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说课稿4篇(《竹石》说课稿)

时间:2023-10-23 11:22: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竹影说课稿4篇(《竹石》说课稿),以供参阅。

竹影说课稿4篇(《竹石》说课稿)

竹影说课稿1

  【教材简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揭示出“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是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理念】

  创造性地学习运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有机渗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语文,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课题,展开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构建师生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逐步形成“师生同学,质疑释难,分享体验”的教学风格。

  【学习过程】

  一、自然导入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18课——丰子恺的《竹影》。(板书课题)

  1、揭示学习目标:

  ⑴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⑵ 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2、先学后教:

  引导学生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式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⑴ 轮流诵读课文,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最直接的方式。轮流诵读,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夯实基础。

  ⑵ 速读课文,自主合作,概述主要情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好习惯。循序渐进,为品读课文、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⑶ 品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 产生更多的火。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就会感情充沛,评述就会更准确。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评述应及时予以鼓励、评价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4、当堂训练:

  课堂作业(出示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相互交流;如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的探究学习,触发学生的灵感, 说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体验,让学生学有所得。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向生活延伸. 在师生共同的交流切磋中,达到多人参与表达,互相沟通,分享学习体验的教学高潮。

  5、结束语: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

  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美吧……

  设计意图:教师寄语,让课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语文课堂。

  二、板书设计

  18 竹影

  丰子恺

  月夜相聚

  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生活 不是缺少美

  童稚的活动中 描绘竹影 而是缺少发现

  艺术教育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成果,突破教学难点,分享学习体验)

  【体验与反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堂训练为主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合作学习中,优生的学习态度、解题思路和方法一目了然,不仅有助于差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以优辅差,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既要做到符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困惑,亟待研究解决。如怎样使少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后教”过程中,怎样让兵教兵的效果更显著?如何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如何实现从洋思模式各自特色的飞越?还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

竹影说课稿2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丰子恺的《竹影》。

  一、创意说明:

  教 材 简 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揭示出“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是教学的难点。

  目 标 定 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 学 理 念

  创造性地学习运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有机渗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语文,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课题,展开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构建师生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逐步形成“师生同学,质疑释难,分享体验”的教学风格。

  二、学习过程

  (一)自然导入

  师: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18课——丰子恺的《竹影》。(板书课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情节。

  2.理解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真童趣。

  (三)先学后教

  引导学生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式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1.轮流诵读课文,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最直接的方式。轮流诵读,自主学习,积累生字词,夯实基础。

  2.速读课文,自主合作,概述主要情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好习惯。循序渐进,为品读课文、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3.品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 产生更多的火。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就会感情充沛,评述就会更准确。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评述应及时予以鼓励、评价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四)、当堂训练:

  课堂作业(出示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相互交流;如果你有什么新的体验,请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的探究学习,触发学生的灵感, 说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体验,让学生学有所得。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向生活延伸. 在师生共同的交流切磋中,达到多人参与表达,互相沟通,分享学习体验的教学高潮。

  (五)、结束语: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

  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美吧??

  (设计意图:教师寄语,让课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语文课堂。)

  (六)、板书设计: 18 竹 影

  丰 子 恺

  月夜相聚 描绘竹影 艺术教育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成果,突破教学难点,分享学习体验)

  三、体验与反思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堂训练为主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合作学习中,优生的学习态度、解题思路和方法一目了然,不仅有助于差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以优辅差,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与创新精神,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既要做到符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困惑,亟待研究解决。如怎样使少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后教”过程中,怎样让兵教兵的效果更显著?如何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如何实现从洋思模式各自特色的飞越?还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对我的上课的说课给予批评和指导。谢谢大家!

  

竹影说课稿3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竹影》的作者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游戏及作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们的游戏在成年人的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吧。《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也会让我们获得人生的真谛。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确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趣活动中,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我确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老师恰当提升引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学习方法。全文通过生动地描写,着重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说教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本着启发式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朗读教学法:“教学千法读为本”,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很适合朗读。因此采用朗读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为全文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美点追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引导感悟法:学习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说说对本文的感悟,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说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品评,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朗读欣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散文的重要方法—————朗读法。

  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让同学们搜集整理丰子恺先生的资料,课堂上让几个同学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方面的创作成就非常出色。听学生介绍完情况以后,老师提问:丰子恺先生为什么会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其实,这和他的童年是分不开的,丰子恺先生早在童年时期就对艺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那么他是如何体验的呢?这次经历又让他懂得了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竹影》

  (设计思路: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第一: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情况,课堂上不再浪费时间;第二,能紧扣文章的主旨即童真时的体验和经历可以影响今后的人生,从而为下一步问题的设计做好铺垫。)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让同学们自由朗读,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设计思路: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地感知,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概括课文是为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真童趣呢?请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说明理由。

