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供大家阅读。
第1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在金山画王中使用纸样的方法和技巧。
2、学习利用金山画王制作卡片。
二、教学重点:
金山画王中使用纸样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卡片
通过欣赏几幅课前制作好的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导入新课。
(二)新知园:
演示方法
打开“档案管理”对话框。
1、 单击“纸样”按钮。
2、 选中要放纸样的画档。
3、 单击选用的纸样。
4、 单击“加纸样”按钮,就可以为作品加上纸样。
5、学生练习
6、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大显身手
1、创作自己喜欢的卡片。
2、指导学生学习相框工具的使用
(四)聪明驿站
图层,解释
(五)你知道吗
相框
(六)课堂小结。
第2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
(2)会正确读取电阻测量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利用信息化平台,使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养成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对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数据的准确读取。
课型:
实训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
手机、多媒体投影仪、万用表、色环电阻等
课前准备:
1、制作好相关微课视频(认识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档及读数、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提前向蓝墨云班课平台中推送,利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
2、在平台发送学习任务单: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时表盘刻度、档位等与前面所学习测量电压时有什么不一样?电阻测量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3、在云班课发起活动,了解同学们微课视频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
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的相关知识,对万用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万用表又称三用表或者多用表,那么万用表还能用来做什么用呢?看看你们手中的万用表,想想它还能测量哪些物理量,又是怎样测量的呢?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指针式万用表的另一个重要用途——电阻的测量。
通报云班课学生自学情景,表扬先进。
2、学做结合,构成技能(65分钟)
(1)初次测量,预习反馈
分发一些色环电阻,让学生回忆微课资料,分组讨论,进行电阻测量练习。教师将同学们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手机记录下来。
(2)推荐两组同学上台进行测量展示,其他同学经过手机投屏观看,演示结束后其他同学点评,分析演示同学操作是否规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将巡查过程中拍下的照片投影到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讨论分析。
(4)反复练习,构成技能
每组分发10个电阻,让学生根据前一阶段练习的经验,结合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的纠错练习。教师继续巡查,发现问题提醒学生。
(5)技能比拼,展示反馈
推荐四组人员参加参与“技能达人”比拼活动,以两分钟内测量电阻准确个数最多的组获胜,获胜组将获得本次课“技能达人”称号,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的依据。教师可根据学生比拼情景在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补充。
(6)变式练习,强化技能
给每组同学在发一些电阻,有意使每组都有部分色环污损的,让同学们进行测量,有问题借助手机网络进行搜索,并将方法在班级分享推广,学会举一反三。
3、复习巩固,分享成果(10分钟)
对照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情景,分享各自学习效果:今日你学会了什么?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你掌握了么?还有哪些问题仍然不明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办法。然后出示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的口诀,让大家熟读:
测电阻,先调零
断开电源再测量
双手不宜触电阻
防止并接变精度
读数勿忘乘倍数
课外拓展
将课学习片段发送到班级群,供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景,学生自我根据个人情景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搜索指针式万用表测量开关、变压器线圈电阻以及电容器检测的方法,在班级群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先学后做,经历试误、查错、纠错、巩固、拓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本事,增强对专业的热爱。数字资源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知识传递时空上的限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
可是,本课是开放、动态的生成性课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应变本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反思、研究,完善知识体系,与学生在互动中互相补充,彼此分享,方能实现教学相长。
第3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一、整体性目标:??1.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二、阶段性目标:
一、整体性目标:
??1.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 阶段性目标:
??(一)第一阶段:
??(2018—2019) 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专业化为主的目标。
??具体措施:
??1.认真读学习中学与道德法治课程标准,理解编写者意图,理解课本设置的结构,用好教师用书,初步吃透教材。同时阅读2-3本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2. 搭建成长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3.走出去学习,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二)第二阶段:(2019—2020)
??具体措施:
??1. 继续提高理论素养。阅读3本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
??2. 通过网络研讨、同伴听课、外出学习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向同行开放研讨课、观摩课或教学案例,展示自我风采。
??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三)第三阶段:(2020—2021)
??具体措施:
??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主动开发、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共享研究。
??2. 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撰写文章。
??三、主要措施
??1、 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2、 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工作室研修学习。
??3、 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4、积极参与教材研读、课例研讨活动,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家科研活动。
??四、预期效果
??1、 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
??2、 具有良好的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
??3、 个人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4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二级培训
思南县田秋小学:李勇凤
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我有幸参加了2017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为期5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所得。
一、头脑风暴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习更主动,去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教师首先在教学技术上武装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与所教学科有效整合,优化课堂。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微课、MOOC、翻转课堂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
翻转课堂就是在正式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室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材料等自主的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解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小整合论”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
——陈至立 部长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以及情感激励工具并全面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余胜泉博士
三、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四、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
语文、数学
五、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
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既是教师整合学科教学的殿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园地。整合过程中教与学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事实告诉我们,学习化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从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开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精选4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