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2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01 18:51: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2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2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

  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回报自己所看的故事片,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雌雄剑》《舜和象的故事》……学生边说,我也抽学生把有关常见的故事内容讲一讲,鉴于此种激情我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查查资料,自读课文,弄清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给予人类的贡献是什么时候。学生带着问题,很快走进文本。有好几个孩子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词,还将文中的反义词也作上记号。我就这样等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10分钟出头了,我突然让学生关上语文书,回答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很简单,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化,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他为人类做了哪些事?全班学生举手了,有的说“盘古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的说:“盘古是位勇于献身的人!”还有的说:“盘古是个好神仙。用整个身体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出示课文插图,指着盘古的肢体将变化后的'对应物:

  气息——风云肌肤——大地

  声音——雷声血液——江河

  双眼——太阳月亮汗毛——花草树木

  四肢——东西南北汗水——雨露

  接着出示小黑板:本文中“的”字短语。如、四季的风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

  由于本课想象力非常丰富,处处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比如“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很多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象。比如、有的孩子说,他的手指变成了小丘。他的胡子变成了禾苗……反正学生想象的我都给予鼓励,让学生从课文的神奇,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受到感染。因为学生已经熟读了课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出示复核的顺序“盘古醒后——天地分开——盘古倒下后”。

  本课除了读懂课文,弄清寓意,掌握基础用句子含意,最重要的是隐藏文中的写法。“怎样带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本人在本课中要落实的语文知识——阅读中悟写法。本文的写作特点上是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想象出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万物的过程,在写作中抓住了相似的地方,只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种想象既合理又充满神奇。比如、气息变成风云、声音化作雷声、双眼是太阳和月亮……。

  那么,引导学生在平时写作时,怎么能让我们的文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变得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呢?(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学生习作训练“我来讲盘古的故事”)并出示了一定的思维引路,因为毕竟是三年级,老师必要的引路也较为重要。(盘古是————。他出生在—————————————————。有一天,盘古醒来。———————————————————,盘古想:——————————————————,奇迹出现了(可以用文中的内容,可以用自己想象的,注意对应物的相似点。)世界在盘古倒下的瞬间变得更加美丽,盘古用他的生命创造了宇宙。

  学生完成很好,很有兴趣,我在讲评,抽读学生习作训练时,用动作演示孩子们都插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像鸟儿一样高空展翅,寻觅生活,热爱生活,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写作就会流畅。还要大胆联想。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设问,勇于探索,大千世界,抓住推理,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还要学会创作,在遐想的基础上不要离主题,尽量发挥无妨。比如、写“雪”像什么?好大的雪啊!……)。

  本文在用词上较为巧妙。如、课文第2自然段(让学生勾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点拨、本段的反义词运用恰当,这样写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人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本课连写作及课内要求的作业均在教学安排的范围内完成,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在反思:朗读到位是本课的重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开创精神。《孔子拜师》中的孔子名言,对学生能主动学习埋下了动力。课前预设将直接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有直接作用的,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2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教学效果(思效)。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读中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边读书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得巧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 “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让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妙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以品味,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同时对描写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认知。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

  (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处(思失)。

  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

  4、改进措施(思改)。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3

  《盘古开天地》是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并且创造了世界的神话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

  学生很喜欢这篇课文,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方式导入新课,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给大家讲一讲,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手,我一看这情形,立刻出手神话故事的图片,让大家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学生的兴趣立刻调动起来,于是我板书课题,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有个学生说“盘古为什么开天地?”

