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九年级思品复习课教学反思3篇 思品课堂反思,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教学反思1
1、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的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③中国自觉履行国际责任,信守承诺,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等。
2、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不扩散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看法、主张和举
措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等。
3、如何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际,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3)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和平发展,实现伟大复兴。
4、日益开放的世界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树立开放、平等和参与的全球意识。(2)培养合作意识,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合作和竞争能力。(3)局部良好的礼仪素养,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4)保护、宣传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等。
5.“和谐世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1)有利于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2)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教学反思2
在本课教学中,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体效果自我感觉良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紧密相关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切入,教师、学生在积极、和谐的情境中,合作、交流、探究、互动。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人眼中,思想品德课历来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书中都是一些枯燥的概念、原理,生动不起来。然而,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我多处巧妙地创设情境,如学生表演小品《超生游击队》,诗画欣赏,把单调、呆板、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用灵活生动、新颖多变的形式组织起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想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尊重学生体验,注重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主旨,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在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与动手操作探究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学生得到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如在教学中,开展了四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强调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新思想。
三、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抢答、比赛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真谛。变过去的精英教育为全面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提高。
对人教版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反思
2006年9月,我县首次使用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套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多偏难,2、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中设计“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中”;设计“探索世界的奥妙”;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中设计“你知道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的“续写诗”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写出“我的生命箴言”;第四课中的“感悟青而品德教育又相对较弱的弊处,改为“思想品德”课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两学年的教学中,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形成新课程理念、呈现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课标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透《新课程标准解读》,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学过程的准绳。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比旧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可以获得一下几点新知:
1、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七年级第一课“珍惜新起点”中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直接点出“初中生活新体验”,让学生去体验,面对新学校遇到的新鲜事,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在“珍视新友谊”中,课本同样设计了“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在第二框“学习新天地”中,设计“你还能说出初中和小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同吗?”,“做学习管理者”中的“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还是注重学生的体验,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第三框中”享受学习中,体验“学习中的苦与乐”、让学生通过比较,领悟学习中有苦更有乐,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还是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春”之“决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等等内容都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理解、领悟。
3、教材能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如第一单元中的“珍视新友谊”、“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做学习的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内容或问题中是学生关心或希望得到帮助的。第二单元“走进青春”成长中的烦恼等。这些设计符合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的标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符合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奉献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和同他人交往的能力。能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材中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学生容易接受。
4、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设计以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教材为单元设计式,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框题紧扣课题,每个课题紧扣单元主题。每个框题教学时数为1--2个课时,内容由正文、若干个小框、“相关链接”等构成。小框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作业设计,也有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等,正文内容用四号宋体字编写,“相关链接”用五号楷体字编写,内容多为科学常识或名人轶事等。从以上结构和内容设计上看,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小框,里面的内容有的附有插图,可以对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总之,教材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选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上述变化,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比较直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新课程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变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无疑将使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这两条线索?
第二,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新课程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评价目标也增加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加上新教材以生活主题这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这些都容易使我们的教师在注重教育情景、教学活动形式的同时,忽略了教育内容,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个极端,走向只注重形式另一个极端。在我们所见到的新课程教学中,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这个问题。因而,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解决“教学中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但在现实的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学的事前准备是不够的,因为新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势必出现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实施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应如何迎接来自学生的挑战?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做法。
一、更新教学方式,创设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教学模式。
解决第一个问题“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主要是要从教学方式上寻找突破点,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为我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思想。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中,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情境教学。如“笑迎新生活”“走进中学”等完全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的课题。对于刚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看了题目,他们就想进一步了解这种“新”生活,新在哪里?中学与小学究竟有什么不同。这种兴趣,其实就产生于课题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另外,由于新课程理念还倡导把教材变成学材,因此,教师还可
以不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在教学中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
2、自主探索,展现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生活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例如在第七课《品味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情趣,再将喜好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和分享。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师生共同展现了一个具体、生动、直观的情境,从而引发思考:我们的生活应该如何体验和如何追寻高雅的生活,寻找生活的情趣?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中,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使之受到的不只是情感的教育,还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还对学生进行了人格教育。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使情感目标、认知目标、顺利达成。
3、扩展情境,深化引导,指导实践
教学中要采取生活导入,这种生活导入并不是简单地生活再现,而是要从生活中提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和探究,并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深化学生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自觉性,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如,《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谈青春期的烦恼?应该如何度过青春期,并列举成功人士在青春时期的故事,结合课本对照,让学生进行判断,对照改正,深化对青春的认识,优化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在愉悦的课堂学习情境中,掌握了青春的知识,提高了对青春的意义的认识,增强了道德情感,培养了道德行为。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创新学习方式。
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有很多的教学论文和研究都提及到对新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总体上的感觉是学生们活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也听到一些反映,说有些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真正能在学生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却不多。因此,有人担心这种过于重视教育形式而忽视了教育内容的课堂教学,会不会给教育的实效性打上折扣。
知识是求真的,只有有效地知识传递,才能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的内驱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行为倾向的改变。也就是说,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认识,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育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出发,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创设情景,展开教学;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教学活动,向着不断深化主题、拓展知识、解决问题的逐步提升的层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澄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2、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是指教学中防止活动的形式过多,晃动的频率过快,使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获得新知、做出选择、寻找答案。
3、找准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我们就要以课程目标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教学活动。脱离了这个目标,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这必须要从探究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中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传统观念上的课程资源只停留在教材、教参和可利用的教具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教学中,教材和教参上的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的知识。实际上新课程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教学中教材、教参上的知识相对减少,教师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相对增多。例如,在第三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克隆生命体之间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来反驳“生命的独特性”。有例如,在第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当教师讲到独立自主地承担责任,不过分依靠父母的观点时,有学生提出“如果一味地强调独立会容易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性格孤僻,不喜欢接受他人观点。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处理。像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确具有它的讨论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深化教材、引发讨论的契机,既很好地利用课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作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师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或者调整、筛选与补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可以完全放弃或拒绝教材,这在课程政策上是不允许的。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教学反思3
思品复习课教学反思
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取得较好的复习的效果呢,本人谈几点认识:
一、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的考题从大体上可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应用题。不论是哪一种题,都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十分熟悉。因此,在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要认真、仔细、深入地读书。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要下工夫将未理解、未掌握或不甚理解掌握的内容弄清楚,求得明确要领原理的准确含义、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和意义。
其次,将概念、原理纵横梳理,形成严密、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网络结构。
再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的概念、知识点,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查看、准确的“图景”。
二、抓住重点和关键,突破难点。教材的重点是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主要矛盾,是知识结构的枢纽,是学生认识中的转折。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考生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没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总之,好的复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年级思品复习课教学反思3篇 思品课堂反思相关文章:
★ 九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反思2篇(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