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08 00:47: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既有立思考,又有同桌讨论。在互动交流时,学生间互相引领,找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他们的解决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

  1、笔算法。个位:4+5=9;十位:40+20=60;一共:60+9=69。

  2、拆分法。先算:44+20=;再算:+5=69。(拆第二个加数)

  或先算:40+25=65;再算:65+4=69。(拆第一个加数)

  3、凑整法。40+20=60,60+4=,+5=69;

  或:50+30=80,806=74,745=69;

  ……

  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口算方法也很多样化。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特别是他们在面临挑战时,都会产生要证实自己实力的愿望。因此我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学生呈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较优的算法,进而推广,这样才能得到提升!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2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新课内容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以及进位加。学生通过口算、交流计算方法、比较三组口算的异同,唤醒已有的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新知的教学上,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跳绳场景,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究算法巩固算法的过程。其中探究算法这一部分,我们先研究不进位加法,我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算法,在交流中不自觉的对算法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寻找最优化算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不管是哪一种算法都是把2个十加在十位,把3个一加在个位,从而提炼出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先加几十,再加几。在学生有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经验之后,组织学生立思考进位加的方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在练习方面,我调整了书上安排的练习,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基础练习安排了口算以及估数,一方面提升数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综合练习安排了书本想想做做第四题,再安排了两个变式。一个是已知四年夹生32人,女生4□,总人数8,求女生人数。另一个是已知五年夹生32人,女生4□,总人数7□,求女生人数。这题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用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特点。考虑到例题的教学已经有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将拓展练习改为从1、2、3、4、5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使得和最小。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还可做如下改进。

  在教学不进位加,学生得出多种算法,比较这些算法,选择最喜欢的算法时,有学生会根据前面竖式计算的经验,觉得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方法更简便。但这就与本课重点教学的方法不太符合,因此就要去引导学生体会到先算几十,再算几这种方法的优势。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些算法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不过第三种方法只要两步就能准确算出得数,其他的方法都要三步,这将大大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因此还是第三种方法最好。

  在练习第一题,找三道算式的联系时,可将问题缩小,再让学生讨论。如在学生观察出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得数相同之后,可问:那第一题和第二题之间有没有联系?当学生发现:第一题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第一个加数后,追问:哪一题才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第三题和前两题之间有关系吗?通过引导,将问题范围一步步缩小,学生思考的目标更明确,更容易得出:前两题就是第三题的计算过程,算第三题时,只要想前面两道口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3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新教材又把数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想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已有经验,体验“多样化”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方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和深入挖掘,让学生在解决“乘船问题”中,对“估一估,一艘船做得下吗?”“大约需要几条船?”“两个班坐一条船,可以怎么安排?”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重视比较归纳,实现“优化”

  方法是多样的,但也有 “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在提倡和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归纳,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5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废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世博会之旅,用新鲜的话题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之前有专家提到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准备去世博会参观的排队的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这里应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我知道,但是教材是否更强调把数字分开来计算,因为我在备课手册上看到的都是拆数这种方法,而我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用笔算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形式来进行口算(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算的),这样是否容易出错,是否属于口算,我有点不明白。不过我当时给予孩子的回答是可以的,找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就无可厚非。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减两位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掌握,重点是要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我们知道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虽然口算的结果是外显的,但口算的思维过程即是内隐的。也正因为口算过程的内隐性,所以也就有了口算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里也提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8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废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9

  1、课堂的调控

  整节课学习内容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将知识内化,在很多地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说、让学生练的机会时间不多。在新授阶段,时间过于短暂,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安排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尽快内化为自身知识。在总结过程中,相同点不同点也可由学生来说一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

  2、关于估算与口算

  想想做做6:该题设计估算,体现估算的多样化:这题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熊猫馆到老虎馆,有直观感觉就可以判断。第二层次:44+42与44+52,一个加数相同,由另一个加数判断两式得数大小。第三层次:44+42与35+38,由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估计得数,先加十位,再看个位是否满十,是否要进位。第四层次:54+35与42+44估算的结果都是80多,只有口算出具体得数才能比较。

  可以设计如下,出示图片以及图片后后,可顺次提问如下问题:

  ①从猴山到蛇馆有几条路?

  ②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几条路?

  ③现在让你比较什么?44+4244+5235+3854+35

  ④我们比较那条路最近也就是看这四个算式中哪个算式结果最小,那你能不计算出具体结果就判断出来吗?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安全教育教学反思8篇 地震安全教育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8篇 高一数学期末总结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5篇(曹冲称象教学反思优缺点)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篇(去年的树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教学反思9篇 生命安全教育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2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式)

日月潭教学反思9篇

安全教育教学反思7篇 地震安全教育反思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