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5篇范例)(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欢迎参阅。
第一篇: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读后让人肃然起敬。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在阅读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学会阅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划、找、朗读、默读等方式自读自悟,深刻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3、在读、议、练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学习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3、毛泽东同志是领袖,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4、板书课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检查预习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在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深爱他的儿子。此时毛泽东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毛主席把牺牲的儿子埋在国内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6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的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1、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⑴ 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
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⑵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小练笔 ? 小练笔:(仿写)哀痛的一夜。
仿照本课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常人的情怀
伟人的风范
【资料链接】
1、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此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动了5次攻势战役,把敌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为停战谈判和取得朝鲜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此后,又经过两年的时间,中朝军队以革命的两手对付侵略者的反革命两手,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国侵略军39.7万多人,击毁敌机、敌舰和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本质,鼓舞了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的信心。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3、毛岸英: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第二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近代史。
2、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导入课文。
出示毛泽东少年时所作的诗:▲幻灯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zhǐ)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由读。
2、你读明白,毛泽东当时有怎么样的志向?
提名说——学成名,
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任何地方都可以埋自己的尸骨,这是何等的豪情呀。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理解了这首诗,再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更加豪情万丈!
3、毛泽东很善于用诗词表情自己的宽阔的胸襟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如此,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2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激情导入。
1、导入
今天,老师讲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起走进为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2、师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4、文章指谁的忠骨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可以齐读、轮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同伴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同桌读错的地方。
⑵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展示汇报。
⑴师抽读生字。
a、学生开火车读,全班跟读。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⑵检查课文朗读。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回答。
b、师板书:爱子殉职传噩耗,主席踌躇满怀痛抉择
c、理解殉职踌躇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会流露出他情感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出反映毛主席情感世界的语句,反复朗读后,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⑴有感情的朗读你勾的.部分,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组员从朗读、感悟上进行评议,并可以围绕句子发表或补充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
对课文的理解有多深,你朗读的感情就有多深,请同学们先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你的感受,再说说你的感受。你可以一个人起来朗读,还可以邀请同伴一起朗读。
围绕以下句子进行指导,教师相机板书: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就是凡人毛泽东的悲伤。哪些词语让你读出了主席的悲伤。
从重点的字词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会方法,同学们今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感知人物的内心。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a读:生朗读。
读完这个句子你的感受是什么?(毛主席非常悲痛)
你从哪些词语感觉到了主席的悲伤。(喃喃紧锁的眉头)
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
那你能把主席的喃喃朗读出来吗?
我只听到你读了两遍,但喃喃是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怎样读才叫喃喃,你能再读一遍吗?
板书:主席锁眉语喃喃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赴朝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这一部分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精彩,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全班读旁白部分。
齐读: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谁知竟成了永别!
一生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齐读: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一生读:……
b、老师与学生合作读
师再读: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父亲,主席听到爱子殉职的消息,饱受着剜心地疼痛,作为我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完全有特权将爱子的遗体运回国安葬,他却与百姓们将心比心,他打消了将儿子运回国的想法,像是自我安慰地说——
生读:……
师:一位伟人,一个国家的主席把自己当作了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他真是一位——(能谈谈你的感想吗?)
(4)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到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点文稿放在上面。
(4)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你从哪里读出了主席一宿没有睡觉,哭了一夜呢?
看来文字引发了你的思考。我们读文章就要边读边想象,不但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板书:一夜长泪未成眠
(五)拓展
过渡: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1、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板书已然成为了一首诗,请四人小组合作在板书的最后补上两句句话,赞扬主席对儿子的爱和博大的胸怀吗?
