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教案

时间:2022-12-26 10:09:26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教案,以供借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备课教案

  语文园地 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能把童话写得合乎情理、生动自然。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自编的童话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故事,搜集的童话资料。

  六、教学课时: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受到某一方面的启迪。2.能把童话内容按一定条理,生动具体地写出来。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感受到童话的语言魅力,从中受到了启迪。童话其实离我们很近,好像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用童话来表达我们美好的心愿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创作童话。

(二)回顾旧知,明确特点

  1.回忆学过的《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这些童话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老师小结:童话故事的情节神奇有趣,非常吸引人。里面的主人公都具有梦幻色彩,神秘莫测。或是神仙精灵,或是山魔水怪,或是鸟兽虫鱼,他们都具有超常魔力。童话语言非常优美,令人回味无穷。童话在向你叙述故事的同时,也一定使你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三)明确要求,指导写作

  1.读课本第59页“写童话”的段落,看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1)选择人物;(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有魔力,能说话······)

(2)想象;(人物之间发生的事)(3)编写。(情节神奇,语言优美,给人启迪)2.习作指导。

(1)选择:选择几种动物或几件事物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的动物或事物应是相关的,自己熟悉的、喜爱的)

(2)确定中心

  在欣赏美妙的童话故事的同时,给人以心灵的启迪,这是童话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因此,写前要明确,你想说明什么道理,表达什么情感。(可以从生活中你认为最需要说明的方面去思考。比如珍惜友情,学会宽容,无私奉献,相互欣赏等等)

(3)展开想象

  围绕中心想象,这几种动物或事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会说什么?会做什么?(要大胆、神奇、充满变换)

(4)同桌互讲童话

  同桌互讲后,相互修改,使情节更吸引人,内容更充实,道理讲述更深刻,语言更流、自然、优美。

(5)指导修改

  a指一名同学到前面讲童话

  b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修改。

  c老师给予适当点拨。

(四)学生自己编写童话

  要求每人写童话草稿,老师巡视指导,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三

  板书设计

  写童话

  特点:

  写作:

  情节神奇

  选择事物:相关

  熟悉

  喜欢

  人物魔力

  确定中心:有益的道理或情感

  语言优美

  展开想象:大胆

  神奇

  变换

  给人启迪

  编写故事:流畅

  自然

  优美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在讲童话时、演童话的过程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2.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神奇的童话,让我们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感受到一股股浓浓的深情,我们读它;写它,融进了梦幻般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再把读、写的童话,讲给大家听,演给大家看,再来体验童话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二)学生准备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梦幻屋”表演童话,要想表现出色,获得掌声,需要精心准备。我知道同学们在课下已经下了不少功夫,现在还有十分钟开演,请再抓紧时间准备一下。

  2.学生自己或合作准备

(设计意图)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三)走进“梦幻屋”

  1.老师出示“梦幻屋”画面(事先在黑板上布置)。

  2.导入。

  同学们,童话世界是神奇的、梦幻的,让我们走进“梦幻屋”去展现我们美好的梦幻吧!

  3.学生讲演故事。(1)要求

①讲故事要自然大方、流利生动,适当加一些肢体语言。

②演故事要合作密切,投入感情,表演连贯流畅。

③听众要尊重演员的劳动,认真看、听,演出结束,要热烈鼓掌。(2)评价

  每讲完、演完一个故事,要进行评价。首先指出优点,要真诚恳切。

(设计意图)在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坐在“梦幻屋”里,听着、看着梦幻般的童话故事,仿佛真的走进了梦幻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神往,令人难忘啊!童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带来情趣,带来无限希望,让我们今后不论何时何地都以童话为伴,去读童话,写童话,去感受童话吧!

  三

  板书设计

  四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的优美语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二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导入: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其实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2.学生读“我的发现”

  3.说说小东、小林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看看你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幻想、夸张、拟人等)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以自己读过的童话为例子谈童话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着它,心里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配乐朗读《雨中的树林》

  你喜欢这首是吗?快来读读背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大胆表达,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三)展示台

  1.导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4.请同学办墙报和故事集。(课下)

(1)男生办童话墙报;

(2)女生办《精典童话故事》

(3)请一批优秀小作家办《自编童话集》。

(设计意图)学生能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童话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大胆表达,在交流,展示的过程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

  板书设计

  发现

  积累

  展示

  四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过程与方法: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朗读感悟,引导

  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教师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六、教学课时: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善于观察动物。

  2.能按一定顺序介绍动物某方面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写动物的文章,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特点吗?(白鹅高傲;白公鹅具有上将派头;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2.为什么我们能如此了解它们呢?(因为作者喜欢这些动物,长时间仔细观察它们,抓住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特点)

  3.今天我们也来听你介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们的特点展示给大家,好吗?

