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教学反思12篇(去括号教后反思)

时间:2024-01-11 12:50: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去括号教学反思12篇(去括号教后反思),供大家参考。

去括号教学反思12篇(去括号教后反思)

去括号教学反思1

  去括号的根据是去括号法则与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易犯的错误是括号前面是负号,而去括号时忘记变号;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去括号时漏乘多项式的'后面各项;在学生的练习与测试中,发现错误最多的是一个负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没有处理好符号问题。

  一、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对括号前的符号的属性定位不当,普遍把它看作是减号,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计算去括号时,缺乏整体思想,从而所得的乘积漏添上括号而出错。

  二、解决策略:

  (1)把括号前的“-”号进行定性:是减号还是负数的符号。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让学生通过先把所得的乘积漏添上括号后再去括号来解决。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改变了处理方法,要求学生把括号前的符号看成是数的符号,括号前是负数,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整个负数乘进去,效果比前一种方法学生容易记住。

  (2)加强练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得到强化。

去括号教学反思2

  过程: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上两小题呈现了阶梯性。此题是作为巩固新知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评价。

  反思:这一片段中,学生对解题的步骤较熟悉,但在去括号解方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主要有: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再有移项不变号,合并计算比较差。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对各步的理论依据,注意事项虽然作了强调,但问题仍存,可见落实还不够,还需加强,还需多练。

  总之,本节课后我认识到了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值,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出本课的核心知识及思想方法,活用教材,据学科特点和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上课时要走出教材,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引导、指导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真真正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悉心耕耘,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二0xx年十二月

去括号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继续讨论如何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因为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方程进行化简的过程,只有找准了方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就能使相对繁一点的方程向x=a形式转化。所以在讲学稿设计上,首先给出学生熟悉的三个方程,让学生根据方程的结构,想到解题的方法,以达到复习和巩固前面学过解方程的三个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骤是逐渐发展的,后面的步骤是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步骤数量在逐渐增加,那么今天是否又要学习新的步骤呢?一个悬念,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

  接下来出现一个有括号的方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猜想各种方法,去尝试各种解题的途径,启发学生在化归思想影响下想到要去括号。那么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呢?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的又能什么呢?当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的一些问题(错误)出现了,主要的有两点,

①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

②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

  教学片段:学生对去括号知识只会背法则不会运用。

  师:3x-7(x-1)=3+2(x-3)怎样去括号?

  生1:根据去括号法则,括号外是正号,去括号内各项不变号,括号外是分数,括号内各项变号,结果是:3x-7x+1=3+2x-6

  师:如果括号前有分数怎样去括号?

  生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这题去括号是3x-7x-7=3+2x-3

  生3:根据乘法分配律,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这道题去括号是:3x-7x+7=3+2x-6。师:正确。

  师:怎样移项。

  生:把未知的项移到方程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右边,结果是:3x-7x+2x=3-6+7

  师:移项要注意什么?

  生:变号,这题移项为3x-7x-2x=3-6-7

  师:怎样合并?

  生:系数相合并:2x=-10 x=-5

  这一片段中,生只会背法则不会用法则,有的根据乘法分配律,数字不同括号内各项相乘,有的符号出错,再有移项不变号,合并计算比较差,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虽然作强调,但落实还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要深钻大钢和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二是要注意教学课的特点,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再一个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让生自己自学完成任务,教师个别指导,对于较难一点的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去括号教学反思4

  本节课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去括号部分。在教学和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是有一些易错点。

  首先我们按整式的加减时的教学模式把括号的情况分了三种情况: (1)正括号,如:(3a+4b);(2)负括号,如:-(2a-3b);(3)数括号,如:5(3a+4b),-3(2a-3b)。在去正括号时括号直接去掉;在去负括号时负号和括号去掉的同时括号里的每一项要改变符号;而数括号就按照乘法的分配律是正数就把正数乘进去,是负数的就把负数乘进去。

  这样做降低了去括号的难度,但学生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符号,而许多人总是记得第一项改变符号,后面的项忘记改变;

  (2)数括号的情形时,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遍乘括号内的各项,不要漏乘.