  学生很会思考,问题提得好,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本篇课文我尝试学生自己学习,动笔写批准,因为有上节课《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的训练,学生初步会在读书中进行批准。本篇课文我叫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动笔写出来。在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时,我又进行适当的提示:概括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可以用简单的话概括,抓重点的.写,例如:第一自然段写什么,我们可以用这段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谁能找到?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很快找到“混沌一片”,我随机板书,理解这个词语,用食物演示学生明白了意思,同时知道怎样抓每段的内容。

  这节课很多知识没有处理好,但老师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概括的语言罗嗦,他们已经具有读书就要动笔的意识。相信在今后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提高。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4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目标。 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目标。

  本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完,我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生,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5

  《盘古开天地》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感受天地由混沌一片变为美丽。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住“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二、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句式:他的(),变成了()的()。

  师:请你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

  学生自由说。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

  生: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钻石

  生:他的经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生:他身上的细胞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有示范,有激情导语,学生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我却忽视了让学生边读边想,没有很好地将语言文字与画面想象结合起来。如果当时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有了这一举措,不仅有帮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精心的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份收获会使我更加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天,面对每一次挫折,永不放弃。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6

  课堂情境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我先要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都会念了吗?自己先读读吧!

  混沌漆黑抡起缓缓

  肌肤辽阔血液滋润

  创造下降猛劈逐渐

  (谁愿意读)指名读,齐读。

  评1: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

  评2:哇,连你都会读了,真是了不起。

  咱们一起来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你能不能用上屏幕上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甚至更多的词语,说说初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以前的宇宙是混沌一片。

  师:你用上了一个词说出了以前的宇宙,不错。

  生2:我知道盘古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你更加不错,用上了两个词语。

  生3:我知道是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你真爱学习,说得多好呀!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师播放课件,并旁白第一段。)

  【思考与分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教学时,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复习导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再次了解,为整堂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情境二: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醒来后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课件指出第二段)。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句话吗?(师看看看学生)

  哦!都是,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猛劈读得特别重,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天和地是混沌一片的,是很重很重的,如果不用劲就劈不开宇宙。

  师:你读得好,说得更好!(掌声送给他)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情形,咱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成语说就叫做--开天劈地。(板书:开天劈地)

  师:这时,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引读。请你再回到书上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用笔圈一圈。

  生:我发现轻和重是反义词。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真不简单。

  生:我发现上升和下降是反义词,天和地是反义词,清和浊也是反义词。

  师:哇,你发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近义词。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会学习。再读一读,用上了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好处?

  生:用上了这些词,可以看出天地的分开是很慢很慢的。

  生2:用上了这些词,让我感受到天地的分开是很不容易的。

  生3:用上了这些词,让我感受到盘古开创天地是很艰辛的。

  师:你们真会感受。是啊!用上了这么多反义词,轻一点的东西,缓缓上升,重一点的东西,慢慢下降;清的东西缓缓上升,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天地的变化是多么的慢,多么的不容易啊!想看看天和地分开的情形吗?

  生:想!

  一起看天地分开的动画。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到盘古开天地很不容易。

  生:我觉得盘古很艰辛。

  生:我觉得轻的东西是上升的,重的东西是下降的。

  师:是呀!天和地的分开是不同的,天地的分开是太慢了,太不容易了!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读给同桌听。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读出了轻和重的变化,读出了慢的感觉。

  师:你评的真好,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好极了,你不仅评得好,读得更好!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读。

  学生一起读。

  【思考与分析】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水平不同,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重点词的体会都是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从读中感悟,层次一级比一级深,学生学起来也感兴趣。

  课堂情境三:

  师: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

  生:不是。

  师:这时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

  生:盘古用头顶着天,脚瞪着地。

  师:你找得真准,哦!是这样吗?(出示画面出示字。)

  师:哦!都是,那现在你就是盘古,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们,在你的头上顶着的是天呀!用力顶了,好重,快塌下来了,啊!用力;手快托不住了,用头顶住,顶啊!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使劲,顶住,蹬住,用力,加油!使劲、使劲、再使劲!

