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教案

时间:2022-10-08 12:30:53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教案,以供借鉴。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新乡市红旗区渠东小学:田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能把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关键:

  识别相同加数。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每人准备30根小棒和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激趣:“小朋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里,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到什么地方玩了?”,“有一个非常好玩的数学乐园,你们肯定没去过,想去吗?”(课件出示)数学乐园情境图,小朋友在做各种活动:有的拍球、有的荡秋千、有的在坐转椅,蕴含着相同加数的加法,让学生观察并解决问题,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为引入乘法作准备。其中例1的教学图放在远处的大树下,借此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有四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例1。

“他们在用小棒摆图形,同学们,你们也会摆吗?”

“咱们来一个摆图形比赛,好不好?”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让学生先想一个图形,看在一分钟内能摆多少个这样的图形。然后同桌互相说说摆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 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要求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谁来说说,你摆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样列算式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3、引导探究,认识乘法。(1)、初步认识乘法,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左边的算式,让学生发现特点。

  师:“算式里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加数叫作相同加数”。

  师:“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来表示。”(板书课题)

(2)、教学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课件演示: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所表示的意义。

(3)、学生尝试改写乘法,巩固乘法的意义。

  先“扶”后“放”,第一个算式老师先带着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独自写,并让学生板演。(4)、对比练习,强调乘法的意义。

  师指黑板右边的算式问:“这几道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为什么不能?”。

  小结:对,只有像这样的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方法。

  三、运用新知,拓展提高。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向日葵图和蝴蝶图),让学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

  2、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让学生判断对错,巩固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错的原因。

  3、拓展练习

  让学生填出有空缺的等式,怎样填才能使等式两边相等,使学生灵活掌握乘法的意义。

  这道题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引导学生说出想法,并让学生尝试多种填法。

  四、引导总结,归纳梳理。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里玩了一圈,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方案)

  红旗区渠东小学:田芬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⑴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⑵ 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去公园玩?那今天,你愿意跟老师去公园看看?公园里可真热闹啊,你看到什么了?(出示情景图)

  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哦,原来他们在用小棒摆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摆了什么啊?(出示摆图形的课件)

  二、初步感知

  1、这些小朋友们用这些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图案来,真了不起。现在请你观察下,他们摆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数一数。

  2、他们摆了几个这样相同的图案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呢?(1)汇报:怎样列式?板书

(雨伞:4+4+4+4 三角形:3+3+3+3+3+3 五角星:5+5+5)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写的时候感觉怎么样?那如果摆了100个这样的图案这算式会怎样?有没有好办法能让她变得简短些?讨论下(2)学生讨论,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

  6个3:你是数了数这里面3的个数,她用了一句话,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

(3)说一说

  你能用这种方法说说另外两个算式的意思吗? 生:4个4 3个5

  3、引出乘法

  刚才啊,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让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变短了,那你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样想的吗?板书:6*3 这种表示方法叫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

  三、探究新知

  1、感知乘法

  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乘法的知识了,那看到这个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乘号

  教师小结:3表示加数3 6表示3的个数,数数共有6个3相加。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是6*3。

  2、学习乘法的读、写

(1)*: 这个乘号像什么?(加号斜过来)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弯,创造了另外的符号——乘号。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谁来读读这个算式。

(2)6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6*3,也可以这样写:板书3*6 怎么读 那么这两个算式在这里都表示6个3相加。我们看看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如果有100个3相加,只要怎么就可以啦?那上面的加法算式你能把他改成乘法吗?解释下好吗?也可以?

(3)想一想,写一写 刚才我们都顾着来看这些小朋友拼图案了,那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 在干什么吧!玩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请生在本上列式,再汇报:4+4+4+4+4=5*4或4*5 2+2+2+2+2+2=6*2或2*6 3+3+3+3=4*3或3*4 a、请生读读.(先读加法算式,再读乘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

  刚才小朋友们发挥了聪明才智把这么多长的连加算式用非常简便的乘法来表示。真棒!掌声鼓励一下。哇,刚才小朋友用什么来鼓掌的?我们每个人有几个手指头?(10)6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板书:6个10 6*10或10*6

  1、那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几只眼睛? 我们班有一共有几只眼睛?

  2、请生闭上眼睛师拍手让学生说说

  3、再让学生练习(课件)

  4、出示判断题(课件)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到游乐园里去玩了圈,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乘法,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特别简便!。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5-46例1。教学目标:

  一、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根据求几个几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

(二)复习加法的知识。知道加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5+5+5+5=20 2+2+2+2+2=10 4+4+4=12 3+2=5 ……

  3.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2×5=10……板书)你们见过这种算式吗?哪里知道的? 是的,这就是乘法。(板书课题:乘法)4.介绍乘法算式中的乘号。(板书:乘号)

  5.强调:乘法算式中2是相同的加数,5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6.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2×5=10读作2乘5等于10,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导入新课。)

×5=10也可以写成5×2=10,读作5乘2等于10。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5个2连加。

  8.你能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试一试,同桌互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评价。

  9.(预设:学生没改3+2=5)这几道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而3+2=5这道算式为什么没有同学改呢?

  学生交流后,说明:当加数不相同时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预设:学生改成3×2=5)这样改可以吗?要改成3×2怎么办? 10.(写多个几相加的数,很麻烦引出简便方法)

  说明:为了更简便地表示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场景,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的简便。)

  三、巩固练习

  开小火车改写乘法算式2+2+2+2+2+2、7+7+7+7、6+6+6、3+3+4+3、5+5-5+5 为什么3+3+4+3、5+5-5+5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这两题怎么改一下就可以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中,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进一步巩固要改写成乘法算式必须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一)用乘法解决游乐园中的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吧,这里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请各小组同学先自己找一找,看图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再把算式写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找的又对又多。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师适时评点各小组的表现,并奖励奖品。)

(二)用乘法算式表示小天使的队伍。

  4×3=12 3×4=12 2×6=12 6×2=12 12×1=12 1×12=12

(三)教师鼓掌祝贺×× ×× ××,你能听出乘法算式吗? 你能拍出可以用乘法表示的节奏吗?

(四)帮游乐园种树,种成乘法算式2×4=8的形式,用圆代替画下来。(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意味到乘法来自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在创造中学习数学。)

  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找一找,说也行,画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谁最先找到。延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生活中去寻找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架起了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同时感受到“数学生活”的快乐。)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5+5+5=20 4×5=20 5×4=20 2+2+2+2+2=10 2×5=10 5×2=10 4+4+4=12 4×3=12 3×4=12 3+3=6 3×2=6 2×3=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乘法教学反思13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