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必备6篇

时间:2023-12-24 12:19:37 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从课程改革为中心,深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全面和谐发展,使我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新的学年中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教育局《繁峙县年――学年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的工作精神和工作要点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思路,追求创新,深化课改,加强实践,讲求实效,年――年度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本学期工作计划的总体思路围绕县教育工作实施进行,确实做好:落实一个目标――质量提升,抓好一条主线――课程改革,瞄准两个中心――常规教学和校本教研。

  工作要点措施:

  一、继续开展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1、组织数学教师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努力使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

  2、结合新课程的成功经验,组织进行新课程教材教法研讨会,交流课程实施经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确保新旧教材与教法的过度与融合。

  二、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职员工师专业成长。

  1、本学期继续把校本教研放在工作首位,继续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形式,开展一条龙教研活动。本学期将侧重于教师说课能力的提高,要突出设计意图和自己独特的教学环节,不必拘泥于形式的面面俱到。

  2、开展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确立课程意识,设计意识和学生发展意识。实行主讲人主讲,同组人质疑,商讨共同研究,有所突破,进而完善,形成共赏制度。

  3、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帮助每位老师每学期整理出至少2篇高水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

  三、切实做好数学常规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五认真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考试、辅导)。在教学设计中,制定出合理的可以度量或检验的学习目标,科学严谨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节和最佳方法。

  2、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三至五年级)。

  3、任课老师本学期要求制作1――2个有质量的教学课件,搜集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资料,完成2篇教学论文。

  4、重视教学反思。要求每节课后有反思,每一阶段内容结束后有阶段反思,反思 要认真记载课堂的真情实感,典型体会特别是对一些课堂上突发事件的思考,质疑以及因此而引发出来的灵感,所采取的策略。

  四、加强数学组教学评价研究,客观评价数学教学质量。

  1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加强教学评价研究,一是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为了激励、肯定教师的工作。对数学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度切实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

  数学教研工作安排

  九月份

  第一周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升教学理念。

  第二周 学习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各年级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第三周 校本教研进行定期课程理念数学研讨。

  第四周 参加教研室举办的校本教研与综合实践活动及有关讲座 。

  十月份

  第二周 听课评课说课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第三周 同上周安排。

  第四周 做好常规生教学检查,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检查, 毕业班质量提升测评。

  十一月份

  第一周 开展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效率的评比活动。

  第二周 组织复习,进行其中考试,每班定额5――10名学生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第三周 积极准备参加县组织的常规教学现场会。

  第四周 进一步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各科课程标准,并参加教师过关达标活动。

  第五周 毕业班月考。

  十二月份

  第一至二周 开展学科示范课,公开课,说课评课活动优化课堂模式,总结交流课改经验。

  第三至四周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看名师光碟。对照自己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月份

  第一至二周 组织观摩课活动。参加全县课改工作现场会。常规校本教研活动自查教学教学反思,案例论文整理。

  第三至四周 各年级进入复习阶段段,做好复习工作。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对期中差生进步情况评价。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6人,中等生20人,优秀生15人。本班学生历来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大多数学生书写状况缭草;上课用心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的人不多;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差,上课走神等。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措施,力争本期有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图形与几何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第三单元 长方体与正方体;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五)数学综合运用

  1、探索图形;2、打电话。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平面图或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7、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后20%学生转化计划:

  1、原因分析:

  本身资质差,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不能将数学结合生活。

  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很自负,不认真,贪玩。

  2、措施:

(1)平时多照顾他们。

(2)加强基础训练。

(3)加强学习习惯、行为的培养。

(4)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兴趣。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自身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班共有学生118人。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还有待于提高与培养以及加强训练。同时本学期内还将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对几何问题进行推理论证,并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其次,抓好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前节课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

  七年级学生常常因守小学算树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即将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乃至高中的不等式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内容。而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2,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有很大困难,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通过对以往学生的了解,发现很多学生会忘记分正负两种情况,因此在本节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将不等式未知的性质与等式已知的性质进行类比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验证不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1 )若x-4=12, 则x=16()

( 2 )若3x=12, 则 x=4()

( 3 )若x-4>12 则 x>16()

( 4 )若3x>12则 x>4()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复习既找准了旧知停靠点,又创设了一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导语: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它是否与等式有相类似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类比来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桌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教师鼓励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了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从而形成共识,归纳概括出不等式性质2和3。

【设计意图】猜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4.在不等式两边都乘0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5.如果a、b、c表示任意数,且a

【设计意图】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这里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指导学生先作变形再填不等号,对字母c的取值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一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独立总结异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促成知识的“正迁移”。

  综合训练:你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吗?

  1、课本62页例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问题是由a>b经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应该应用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由学生思考后口答。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明白,叙述要有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你认为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哪一条性质最容易出错,应该怎样记住?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盲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小明的困惑:

  小明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m>n进行变形,两边都乘以4,4m>4n,两边都减去4m, 0>4n-4m,即0>4(n-m),两边都除以(n-m),得0>4,0怎么会大于4呢?

  小明可糊涂了……聪明的同学,你能告诉小军他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替人排忧解难,强化对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火眼金睛

①a>2, 则3a2a

②2a>3a,则 a 0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体会?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思考题:你来决策

  咱们班的王帅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能帮王帅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措施

  1、同组数学教师加强同头研究,集中集体智慧,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安排。

  2、每长周星期三下午召开同组数学教师会,总结上一周教学得与失,布置下一长周教学任务。

  3、每一章节小考一次,重点班、普通班分别命题,分层次检测,每章责任人见附表。

  4、每个组员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

  5、全组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大课堂容量,加强课堂趣味性。

  三、进度安排

  说明:各班教学进度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7~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7~9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初步理解加减法竖式的算理和计算要领,能正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和(差)是几十多,初步体会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

  5、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6、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种物体。

  7、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8、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9、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

  2、珍惜时间做把握时间的小主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有关平均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有关平均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倍的简单应用题。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多钻研,认真备课、上课,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补差工作。

  3、有效地组织练习,讲究练习形式。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4、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进度安排

  内容课时

  一、认识除法6

  分一分(3)

  除法(2)

  练习一(1)

  二、口诀求商4

  口诀求商(2)

  练习二(1)

  三、认图形3

  认识多边形(1)

  练习三(1)

  有趣的七巧板(1)

  四、加和减12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1)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

  内容课时

  练习四(2)

  进位加(1)

  练习五(2)

  退位减(1)

  练习六(2)

  复习(2)

  五、观察物体2

  六、量长度4

  认识线段(1)

  认识厘米(1)

  认识米(1)

  量一量(1)

  七、乘和除(一)10

  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

  乘、除法的竖式(2)

  练习七(1)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1)

  练习八(2)

  八、时、分、秒3

  认识时、分(1)

  认识几时几分(1)

  认识秒(1)

  九、乘和除(二)7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

  乘法口诀表(1)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1)

  练习九(2)

  算24点

  十、确定位置3

  内容课时

  确定位置(1)

  认识东、南、西、北(1)

  认识平面图(1)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4

  统计(1)

  可能性(1)

  练习(1)

  田园风光(1)

  十二、期末复习4

  第1~4题(1)

  第5~9题(1)

  第10~15题(1)

  第16~18题(1

数学教学计划必备6篇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7篇(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1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工作总结1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1篇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总结4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自我反思

关于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师工作总结11篇

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4篇(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心得)

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9篇 数学教研组计划工作计划初中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9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