  盘古就这样,使劲的用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一天过去了,他是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两天过去了,他还是---(生),一年过去了,他又是---(生),一百年,一千年过去了,他仍然是---(生),一万年,十万年,几十万年过去了,他依然是---(生)。用一个成语说,这就是顶天立地。

  (板书:顶天立地)

  师和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情形。

  师: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很累。我觉得盘古太累了。

  师:看得出你确实很累了。

  生:实在是太难顶了。

  生:我觉得盘古太不容易了。

  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的顶着天,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学们,请你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英雄-盘古的边上。

  【思考与分析】

  让学生当盘古,感受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不容易,边想象边朗读,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深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还孩子施展才能的空间。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如果对事物感兴趣、有认知趋向──探究倾向、好奇心,客体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意向,主动自觉地投入真个身心。这时的体验才会比较深刻。反之,主体──学生对认识的主体漠不关心,无所谓或反感,也就无所谓独特,不能进行积极地自我建构,因而不能出现预期的体验。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重点创设了让学生当盘古感受顶天立地的情境,体验盘古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辛苦和不容易,学生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深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盘古那顶天立地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

  课堂情境四:

  师:盘古就这样站在天地间,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变得很亮很亮,终于有一天,盘古倒在了地上。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师配乐读。)

  师:请你也用心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谁来说。

  生:我仿佛听见了隆隆的雷声。

  师:听,这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能把隆隆的雷声读出来吗?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花草树木。

  师:是呀,花草树木多美呀,想看看吗?(生看)

  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咱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茂盛的花草树木,边上还有学多小鸟在哪里玩耍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是盘古的血液变成的,瞧,这就是奔流不息的江河。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示吗?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

  生:我仿佛看见了辽阔的大地。

  师:是啊!看看我们这辽阔的大地,那就是盘古的肌肤呀!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齐读。

  师:刚才,我们读着文字想象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果我们想象着画面来朗读肯定能读得更美。咱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自己读读吧!咱们一起来读。

  师生配乐一起读第四自然断。

  师:同学们,盘古把自己的肌肤变成了大地,把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全身都奉献出来,化作了万物。(板书:化作万物)他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他的,变成了的。

  生1:盘古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2: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3: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4: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心。

  生5: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

  师:是啊!盘古就这样把自己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思考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盘古身上的其他部分还能变成什么?我有效的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时,有的同学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指山;有的同学说: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刘丝;有的同学说: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这些想象是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多么富有人文性啊!这些想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并不是强加给他们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才说出了这么多妙语连珠。学生的这些想象是我根本就预想不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激发了以后,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情感在这里释放出来。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堂情境五:

  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出示盘古的图片)

  生:盘古,你真了不起。(评:你也很了不起。)

  生:盘古,你真伟大。

  生:盘古,谢谢您!(你真会表达自己。)

  师:是啊!盘古,你确实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分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又是你,把自己的全身都化作了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他蕴藏的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他又是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一块宝藏。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中,还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同学们,你还喜欢读哪些神话故事?

  生:精卫填海。

  生:宝莲灯,夸父逐日。

  生:女娲补天。

  生:后羿射日,七仙女。

  有人把这些神话故事编成了一首《中华神话千文诗》,老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想听听吗?

  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七、布置作业

  今天我要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我要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存在的问题:

  反思:整堂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我对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的评价不好,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但课上我只注重了学生想象的合理性,而忽略了用美的语言去引导他们,使他们不能领会到那么美的东西是盘古的身体变化的。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7

  《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的中华文化”,《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和神话以及民间故事有关。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神话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这种传的过程就是一种古代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实践。

  从三年级儿童的特点分析,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盘古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我把“说好神话故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神话人物的精神。

  一、运用多媒体,融情于景。

  导入本课时,我用的是几幅孩子们熟悉的图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学生已知道图片故事引路,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共鸣、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然后屏幕显示刚才出示的词语,请学生观察这些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且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把神话的特点也适当揭示出来。

  二、教师示范说故事,理清神话大结构。

  教师给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通过简练的语言把它梳理出来,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故事。请学生利用板书,利用故事的大结构讲故事。理清神话故事的大结构,这是说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第一步。

