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3-10-21 15:15:53 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平方差分解因式;知道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方差特点的辨析,培养观察、分析能力,训练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分解因式时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法或已经学过的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判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大家知道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是互逆关系,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

  大家先观察下列式子:

  (1)(x+5)(x-5)=,(2)(3x+y)(3x-y)=,(3)(1+3a)(1-13a)=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探索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或者与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①有两项组成,②两项的符号相反,③两项都可以写成数或式的平方的形式。

  提问1:能否用语言以及数学公式将其特征表述出来?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①在掌握了解因式分解意义的基础上,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对比较简单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②在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用不同的方法分解因式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进一步体验“整体”的思想,培养“换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观察多项式的特点,判断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和综合运用分解的方法,并完整地进行分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准确理解.

  教学设计

  问题:你能将多项式a2+2ab+b2和a2-2ab+b2因式分解吗?这两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

  建议:由于受到前面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影响,学生对于这两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比较容易想到用完全平方公式,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公式的特征上来.

  注:可采用让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多项式的项数、每项的特点、整个多项式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然后交流各自的体会.

  把多项式向公式的方向变形和转化.

  例5分解因式

  (1)16x2+24x+9 (2)-x2+4x-42

  注:训练学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和做,引导学生把多项式与公式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把多项式向公式的方向转化.

  例6分解因式

  (1)3ax2+6ax+3a2

  (2)(a+b)2-12(a+b)+36

  注:学生仔细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教师适当提醒和指导,要从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上进行比较.(可把a+b看作一个整体,设a+b=)

  第2小题注意渗透换整体和换元的思想.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70页的练习题.

  小结提高

  1.举一个例子说说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具有怎样的特征.

  2.谈谈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考方向和分解的步骤.

  3.谈谈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注意点.

  注:对这些问题进行回顾和小结能从大的方面把握因式分解的方向和培养观察能力.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71页习题第4题,第5题;

  2.选做题:教科书第171页第10题;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设计思想:

  本小节依次介绍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结合公式讲授如何运用公式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用平方差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首先提出新问题:x2-4与y2-25怎样进行因式分解,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然后让学生独立去做例题、练习中的题目,并对结果通过展示、解释、相互点评,达到能较好的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目的。第二课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提取公因式法及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放在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上,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平方差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能够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提高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这两个公式在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中的不同方向,加深对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这两个相反变形的认识,体会从正逆两方面认识和研究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②运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难点:①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正确判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②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关键:把握住因式分解的基本思路,观察多项式的特征,灵活地运用换元和划归思想。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应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研讨问题的方法,通过猜测、推理、验证、归纳等步骤,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美,体会成功的自信和团结合作精神,并体会整体数学思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在整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就是因式分解。什么叫因式分解?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因式分解的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说明】 (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例如:

(2)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来检验。

  怎样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知识点2 提公因式法

  多项式ma+mb+mc中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m,我们把因式m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ma+mb+mc=m(a+b+c)就是把ma+mb+mc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例如:x2-x=x(x-1),8a2b-4ab+2a=2a(4ab-2b+1)。

  探究交流

  下列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1)3x2y-xy+y=y(3x2-x); (2)x2-2x+3=(x-1)2+2;

(3)x2y2+2xy-1=(xy+1)(xy-1); (4)xn(x2-x+1)=xn+2-xn+1+xn.

  典例剖析 师生互动

  例1 用提公因式法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3z+x4y; (2) 3x(a-b)+2y(b-a);

  分析:(1)题直接提取公因式分解即可,(2)题首先要适当的变形, 再把b-a化成-(a-b),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小结 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因式分解的结果每个括号内如有同类项要合并,而且每个括号内不能再分解。

(2)如果出现像(2)小题需统一时,首先统一,尽可能使统一的个数少。这时注意到(a-b)n=(b-a)n(n为偶数)。

(3)因式分解最后如果有同底数幂,要写成幂的形式。

  学生做一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a+b)(2a-3b)+(2a+5b)(2a+b) ;(2) 4p(1-q)3+2(q-1)2

  知识点3 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a2-b2=(a+b)(a-b)。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个数的差的积。例如:4x2-9=(2x)2-32=(2x+3)(2x-3)。

(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其中,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即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例如:4x2-12xy+9y2=(2x)2-2·2x·3y+(3y)2=(2x-3y)2.

