱼找朋友。

  出示两排小金鱼,每条小金鱼身上写有一个字,分别为:

  流通元夜潮龙追情赶宵交水感

  下面一排每条小金鱼至少可以在上面一排小金鱼中交两个朋友,请帮助小金鱼找朋友,再连起来读一读。

  (五)描描写写

  书空“情、流、金、片”。

  指导描写。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2、闹花灯

  兔子灯地上跑

  鸽子灯天上飞

  龙灯上下翻腾金光闪闪不停摆动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听录音,通过完成一道填空题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语言。重点第二小节的学习,让学生用“什么灯怎么样”,进行课文内容的模仿说话。“龙灯”学生都只能说到一点,但我也给予积极评价,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有四个比较凝练的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情不自禁、响彻夜空”,学生较难理解,我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媒体直观手段,通过读来体会,部分学生理解不了。

小班《做元宵》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表现的节日气氛。

  2、学习清晰、准确的发音。

  3、学做简易的元宵灯。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带孩子于元宵节前两天参观灯展,收集各种花灯,在教室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仔细观察和比较教室里的各种花灯。

  2、组织孩子讨论:花灯美在哪?我最喜欢的一盏花灯是什么样的?

  3、教师在黑板上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4、学习以明朗的节奏朗读儿歌,学习清晰、准确的发音。

  5、指导孩子学做简易的花灯,感受做花灯的乐趣。

  6、让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与花灯有关的儿歌或者顺口溜。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小班《做元宵》教案5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班《做元宵》教案6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技能制作花灯。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教学流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

  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

  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小班《做元宵》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表现的节日气氛。

  2、学习清晰、准确的朗读儿歌。

  3、初步学会创编有关花灯的儿歌或顺口溜。

  活动准备:

  1、带孩子于元宵节前两天参观灯展。

  2、收集各种花灯,在教室布置花灯展。

  3、制作简易花灯的材料和工具、有关元宵的背景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仔细观察和比较活动室里的各种花灯。

  2、组织孩子讨论:花灯美在哪?我最喜欢的一盏花灯是什么样的?

  3、教师在黑板上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4、学习以明朗的节奏朗读儿歌,学习清晰、准确的发音。

  5、播放有关元宵的背景音乐,指导孩子学做简易的花灯,感受做花灯的乐趣。

  6、让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与花灯有关的儿歌或者顺口溜。

小班《做元宵》教案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泡泡乐》教案3篇

小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兔子12篇

《小狗乖乖》小班教案5篇

小班教案小兔乖乖12篇

小班健康教案鼻子8篇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5篇

合集小班数学教案6篇

小班音乐教案范文6篇

小班消防安全教案8篇

小班消防安全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