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合集语文教案3篇,以供参阅。
合集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顺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按时间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真切感受施光南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要词句,体会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片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2.同学们,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施光南。从小他就喜欢唱歌,喜爱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结识这位爱唱歌的男孩儿。
3.施光南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上做记号。
(3)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2)黑板出示读错的`字音,不容易理解的词。
(3)交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从哪些阶段分别体现了施光南对音乐的喜爱?
(襁褓之中、四岁时、五岁时、十岁时、高中毕业)
四、再读课文,自学感知
1.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施光南“爱”唱歌,“爱”音乐?
要求:(1)默读课文,动笔圈点批注。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2.班级内交流。
五、结合内容,思维拓展
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与热爱,有了这份勤奋与努力。施光南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音乐家。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应该从施光南身上学到什么呢?
合集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样逐层深入地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表示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3、学习本文对话,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找一些有关中法友好往来的文章。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心愿”的意思是会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课文写谁的心愿?
(写一家普通的法国人和中国工作人员的一起心愿。)
3、是个什么样的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一起的心愿。)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自学新词。
四、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写我与一位法国小姑娘的对话,说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国迷。
第二段:(18--20)写小姑娘的爸爸两次去中国,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使全家人都爱上了中国。
第三段:(21--29)讲作者与小姑娘一家人的谈话,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第四段:(30)写修一座友谊的长桥,是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这是人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3、哪些词语表示法国小姑娘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纯洁和朴素的?
4、“闪耀着欢乐的光”说明书了什么?
5、从小姑娘的回答说明书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示了什么?
8、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誊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法国小姑娘怎么会知道我是中国人的?
2、她说她家里有好多中国人,这是真的吗?表达了小姑娘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小姑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称为“中国物品展览馆”?这说明书了什么?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从中国带回了泥人,并陈设在家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他的这种真挚感情感染了全家,连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绍了什么?他是怎么样介绍的?
5、“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这一段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赞美,对中国繁荣富强的期望以和对中国发展前途充溢信心。)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带她去北京。)
3、“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纯洁)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当老师;希望孩子为法中人民作贡献;修一座友谊的长桥。
5、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一位中国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同一家法国人进行友好谈话的情景,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发展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合集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
2、在了解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感悟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选一种小动物的特点用先概括后具体的的写法写清楚。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鼠狐猴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法,通过一个事例把概括句的意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写清楚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谜语:(出示文字课件)
手像脚来脚像手,屁股红来脸儿秀。
动作表情挺像人,爬杆上树是能手。
(二)你们喜欢猴子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可爱的鼠狐猴这一课。(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入:这种猴为什么叫鼠狐猴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一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鼠狐猴的特点读出来。
2.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他读的怎么样?
3.评读。
预设1:读的很好,读出鼠狐猴的特点。
预设2:读得不好,没读出鼠狐猴的特点。
解决预设1:他是怎么读出鼠狐猴的特点来的呢?(读出重点词)老师这里也有几幅鼠狐猴的图片(出示课件),你们看一看是不是集中了三种小动物的特点?
4.全班练读:看完图片,你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把鼠狐猴的特点读出来。
解决预设2:那怎么读能读出鼠狐猴的特点来呢?(读出重点词)老师这里也有几幅鼠狐猴的图片(出示课件),你们看一看鼠狐猴到底长什么样?
4.全班练读:看完图片,你再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你能不能把鼠狐猴的特点读出来。
5.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初步体会鼠狐猴的灵活无比。
教师引导:这么小的鼠狐猴,活动起来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教师随机出示二自然段。
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它们刚来动物园不久,一只鼠狐猴逃出笼子,一会儿蹦到桌子上,一会儿跳到柜顶上,一蹦1米多高,几个饲养员被折腾得满头大汗,也拿它无可奈何。要不是鼠狐猴不小心掉到抽屉里,饲养员不知还费多大劲儿才能逮住它。
教师提问: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交流。
预设:鼠狐猴非常灵活,淘气,体型小。
教师提问:课文中那句话写出了你们的感受?
预设: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2.小巧玲珑、灵活无比分别什么意思?(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说意思)
(1)灵活无比是说鼠狐猴特别灵活敏捷。
(2)语境中识“玲珑”两个字
①说一说什么是小巧玲珑?
预设:小巧是体型小而灵巧。那么玲珑呢?