(二)明确要求,小组练习

  1.你喜欢什么动物,你了解它哪些方面的特点?(如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争斗、休息等)

  2.小组练习,相互交流。

(1)想说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

(2)一人说出动物某方面的特点,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给予补充。(3)推选出一人将全组的交流情况向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说话,以免词不达意的现象存在。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要求:(1)介绍动物要清楚明白,语言大方得体;

(2)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按顺序介绍(3)能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4)听众认真听,听后评价。

  2.同学交流,老师根据要求随机精心评价指导。(设计意图)同班同学之间相互都有所了解,这样互说互评有利于帮助同学把话说得精炼些。

(四)教师小结

  听了你们介绍的动物,老师有了解了不少动物的特点,使我更加喜爱动物。这都归功于你们喜爱动物,仔细观察,并能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我衷心感谢你们,让我们共同关爱动物,做动物的好朋友吧!

  三

  板书设计

  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外形

  按顺序

  口语交际

  脾气

}

}

  喜爱

  进食

  抓特点

  嬉戏

  四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2.写一篇有关动物的习作。

  二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介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

(先总述后分述;明贬实褒;前后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二)列提纲

  中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顺序:

  1.概括说动物具有的特点。

  2.从几方面抓特点来具体说明。①外形

②姿态

③吃食

④玩耍

  重点抓你喜欢熟悉的一两方面,字里行间体现喜爱之情 总结全文,深入表达情感

(三)打草稿,老师对学生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扶放结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自己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材料,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四)赏作品

  1.指一名中等学生,读作品。

  2.针对要求,评价哪好,哪需要再修改。重点指导抓住特点具体说明的部分。

  3.学生互读互评。

(五)自改习作

(设计意图)好习作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再三推敲自己的习作,直到自己认为完美方可交老师提提意见。

(六)抄习作

  三

  板书设计

  习作: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要求:1.抓动物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2.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

  3.写后交流,自己修改。

  提纲:

  1.中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2.顺序:①概括动物的特点

  外形

  姿态

②从几方面具体介绍

  吃食

  玩耍

  抓一两方面熟悉的表达喜爱之情······

③总结全文,深入表达情感

  四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 2.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3.读故事,体会语言文字的妙趣

  二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说说小林和小东从三个句子里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从本组课文中找有关的句子

  3.想一想课外读过的,或者你听过其他类似的句子。

  4.小结:这种明贬暗褒的表达方法,不仅使句子有幽默感,还能恰当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近之感。

(设计意图)课堂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身见解,学会倾听别人说话,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皆语文。

(二)积累成语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2.观察成语的特点。(含有动物名称)

  3.交流不懂的成语,试着用喜欢的成语说句子。4.互相再交流其他有动物名称的成语。5.读读背背

(三)趣味语文

  1.读故事,想想它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东坡换上便装到寺庙去游玩,寺庙的住持对他先后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后来苏东坡以一副对联来回敬住持,令其哭笑不得)

  2.再读课文,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反复读读,体会有趣在哪里。

(①住持的做法有趣;②苏东坡的对联有趣,不动声色地回敬,③后来住持的表情有趣,自己把自己推到尴尬的地步······)

  3.相互讲故事

  4.给短文加题目,如:《哭笑不得》《势利眼的住持》······ 5.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反复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三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明贬时报

  动物名称

  坐

  请坐

  请上坐 幽默

  茶

  敬茶

  敬香茶 亲昵

  四

  教学反思:

  单位:临江市大栗子中心小学

  作者:宋秀珍

  审稿人:晁洪斌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资料来源: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 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资料来源: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资料来源: 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声 闷雷 滚动 山崩地裂

  按顺序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抓特点

  形 白线 城墙 战马

  词语准

  潮过后

  教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资料来源: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

  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平均深:2268

  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后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 资料来源: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资料来源: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资料来源: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

  教后反思::

  4*火烧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资料来源: 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资料来源: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板书: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目标重难点:

  习作练习及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教学时间:4—5课时

  一、口语交际及习作

(一)口语交际 资料来源: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二)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三)生上台表演。

(四)师生齐读,再背。

  四、趣味语文

(一)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二)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资料来源: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

  理解诗题

  理解诗句

  品读悟意境 熟读成诵

  三、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资料来源: 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爬 山 虎 的 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 资料来源: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资料来源: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资料来源: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

①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资料来源: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①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②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资料来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3.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二、教学重点:

