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会员“pinm1530”分享的河长制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
一、整治目标
到XX年末,彻底解决水面和河岸的脏乱状况,清理河道里的违建与违占状况,保证河道无悬浮物和垃圾,清澈的水面不再出现混浊废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到XX年末,河道水质的观感将显著改善,松阳溪的水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出国水体优于Ⅲ类标准。
到XX年末,基本完成“水净、顺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呈现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二、整治工作内容
秉持“水岸同治,建治并举、管控融合、全民参与”的原则,从“工程治水、管理治水、社会治水”三个方面全面加强松阴溪水体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松阴溪沿线村庄的污水收集设备;整治的重点是: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行为;全面整治沿岸的经营活动、违法建筑等违法行为;管控的重点是: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加强涉水环境污染执法与监督管理;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水质清洁卫生管理,源头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健全“五水共治”的长效机制;参加的重点是:通过媒体及各项活动增加水环境整治宣传引导,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引起公众及各界团队的关注,产生全社会监督与参与的强劲趋势,引导各单位、团体和个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体办法如下:
(一)工程治水
工程是治理水环境的方法。为实现松阴溪的治水目标,依照“统一规划、优先就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思路开展工程治水。最近计划开展沿岸养殖场的废水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而提升河流水体。长远目标根据关掉拆卸养殖厂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措施,达到“水净、顺畅、岸绿、景美”的效果。
堰头行政村672户的生活污水整治及其6户农家乐的污水处理,涉及堰后至大溪汇聚及金坑溪(内寮村至松阴溪汇合口)流域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计划于XX年年底完成。
(二)管理治水
管理是促进高效治水的关键,需重拳出击、严苛管理并建立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整治,整合执法资源,严格实行“四个一律”:河道违建一律拆卸、沿河100米内没证养殖厂一律关停、沿河废水乱排一律重罚、污染水质行为一律遭受重罚。根据日常巡视与执法管理,创建各职能部门既分工又合作的长效管理体制,贯彻落实管理治水的工作责任。
1. 加强规划审批管理,源头控制排污行为。区建设分局在进行区域划分设计时将排污方案列入审核范围,加强排水设施建设的源头控制。
2. 加强排水设施管理,防止雨污水混接。
3.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4. 加强排水行为的管理,避免废水乱接乱排。
5. 加强水系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损坏和违规问题。区水利局将带头开展“清除河道违建与违占”的专项整治,加强河道管理与执法。根据职责加强河道及沿岸的日常管理,健全高效管理体制,完善日常巡查制度,打击违法占用河道行为,并及时处理设备损坏和违章建设难题。同时,加强污泥治理,创建日常清淤制度。
6. 加强松阴溪沿岸的环境卫生管理,打造整洁的水体环境。区土地分局将带头促进“洁净村居”建设,完善督查考核方案,加强沿岸清洁卫生的考核与督查。碧湖镇将深入推进“洁净村居”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的长效保洁体制。
(三)社会治水
社会的参与是高效治水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媒体宣传,进行多种团队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功效,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激励公众监督。
1. 加强媒体宣传,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全力向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主流媒体投稿,进行多层面、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并推广先进典型,构建资源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2. 开展各类团队活动,激励各界人士参加。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院校等组织应围绕松阴溪整治目标,进行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激励企业、院校、公司和村民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操纵污染,实行环保的生产和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先锋作用,提高公众监督水污染治理的责任心。
3. 创建监督平台,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根据通信、网络等途径协同创建社会监督平台,健全难题督办机制,充分利用公众舆论的监督力量,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4. 发挥底层组织的功能,不断完善日常管理体制。碧湖镇要明确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治水工作责任,特定松阴溪水体每段的河长,督促落实治水具体方案和日常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治水中的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松阴溪“河长制”三级河长体系,有关村明确村级河长。碧湖镇和区土地分局将建立松阴溪整治工作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倒排工作规划,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与成效。
(二)强化工作体制。提高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部门和协调作用,按时召开工作会议,及时交流心得,融洽解决问题与困难,每月通告整治进展,并执行整治工作的督查与考核。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各相关部门需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密切配合。
(三)强化督查考核。在各责任单位的自查前提下,镇治水办将联合开展督查。责任单位的治水完成状况将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四)强化资金保障。责任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制订项目资金预算,将其纳入年度计划上报。
(五)强化宣传促进。将“河长制”工作的推进做为宣传工作的关键,积极向关键媒体报名,及时报道“河长制”行动的推进、对策与成效,构建促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院校、公司及群众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操纵污染,实行清理生活习惯。
河长制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少先队工作计划