  (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很多语句都用到了修辞手法。)

  例如一:门口一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

  这里用了生动地比喻,这个比喻把孩子华明活泼机灵、蹦蹦跳跳的样子形象地写了出来,充满了童趣。

  再例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的减弱。(比喻)

  那红光一跳一跳的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拟人)

  像这样的句子,学生们会在课文中找到很多。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析语言的能力。

  (四)品味赏析,重点突破

  教师设计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这幅墨竹画在作者家里一直挂着,他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为什么他此时会觉得更有意义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同学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答案,一是因为这些小伙伴们通过玩画竹影的游戏,对竹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因为通过父亲的讲解和启发,能够更加理性的去欣赏画,欣赏美了,他们对中国画有了更深的了解。总而言之是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了,从而也就觉得更有意味。

  能得出这个答案从而也就回答了一开始导入的那个问题,即作者的成功和他童真时的这次经历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设计前后呼应,使思路更加严密。

  (五)拓展迁移,感悟生活

  教师设计问题:丰子恺先生从他的童趣中品味到墨竹的美和中国画的美,提高了自己欣赏美的能力。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在享受一种美,这是语言文字的美,是文学艺术的美,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欣赏这种美的能力呢?(同学们畅所欲言)

  设计思路:美术和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由文中的图画美到生活中的语言美、文字美,这是一种升华,也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益的启示。让学生自由发言,既能开拓他们的思路,也能对他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课堂小结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语文这个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竹影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46中的苏倩。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竹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本课是七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本单元为人类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前面已经编排有《社戏》《安塞腰鼓》两篇文章。本课,丰子恺先生用绘画的笔为我们展现了几个儿童初窥美的门径的过程。盎然的童趣,非常切近学生的生活;淡雅的竹影,又能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可以在这一课中继续巩固前两课所学的品析鉴赏的方法,所以本课是对前两课的有益的补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于初一的学生,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把字词积累作为知识目标之一。

  2、能力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应该“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品读、感受、交流的习惯,但我校的学生基础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习惯,巩固学习方法。所以我把本课能力目标定为(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2)感受美的景色描写,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3、情感目标:在激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中国画有所感悟。

  4、拓展目标: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感受美的景色描写,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正是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

  四、说教法、学法

  1、默读法:这篇文章较长、适合练习快速阅读,因此在第一遍了解概括大意时用默读法。在学生默读时,提示他们标记“一好二疑三关键”的句子,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又为下文品析作准备。

  2、情景联想法:第二便跳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亮点时会涉及到生动语句的赏析,学生可用情景联想法领会文字的美。

  3、小组讨论法:将全班学生按照综合素质等方面搭配,六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交流。预习时,可在组内了解作者,扫清阅读障碍、提出不懂问题等等。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破教学重点。针对初一学生爱表现、喜攀比的心理特点,可利用“小组积分”进行评价。

  五、教学程序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激趣导入——说说‘竹’字”“自主阅读——明确大意”“品位朗读——体会童趣”“延伸提高——欣赏佳句”“课堂小结——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当堂检测”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

  1、激趣导入——说说‘竹’字

  以“你看到竹想到了什么”为线,让学生说出竹的相关情景或典故。如“独坐幽篁里”、画竹的名人、竹子的象征意义等。不在多少,让学生体会到一点竹子的高雅。

  我设计的过渡是:你知道吗,高雅的竹子也可以在游戏中“玩出来”!漫画大师小时候就有这样一段经历。

  2、自主阅读——明确大意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3、品位朗读——体会童趣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最能表现童趣、童真的语句,在品析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也可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童年的游戏体验。

  4、延伸提高——欣赏佳句

  在这一环节,继续进行小组合作。用“我也发现了美”为线,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发现文中的“亮点”。学生基本能按前两课训练的方法赏析。在小组内的朗读、赏析能调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即便是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反复厅、经常记,对自己也是非常有益的。赏析全班交流后,预留出3分钟让学生背诵。

  5、课堂小结——谈谈收获

  这部分完全放给学生,学生可以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不强制要求哪一方面。比如可能会谈绘画艺术的理解,可谈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就家长怎样教育孩子谈。

  6、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作业:沈复从蚊子身上,产生联想得到物外之趣;丰子恺从绘画竹影中得到了艺术的启蒙,那么你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请写下来。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我设计的检测有:

  (1)听写:参差不齐惬意口头禅

  (2)默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总之,在课堂上的创境、交流、积累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用“你想到了什么?”“我来说童趣”“我也发现了美”为线,引导学生组内平等交流,敢说、愿说。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小组合作中的习惯、探究就如同流水,把学生一点点带进语文世界。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竹影说课稿4篇(《竹石》说课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