2、学生汇报
过渡:请问你们组怎么补充的,请将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岸英殉职传噩耗,
主席锁眉语喃喃。
踌躇满怀痛抉择,
一夜长泪未成眠。
(学生补充)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3【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物产积极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xx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说说你对“xx”的了解。
2、由xx的有关情况引入课题。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细读课文,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感受大致分两个方面:个人情感‘悲痛’等;思想品质方面‘胸怀宽广,无私’等。
3、重点把握以下语句:
⑴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⑵“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拿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⑶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⑷秘书将电报纪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⑸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深爱他的儿子,老来丧子,使他悲痛欲绝——常人的情怀。
⑹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小结:
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老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的悲痛啊,但他却毅然地把自己的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厚重,他的胸怀似海般广阔。
2、感情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再一次体会毛主席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4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的相关资料。
搜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xx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xx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学习方法,布置写作练笔,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六、小结全课。
第三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坚强、无私的伟人胸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培训小组长:小组长掌控全组 整体协调 。课前让组员充分预习课文,完成好导学案,做到心有准备。()课前组长了解本组学情,以便在讨论环节有的放矢,在展示环节有目的的分配任务。课中组长把展示、点评机会让给b c层同学展示 ,自己应准备补充、质疑、拓展 。 最重要一点是 组长要做好组员讨论时的记录,不浪费时间,随笔记录,以做到高效。并要统一组员的意见,形成一个答案,体现小组合作。课后监督组员修改导学案,质疑自己仍不会的问题,上报语文科研小组。
1.提前走进教室,书写好学习目标、课题,投影课件,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材,导学案,双色笔,铅笔,练习本,把桌子上收拾干净) 2.画好评价表 3.下发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之一》中有这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读过这句诗吗?什么意思。同桌间交流,指导朗读。(理解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
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具有如此豪情与气概的人——毛泽东。
二、出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男生读、女生读。
三、导学案反馈。(提前放在大屏幕上),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查然后知不足)
四、自主纠错。(一分钟)
一、概括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爱子( )在( ) 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 ) ,这时彭总请求把岸英的遗体( ) ,而朝鲜的首相今日成却要求把岸英( ) ,最后主席还是作出了把儿子的遗体埋在(
),电文稿上写着
1 ( )表达了主席 ( )精神。
五、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毛泽东的语句,并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将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在下面)。
2.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毛泽东的语句,并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将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在下面)
六、合作学习交流。 围绕探究案交流、质疑。
七、展示、点评、质疑
(一)1.体会悲痛――惊闻噩耗
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毛泽东的语句,并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将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在下面)
俗话说:哀莫过丧子,一位对于儿子寄予巨大期望的父亲,却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毛泽东的心情悲痛。用“――”划出。 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B、“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C、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D、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E、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渡:一直顽强的伟大开国领袖,泪如泉涌,如此地悲痛。你用几个词来总体说一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课件出示这些句子。
(应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 再朗读这部分。
过渡: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已经为中国人民先后失去五位亲人;曾经有过9个孩子,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此时只剩2儿3女的毛泽东,
作为父亲此时又失去一个儿子,这个打击是怎能承受得住的呢?然而他是父亲,也是主席,此时他面对一个抉择,什么抉择?
(二)体会矛盾―――艰难抉择。 (学习
七、
八、九自然段)
1、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写毛泽东心里的部分。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是怎样的?
2、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与作为主席的毛泽东相互说服。主席选择了把儿子留在朝鲜。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
3、分析、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示探究二拓展:假如你是毛泽东的秘书,当你看到“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你会想什么?你会如何安慰主席呢?
主席失去儿子彻夜痛哭,如果我在主席身边,我一定痛着主席的痛,我会对主席说:主席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岸英不在了,但岸英死得其所,牺牲的伟大,您还有千千万万个孩子在看着你呢。
四、总结全文。
1、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又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 大的主席。
2、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
这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前面已经有了读的基础,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再理出这些句群,体会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我还将之与作文指导联系起来,让学生课内运用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主席在这天晚上的一系列表现。
第四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执教:临江中小李梅霞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情境再现,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了解毛泽东 欣赏歌曲《东方红》
师:上课前,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师:孩子们,这首歌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看着画面上亲切的面庞,你们一定知道这首歌赞颂的是谁?一块说。(毛泽东)
师:对,它歌颂的就是伟人毛泽东。谁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收集的资料,或者也可以联系刚才的那首歌,谈一谈你对毛泽东的印象?(诗人,伟人)
师:是的,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他也是军事家、书法家,让我们通过一组资料在读中进一步了解他。(播放课件)
师:诗人毛泽东,他的诗词磅礴大气,他在《长征》中写道: 师:他在《七律.到韶山》中写道:
师:伟人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师:开国大典上他向游行的队伍回首问好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师:军事家毛泽东,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的十六字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师:书法家毛泽东,这是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看着,读着,你想说什么?(真了不起,多才多艺)
师:是呀,在我们的心中,毛泽东确实很了不起,让我们通过这段文字,赞一赞他。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通过课前交流,我们知道毛泽东是诗人,是伟人,是军事家、书法家,可他毕竟不是圣人,他也有着凡人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1、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师:谁能接下一句?