  探究交流

  下列变形是否正确?为什么?

(1)x2-3y2=(x+3y)(x-3y);(2)4x2-6xy+9y2=(2x-3y)2;(3)x2-2x-1=(x-1)2.

  例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a+b)2-4a2;(2)1-10x+25x2;(3)(m+n)2-6(m+n)+9.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学生做一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4)2-2(x2+4)+1; (2)(x+y)2-4(x+y-1)。

  综合运用

  例3 分解因式。

(1)x3-2x2+x; (2) x2(x-y)+y2(y-x);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小结 解因式分解题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先提公因式;如果没有公因式是两项,则考虑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是三项式考虑用完全平方式,最后,直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探索与创新题

  例4 若9x2+kxy+36y2是完全平方式,则k= 。

  分析:完全平方式是形如:a2±2ab+b2即两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的和(或差)。

  学生做一做 若x2+(k+3)x+9是完全平方式,则k= 。

  课堂小结

  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会运用因式分解解决计算问题。

  各项有"公"先提"公",首项有负常提负,某项提出莫漏"1",括号里面分到"底"。

  自我评价 知识巩固

  1、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 )

B.-5 或-1

  2、若(2x)n-81=(4x2+9)(2x+3)(2x-3),则n的值是( )

  3、分解因式:4x2-9y2= 。

  4、已知x-y=1,xy=2,求x3y-2x2y2+xy3的值。

  5、把多项式1-x2+2xy-y2分解因式

  思考题 分解因式(x4+x2-4)(x4+x2+3)+10.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平方差分解因式;知道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方差特点的辨析,培养观察、分析能力,训练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分解因式时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法或已经学过的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判断因式分解的彻底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大家知道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是互逆关系,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

  大家先观察下列式子:

(1)(x+5)(x-5)=,(2)(3x+y)(3x-y)=,(3)(1+3a)(1-13a)=

  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探索新知

  学生独立思考或者与同桌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①有两项组成,②两项的符号相反,③两项都可以写成数或式的平方的形式。

  提问1:能否用语言以及数学公式将其特征表述出来?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掌握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综合应用;能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公式的探究,深刻理解公式的应用,并会熟练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4、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特点,学生根据公式自己取值设计问题,并根据公式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公式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并理解因式分解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导入新课

  1、什么是因式分解?判断下列变形过程,哪个是因式分解?

①(x+2)(x-2)= ②

  2、我们已经学过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有什么?将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x2+2x

  a2b-ab

  3、根据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1)(x+3)(x-3)= (2)(2y+1)(2y-1)= (3)(a+b)(a-b)=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一) 猜一猜:你能将下面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吗?

(1)= (2)= (3)=

(二)想一想,议一议: 观察下面的公式:

=(a+b)(a—b)(

  这个公式左边的多项式有什么特征:

  公式右边是

  这个公式你能用语言来描述吗?

(三)练一练:

  1、下列多项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来分解因式?为什么?

① ② ③ ④

  2、你能把下列的数或式写成幂的形式吗?

(1)( ) (2)( ) (3)( ) (4)= ( ) (5) 36a4=( )2 (6) =( )2 (7) 81n6=( )2 (8) 100p4q2=( )2

(四)做一做:

  例3 分解因式:

(1) 4x2- 9 (2) (x+p)2- (x+q)2

(五)试一试:

  例4 下面的式子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分解因式呢?请你试一试。

(1) x4- y4 (2) a3b- ab

(六)想一想:

  某学校有一个边长为85米的正方形场地,现在场地的四个角分别建一个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花坛,问场地还剩余多大面积供学生课间活动使用?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