  (3)符号的出错也占了计算过程出错的很大的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强这一块儿的练习和作业的反馈,多利用平台把一些易错点通过一些学生的作业呈现给大家,还有杨老师给我提出来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给需要变符号的项标记出来,变号前后就会有一个对比,不容易出错。

去括号教学反思5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继续讨论如何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

  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因为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方程进行化简的过程,只有找准了方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就能使相对繁一点的方程向x=a形式转化。所以在讲学稿设计上,首先给出学生熟悉的三个方程,让学生根据方程的结构,想到解题的方法,以达到复习和巩固前面学过解方程的三个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骤是逐渐发展的,后面的步骤是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步骤数量在逐渐增加,那么今天是否又要学习新的步骤呢?一个悬念,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

  接下来出现一个有括号的方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猜想各种方法,去尝试各种解题的途径,启发学生在化归思想影响下想到要去括号。那么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呢?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的又能什么呢?当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的一些问题(错误)出现了,主要的有两点,

  ①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

  ②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

  在课堂练习中,为了避免解方程的单调无味,安排了一定量的填空题,目的就是给学生留出思维发展空间,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在阅读填空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又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解题中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

去括号教学反思6

  本节内容是去括号,我是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列出意义相同的两个式子,一个带有括号一个没有,自然就引出如何去括号。然后再多举几个例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去的是什么,改变的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由于本节注重用大量练习巩固新知识,练一练中的第4题含有中括号的例子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讲,确实是一个遗憾。同时我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将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如下: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备课比较充分,引入新课前先复习合并同类项及乘法分配律,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从实际问题引入新知,问题贴近生活,简单又扣紧课题内容,自然生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学习去括号法则时,让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律,学习整式加减中去括号法则,将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3、抓住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多用鼓励法教学,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应注意的地方。

  1、进行备课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计算——6×(x——5),学生大多把前面的——号看作减号,进行这样的运算——6×(t——5)=(——6)×t——(——6)×5=——6t+30,而很少这样算——6×(t——5)=(——6)×t+(——6)×(——5)。

  2、多关注细节。做题过程中,强调解题格式,要有“解”及等号要对齐;及时强调易错问题,如——3(x+8)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和要把——3乘进括号里每一项。

  3、总结出规律后,利用规律解题时应让学生边解题边一起复述规律,这样几遍后加强了对规律的记忆。

去括号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数学安排是学习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初步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教学成功之处:1.复习巩固去括号法则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能降低本节课的难度,如去括号①3x-7(x-1)= ②3-2(x+3)= ;本节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点是去括号,方法同以往一样。

  ②经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利用背景材料创设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实际问题。

  片断:如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xx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师:主要是引导生分析: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上半年共用电 ,若下半年平均每月用电 度,则下半年共用电 度。

  生:回答后列出方程;这个片断应该放手让生自己讨论,自己得出等量关系。最好让一两个学生上去讲解:你是怎么理解题意、怎么分析的,从而得出:

  上半年每月用电量×上半年总月数+下半年每月用电量×下半年总月数=150000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块内容教师过于包办,得出结论有些勉强应该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作答,师只需加以强调。

  总之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讲的'过于详细,应当再精讲少讲,让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自己再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本节课后我认识到了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值,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出本课的核心知识及思想方法,活用教材,据学科特点和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上课时要走出教材,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引导、指导学生尝试自己学习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随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真真正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悉心耕耘,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