(1)生接下句: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诗,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
生: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说:“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骨灰,何必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家乡呢?”
这时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意思是:
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忠骨”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生答:毛岸英烈士的骨灰。为什么说是忠骨呢?快速读读这份电报,从中找到答案。“殉职”是什么意思?(为人民、国家、正义的事业而牺牲)孩子们,这封电报是谁写给谁的?给德高望重的人看就是勋鉴。 那么毛主席借用这两句诗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文中有部分词语较难读,我们来读一读。
师:中国的词语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同学们试着体会,齐读两遍。 师:
师: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生: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光荣殉职,毛泽东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同意将爱子葬在朝鲜。
生: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殉职,毛泽东踌躇过,但还是在电文稿上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学会概括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必备的素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列的提纲,说说文章的六要素。大家能根据这几要素一块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孩子们,抓住文章的六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大家要注意学习和运用。
师:孩子们,你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
三、了解背景、催发情感
1、播放视频《抗美援朝》
师:虽然这场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在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约有12万志愿军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其中就有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
2、介绍岸英
师:孩子们,算一算,岸英牺牲是年仅多少岁?(28)
四、交流感受、领悟方法
1、再读课文,标记旁注
师: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世界的和平,年仅28岁的岸英在朝鲜光荣牺牲,孩子们当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什么表现?快速读读4---10自然段,划出描写主席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上批注,待会交流,大家可以结合自读提示进行学习。
2、交流句子
师:看着同学们静静读书,写写划划真是一种享受,老师都有些不忍打断你们了。谁能起来交流。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任务单来汇报。
(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段话吗?你还找到了哪句话?
(你有一颗善感的心。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信息,真了不起。你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你很会思考,分析得很到位;真是细心的孩子,把描写主席的句子都找到了。大家很会思考,从不同的句子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谢谢你们的分享,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五、感情朗读、感悟悲痛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主席丧失爱子的悲痛,现在,让我们通过读,进一步感受他内心的那份伤痛。
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句子都整理出来了,现在让我们通过读进一步体会。 句子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这次怎么会……
孩子们,第一句话中,哪些字眼体现了主席的悲痛?让我们抓住这些字眼,读出主席的悲痛。
师:毛岸英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毛泽东主席当时已年近六旬,亲人突逝,生离死别,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怀念母亲》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季羡林中年丧母孝感天地。但人们却认为在人生的三大不幸中哀大莫过于老年丧子。(板书: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如万箭穿心,使人撕心裂肺
生:肝肠寸断、痛彻肺腑、心如刀绞、悲痛欲绝、茶饭不思、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师:可任凭我们用怎样的词语也形容不出这丧子之痛有多深,谁能把你体会到的这些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来。
引读:读出了一位父亲的丧子之痛。此时此刻,他只能靠吸烟来排解内心的痛苦,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一件件浮现在他的眼前,此刻,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地下党的同志( ),此刻,他仿佛看到岸英去(英国留学)此刻,他仿佛看到了他亲自送岸英到(农村锻炼).但每一次分离,岸英都(平安归来)这一次,怎么就成了永别了呢?主席肝肠寸断,他情不自禁地小声叫唤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
师:思儿心切才声声呼唤,无比悲痛,(板书:无比悲痛)才情不自禁,千言万语汇成了爱子的名字,让我们和主席一块深情地呼唤。
师:可任凭我们怎么呼唤,岸英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毛泽东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请同学们看这样两份电文稿。(播放课件)请你读: 生: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师:面对这两份截然不同的电文稿,(播放课件), 生:主席仰起头……, 师:主席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生不能相送,死后想见最后一面,人之常情呀,季羡林千里奔丧不就是为了见母亲最后一面吗?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凡人情怀。(板书:凡人情怀) 师:但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播放课件)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两份电报截然不同,两种心情互相矛盾。(点击课件),身为父亲的毛泽东,身为主席的毛泽东内心定是波澜起伏,下面我们分组朗读这一段话,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老师来为你们播报电文稿。
师:彭老总来电: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父亲毛泽东想:
生: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师: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毛泽东想:
生: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师:是将遗体运回祖国,还是葬在朝鲜,两难哪,两难!所以,(播放课件)请你来朗读。
生: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师:此刻,主席心理很矛盾,也很悲伤。孩子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他们是毛泽东的妻子、大弟、二弟、堂妹、侄子、长子,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
生: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师: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生: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把电文稿放在上面。
同学们,你知道痛失儿子,此时主席最想的是——(生:见见儿子)
是啊,此时他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豪气万丈的主席了,似乎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气定神闲的主席了。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一个想再见见自己儿子遗体的父亲而已。
2. 然而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主席的卧室时,竟然看到电文稿下那一行醒目的大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两难哪,两难,矛盾挣扎,父亲毛泽东做了艰难、痛楚的选择:(点击课件)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批示里有慈父的痛楚,更有一个领袖的博大胸襟!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批示里有常人的情怀,更有一代伟人的恢宏与豪迈!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忠骨,忠臣的遗骨,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最高评价,这是一个领袖对一个烈士的最高奖赏。
师:落下这样的诗句,就意味着父子从此天上人间,阴阳两隔,这真是落笔千钧哪!读到这,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板书:伟人胸怀) 深情小结
出示灯片,师引读,生伴音乐轻声齐读: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师: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咏,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 再来齐读这批示:
师:课文学到这,老师相信,你的内心一定也和老师一样充溢着感动,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请用你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对亲人的宽慰吧!
