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范文6篇(小学美术教案详细),供大家参阅。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3、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设计:
活动:发挥想象,用泥巴捏几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
一、“我变小了”想一想
1、课件(1)背景音乐,魔法师话外音。
2、学生蹲下听音乐,想象情景。
二、“做个小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2、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2)小泥人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生同做“小泥人体操”。
3、师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3)小泥人图片欣赏。
2、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学生下位自由展示。
4、师:巧妙利用材料,运用各种泥塑方法进行美化。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4)组合泥人图片欣赏。
2、分组讨论。
3、小组合作表现。
六、自我展示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
2、指名介绍、作品。
3、师下课。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力审美情趣
2.掌握设计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点: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
掌握动手设计的方法和运用材料表现夸张的技巧
教具:
范例、录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你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图片
你看,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可以用纸、黏土或其他材料来表现。这些做出来的头像,都表现出强烈或微妙的情感。
二、出示课题:
老师带来了录象,大家想看看吗?
出示录象
那位同学有了灵感?谁能说一说,
你的`想法也应该是很有创意的。
三、你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设计制作的作品?
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的设计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
我们用黏土、纸或其他材料,
也来表现一个富有表情的脸。
作业选择:
1.做时需抓住不同表情的特征,并可以夸张这些特征。
2.争取每个人做的表情都不一样,把作品聚集一起观摩,肯定非常有趣,说一说为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4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能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中国龙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搜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学习材料:
课件、计算机、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让我们来看看动画片中有什么好吗?
[播放动画片]
2、你们喜欢龙吗?谁能说说你第一次见到龙时的感受?龙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它因为造型威武,身材强健深得大家喜欢。下面我们就带着崇敬的心情感受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二、认识中国龙形象:
1、孩子们,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源远流长,龙的形象出现于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6400年,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课件出示龙形象出现的时间]
2、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变,让我们来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龙演变的三个时期]
3、虽然经过时间的磨砺,龙的造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龙是中国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你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找找吗?
[课件出示寻找龙与其它动物的相似之处]
4、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并没有龙这样的神奇动物,但在人们的幻想中,它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千姿百态,大家想看看中国龙到底有哪几种动态吗?
[课件出示龙的动态]
三、寻找生活中的中国龙形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龙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谁能来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龙的形象呢?
四、感受身边和艺术中的中国龙形象:
1、在今天,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龙的精神无处不在,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来,让我们瞧瞧吧。
[课件出示龙与艺术的图片]
2、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龙的形象图片,那么龙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出示龙的主要组成部分]
3、龙是一种内在的'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龙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各种不同的龙的图片]
4、龙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的炎黄子孙,大家想不想看看小朋友是如何表现中国龙的呢?
[课件出示小朋友的画]
五、表现中国龙形象
1、看了这些小朋友的画,大家是不是也心动了吧!小花猫看我们学习得这么认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作业提示]
2、你们小组想表现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龙?小组里商量一下。
3、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4、我们小组里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它表现出来吧。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放音乐。
A、辅导不能表现龙特点的小组。
B、辅导画面单调的小组。
六、展示中国龙、体会龙精神。
在小组里说说你喜欢哪一条中国龙,为什么?
七、 延伸龙精神。
我们是龙的传人,就让我们致力于繁荣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昌盛龙的故乡。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法杖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难点: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材料 优秀作品图片 彩纸 胶棒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1.你家是怎样过节的?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二.探讨交流:
1. 你最喜欢的菜肴是什么?
2.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菜肴在造 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出示典型的'图片资
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
3. 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在学生接受挑战之后,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
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三. 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对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
四. 每人做一个“菜”,然后集中在一起开一个“自助餐”会,也可以
自由结合成一个个的“临时家庭”,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6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生活的追求上。儿童虽然不具有改造物质世界的主动性,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都融于情感驱使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之中。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以自由的心态放松着自己的思维,以无拘无束的行动为大胆地创造,感受着无尽的愉悦和满足。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些活动和自由的玩乐就是创造的萌芽。学前时期,儿童就喜欢玩转转儿。无庸置疑,本节课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的任务是让儿童在转转儿的玩乐中感受制作的乐趣,寻找图形和色彩混合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复法,并能独立操作。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游戏方法。
难点:圆的剪制;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组织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制作,形成积极参与的游戏氛围。
四、教学准备:
师:转转儿几个,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线等
五、教学过程:
1.活动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在准备剪刀等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准备儿童专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圆规,特别注意圆规的'尖部。
2.活动的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转转儿的游戏吧?(教师取出转转儿然后旋转起来,激发儿童兴趣。)
3.活动的尝试:
A.教师知道儿童将纽扣穿起来,绳线的两头打结。
B.教师知道儿童尝试让纽扣转起来。
4.活动的发展:
A.师:纽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纸,再纸上画上美丽的颜色,转起来就会有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出现。
B.看教师的范作,激发兴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制作方法。
转盘的制作:圆规画园---剪出圆形---给转盘涂上漂亮的颜色---确定圆
1)心---将纽扣粘在圆形卡纸的正中间---用针穿孔---穿线并打结---尝试旋转。
2)注意事项:圆心旁边的两个相对应饿点不能距离圆心太远,大致和纽扣的两个对应的孔距离差不多。
D.学生尝试制作。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转转儿,并在转转儿上涂上漂亮的颜色。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5.活动的延伸:
A.试者让转转儿转起来。
B.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转转儿?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的发现。
C.游戏,相互欣赏交流。举办比赛,谁的转转儿旋转的时间最久,转起来最漂亮。
活动的收拾:
打扫卫生
教师
六、教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6篇(小学美术教案详细)相关文章:
★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8篇(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7篇(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