  教师二次示范说故事,说清神奇的细节。

  教师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关注这个故事当中神奇的地方,边听边记住一些神奇的细节。教师讲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记住了哪些神奇的`细节。紧抓神奇,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这是复述能力的再提高。

  三、方言试说故事,课外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一个兰州版的神话故事,告诉学生:在古代,在不同的地方,老百姓分别用各自的方言,传承着同一个神话。通过还原古代人们代代相传神话故事的现场,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说故事的冲动,这又何尝不是新的语言实践呢?

  四、选择微信图片,感受盘古精神。

  假如,我们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编成一则微信,微信封面你觉得哪一张比较好?小组讨论。哪一幅图最能体现盘古的精神?理清故事大结构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整体,说清神奇细节教学进入了部分,而感悟盘古精神又让教学回归到第二个整体,符合阅读教学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说说选择哪一幅图,也是渗透神话价值观的需要。

  本节课,我选择了“说”作为语言实践的主线,让学生在“理清大环节一说清小细节”的过程中,将课文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可以预见,本节课的教学将会呈现师生共说,其乐融融的教学场景。课也因为这样的说故事而变得富有张力。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够具体生动,情感表达能力欠缺,在讲得时候没有营造出一种“神话氛围”,此外,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些内容把握不够充分,导致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不够流畅,虽然我示范讲了两遍,以及播放方言版本,但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下课后,我坐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发现在课前备课环节中,花了大力气去备教材,钻研教材。可是却没有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能力,忽视了备学生这个重要环节。预设应该充分考量到文本,学生,这些因素,才能使学生在一种“浑然不知”的状态下受到教育,生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8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学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9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开课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十余个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于是,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地读书,学习兴趣比较高涨。

  一、备课过程中,它使我明白备课不单单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更应该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刚接触到教材的时候,我认为到第三自然段天地成形为止,盘古开天地已经成功了。但是反复读教材,思考教材之后,我发现,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盘古开天地不仅是说他劈开或者分开天地,还应该包括创造宇宙万物。那么就可以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分开——天地成形——变成宇宙万物。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第三自然段,着重的通过朗读体会盘古开天的不易,体会盘古的伟大。把这段话的重中之重“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与课文插图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味盘古的伟大,了不起,说话与朗读相结合,进入师生与文本共鸣的佳境。

  二、想象学习第四段:

  第四自然段句式整齐,就像列队的士兵。因此我先让学生找出天地发生的巨大,然后师生合作读排比句。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通过合作朗读,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其间,结合着学生的朗读,指导他们读出感情,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意境。

  接着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什么?分别会变成什么呢?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作家。

  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仿佛触摸到了盘古的肌肤,听到了他的呼吸,任想象自由驰骋,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仰望天地,观察万物,用()是盘古的()反写刚才的句子。两个环节相辅相成,学生对盘古的伟大体会得更深刻。

  四、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尤其是个人读,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读不出感觉,读不到老师希望的水平。今后应加大学生朗读的指导,让他们敢读书、会读书。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0

  语文课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抓语言积累,重表达运用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首先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文中角色,透过语言文字体味盘古开天地的艰难和辛苦。

  其次是通过朗读感悟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一组排比句,学生要积累的是表达的方法。

  最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出文本,将课堂的积累,运用于表达之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本来设计的是让孩子们把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们听的,可是孩子们不够大胆,都在自己的位子上讲。但是我注意观察了,全班同学都在张嘴说,有很多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这一点说明,原本最后的这个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可以请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堂讲一下的,但是,我想到小学是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所以,我修改了教案,让学生把故事讲给自己听,或者讲给老师听。目的的是让每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在思考今后的教学,一方面要继续抓课内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运用。积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同时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让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开阔一些。课堂上让学生说说盘古倒下后,身体还有哪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生涩的语言,浅薄的想象,真让人遗憾。这都说明学生的见识狭窄,积累有限。没有积累就无法表达。所以,抓积累,重表达,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1