②观察“玲珑”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形声字、偏旁相同)王字旁和玉有关系。最早,玲珑表示玉器撞击的声音。后来它表示玉器或器物做得精巧细致,再后来还有了灵活敏捷的意思。你们看,在这段话中应该选哪种意思?
Ppt: 小巧玲珑
①形容玉器发出的声音
②精巧细致
③灵活敏捷
(3)再读这句话,读出鼠狐猴的行动敏捷。
2.师生交流,感悟“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教师提问:还能从哪句话中感受到鼠狐猴行动敏捷?默读这段话,用圆圈圈出重点词,说一说你体会到什么了?
教师引导: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它的灵活。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它们刚来动物园不久,一只鼠狐猴逃出笼子,一会儿蹦到桌子上,一会儿跳到柜顶上,一蹦1米多高,几个饲养员被折腾得满头大汗,也拿它无可奈何。
预设:
①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指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啊,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一系列的动作,从桌子上,蹦到柜子上(看柜子,看桌子),的确灵活。
②1米多:鼠狐猴那么小,但是它能跳1米多高。
创设情境:咱们大家跳一跳,看你能跳多高?我们都跳不了一米,成年鼠狐猴12-15厘米(用手比12-15厘米),它能跳1米多高(1米),跳的`高度是它身体的8、9倍,你又有什么感受?
预设:鼠狐猴非常灵活。
③无可奈何:指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饲养员都没办法了。
④满头大汗:饲养员都追的满头大汗了,还没抓着。所以说鼠狐猴灵活无比。
(3)自由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读出鼠狐猴的小巧玲珑,灵活无比。找同学读一读这段话。
(强调读出重点词)
(4)教师提问:饲养员被一只小小的猴子折腾得满头大汗、无可奈何,现在你们就是饲养员,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想说什么?
预设:鼠狐猴太灵活了,我抓它很久都抓不到,都把我累坏了。
鼠狐猴太淘气了,我怎么也抓不住。
鼠狐猴太小了,跳的很高。特别不好抓。
3.教师总结:是啊,要不是鼠狐猴不小心掉到抽屉里,饲养员不知还费多大劲儿才能逮住它。(师生接读)
教师提问:鼠狐猴是饲养员抓住的吗?(不是)鼠狐猴是怎么被逮的?
预设:鼠狐猴自投罗网才被逮着。
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什么?(灵活、敏捷)
指名读:自己读这句话,读出鼠狐猴的灵活。之后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看看你能不能感受到鼠狐猴灵活敏捷。
3. 总结写法
(1)师生配合读:老师和你们一起读,我读第一句,你们后边的句子。边读边想,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预设:鼠狐猴灵活。
鼠狐猴敏捷。
哪句话能概括这个意思?从课文找到并用直线画下来。
(2)这句话先概括写了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我们称这句话为概括句。概括句后边都写了什么呢?自己读一读这一段。
预设1:写了鼠狐猴逃出笼子的事。
预设2:具体写了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解决预设1:这件事写了谁怎么样?(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
后边通过一件事把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的特点写具体,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解决预设2:怎么写出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了?(写了鼠狐猴从笼子里逃跑的这件事)
后边通过一件事把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的特点写具体,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三、学生修改
1、想一想,我们已经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动物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完这一段之后,你们觉得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要符合什么要求?
预设:1.有概括句。2.是通过一件事把概括句写具体。
教师引导:回忆鼠狐猴逃出笼子这件事能够体现它灵活敏捷的特点吗?(能)
3. 这件事能够表现动物的特点。
2.一起来修改第一个片段。
预设:多件事来写动物的这个特点。(拿一篇不能把概括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1)例1:我家的小狗真听话。我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去跟小狗玩。我叫它给我拿什么,他就给我拿什么。我去玩球它也跟着我,我让它把球送过来,它就把球送过来给我踢。客人来了,它还彬彬有礼的迎接客人,跟客人点头。
(2)学生先说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
(3)教师和学生一起修改。
(4)总结第三条:通过一个事例把概括局的意思写具体。
3.修改第二个片段。
(1)例2:我家的小狗真懂事。有一次,因为我最要好的朋友不守信用,我很不开心。当时小狗玩的正高兴,它看我回来之后,就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好像在说:“不要不开心,跟我一起玩吧。”我就和它一起玩了,玩得很开心。所以,我觉得我家的小狗真懂事。
(2)按照三条规则评价。
3.动笔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可爱的鼠狐猴
灵活敏捷 逃出笼子
概括 具体(一件事)
合集语文教案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