  1.对于儿歌能够熟读成诵。

  2.丰富知识,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4.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资料来源: 1.指名学生背儿歌。

  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 2.老师背儿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

  3、学儿歌。

  学生初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2.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二、“成语故事”教学

(一)、引入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1.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3.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

  4.作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习作教学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2、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

  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习作讲评: 1.回忆作文要求。

  2.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4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资料来源: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C朗读本段。资料来源: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资料来源: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10*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资料来源: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3汇报演出。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11、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资料来源: 学会生字词,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 ”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小鸟 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资料来源: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资料来源: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 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教学重点: 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的童话故事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日积月累

  1、读诗歌

  2、谈诗歌的意思 资料来源: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资料来源: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板书

()的白鹅

()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资料来源: 猫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虚()

  搞()

  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大时候(第1~3自然段)小时候(第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资料来源: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这是一只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又老实又贪玩)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资料来源: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7)师相机板书

  尽职 老实 贪玩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3题。

  板书设计

  猫

  老实 贪玩

  可 爱

  尽职

  资料来源: 鸡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发展性目标: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书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突出特点)

  资料来源: 一 课 时

(口语交际)

  一、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1、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

  三、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师生评议。

  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二、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注:带点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资料来源: 长 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2)指导朗读。

  资料来源: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资料来源: 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资料来源: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资料来源: 重点为: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资料来源: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 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

  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手 张弓搭箭

  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资料来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习

  作

  二课时 写导游词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习写导游词。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资料来源: 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佳作借鉴:

  秦皇岛 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资料来源: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料。)

  资料来源: 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资料来源: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三、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设想

  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

  二、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资料来源: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4、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21.搭石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资料来源: 搭石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

“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四年级语文教学,作为四年级语文老师的你知道如何写四年级语文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老师的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1、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欣赏。

  2、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回答)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就拿我来说吧,每次我遇见曾经培育我的老师,总会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老师,您好!(板书)

  4、你们呢,是否也能这么亲切地向老师问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师,您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再读课文,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设计:

(一)组词

  铺()浸()顶()霞()辛()

  哺()侵()项()假()幸()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铺设()架起()

  塑造()编织()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衷心(zōngzhōng)塑造(sùshù)

  笑语盈盈(yínyíng)浸透(jìnjìng)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崇高智慧波涛创造浸透涌出塑造朝霞茁壮衷心祝愿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学生阅读。

  四、指导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感悟积累。

  本文是一首(),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和(),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其中“春蚕”指(),“理想的丝线”指(),“甘露”指(),“茁壮的新苗”指(),表现了()。

  4、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沉静、悠然、垂钓、绝妙、机智、光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流利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结合古诗,想象“秋__独钓图”的情景,领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4、诗文结合,抓重点词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诗文结合想象“秋__独钓图”的情景,领悟蕴藏着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在清朝有个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通的学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纪晓岚吟诗》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纪晓岚。

  2、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纪的右边是自己的己,不能出头,晓字的右上角不要加点。谁来读课题。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纪晓岚吟了一首什么诗?纪晓岚为什么要吟诗?纪晓岚在怎样的情况下吟诗?)根据学生的质疑,在课题旁边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沉静、__畔、垂钓、机智、渔翁、光芒。

  谁来读给大家听?强调翁的韵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这个后鼻韵母eng读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学一起读!

  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想读?课件出示: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生动传神、一篙一橹。

  知道篙和橹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篙和橹都是撑船用的器物,篙还将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们非常常见。

  男女生比赛来读读吧?看谁读得更好些。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男生先来。

  2、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纪晓岚在__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吟唱出一首绝妙的“秋__独钓”古诗。)只点一个说!夸奖纪晓岚,夸的是什么?引导下一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连声说好,夸赞:好一幅“秋__独钓图”!

  1、先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这幅“秋__独钓图”的?

(课件出示古诗),指学生读诗。①音读得准②读流畅了③师范读,读出节奏、味道④再点读,读出了诗情画意。⑤全班一起读,读出悠然的美感。

  纪晓岚看着__上的渔舟悠然吟诗,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

  2、谁来说说?(课件出示)

  你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来是一幅美丽沉静的秋__图啊!(板书:秋__)!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看到的除了这美丽、沉静的秋__之外,还有什么?(有位渔翁,他在垂钓)你来读句子!

  5、果然是“渔翁独钓”啊!(板书:独钓)

  6、一开始,老渔翁平静而专注地等待着,不久,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终于上钩了,你又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他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7、在美丽沉静的秋__之上,还有位老渔翁在垂钓,这样的美景有多么浓的诗情画意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

  8、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吧!