  选择上这篇课文是因为自己被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去打动我被教的学生。

  但当我拿着这篇文章反复阅读时,觉得太简单了,除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可以渲染渲染,盘古化作了什么可以做句子训练,其他的似乎不学,学生都能掌握。这时我心中的那份感动又变得茫然了。

  离家长开放的日子只有几天了,在情急之下,参阅了优秀老师的做法,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今后这样去做:

  1、提炼词语,概括文本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位教师能时刻想着学生需要什么并能发现段落里藏着成语,而我这位俗人却没有敏锐的眼睛。这一定是老师反复与文本对话的所得,老师已经读到了文字背后的东西,下的功夫绝非一天,两天的事。庆幸自己也学了这一招。从学生的角度说,这样的设计既是一次积累更是一次概括能力的训练,一举两得。学生的概括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我觉得孩子需要的就是我们课堂上老师要给孩子的,而这种提炼词语,概括文本的方法,就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今后在概括文本上自己应下点功夫。

  2、词语的理解与朗读进行整合

  我是一位注重学生朗读的老师,每堂课我总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读,或高兴或悲哀或自豪或赞叹,似乎这种读已是学生读好文章的“模板”了。而这位老师却能把词语的理解与读融合在一起,使读又有了新的解读。如学习“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这句时,让学生明白“抡”什么意思,然后再带着那份力量去读;学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句时,让学生明白“轻、清”的意思,明白四对反义词的意思,这样学生马上便能顿悟天地分开原来就是漫长的,读就显得水到渠成。这比教师盲目地说带上怎样的心情读效果要好。

  3、积累句子就是反复出现

  备课前,本以为盘古化作了什么可以做句子训练,那就是积累。没想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特级老师的想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文章的第四段是这篇文章的精华,这位老师的做法把它做成了一首诗,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为我们带来了凉爽。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为我们带来了凉爽……多样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那是枯燥的读,那是创意。有创意的东西更能打动孩子的心,同时告诉孩子学习就是积累。积累首先要把文章中美的句子化为己有,化为己有最好的办法便是创造。聪明的孩子老早就知道这就是积累的一种方法。

  今天的开放我只是一场演绎,这场演绎还算成功,因为孩子的小手如林。但更让我欣喜的是进行了一场扎实的语文教学,同时也让我明白收获往往就在精心地付出。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2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事一次汇报课,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在讲这一节课之前,我在网上看过一些其他优秀教师是怎样上好这节课的,我从中选出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地方,把它加入到自己的教案中,这也是一种学习,毕竟我才刚刚开始从事这个职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可是上完这节课,觉得自己上的糟糕透了,课后我向其他老师询问我上课的一些情况,上课中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普通话很烂,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是常常给我纠正一些字的读音,可是不知怎么的,说着说着一些方言就出来的,可能是习惯问题吧,但是我会慢慢改正的,毕竟作为一名老师,普通话还是比较重要的。

  上课过程中在提问题的时候,语言的衔接有很大问题,在突然之间就把问题提出来,给学生有一种跳跃感。而且上课提问的方式有点啰嗦,一个问题总是会问很多遍,这个问题许老师曾对我说过,我今后会改正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这节课的重点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对于《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重点主要在盘古倒下后,其身体的那些变化,可是由于前面的时间花的相对多一点,后面的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去带领学生去感悟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神奇变化,最后只能草草了事。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些其他的缺点,,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但我认为我在上面讲的几个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的。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12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1篇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幼儿大班游戏教案及反思(最新9篇)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9篇 数学考试后的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语文教学反思7篇(小学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范文3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囚绿记教学反思7篇 《囚绿记》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1篇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8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简短)

亡羊补牢的教学反思12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不足)

笔算加法教学反思6篇 笔算加减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