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运算》教学反思7篇(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09-17 19:54: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数的运算》教学反思7篇(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以供借鉴。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7篇(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1

  在学习新内容前先复习了一下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而这些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也是同样适用的,那么学生们就可以自己得出实数的运算顺序。在讲实数的运算之前,先学了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用于实数的内容,然后再学习实数的运算,通过具体的计算题让学生对这一运算顺序加深印象。有一点要说的是,在新教材中,实数运算这一节,很多的计算问题学生只能通过计算器来解决,而现在学生用的计算器都是科学计算器,都是比较智能的,只要把算式输入就能得到正确答案,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觉得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十分重要的,从集中注意力到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若长期积累,情感上必定会比较喜欢数学,这才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最乐于见到的。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通过反思,我觉得虽然有学生的“动”,但总体来说“动”的还是不够的,师生之间互动不够,在学生板演之后,讲评应该要适当的表扬一下,发挥一下学生的积极性。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2

  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0.75-3/51/6+0.4

  学生练习。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近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习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近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3

  今天,我讲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好理解,易接受。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己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对我说,好简单。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清楚的知道,学生是彻底的明白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么,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课,看似老师说的少,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4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课堂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

  一、复习导入

  提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进行了相应练习。发现同学们这部分掌握的非常好,及时鼓励表扬的学生。那么我们这一节课一起看一下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也适应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8)+(-9)(-9)+(-8)

  (2)4+(-7)(-7)+4

  (3)6+(-2)(-2)+6

  (4)[2+(-3)]+(-8)2+[(-3)+(-8)]

  (5)10+[(-10)+(-5)][10+(-10)]+(-5)

  二、组内探究合作交流

  1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2紧跟跟踪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4号同学去黑板练习,并进行讲解点拨总结规律方法。

  1.12+(-8)+11+(-2)+(-12)

  2.6.35+(-0.6)+3.25+(-5.4)

  3.1+(-2)+3+(-4)+…+20xx+(-20xx)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同学核对答案。

  【达标检测】试一试你能行!

  1.(-28)+29=29+(-28)利用的是加法的________________.

  2.(-3)+7+(-4)+3=[(-3)+3]+7+(-4)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a,b互为相反数,且c的绝对值是1,则c-a-b的值为( ).

  4.计算:

  (1)(-7)+(-6.5)+(-3)+6.5;

  (2)(-0.8)+1.2+(-0.7)+(-2.1)+0.8+3.5;

  (3)(-18.65)+(-6.15)+18.15+6.15.

  五、课堂评价:学科班长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及个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互助交流,师生不断地总结规律和方法,解题技巧,总体来说课堂效果很好。学生都能掌握解题技巧。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5

  本人通过对《数的运算》的复习,有好大一部分的学生对数的运算定律已记得不太牢固了。在课堂教学提问中,个别学生竟然忘了加法的结合定律。当时我真是有一股怨气,可怨谁呢?学生、学生的父母、还是以前教他们的老师?

  数的运算教学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从表面上理解,给你一道现成的数目算题了,只要算算就完成了。可既使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做数的运算题时还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答题,或者运算的速度不快。这是为什么呢?数的运算教学连贯性比较强,如果10以内的加减没教(学)好,多位数加减法就很难学会;表内乘法口诀不会背,怎能做多位数的乘除法呢?因此说,教好学生学好10以内的加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学好数的运算的基础。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很好落实这个环节,当然不是说只要年级教好了,上面的老师就不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习(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习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7

  在教学《同类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加减法》时,我首先通过比较简单的二次根式相加的实例,得出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并从中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同类二次根式加减的实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组练习巩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这是我这一节课的授课思路。在授课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概念。在例题的选择上由简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掌握。在得到定义、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思考、探究的过程,体会学习知识的成功与快乐。本节课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在互相置疑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课堂的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归纳完成。例如,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小结实效性。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7篇(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