(课件出示音乐)落日金辉;芦花秋风;__畔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静静地等待着,好!鱼儿上钩了,刹那间,水响鱼跃,笑声朗朗,被秋风飞播得很远……

  9、同学们此时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说语句描写秋__垂钓的美妙,景美如画,景美如诗)难怪乾隆皇帝说他看到的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呢!

  纪晓岚很快用28个字,把这眼前的美景浓缩成一首绝句——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将它与1、2自然段对比着来找一找吧!引导学生找,要有过程!女生读语句,男生读诗句。

  大家读得真美,难怪乾隆皇帝说好一幅“秋__独钓图”!

  六、领悟机智

  学生快速默读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连声说这诗写得好呢?

  预设几个原因:——

  1、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

  2、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以及简单写出渔翁垂钓

  3、预设3:诗的静态动态对比 神态传神

  4、预设4:占字用得好,更为重要的是:写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与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难不住:十个一,28字绝句——来回几步,悠然吟唱

(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怎么好?我们来看看这十个一字都写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橹一渔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话说出来,三个物件,教师小结:点出了钓鱼的地点)

(出示:一丈长竿一寸钩。一丈有多长?从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写钓鱼的情态,实际上隐匿了钓鱼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复一笑。钓到鱼高兴时的神情,一系列的动作。教师小结:老渔翁是多么快乐、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独占一__秋。老渔翁的喜悦之情给这__面带来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纪晓岚反复使用了十个一字,这十个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处。还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这是多么奇妙啊!谁想读?

  还有谁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

  鱼竿的长和钓钩的短都写在这七个字中了。

  你还体会到什么?

(预设3:诗的前两行写的是静态的物,诗的第三行写渔翁钓到鱼十分得意的神情尽现在三个动作中。)

  这物与人,这静与动,又形成了对比,何等巧妙啊!谁更想读?

  你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4:占字用得好,一个“占”字把老人独自在__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一个占字将老渔翁与秋__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渔翁给秋__带来了一份生机,带来了一份独有的美丽。如此绝妙啊!谁越发想读?

  多么美妙的秋__独钓图啊,多么绝妙的一首好诗啊!男生读,(妙诗)女生再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5、乾隆皇帝文学造诣很高,他可是这世上诗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原本想要故意为难纪晓岚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不禁点头笑道——谁想读?(好!好!好一幅“秋__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你在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乾隆皇帝一连用了四个好字)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好”字。为什么要两用两次?(学生回答,教师收拢:原来乾隆皇帝反复叫好,这是表达了他的由衷称赞啊!还有什么好?读出——

(秋__独钓图也好)怎么好?(学生自由回答,说一次就读一次!营造反复回环的氛围)

  是啊,景美,诗绝,怎能不让人叫好?谁想读?

  还有什么好?(预设:纪晓岚的机智也让人叫好)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第一层次(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望着__上的渔舟,只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悠然地吟唱起来)你看,纪晓岚的那份悠闲自得、成竹在胸真是显出他的机智过人啊!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二层次(他写的这首绝句28个字巧妙地嵌入10个一字,而且把老渔翁钓鱼时的情态写得生动传神,所以他机智)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三层次(若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大家请看这句诗——一人独占一__秋,你读出的是何人独占了这一__秋色?同学们,乾隆皇帝在位63年,这63年,政治安定,国事繁荣,从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统治的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此时此刻,他看着这秋__的沉静,这渔翁的喜悦,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满足与自豪。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谈体会,学生能说出来!)独占一__秋的不仅是渔翁,更是这位乾隆皇帝!纪晓岚多么的机智啊!他说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会这样赞赏纪晓岚,谁想读?

  这何止一__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还有谁想读?

  纪晓岚借渔翁的高兴写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机智啊!谁再来读?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他丰富的感受,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

  乾隆皇帝为神州有这样机智的人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大家一起读!

  6、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绝,就这样勾勒出了秋__独钓的美景,就这样一语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自豪与佩服之情再来吟唱这首诗吧!——生读(板书:轻吟)

  7、把这首绝妙的好诗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增加点难度,只留下一字,谁会背?

  再增加点难度,看着板书,咱们一起背背!学到这里,我想咱们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擦去问号。

  七、拓展

  关于纪晓岚的轶闻趣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就有一个。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纪晓岚闲谈,皇帝说: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你最熟悉哪一首,能背诵吧?”纪晓岚背的正是咱们前不久学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来,我们一起背诵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听后说:你能把这首七言绝句变成六言诗吗?稍加思索,纪晓岚答道: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问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诗吗?一会儿,纪晓岚答道: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着问:”能否改成四言诗、三言诗、词、剧本呢?机智的纪晓岚都一一作了回答,请同学们课下去琢磨琢磨,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八、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秋  妙

  __  诗

  独  轻

  钓  吟

  建议:

  如下只作为以上预设过程中,老师的扣抓点

  或者评价语言引用之;

  同学们,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诗了,但他是怎样说的?