师:停下笔,我们一起来交流,读出你想说的话。
(多么动情的话呀,写出了对英雄的怀念。多感人的话语,写出了对主席的宽慰)
师:孩子们,岸英走了,带给主席无尽的伤痛,但同时,毛泽东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也更丰盈了。浏览课文片段,想想作者是抓住主席的哪些方面来体现的?(播放课件)
师:是啊,抓住人物的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就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孩子们要学会运用噢。
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师:孩子们,课文的最后一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读读, 生: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课文写到这,戛然而止,我们却可以通过文字到这个夜晚毛泽东的辗转反侧、失声痛哭,课下,请同学们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想想这一夜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写写他的动作、神态、心理。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结束了,孩子们,如果你想进一步走进这位伟人,请课下还可以读读有关毛泽东的书和诗词。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你读懂了主席的心。 停下笔,我们一起来交流,读出你想说的话。
(多么动情的话呀,写出了对主席的崇敬。多感人的话语,写出了对主席的赞美)
第五篇: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案例分析
前段时间听了邓小茜学姐执教的小学五年级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感悟颇深,下面就这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执教前首先应该明确该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即它是一篇略读课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阅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略读课文有其不同于精读课文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为主,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引和点拨。
纵观邓小茜学姐的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未能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要求,“教学引入,初悟课题意思——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学习课文,体会主席情感——发挥想象,表达主席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各个环节的学习,课堂基本呈现师问生答的局面,而学习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环节几乎没有,学生有一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本人觉得第三环节体会主席情感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默读,把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文中作批注,接下来小组交流感受,汇报展示,这样学生才能深刻体会课文内容,而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云里雾里。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青山处处埋忠骨》前的阅读提示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把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这个单元的单元要求是通过学习这组课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本人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参考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自读课文的课前提示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邓小茜学姐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认识9个生字,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2.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3.围绕主席“常人情怀,伟人胸怀”想象晚上写批示时神态、动作、心理的内容,并写一小段话。我个人认为,以上三点教学目标其实可以合并为一点,即体会毛泽东的情感,只是体会的方式不同而已,第一点通过品读关键句来体会,第二点通过朗读来体会,第三点通过想象描写来体会,而本单元要求的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在本教学目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练兵场,通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运用,可以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而本次教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而邓小茜学姐在执教中以“三封电报”为线索,让学生找三封电报的内容,这无疑为学生理解毛泽情感设置了屏障,非但不能帮助学生走进主席内心,反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同时,以“三封电报”为线索,预设痕迹过于明显,不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教学设计中不足的一点。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本篇课文描写的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而且学生年纪尚小,无法感同身受毛泽东老年丧子的悲痛,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事情实景,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毛泽东的内心,深切体会主席悲痛的情感。而邓小茜学姐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适时的引导,只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使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够准确。
此外,朗读不够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本教学设计只在第三环节对部分句子进行过朗读,这是远远不够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以通过读表达出来。因此,本课教学可以以读为主线,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要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此外,本次教学课堂环节流畅清晰,师生互动频率高,整堂课积极活跃,学生在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时遇到了困难,邓小茜学姐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关注文中“破格”一词,及时准确地为学生理解课文扫除了障碍,这体现了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具备的教学机智,这是本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5篇范例)(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10篇(小学语文说课稿万能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解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