去括号教学反思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96-97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内容是继续讨论如何列、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①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②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它先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想去通过建立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方程中遇到了有括号的新形式,从而引发思考,当方程中有括号时,如何变形使方程最终简化为x=a的形式。其重点在于用去括号等步骤化简方程使之最终转化为x=a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弄清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20xx年11月18日下午我参加了东方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在感城中学上了此课。回顾整堂课,虽无大的.迭宕起伏,但也顺顺利利落实教学任务,在上课过程中,基本是都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进行组织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知识主线鲜明,同时借助媒体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是一堂传统与课改相结合的好课。但同时也受实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及学生的接受获取能力等比较极限,在把教材真正转化成为学生行为中没有能充分推动学生参与。总之,本堂课成功有之,缺憾亦存。为能促进交流,促已成长,现摘取片段进行回顾。

  活动1:复习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每步要注意什么?(2)练习:解方程9-3x=-5x+5此活动的目的温故旧知,为获取新知作铺垫。活动中我先用媒体展示回顾中的(1),学生回忆思考,然后回答。再展示练习(2),学生口述解此方程的步骤和过程,通过设问点明每一步的依据及注意事项。学生在此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但集体回答较多,我没能够充分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层次。是

  反思:此题作为具有新承上接下的作用,也是教师的好契机。应该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板演或主讲,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教师可及时深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对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和熟练成度等。

  活动2: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实际问题。

  问题:某校去年加强节能措施,提倡节约用电,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1000度,全年用电9万度,该校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过程:师通过提问助学生分析,列出方程: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1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1000)度。本题的一个等量关系是:上半年用电量+下关年用电量=90000,所以,可列方程6x+6(x-1000)=90000。

  反思:“找相等关系”是本节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教师没能很好分散及突破。这块内容教师过于承办,得出结论有些急促,学

  生对题意的理解和方程的来源与各个量的意义并非人人皆透、个个都明。因为应用题能否顺利解决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社会阅历有很大关系,所以应先组织学生齐读或请一同学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增强其爱数学的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最后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接着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作答,教师只需加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待学生解答完后让一两个学生进行讲解:从何理解题意、怎么分析、怎样解答,教师与其余学生共同评价主讲学生的思路,在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教师既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又能让师生、生生交流更充分,更能体现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3:解方程

  背景:在分析实际问题的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6(x-1000)=90000之后学生能想到用去括号把方程化简得

  6x+6x-6000=90000。

  过程:

  师:接下来如何变形?生1:合并同类项生2:移项

  师按生2步骤板演。生1:(困惑)

  反思:此处生1带着困惑被拽入生2的思维行列,教师忽略了生1的想法,也许会厄杀了生1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尊重生1,可让生

  1、生2按自己的思路解题。

  生1方法:合并同类项,得

  12x-6000=90000移项,得

  12x=90000+6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96000系数化为1,得

  x=8000生2方法:移项,得

  6x+6x=90000+6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96000系数化为1,得

  x=8000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自会发现生1过程中出现两次合并同类项。生2解法简捷省时少力,较生1解法有优越性,从而增强了择优意识,加强了算法程序化的思想。

  活动4:巩固新知:解下列方程

去括号教学反思9

  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列出意义相同的两个式子,一个带有括号一个没有,自然就引出如何去括号。教学中我利用数式同性,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作比较,利用数的乘法分配律,接着我将数变成字母,就变成了式子中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看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子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但就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遗憾,老师们在评课时都指出了问题所在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也愿意吸纳老师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做以下的改进:

  1、进行备课前,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2、多关注细节。尤其在解题过程中的解题格式。

  3、总结出规律后,教师应该再设计一组习题来巩固规律,利用规律解题时让学生边解题边一起复述规律,这样几遍后才可以加强对规律的记忆。

  4、注意利用合适的语言多启发学生回答归纳总结规律。

去括号教学反思10

  一、教材处理

  在阅读教材时我就发现这一章的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在解方程中,每一节都是后面的铺垫,所以在本节中,先练习了两道题,然后在此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难度,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探索的解决问题,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由浅入深,提出问题,进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为进行新课先做了一些简单的铺垫,然后找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二、教法学法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点拔、启迪。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弄清数列中数的关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三、不足之处和注意事项