(预设回答:他要纪晓岚当场作诗)教师故作惊讶: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吟出一首诗来!真难!还有什么?

(预设回答:还要在28个字中用10个一字)教师继续渲染气氛:古人作诗可是忌讳重复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纪晓岚把个“一”字重复使用十次,这该怎么写啊?太难了!

  读到这里,你会怎么想?(作这首诗真是太难了!乾隆皇帝故意为难纪晓岚,他想考考纪晓岚呀。)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3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2.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一会儿工夫

  2.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是谁传授给我们知识,是谁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是老师)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对教过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再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整首诗共有几个小节。

  2、找两名同学分别读诗歌中的两个小节,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什么?

(老师工作很辛苦……)

  2、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看出来的。)

  3、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老师的辛苦?

  4、学生齐读。

(心血、辛劳)

  5、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因为……)

  6、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7、生齐读。

  8、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我们再来试试,9、生再读。

(是“哪个人”、“哪一项”。)

  10、不错。“哪个人”指谁?

(每个人。)

  11、“哪一项”呢?

(每一项。)

  12、噢,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13、生齐读。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学生全笑)

(应该把“不”改成“都”)

  14、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15、学生再读。

  16、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17、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更能突出教师的……辛劳。)

  18、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崇高伟大神圣)。

  19、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0、指名读。小组赛读。

  21、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为什么呢?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22、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

  生齐读:老师,您好!

  23、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沉默。)

  24、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25、生齐读第一段。

(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尊敬、热爱……)

  26、说得好,谢谢同学们,你能试着用每当……就说句话吗

  27、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28、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二)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1、同学们,刚才我们融入课文中读,联系上下文想,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我们就很好地体会文中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1)从“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体会到诗人为什么赞美教师的事业多美好

(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指导朗读

  出示:“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春天温暖的阳光、早晨的霞光,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朝霞般光明美好。)_

(2)从“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撒向新苗。”中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也知道了老师是如何培养人才,关爱我们的出示:从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笔尖飞舞”、“笑语盈盈”这几个词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对老师有什么情感?

(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5、指导朗读第2小节

  四、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背诵全文。

(课件出示)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给能背诵的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动画片配音,这动画片中还配有《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动听的音乐呢!

  2、指名背、齐背

【教学总结】今天的课还是有效的,与开学第一节课相比,发言的人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而且从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做得快,只有一人把崇高的崇写错了。这与上一届学生相比,有些错误没有犯。反思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由扶到放,主导和主体相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直奔重点,“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两句来教学。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再学开头的“在昨天与今天---------”学生就比较好理解。这是教学上的“旁敲侧击”之术。对于太难理解的,与学生生活距离大的,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找那些能够让学生寻找到感知点的内容先学,这样逐渐推进,最后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自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结合没讲的“读书做记号的学问”,让学生边自学边做记号,这样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能把习惯篇学用结合。学生自学好了,就让他们提问并同学交流,有效利用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资源。抓住几个难以理解的词“春晖、朝霞、甘露、春蚕、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讲解也是需要的,它能节省时间。

  2、今天的课堂学生的专注程度比第一节课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一半学生很投入,热情高。也许是我的状态比较好,影响了学生吧。而自己状态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教材的熟悉,对教法的取舍。因为这一课已经教过,而且印象较深,知道学生的问题会出在哪,所以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3、今天的作业学生做得还是比较快的。相比较数学和英语。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把作业考虑进去了,把作业中一些学生易错的已经强调过了。所以双基智能上的错误较少。这是我近段时间思考的产物吧。因为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能考。

  4、巧用生成资源。我发现在写课题时,把感叹号忘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同学们,你们有没发现老师什么没写?生--------。这感叹号能省去吗?为什么?生------。是啊,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敬佩、感谢,再读课题。

  但是,今天的作业反映出这班学生很浮躁,不定心,没耐心,不细心。作业中抄错的、漏做的现象较多,想当然,不尊重事实的多。总之,做作业的态度极不端正。

  以后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注意力的训练,规定时间内做作业的效率。

  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3篇 -年二年级语文试卷期中

小学三年级上音乐教案上册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3篇(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2022年新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推荐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最新例文3篇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案例

七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参考答案_七年级上册数学伴你学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3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七年级语文伴你学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答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模版3篇(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_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2篇(寓言二则二年级课文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