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热心会员“ohr9”收集的《卖油翁》教案,欢迎参阅。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于赞扬各行各业中的工匠。在过去数千年中,这些技艺高超的人群诸多,无法统计。然而,因为他们置身下层社会,经常被忽视,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连名字也难以考证。这篇文章中提到卖油翁就是那样的一个例子。
二、正音、学生试读、老师范读。
三、解词。
① 矜:自豪。问:陈尧咨为何自豪?(因其射技无与伦比。)
② 尝:以前。问:将这句改成“以前在家里训练射箭”有什么情况?(与前文对接欠佳)当代习惯该如何描述?(将“以前”改成“有一天”,含意相同。)提醒:需注意古今表述的差别。③ 圃:场所。问:词典是怎样解释的?(菜园、果园)提醒:这里“场所”的词义有所拓展。④ 释:放下。成语“如释重负”里的“释”,也是放下的含意。⑤ 睨:斜视。问:口语中如何表达?(斜眼看、瞟。)
⑥ 发:即“發”,最早的意思是将箭射出。⑦ 颔:词典有两种解释:下颌、点头。这里采用的是第二个含意。⑧ “但(惟)……尔”:这类句型用以表明约束性语调,等同于“只是……而已。”
⑨ 酌:本意是斟酒,在这儿扩展为倒(油)。四、朗读训练。
操作步骤为:(1) 齐读两遍,初步了解文章,做到“口熟”;(2) 分段训练记诵并进行朗读指导;(3) 查验背诵情况。老师:古人叙述小品常常趁机表达感受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价吗?(最后一句)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不浅。我们暂且不去探讨这些,先将故事背熟。学生齐诵。
老师:故事里只有2个人物,是否可以将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不能)为何?(事情起因是卖油翁,他若不“释担而立”,不外露忽视之态,陈尧咨就不会提问;而最终他都是通过酌油的技艺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紧紧把握其主轴:卖油翁在事件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分段训练记诵,方式灵活;以下仅列举指导要点:
第一段指导要点
① 问:这件事出现于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期吗?(目的是让学生从叙述中看出他年轻时的气盛,并顺带表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中赋予的谥号,古人叙述常见后来的官爵或谥号以示尊重。)
② 得用客观描述的语气来读,如说故事。应注意长句里的间断,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③ 首句为铺垫,须读得轻缓;“自矜”一词复读,为下面问卖油翁做铺垫。④ 次句勾勒剧情开始,至“释担而立”时可稍加间断,说明卖油翁将有所行动;再复读“睨”“久”二字,提高听者的疑惑感。⑤ 末句再回到轻缓语气,由于疑惑已解——原先卖油翁有心观查射箭,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称赞。第二段指导要点
① 本段关键描写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对话,读时要效仿人物的语气:陈尧咨因骄而发火,语调紧促;卖油翁则因成竹在胸而坦然,语调舒缓。② 除对话以外描述部分应轻缓,以重现卖油翁的坦然心态。末句“笑而遣之”是故事的结尾,平淡中含有深意,读时要留出余韵。五、评析。
老师:现在来看文章最后一句,大伙说说它的大意(“此”指卖油翁;“与”表明跟(人相比);“何异”问其不同之处,反诘的形式等于说没有不同。)请用陈述句而言。(他和庄子所提及的解牛者、斫轮者是一类人。)这是形容的说法,作者心里的意思是什么?(赞扬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也有其他意思吗?这需要仔细思考。老师:在《庄子》中,这俩人物并非一般技工,他们追求的不单纯是技术,而是事物道理。解牛者庖丁依据牛的构造拿刀,而非凭双眼,而是用精神活动与牛体触碰;斫轮者轮扁则全凭心照不宣制做车轮。请说说作者这句话的深层意义。(卖油翁同样是深谙事情道理得人。)
老师:明白了作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围绕起来:① 陈尧咨善射,因此“自矜”,这说明了什么?(并不真正懂射箭的道理。)② 卖油翁释担而立,久而没去,目的何在?(细致观察。)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说明了什么?(卖油翁从而判断陈的确不懂射箭的道理。)④ “但微颔之”有哪些用意?(引诱陈来询问他。)⑤ “无他”是什么意思?(不熟练射箭的道理。)⑥ 演试酌油方法有何用意?(教育陈尧咨。)⑦ 陈尧咨为何“笑而遣之”?(他领悟了老人的意味。)
老师:这篇故事给你们带来了如何的启发?(学生自由讲话。)
总结要点:追求完美,无法满足于现有的造就。六、留作业。
1. 背诵全文。2. 将读故事的感受保存在日记本上。
《卖油翁》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