  1、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够,他们在合作探究中遇到的困难会很多,可是由于在课堂上需要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他们的基础往往参差不齐,在加上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以后要想办法尽快解决。

  2、由于灯光的原因,幻灯片稍有不够清晰,以后会尽量使得幻灯片清晰,明了。

  3、在学生回答的很好的'时候,没有给予适当的表扬,这一点以后会认真注意。适当的表扬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回答两个解方程的题,然后对比拿出一个新方程和刚才解过的方程,让学生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引发他们想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在活动安排以及问题上,尽量安排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去括号教学反思11

  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这部分知识对于后面的整式加减,解方程,以及后来的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等内容及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

  学生对去括号是比较陌生的,在学习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对于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情况加以练习和强调。

  由于去括号是以乘法分配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在课前先提问乘法分配律,先是数的运算,再上升到字母,让学生感到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紧密相连,这样在教学中,就会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些。

  去括号这节内容,看似容易,实际上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在整式的加减与有理数运算中,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地方就是括号和符号。在去括号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决不能疏忽大意。

  上课的过程中觉得最困难的还是怎样给学生最简洁明了的指令。总是觉得自己的话语很啰嗦,学生还是不太明白。一年多了,虽然和学生有一些默契,还是觉得很不够,有时候甚至觉得举步维艰,引导学生思考不成,也只能自己讲解出来。比如今天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小组讨论的结果就很不理想。以前去找同学玩的时候提到过学生预习的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学案引导,没有学生很自觉的思考,预习往往会对学生上课的思考起到相反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当然上课时老师的指令也很重要,说多了同样会限制住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砖”才能引出“玉”来还是大有学问的。

  今天的课堂还是自己说的太多,但是由数到式的类比还没有明确的指出来。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也没有体现,不过选择乘法分配律这个切入点去讲“去括号法则”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只是下课后才发现缺少一个我和学生一起做的例题,只好在下一节课实现了。

  哎,每次公开课后总会有很多的遗憾。道路很艰辛,因为身后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们,所以再艰辛也要继续努力。

去括号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从章前引言的问题引入,根据时间和速度来计算路程,列出式子都带有括号,如何化简,自然的想法就是去括号。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作比较,考察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是怎样去掉括号的,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考察式子中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看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例4和例5是巩固复习去括号法则的例题。例4是利用去括号的规律可以将式子中括号去掉,从而将式子化简。例5是应有问题,涉及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和求式子的值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为下面研究整式的加减作铺垫。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我充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索解方程的.一般过程与规律。首先,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

  (1)小明买东西用去多少钱?

  (2)如何用未知数x(或y)表示1听果奶或者1听可乐的价钱?

  (3)这个问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通过讨论掌握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生活中具体的量,并寻找几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列方程的关键。

  然后,拓展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方程列得对吗?为什么?你还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

  (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这样,让学生在对问题的不断探索中,理解列方程的理由,并理解和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方法。最后,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一做,从而理解这一类方程知识的本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以生动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入手,引出对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确能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能够很好地掌握此类方程的解法。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缘故,导致学习中暂时还有困难,作为教师能否在维护其自尊,培养其自信的原则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一个值得长期重视的问题。

  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智慧,又突出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教师引导得法。一是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从讲台上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三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予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四是学生汇报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加以点拨与指导,这样真正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合作意识和能力。另外,本课教师将课堂充分放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思维时,又能适时调控与指导。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法,以学生理解掌握为目的,分层递进,分层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去括号教学反思12篇(去括号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7篇(美术教学反思用语)

小括号教学反思12篇 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7篇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教育随笔

珍珠鸟教学反思12篇 搭石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化学教学反思6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1篇 稍复杂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竹影的教学反思11篇(竹子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8篇(化学教学反思总结)

《动手试一试》教学反思4篇(动手做二教学反思)

《一分钟》的教学反思9篇 一分钟教学反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